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果支配右腿的传入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右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答案: B 试题分析:反射: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如果支配右腿的传入神经中枢完整,则兴奋能传入,而由于传出神经受损,则兴奋不能传出。所以右腿针刺有感觉,但不能运动。故选 B。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了解神
2、经调节的相关知识,了解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 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取 10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 AA、 Aa、 aa的个体分别是 300、 600和 100个,那么,在这个种群中, A基因的频率为 A 60% B 50% C 40% D 30% 答案: A 试题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中该基因出现的几率。这个种群中, A基因的频率为( 3002+6001) /( 10002) =60%。选 A。 考点:基因的频率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了解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下列哪项是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的 A转基因抗虫棉 B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C克隆羊多利 D经组织培养获得的胡萝卜幼苗 答
3、案: B 试题分析:杂交育种的方法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步骤:杂交、纯化。杂交育种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克隆羊多利是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经组织培养获得的胡萝卜幼苗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方法获得。故选 B。 考点:生物的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能运用生物的遗传变异去分析育种的原理。 “21三体综合征 ”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 21号染 色体,从变异类型上看,这种遗传病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不遗传
4、的变异 D染色体变异 答案: D 试题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21三体综合征 ”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 21号染色体,从变异类型上看,这种遗传病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故选 D。 考点:染色体变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 因为香蕉是三倍体,所以它 A有果实,无种子,进行无性生殖 B无果实,无种子,进行无性生殖 C有果实,有种子,靠种子繁殖 D无果实,有种子,靠种子繁殖 答案: A 试题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多倍体生物的特征:子叶及叶片肥厚,幼芽胚茎肥大,果实较大,结
5、实率低,在成株时期观察叶片气孔较大和花粉粒大。由于三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不能结种子。因此,三倍体香蕉有果实,无种子,进行无性生殖。故选 A。 考点:染色体变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了解三倍体生物的特征。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下的 突变率很低 B诱发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 C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的特征有: 1、基
6、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故 B不正确。 考点:基因突变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生物的变异类型,了解基因突变 的特征。 密码子位于 A mRNA上 B tRNA上 C DNA上 D肽链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密码子指 mRNA 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碱基;反密码子是指 tRNA 分子中与 mRNA 分子密码子配对的三个连续碱基,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均存在于 mRNA 分子上。故选 A。 考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7、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了解密码子的相关知识。 一个 DNA分子中有腺嘌呤 2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20,若 DNA连续复制 2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A 20个 B 30个 C 90个 D 120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 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它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 A-T; C-G)通过氢键连接。由题意可知:一个 DNA分子中有腺嘌呤 2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20,则 C为 30个。 1个 DNA分子连续复制 2次,产生 4个 DNA分子。共有胞嘧啶脱氧核
8、苷酸 304=120个,所以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120-30=90个。选 C。 考点: DNA分 子的结构及复制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 DNA分子的结构,了解 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及碱基数量的相关计算。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搭建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 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它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 A-T; C-G)通过氢键连接。图示 A中有 U,不正确; B中应有 3个氢键; D中没有反向。故只有 C正确。 考点: DNA分子
9、的结构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 DNA分子的结构,了解 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的构成以及 DNA分子的平面结构。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自然选择 B突变 C隔离 D基因重组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物种形成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突变和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经过漫长年代的地理隔离积累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故选 C。 考点:物种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不同。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
10、是 A北极苔原 B温带草原 C高山草甸 D热带雨林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所以选 D。 考 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
11、节 C神经 体液调节 D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 答案: D 试题分析: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 H2CO3 / NaHCO3。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 考点:稳态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的相关知识,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为使水果和蔬菜提前上市,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膨大剂、增红剂和催熟剂等生长调节剂,其中的催熟剂可能是 A生长素类似物 B乙烯类似物 C赤霉素类似物 D细胞分裂素类似物 答案
12、: B 试题分析: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脱落酸:压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所以选 B。 考点:激素调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功能。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答案: C 试题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T、 B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介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防御系统。它主要是指形成特异免疫应答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免疫活性介质(免疫效应分子)。所
13、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免疫细胞( T、 B淋巴细胞等)。选 C。 考点:细胞免疫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了解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 抗利尿激素在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A糖 B水 C Na+ D K+ 答案: B 试题分析:体内水少时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 -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饮水 );体内水过多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14、少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 -尿量增加。选 B。 考点:激素调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 A神经递质 B CO2 C Na+ D O2 答案: A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
15、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了解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 在养殖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四大家鱼 时,工作人员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似物,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随后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该促性腺激素类似物的靶器官是 A垂体 B性腺 C下丘脑 D甲状腺 答案: B 试题分析:雌、雄激素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正常的性周期。而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作用于性腺。所以该促性腺激素类似物的靶器官是性腺。选 B。 考点:激素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了解激素调节的方式及
