2012-2013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4851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 Y染色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如色盲基因, A错误;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B正确;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并不针对某一条染色体, C错; X和 Y为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 X染色体,有的含 Y染色体,

2、D错。 考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点评: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理解性别决定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人体某器官中一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为 44 XX,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人一定为女性 B此人一定为男性 C该器官一定是卵巢 D该细胞中不一定含同源染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女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的组成均存在 44+XX的情况,后者无同源染色体;男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存在 44+XX的情况,无同源染色体。 考点:性别决定 点评:理解性染色体的组成及意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动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的是甲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丙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甲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交叉互换现象。丙图为不均等分裂,故为次 级卵母细胞,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识记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征,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右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 (白化病基因 a、色盲基因 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4、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3/8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中看男子的基因型是 AaXbY,该男子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 aaXbY),那么女子的基因型是 AaXBXb。 AaAa-1AA: 2Aa: 1aa 正常 3/4 白化病 1/4 XBXbX bY-XBXb、 XbXb、 XbY、 XBY 正常男孩 1/4,所以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3/41/4=3/16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蝇的红眼基因( R)对白眼基因( r)为显性,位于 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

5、B)对残翅基因( 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 交配, 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 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占 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 bb 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若双亲的基因型为 BbXrXr和 BbXRY,则子一代中没有白眼残翅雌果蝇,故双亲的基因型只能为 BbXRXr和 BbXrY,白眼残翅雌果蝇为 bbXrXr,DNA复制后为 bbbbXrXrXrXr,当然可以形成 bbXrXr类型

6、的次级卵母细胞了。子一代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是 3/41/2=3/8。故 C错误。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抗维生素 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抗维生素 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考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点评:识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图是基因组成为 Aa 的动物在形成精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

7、中,正确的是 ( ) A 2号染色单体上与 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 a B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则可能出现性 染色体组成为 XXY的后代 C 1个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最终可能形成 4种类型的精细胞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错, 2号染色单体上与 A位置相同的基因最可能是 A; B错,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则可能出现性染色体组 成为 XX的或 YY的精子,绝不可能出现 XXY的精子; C正确,若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aX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另 3个精子是 AX , Y, Y; D错,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8、交叉互换将导致基因重组,而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果是非同源染色体间进行交叉互换那叫染色体结构变异。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识记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概念及过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 上还是片段 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 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 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 、 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 A ; B -1; C -1或 ; D -1; -1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 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

9、则亲本为: XbXb与 XBY;基因位于: -1;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 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亲本为: XbXb与 XbYB。基因位于: 。 考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点评: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已知果蝇的红眼 (W)对白眼 (w)为显性。现有两红眼果蝇杂交,得到 50只(全部红眼 ), 50只 (红眼 24只,白眼 26只 )。据此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是( ) A WwWw B Wwww C XWXwX WY D XWXWX WY 答案: C 试题分析:果蝇的眼色是由 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在子代中

10、雌红:雄红:雄白 =2:1:1,故亲本为: XWXwX WY。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右图表示某遗传病系谱,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如果 2号不携带甲病基因,则甲病基因在 X染色体上 B如果 2号不带甲病基因, 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5/6 C如果 2号携带甲病基因,则 4号与 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4/9 D如果 2号不带乙病基因,则乙病致病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所以图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甲病为隐性遗传,可能为常隐也可能为 X隐。如果 2号不带甲病致病基因

11、,则甲病为 X隐。如果 2号不带甲病基因,甲病基因在 X染色体上, 1号的基因型是 AaXBXb,则 4号是 Aa 的概率是 2/3,是 XBXb的概率是 1/2.所以 4号是 AAXBXb的概率是 1/3*1/2=1/6.是 AaXBXB的概率是 2/31/2=2/6.是AaXBXb的概率是 2/31/2=2/6.所以 4号是杂合体的概率是 1/6+2/6+2/6=5/6。如果 2号带甲病致病基因,则甲病为常隐, 1的基因型为 AaBb, 2为 AaBb, 4号为正常女性,也为 AaBb的概率为 2/32/3=4/9。 考点:伴性遗传与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识记伴性遗传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

12、决该题的关键。 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 44 个常染色体与两个 X 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在初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还没有分离,所以有 XY。 卵细胞是经过两次分离而来的,其内有 22个常染色体与 1个 X染色体。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识记减数分裂的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雄鸡为 ZZ,雌鸡为 ZW,缺少染色体 Z会致死。环境的影响使一只 ZW 的小鸡发育成能正常交配的公鸡,该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 ,后代性别为( ) A 1 1 B 2 1 C 3 1 D 1 0 答案

