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只属于体液而不属于内环境的液体是( )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细胞内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两个部分。其中细胞外液又由血浆、淋巴、组织液三个部分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就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体液的组成。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学生只需记住人体体液的组成即可正确作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细胞器中的染色体上 B紫茉莉花斑枝条上花的雌蕊接受同 枝条上花的花粉, F1不可能出现纯白色的枝条 C在细胞质遗传中, F1可能会出现性
2、状分离 D细胞质遗传也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样遵循遗传的三大定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细胞中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在紫茉莉的花斑枝条遗传中,花斑枝条的后代可能会出现白色、绿色以及花斑色三种;遗传的三大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核遗传,而不适用于细胞质遗传。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质遗传。 点评:花斑紫茉莉是细胞质遗传中的典型例子,考生需要熟悉其遗传方式以及细胞质遗传本身的特点。 对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不正确叙述是( ) A编码区能够转录相应的 mRNA,经加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B在非编码区有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C与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完全相同 D内含子是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3、 答案: C 试题分析: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基因都可分成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个部分,但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中还包括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外显子,以及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内含子,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则没有这个特征 ,因此两者在基因结构上是有区别的。 考点:真核细胞及原核细胞基因的结构。 点评:熟悉基因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并将之用在解题中。两者在基因结构上区别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细菌抗药性基因存( ) A核 DNA B质粒 C RNA D小的直线型 DNA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菌的抗药性基因位于细胞内拟核以外的小型环状 DNA分子中,这个 DNA分子一般称为质粒。 考点
4、:本题考查质粒 点评:质粒在基因工程中常常用作目的基因的运载体,因为其中往往有一些抗药性基因可作为基因工程操作中的标记基因。 在基因工程中用来修饰改造生物基因的工具是( ) A限制酶和连接酶 B限制酶和水解酶 C限制酶和运载体 D连接酶和运载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限制酶是切割基因的剪刀,而 DNA连接酶是将 DNA分子进行拼接的针线。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 点评:基础题,学生熟悉基因工程相关的工具酶即可轻松作答。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 “番茄 马铃薯 ”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
5、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 “试管婴儿 ”实质上就是 “体外受精 ”和 “胚胎移植 ”的 “产物 ”,不能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能得到自己的孩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方法有差异 答案: C 试题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无论是在技术手段,还
6、是在得到的结果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动物细胞融合除了可以跟植物体细胞杂交一样运用PEG、物理方法诱导融合之外,还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融合;植物体细胞杂交一般是为了得到杂种植株,而动物细胞融合的目的只是得到具有原来两个细胞特征的杂种细胞,比如杂交瘤细胞。 考点:本 题综合考查细胞工程的相关技术。 点评: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又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两项技术,动物细胞工程又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核移植以及单克隆抗体等技术,本题的解答要求学生对每项技术都有明确的认识。 单细胞蛋白是指( ) A单个植物细胞培养得到的高纯度蛋白质 B单个动物细胞培养得到的高纯
7、度蛋白质 C单个细菌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通过发酵获得的大量微生物菌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单细胞蛋白是指通过发酵获得的大量微生物菌体,这是其定义。 考点:本题考 查单细胞蛋白。 点评:基础题,考生熟悉单细胞蛋白定义可轻松作答。 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 A的形成主要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C再次注射抗原发生的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抗体是由效应 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过程是依靠抗体发挥效应的免疫方式,因而属于体液免疫; A的形成是因为二次应答,即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
8、。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 点评:体液免疫中的二次应答是重要的考查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形象和容易理解的。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 B细胞和 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别在骨髓和
9、胸腺中成熟而得。由题意可知,甲组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骨髓完整,但输入造血干细胞也不能恢复细胞免疫,说明胸腺破坏;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能恢复细胞免疫,说明胸腺完整;而丙组两种免疫方式都恢复不了,说明骨髓和胸腺均造到了破坏 .故答案:为 D.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点评:本题属于较难题,要求学生除了具备 B细胞和 T细胞的来源等相关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备阅读题干,提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生物膜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相连的是( ) A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 B内质网膜与细胞膜 C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 D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质网膜在细胞内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另外线粒体也