16、作用机理。 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 的 A物种组成 B垂直结构 C种间关系 D次生演替 答案: D 试题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根据题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的次生演替。 考点:群落的演替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特点。 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C、 H、 O、 N 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其中,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A动物的无氧呼吸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动物的有氧呼吸 D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17、D 试题分析:组成生物体的 C、 H、 O、 N、 P、 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所以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点 :碳循环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了解碳循环的途径。 肺炎双球菌中的 S
18、型具有多糖类荚膜, R型则没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够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 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C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 DNA,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D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答案: A 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有毒的 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 R菌转化成 S菌。只有加 S型细菌 DNA,才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加 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蛋白质、 DNA的完全水解产物都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故 A不正确。 考点:肺炎双球菌的
19、转化实验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 如果一对夫妇生一个色盲女儿的可能性为 1/4,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A XBXB XBY B XBXB XbY C XBXb XbY D XbXb XBY 答案: C 试题分析: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基因型为 XBXB和 XBY的夫妇生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 0;基因型为 XBXB和 XbY的夫妇生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 0;基因型为 XBXb和 XbY的夫妇生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 1/4;基因型为XbXb和 XBY的夫妇生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 0
20、。所以选 C。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能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 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原生质体不再继续收缩,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能使其复原的是 A转入 4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B转入 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C转入 1.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D转入 0.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具有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
21、层。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会 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故选 D。 考点:物质的跨膜运输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下列生物大分子中,参与构成细胞膜骨架的是 A多肽 B蛋白质 C核苷酸链 D磷脂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故选 D。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 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识记细
22、胞膜的组成成分。 临床上,医生给低血糖病人点滴,输入葡萄糖液,主要目的是 A提供 O2 B补充微量元素 C补充水分 D提供能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糖类由 C、 H、 O 组成,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故选D。 考点: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糖类 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识记糖类的功能。 下图是一个多肽分子,其中代表肽键的标号是答案: B 试题分析:氨基酸结构特点是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 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化学式表示为 NHCO
23、。故选 B。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 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了解多肽的形成方式 脱水缩合。 小张同学用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在盛有样液的试管中将出现 A紫色反应 B蓝色反应 C砖红色沉淀 D橘黄色沉淀 答案: C 试题分析: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不浴加热,则在盛有样液的试管中将出现砖红色沉淀。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会出现紫色反应;用碘液检测淀粉,会出现蓝色反应;用苏丹 检测脂肪会出现橘黄色。故选 C。 考点:细胞中有机物的鉴定 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有机物的鉴定方法,了解相关颜色反应。 鱼类在水中遨游、鸟类在空中飞翔,虽形态各异、习性不同,
24、但体内的基本组成相似。它们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 A水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活细胞中,水占 85%90% ,蛋白质 占 7%10% 。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O,其次是 C和 H。细胞脱水后,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由 C、 H、 O、 N 等元素组成。故选 A。 考点: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了解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用显微镜观察某装片,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后,不调整光圈和反光镜,高倍镜视野与低倍镜视野相比,前者 A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 B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 C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 D亮,
25、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放低镜筒,再向上调节(换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成像规律:上下、左右颠倒(如何移动玻片);变化规律:图像变大、数量减少、视野变暗。 故选 C。 考点:显微镜的操作 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了解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掌握高倍镜的操作方法。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A有高尔基体 B有核糖体 C有染色质 D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 核糖体,遗传物 质是 DNA,呈环状,不构成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
26、;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与真核细胞的大致相同。故选 D。 考点: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识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化学本质和催化作用的本质分别是 A蛋白质、降低反应物的自由能 B蛋白质、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 C主要是蛋白质、降低化学反应的自由能 D主要是蛋白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酶的化学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 RNA;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2
27、、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作用: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故选 D。 考点:酶的化学本质和功能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酶的化学本质,了解酶的功能。 ATP是细胞内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B每个 ATP分子中含有两个磷酸基团 C ATP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D细胞中合成 ATP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ATP 由 C 、 H、 O、 N、 P五种元素组成;结构特点: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PP ,其中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
28、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 A的磷酸键线断裂。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故选 A。每个 ATP 分子中含有三个磷酸基团; ATP 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也容易合成。细胞中合成 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 ATP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 记 ATP的组成和功能,了解 ATP与 ADP 的相互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叙述 , 不正确的是 A三个阶段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B第一、第二阶段都产生 H C第三阶段产生的 ATP最多 D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参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氧呼吸是指植物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
29、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过程: 1、 C6H12O62 丙酮酸 2ATP 4 H(在细胞质中); 2、 2丙酮酸 6H2O6CO2 20 H 2ATP(线粒体中); 24 H 6O212H2O 34ATP(线粒体中)。所以三个阶段都在线粒体中进行是不正确的。 考点:细胞呼吸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人类在正常情况下,精子内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数目和类型是 A 44+XY B 23+X或 23+Y C 22+X和 22+Y D 44+XX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正常体细胞中含 46 条染色体,男性为 44+XY;女性为