13、: B 试题分析: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中,主要有 XY型性别决定和 ZW 型性别决定两种形式,它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相反;后代性别与受精时的配子关系有别;存在的物种不同。鸡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ZW,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 ZZ。 ZW 的小鸡,由于环境的影响发育成公鸡。则交配是 ZWZW=ZZ:ZW:WW=1:2:1其中因为 WW缺少Z,所以死亡。 考点:性别决定 点评:识记性别决定的实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已知 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移动方向是

14、( ) A.A与 B移向一极, a与 b移向另一极 B.A与 b移向一极, a与 B移向另一极 C.A与 a移向一极, B与 b移向另一极 D.移向两极的均为 A、 a、 B、 b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后期,所含基因完全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而同源染色体并不分离,因此每极 都有 A、 a、 B、 b。 考点:有丝分裂 点评:辨析等位基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特征事件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图中,属于果蝇配子并能形成受精卵的是 (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发育成受精卵的配子染色体要成对,所以甲丙两个奇数条染色体不行。故选乙丁。

15、考点:受精作用 点评:识记配子的特征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不可用 2n表示的是 ( ) A含有 n对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最多种类 B含有 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C含有 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的种类 D含有 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 答案: D 试题分析:含 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如果基因是纯合的话,产生的配子种类就不是 2n种 . 考点: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抗维生素 D佝偻病是位于 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

16、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是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由位于 X 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若携带该致病基因,则一定患病。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识记伴性遗传病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某相对封闭的山区,有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遗传病,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调查发现:双亲均为患者的多个家庭中,后代的男女比例约为1 1,其中女性均为患者,男性中患者约占 3/4。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为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在

17、患病的母亲中约有 1/2为杂合子 C正常女性的儿子都不会患该遗传病 D正常男性的女儿都不会患该遗传病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后代女性均为患者,男性中患者约占 3/4,故该遗传病为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且亲本中,父亲基因型为: XAY,母亲为 1/2XAXa或 1/2XAXA。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正常女性的儿子都不会患该遗传病,但由于女儿的 X染色体可来自于母亲,故正常男性的女儿可能会患该遗传病。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识记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及判定方法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正常情况下,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 A一个四分体上 B姐妹染色单体上 C配子的一组染色体中 D两条非同

18、源染色体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故配子中无等位基因。 考点:等位基因 点评: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及减数分裂的过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学生做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实验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先用低倍镜找出各时期的细胞 B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C能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 D能观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无染色体。 考点: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9、 ”实验 点评:识记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实验及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在豚鼠中,黑色( C)对白色( c)、毛皮粗糙( R)对毛皮光滑( 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 A.黑光 白光 18 黑光 16白光 B.黑光 白粗 25 黑粗 C.黑粗 白粗 15 黑粗 7黑光 16白粗 3白光 D.黑粗 白光 10 黑粗 9黑光 8白粗 11白光 答案: D 试题分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是用显性杂合子和双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故选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及验证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孟德尔利用假说

20、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 A F1表现显性性状, 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 9 3 3 1 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 1 1 1 1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内容是孟德尔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孟德尔提出了 B项所述假设,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进行了测交实验, D项是测交试验的结果。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1、的内容、实质及验证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 中的遗传学问题 ( )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在一对相对性状 中区分显、隐性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 B 试题分析: 和 都是检验个体的基因型,用测交, 通过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子在后代中的比例。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用杂交方法,后代表现出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为隐性性状。 考点:遗传定律 点评:识记遗传定律中的交配方法及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假说 - 演绎法

22、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 “演绎 ”过程的是( )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 1:1 C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 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 1: 2:1 D由 F2出现了 “3: 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假说演绎法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

23、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A、 C、 D属于对分离定律的假说,而 C是提出假说后的演绎推理,最后根据 C设计了测交实验。 考点:假说 演绎法 点评:识记假说 演绎法的组成及判定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 4个孩子,其中 1个正常, 2个为携带者, 1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 ) A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D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 答案: C 试题分析: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母亲的基因型为 XBXb,父亲的基因型为 XbY,则后代中女孩有一半为携带者,一半为色盲;男孩有一半为正常,一半为色盲。所以

24、4个孩子中至少有 2个女孩。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 8中 -3和 -4所生子女是( )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1/4 答案: C 试题分析:假设红绿色盲的相关基因为 A、 a,根据题意可以推出, II-3的基因型为 BbXAXa, II-4的基因型为 BBXaY。两对性状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