10、有很多附着在内质网上与内质网膜相连;但高尔基体与内质网之间是通过具膜小泡而形成的间接联系。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 点评:基础题,要求学生熟悉细胞内各个具膜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合成并分泌抗体。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 B受精 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 C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能促进抗体的产生 D宜采用人工合成法获得目的基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催乳素为腺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作用主要为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引起并维持泌乳。而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 点评:基因工程能够使得生物发生定向变异;动物细胞工程中一般使用受精卵作为受体
11、细胞;因为真核细胞的基因编码区中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故一般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 噬菌斑(下左图)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右图),对该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 a b段噬菌体数量不变,说明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 B曲线 a 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细菌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 b 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 10代 D限制 c 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
12、被裂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及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可知,曲线 a b段噬菌体数量不变,是因为此时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 A、B错误; b c段,噬菌斑由 100个变成为 1000个,其繁殖代数 n的计算方法应为: 100*2n=1000, n显然并不等于 10,故 C错误。 D选项限制 c 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这种解释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 点评:需要考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并灵活运用图文转换,分析思考的能力才能得出正确的选项。 对 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 B
13、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 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 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 答案: D 试题分析: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发酵生产中所用的培养基应该属于天然培养基;发酵过程中搅拌速度与培养液中的溶氧量以及菌体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有关;谷氨酸发酵的产物可以用离子交换法提取。故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 点评:需要考生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微生物类型,以及发酵条件的控制有明确的理解。 炭疽杆菌之所以在两年前能引起美国人大恐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能产生两种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外毒素。有些科学家将该菌拟核的大型 DNA分子破坏,该菌仍然能产生上面说的外毒素。请分析推断一
14、下,应继续破坏该菌的什么结构,才能使它从根本上不再产生外毒素( ) A线粒体 B核糖体 C贮藏颗粒 D细胞核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炭疽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其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要使其从根本上不能再产生外毒素,可从破坏其核糖体着手。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点评:简单的知识 点,但放在一个看似复杂背景中,容易让学生觉得莫测高深,从而不敢轻易下结论,以致延误作答,实际上只要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就可以给出正确答案:了。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感染 HIV后,细胞免疫会丧失,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15、B. HIV能够攻击人体内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 T细胞 C. HIV主要由 DNA、 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D. HIV在离开人体后仍能进行增殖 答案: B 试题分析: HIV攻击人体 T细胞,而 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也有着重要的呈递作用; HIV是一种 RNA病毒,其组成成分中有 RNA和蛋白质,而无 DNA; HIV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需在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病毒的生命特征,即增殖。 考点:本体考查艾滋病病毒 HIV。 点评: HIV 是热点问题,考生在学习多注意将学科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给出正确答案:并不难。 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A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
16、因 B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 C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答案: D 试题分析: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称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要让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第一个条件是离体,此外还要给予合适的营养和 pH值以及温度等环境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以及植物组织培养。 点评: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转性,要表现出高度分化细胞的全能性,首先必需离体。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