30、44+XX。在正常情况下, 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2种 4个精子,所以在精子内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数目和类型是 22+X和 22+Y。故选 C。 考点: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相关知识,了解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基因的主要载体是线粒体 C基因能直接调节新陈代谢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答案: D 试题分析: 考点: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 和调节新陈代谢。故 D正
31、确。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基因的概念,了解基因的组成。 人的卵原细胞中有 46个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 DNA分子的数目依次为 A 23对、 46个、 92个 B 46个、 46个、 92个 C 23对、 92个、 92个 D 46个、 23个、 46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能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其实质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是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 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由于染
32、色体已经在间期完成了复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 DNA分子的数目依次为 23对、 92个、 92个。选 C。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分子数目的变化。 南瓜的盘状果实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G)控制,球状果实由隐性基因( g)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就该对相对性状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后代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在下列四组杂交中 ,其后代符合上图性状数量比例的是 A gg(球状) gg(球状) B Gg(盘状) Gg(盘状) C Gg(盘状) gg(球状) D GG(盘状) gg(球状) 答案: B 试
33、题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杂交后代中盘状为 75,球状为 25,说明杂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比例为 3: 1。所以选用的亲本是 Gg(盘状) Gg(盘状),选 B。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能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下图中属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像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 裂的特点: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从图中分析可知,A属于前期,
34、B属于中期, C属于后期, D属于末期。 考点:有丝分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发生在 A减数分裂间期 B形成四分体时 C减数第一次分 D减数第二次分裂 裂 答案: D 试题分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能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其实质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是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所以选 D。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了解减数分
35、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对基因型为 AaBb(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 A 4种 B 3种 C 2种 D 1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测交是指杂种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的一种方式。 AaBb的个体,能产生四种配子,即 AB、 Ab、 aB、 ab;隐性个体 aabb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即 ab。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 AaBb、 Aabb、 aaBbT、 aabb,共四种。选 A。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测交实验的相关知识。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只需要光,与酶无关 B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所需的全部物质 C光
36、合作用是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只在白天进行,暗反应只在夜间进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 转化成储存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需要光,也需要酶催化;光合作用能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有机物;暗反应不需要光,在白天也能进行。故C正确。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综合题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以及物质运输与膜的关系,图中 A、 B、 C表示某些物质, a、 b、 c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回答:( 填图中字母,横线填相关内容) ( 1)把结
37、构中的 B在空气 水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发现展开的面积大约是原结构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说明 B在结构中的分布状态是 。 ( 2)在低温下, B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性。 ( 3)在物质通过该结构时, C起着 作用,使生物膜具有 性。 ( 4)若这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 _ 。 ( 5)若这是人体小肠上皮细胞膜,葡萄糖通过该膜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_ 。 ( 6)若这是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_ 。 答案: (1)双层 ( 2)流动 ( 3)载体、选择通过 ( 4) 4糖蛋白
38、( 5) b主动运输 ( 6)外正内负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所以 B在结构中的分布是双分子层,其状态是流动的。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可作载体来协助运输物质,由于载体具 有专一性,能选择运输物质,所以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葡萄糖进入人体小肠上皮属于主动运输。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
39、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考点:生物膜结构以及物质运输与膜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运用膜结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_,进行减数分裂的是 , A所示的细胞 处于 分裂的 期, C所示细胞的名称是 _。 ( 2) A、 B、 C、 D所示的细胞中,进行减数分裂的是 ,染色体数与 DNA含量之比为 1 2的是 _。 ( 3)图中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_,染色体数与 DNA含量之比为 1 1的是 _。 答案:( 1) AD、 BC、有丝、中、初级精母细胞 ( 2) BC、 AC ( 3)
40、 AC、 BD 试题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图 A、 B、 C、 D分别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后期。所以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A和 D;进行减数分裂的是 B和 C; A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C所示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在 A、 B、 C、 D所示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含量之比为 1 2的是 A和 C,因为它们的着丝粒没有分裂。同样图中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A和 C。当着丝粒分裂后,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染色体数与 DNA含量之比为 1 1的是 B和 D。 考点:细胞增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
41、时期的变化特点。难度中等。 左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 1)该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 ( 2)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 3)大型肉食性鱼占有 个营养级,其与草鱼性鱼之间的关系是 。 ( 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答案: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建立起来的联系叫做食物链。从图中分析可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 2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为藻类 食草动物 大型肉食
42、动物。由于大型肉食性鱼在 两条不同的链中营养级不同,所以它占有 2个营养级,其与草鱼性鱼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能量传递关系。难度一般。 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其发病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致使糖代谢异常,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浓度过高时, 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限,致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产生糖尿。请根据以上资料,联系生活 实际分析作答。 ( 1) 。 ( 2)诊断糖尿病常用的两个
43、参考指标是 和糖尿。 ( 3)胰岛素常用来治疗糖尿病,它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其使用方法是 (填“外用 ”、 “口服 ”或 “注射 ”)。 答案:( 1)葡萄糖 ( 2)血糖 ( 3)注射 试题分析: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 -体液调节。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 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诊断糖尿病常用的两个参考指标是血糖浓度和糖尿。胰岛素常用来治疗糖尿病,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如果口服会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考点:激素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了解胰岛素的作用及糖尿病的治疗。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