25、因型为 1/2BB, 1/2Bb,即女孩不秃顶,男孩有一半的可能秃顶;后代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 1/4XAXa, 1/4XaXa, 1/4XAY, 1/4XaY;由于两种性状是独立遗传的,可以推出后代中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8,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1/4,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8,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0。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规律的运用和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其中 “秃顶 ”性状的遗传比较特殊, Bb 在男性和女性中的表现型不同,需要特别注意,稍难。 右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

26、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现出来 D该染色体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等位基因就是要位于 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而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位置不同不能称为等位基因。答案: A错。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在减数分裂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答案: B错。基因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才会选择性表达不一定都会表达,答案: C错。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组成, DNA的碱基数 A=T、 G=C。 考

27、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点评:识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红眼( R)雌果蝇和白眼( r)雄果蝇交配, F1代全是红眼 ,自交所得的 F2代中红眼雌果蝇 121头,红眼雄果蝇 60头,白眼雌果蝇 0头,白眼雄果蝇 59头,则 F2代卵细胞中具有 R和 r及精子中具有 R和 r的比例是( ) A卵细胞: R r=1 1精子: R r=1 1 B卵细胞: R r=3 1精子: R r=3 1 C卵细胞: R r=1 1精子: R r=3 1 D卵细胞: R r=3 1精子: R r=1 1 答案: D 试题分析:亲代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可能为 XRXr、 XRXR,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

28、Y,因 F1代全为红眼个体,所以亲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只能为 XRXR。 F1代中红眼雄果蝇为 XRY,红眼雌果蝇为 XRXr,两者交配, 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RXR: XRXr: XRY: XrY=1:1:1:1;其表现型及比例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 =2:1:1。 F2代中红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类型: R: r=3:1; F2代中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产生含 R、 r两种类型的精子,其比例为 1:1。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理解伴性遗传的实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 B在人的肌细胞中没有 X和 Y这对同源染

29、色体 C在人 的精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在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以成对的方式存在 , 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并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含相似的遗传信息。肌肉细胞与精原细胞中都有正常的 23对染色体(包括XY这对同源染色体)。来自父方的一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二号染色体,也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不是同源染色体。 考点:同源染色体 点评: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 Y)对 绿皮基因( 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 W)存在时,则基因 Y和

30、 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 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 A 4种, 9: 3: 3: 1 B 2种, 13: 3 C 3种, 12: 3: 1 D 3种, 10: 3: 3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皮基因( Y)对绿皮基因( y)显性,白色显性基因( W)存在时,则基因 Y和 y都不能表达,则后代的表现型有白色( W )、黄色( wwY)和绿色( wwyy) ,比例为: 12: 3: 1。 考点: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利用自由组合比例变换,应从题目中分析出性状表现与基因组成间的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小麦的粒色受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基因 A/a、 B/b、

31、 C/c 控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显性基因个数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 AABBCC 与白粒 aabbcc 杂交得 F1自交得 F2,则 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A 5种 1:3:5:3:1 B 5种 1:4:6:4:1 C 7种 1:3:5:10:5:3:1 D 7种 1:6:15:20:15: 6:1 答案: D 试题分析: F1是 AaBbCc,则自交可以产生 27种基因型的后代,然后按照后代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类,后代基因型含有显性基因数分别有:6个,如 AABBCC; 5个,如 AaBBCC AABbCC AABBCc;

32、 4个,如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3个,如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 2个,如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1个,如 Aabbcc aaBbcc ccbbCc; 0个,如 aabbcc。所以一共有 7种表现型,所占比例分别是 1/64、 6/64、 15/64、 16/64、 15/64、6/64、 1/64各种表现型只比为 1:6:15:16:15:6: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稍

33、难,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综合题 果蝇的红眼( W)对白眼( w)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右图为一红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分别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再交配并孵化出一白眼雄果蝇的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 1)写出图中 A、 E细胞的名称: A: ; E: 。 ( 2) E细胞核中的 DNA分子数目是 个。 ( 3)若精子 C与卵细胞 F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 ( 4)若亲代红眼雌果蝇与一白眼雄果蝇交配,则子代总数中出现雄性红眼果蝇的概率为 ,出现的白眼果蝇中,性别为雌性的概率为 。 ( 5)一个基因型为 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34、,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 。 答案:( 1)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 2) 8 ( 3) XWXw 红眼雌果蝇 ( 4) 1 4 1 2 ( 5) aXb、 Y、 Y(各 1分)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 A为初级精母细胞, E能产生卵细胞,故为次级精母细胞。 ( 2)次级精母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有 2个 DNA, DNA分子数为 8。 ( 3)由题意可知,细胞 B产生的精子含有 Y染色体,卵细胞 F基因型为 Xw,精子 C( XW)与卵细胞 F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 XWXw,表现型为红眼雌果蝇。 ( 4)亲本中,红眼