17、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进食后,因为糖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呈升高趋势,此时,胰岛 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同时胰岛素会抑制胰岛 A细胞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所减少,以维持血糖的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 点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两种重要激素,相互拮抗,在准确理解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的基础上,解答本题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 A肺 B汗腺 C肾脏 D大肠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偏高时,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偏低时,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
18、收会减弱。肾脏是调节人体水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点评:人体渗透压调节的重要步骤就是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学生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给出正确答案:。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 pH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血液 pH通常在 7 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 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 H2CO3 C血液中 Na2CO3过多时,就与 H2CO3结合形成 NaHCO3 D血液中 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 CO2排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血液的正常 pH范围为 7.357.45;正常 pH是依靠血浆中的HCO3-和 H2PO4
19、-组成的缓冲系统来维持的 ;血液中二氧化碳过多会刺激到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 考点:本题考察人体内环境稳态中 pH的稳定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对于 pH恒定的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既要了解正常 pH值的范围,还需要对 pH恒定的调节机制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的调节也是人体 稳态调节的一部分 B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C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高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D甲状腺激素是唯一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激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的正常体温 37.5 是稳态的标志之一;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人体的下丘脑;人在发烧时体温升高导致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因而影
20、响食欲;甲状腺激素以及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都能促进人体的代谢增加产热。因此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稳态调节中的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对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学知识, 还要会用知识。 吞噬细胞、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感应阶段所起的作用是 ( ) A对抗原的处理、识别、呈递 B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 C对抗原的呈递、处理、识别 D对抗原的识别、处理、呈递 答案: B 试题分析:体液免疫的流程是这样的:吞噬细胞先对抗原进行处理,使其暴露出抗原决定簇,然后呈递给 T细胞; 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 B细胞; B细胞识
21、别抗原,然后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细胞(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故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生需掌握体液免疫的流程即可给出正确答案:。 C4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的原因是有关的一种酶能催化( ) A PEP固定较低浓度 CO2 B C5化合物与 CO2结合 C NADPH还原 C3生成有机物 D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a生成有机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 C4植物中依靠 PEP形成一种二氧化碳泵,因而可以在外界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下,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 C4植物的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要求
22、学生对 C4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详细了解。 如图所示为两种植物的叶片结构(局部),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示 C3植物,因为其具有围绕着维管束的 “花环型 ”结构 B 表示 C4植物,因为其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 C徒手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类似的图像 D 的叶绿体均不含基粒, 的叶绿体均含基粒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整齐排列的双环结构,形象地称为 “花环形 ”结构,这是 C4植物细胞的特征; C4植物的鞘细胞和叶肉细胞中含有两种结构不同的叶绿体。故答案:为 C。 考点:本题考查 C3和 C4植物的结构。 点评: C3和 C4植物在结构上有一定
23、的区别,其中 C4有着明显的特征,即由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整齐排列的双环结构,形象地称为 “花环形 ”结构。 PCR技术扩增 DNA,需要的条件是( ) 目的基因 引物 四种脱氧核苷酸 热稳定 DNA聚合酶 mRNA 核糖体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PCR技术实际上是人工条件下的 DNA复制,需要目的基因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还需要两种 RNA引物,同时需要热稳定 DNA 聚合酶。与 mRNA 和核糖体无关。故条件 正确,答案:为 A。 考点:本题考查 PCR技术 点评: PCR技术是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一种手段,要求学生除了记住相关知识点之外,要充实
24、从本质上去理解,即 PCR技术实际上也是 DNA复制的过程。 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 DNA连接酶和 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导人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两种工具酶,分别是 DNA连接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 RNA聚合酶无关。 考点:本题考察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熟悉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并对四个步骤中的每个细节问题都有正确的认识。 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物质有( )
25、A C6H12O6、 NADPH、 ATP B C6H12O6、 CO2、 ATP C NADPH、 O2、 ATP D C6H12O6、 CO2、 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生成 NADPH、 O2、 O2释放出去 , NADPH和ATP则提供给暗反应。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 点评:基础题,掌握光合作用的流程即可正确作答。 如右图 (DNA片段 )所示,下列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切断 a处的酶为限制性内切酶 B连接 a处的酶为 DNA连接酶 C切断 b处的酶为解旋酶 D连接 b处的酶为 RNA聚合酶 答案: D 试题分析: b处的化学键为 DNA
26、双链碱基之间的氢键,与 RNA聚合酶无关,在形成的时候是依靠强烈的分子作用力自动形成的,并不需要酶的催化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 点评:要求考生对基因工程中需要的工具酶及它们的作用部位有正确的理解。 关于甲型 H1N1流感病毒与 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 A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型 H1N1流感病毒与 H5N1禽流感病毒虽然能够使患者出现类似的症状,但正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才决定了他们分属于不同
27、类型的病毒。 考点:本题考查病毒 点评:本题结合学生生活考查了学生对于病毒的了解, C选项有着明显的表述错误,故学生能够轻松地选出正确选项。 有关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是一种与植物共生的真菌,固氮基因存在于拟核中 B可分泌生长素促进豆科植物根部薄壁细胞膨大 C可从豆科植物获取有机物、无机盐和水等物质 D中耕松土有利于根瘤菌将土壤中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瘤菌是一种原核细菌,而非真菌;根瘤菌在根内不断繁殖并刺激根薄壁细胞分裂,进而使该处组织膨大形成根瘤,并非因为生长素的原因;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 N 素,而豆科植物为其提供生活所
28、必须的有机物、无机盐和水等物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是将氮气转化为氨气进而形成有机胺和无机胺,硝化细菌才能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故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根瘤菌的生物固氮。 点评:需要考生对根瘤菌的生物类型,作用特点以及与豆科植物的关系理解得比较全面透彻。 下面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杂交的细胞来自不同的物种 B打破了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C克服了远缘杂交的障碍 D一定能产生人们希望的杂交种 答案: D 试题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两个不同种植物的体细胞进行重组,成为一个全新的杂种细胞,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一种全新的完整植物个体;他克服了传统生殖方式中远缘杂交的障碍,打
29、破了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如何让杂种植株真的表现出人们所期待的现状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比如番茄 马铃薯植株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长马铃薯。故 D为正确的选项。 考点 :本题考察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熟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以及对当前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性有一定的认识。 综合题 ( 8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1) A 液为 , B 液为 , C 液为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 2) 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胰腺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浆需要穿过
30、 层膜。 ( 3)人体内的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人体内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 4)胰腺组织细胞内环境的稳态是在 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答案:( 8分)( 1)组织液 (1分 ) 血浆 (1分 ) 淋巴 (1分 ) ( 2)毛细血管内 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 CO2的浓度 (1分 ) 5 (1分 ) ( 3)胰岛素 (1分 ) 血糖 C6H12O6 (1分 ) (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 (1分 ) 试题分析:( 1)血浆在血管中,淋巴在淋巴管中,组织细
31、胞周围的是组织液。 ( 2) CO2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只能从高浓度运往低浓度,所以 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内 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 CO2的浓度;胰腺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浆,依次需要经过线粒体的双层膜、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以及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膜两次,共穿过 5层膜。 ( 3)胰消化酶分泌后进入人的消化道,属于体外环境,胰岛素分泌后进入血液,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发挥作用的部位;胰岛素如果分泌不足,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引起糖尿病。 ( 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的,其中神经调节居主导地位。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
32、内环境及稳态、血糖平衡 的调节。 点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多做类似的图文转换的练习,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地固化到模式图中,既有利于识记,又有利于理解。而在解题时比如第二小题,又可以将文字信息通过画图的形式再现出来。 ( 7分)如下图是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请据图回答: ( 1)该细胞参与的是 免疫,它合成分泌抗体的过程与 (细胞器)有关。( 2)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填标号) 。 ( 3)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它能与 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 4)假如该细胞为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作用与细胞膜的 有密切的关系,对病菌的这种吞噬清除作用