35、雌果蝇基因型为: XWXw,与一白眼雄果蝇( XwY)交配,则后代产生红眼雄果蝇( XWY)的概率为: 1/21/2=1/4;出现白眼果蝇中( 1/4XwXw、 1/4XwY)的雌果蝇概率为: 1/4( 1/4+1/4) =1/2。 ( 5)基因型为 AaXbY,说明 Aa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上, XbY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上,正常的减数分裂,应该是等位基因分开,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现在得到了一个 A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都不正常,减数第一次分裂性染色体正常分开了,而常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应该得到了基因型为 AaXb和 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

36、时含AA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而其他染色体正常分开,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四种精子: AAaXb、 aXb、 Y、 Y. 考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点评:识记减数分裂的过程与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茶树叶片的颜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决定茶树叶片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基因型为 _的植株自交, F1将出现 4种表现型。 (2)现以浓绿叶茶树与黄叶茶树为亲本进行杂交,若亲本的基因型为 _ _ , 则 F1只有 2种表现型,比例为 _。 (3)在黄绿叶茶树与浓绿叶茶树中,基因型为 _的植株自交均可产生淡 绿叶的子代,理论上选择基因

37、型为 _的植株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 (4)茶树叶片形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圆形 (RR)、椭圆 (Rr)和长形 (rr)三类。茶树的叶形、叶色等性状会影响茶叶的制作与品质。能否利用茶树甲 (圆形、浓绿叶 )、乙 (长形、黄叶 )两个杂合子为亲本,培育出椭圆形、淡绿叶的茶树?请用遗传图解说明。(提示:圆形黄叶 RRggYY RRggYy) 答案: (1)4 GgYy (2)Ggyy与 ggYY或 GGyy与 ggYy 1 1 (3)GgYy、 Ggyy(各 1分) Ggyy (4)能 (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 (6分 ) 书写遗传图解时要注意符号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38、,黄绿叶的基因型是 G Y (G和 Y同时存在 ),因此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 4种。 F1要出现 4种表现型,则有黄绿叶,亲本一定就要有 G和 Y,有淡绿叶,亲本一定都有 g和 y,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 GgYy。浓绿叶基因型是 G yy(G存在, Y不存在 ),黄叶的基因型是 ggY (G不存在, Y存在 ),因此二者之间杂交时,若亲本的基因型为 Ggyy与 ggYY或 GGyy与ggYy时,则 F1只有 2种表现型,比例为 1 1。浓绿叶基因型是 ggyy,因此在黄绿叶茶树 (G Y )与浓绿叶茶树 (G yy)中,基因型为 GgYy、 Ggyy的植株均可自交产生淡绿叶的子代,理论上选择基因

39、型为 Ggyy的植株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书写遗传图解时要注意符号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实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以下是基因型为 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细胞处于 分裂 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_;该生物的体细胞中 染色体最多时为 条。 (2)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 _,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 _段。 (3)乙细胞处于 分裂 时期;甲、乙、丙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_。 (4)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 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 。 (5)

40、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 B基因变为 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_。 答案: (1)有丝 后 AaBb 8 (2)(第一 )极体 de (3)减数第一次 四分体或前期 丙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 1和 2没有分开 (5)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各 1分) 试题分析:( 1)甲细胞移向细胞一级的有同源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产生的子细胞认为体细胞,基因型为 AaBb。该生物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为 8条。 ( 2)丙细胞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故为简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均等分裂,故为第一极体(雌性动物),对应丁图 的 de段。

41、( 3)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甲乙丙三细胞中,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 4)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 1和 2没有分开,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可形成了基因型为 AaB的子细胞。 ( 5)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可将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 B基因变为 b基因。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图中甲、乙是两个家庭系谱图,乙家族患色盲 (Bb)。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 _染色体上,是 _性遗传。 (2)图甲中 -8与 -7为异卵双生 (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则 -8表现

42、型是否一定正常? _,原因是 _。 (3)图乙中 -1的基因型是 _, -2的基因型是 _。 答案: (1)常 显 (2)不一定 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3)XBXb XBY 试题分析:( 1)根据 1、 2号与 5号,即两个患病的双亲生出一个正常的女儿,可以确定甲病为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 ( 2)按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7个体一定患病, 8个体不一定患病,其原因是基因型可为 Aa(患病),也可为 aa(正常) ( 3)色盲属于隐性伴性遗传,图乙中 5个体一个隐性基因来自 4, 4号的这个基因则来自 1,所以 1的基因型为 XBXb,而 2正常,其基因型应为 XBY。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