33、属于 免疫。 答案:( 1)体液免疫 (1分 )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1分 ) ( 2) 4-5-3-2-1(1分 ) ( 3)球蛋白 (1分 ) 相应抗原 (1分 ) ( 4)流动性 (1分 ) 非特异性 (1分 ) 试题分析:( 1)依靠图示中的抗体,可以判断出该细胞为浆细胞,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依次需要核糖体、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的工作,同时还需要线粒体为他们提供能量。 ( 2)由图可知, 4为核糖体, 5为内质网, 3为高尔基体, 2为具膜小泡, 1为细胞膜 ( 3)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其作用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
34、团或沉淀。 ( 4)吞噬细胞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体液中的吞噬细胞直接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 ( 10分)下图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 1)若 A、 B细胞为动物细胞,从 A和 B细胞到 C细胞的过程中,须用 化学诱导剂处理。 ( 2)若 A、 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脱掉了 。这种酶可 能是 酶和 酶,由此生成的 C细胞称为正在融合的 。 ( 3)若 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 B细胞为 B淋巴细胞,那么 D细胞称为 细胞,这种细胞既能无限 ,又能产生专一的 。由 D细胞
35、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 。 ( 4)若 A为人细胞, B为鼠细胞,并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 C细胞时,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到 D细胞阶段,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请解释原因: 。 答案:( 1)聚乙二醇( PEG) (1分 ) ( 2)细胞壁 (1分 ) 纤维素酶 (1分 ) 果胶酶 (1分 ) 原生质体 (1分 ) ( 3)杂交瘤 (1分 ) 增殖 (1分 ) 抗体 (1分 ) 克隆 (1分 ) ( 4)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移动的 (1分 ) 试题分析:( 1)动物细胞融合可以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者灭活的病毒三种方式诱导,其中化学方法即是用
36、 PEG. ( 2)植物体细胞杂交在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之前,需先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一般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两种。 ( 3)若 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 B细胞为 B淋巴细胞,则图示为单克隆抗体的获得过程, D细胞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由单个细胞大量繁殖的过程称为克隆。 ( 4)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说明了蛋白质 在细胞膜上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说明了膜的流动性。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点评: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因为各自细胞本身结构上的特点,因而有所区别,在学习中要注意这些,仔细加以区分。 ( 8分)应用生物工程技术
37、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 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 ,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 ( 2)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可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人生长激素基因必须经过 过程。 过程培养到囊胚阶段,可以采用 技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 3) 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 最可能是 细胞, 代表的细胞具有 的特点。 ( 4)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 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 , 过程采用的技术是 。 答案:( 1)限制酶和 DN
38、A连接酶 (1分 ) 显微注射法 (1分 ) ( 2)转录和翻译 (1分 ) 胚胎分割移植(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 (1分 )) ( 3)浆(或效应 B) (1分 )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1分 ) ( 4)全能性高 (1分 ) 植物组织培养 (1分 )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 过程为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 DNA连接酶;当受体细胞为动物细胞时,导入目的基因的方法为显微注射法。 ( 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为了获得多头相同的转基因动物,人们可以采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的技术。 ( 3)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必须具备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
39、力,由图可知,给细胞 导入无限增殖调控基因( prG)能产生单克隆抗体,可知细胞 本身具备产生抗体的能力,故为浆细胞(效应 B细胞 )。 ( 4)愈伤组织是经脱分化而来,其全能性要高于体细胞; 过程表示将单个体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个体,其方法是植物组织培养。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点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多做类似的图文转换的练习,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地固化到模式图中,既有利于识记,又有利于理解,同时将类似的知识点多加归纳,多加比较。 (7分 )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 。 (2)某种病原微生物 (V1)初次侵入
40、机体后,经 细胞摄取和处理,使 V1的暴露 出来,并传递给 ,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 (甲 )是 ;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 (乙 )是 ;当机体再次受到 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 (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 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 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 答案:( 1)第二次免疫反应 (1分 ) ( 2)吞噬 (1分 ) 抗原 (1分 ) T淋巴细胞 (1分 ) 浆细胞 (或效应 B细胞 )(1分 ) 记忆细胞 (1分 试题分析:( 1)二次免疫由记忆细胞大量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 2)根据体液免疫的流程可直接得出本题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 点评:基础题,学生只需熟悉体液免疫流程便可轻松得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