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34866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A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C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D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面对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以上四个选项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考点:主要考查了水资源的利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对水资源合理利用中开源和节流的理解情况。 读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书店与书亭的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书店服务范围小,只集

2、中分布于两个地点 B书店服务范围大,因为所售商品的等级低 C书亭服务范围大,覆盖整个城区 D书亭服务范围小,因为它所服务的人口少 【小题 2】关于该城市由书店和书亭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书店等级低,数目少,彼此距离大 B书亭等级高,数目多,彼此距离小 C书店位于书亭中央,其服务范围是书亭的 6倍 D书店等级高、数量少,书亭等级低、数量多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书店数量少,服务范围广,等级高;书亭数量多,服务范围小,等级低。 【小题 2】书店等级高,数目少,彼此距离大;书亭等级低,数目多,彼此距离小;书店等级高、数量少,书

3、亭等级低、数量多。 考点:主要考查了商业网点等级体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商业网点等级体系。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 1】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 向外依次是 ( )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小题 2】距市中心 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 C地租、市场 D政策、地租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某城市主要功

4、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可以判断,离中心近付租能力强的是商业及公共服务;其次是住宅,住宅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最外围是工业区。 【小题 2】距市中心 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是因为离市场近,劳动力丰富。 考点: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功能分区。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 1回答题。 国家 人口算术密度(人 /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 /KM2)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5、 【小题 1】 “地广人稀 ”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小题 2】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用人口算术密度除以人口生理密度,比例大于 1 2的即表示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1 2以上,在题中的几个国家中,印度、盂加拉国这两个国家符合这一条件。 【小题 2】人口压力主要是看人口生理指标,即每平方千米的耕地需要负担的人口数,比较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的指标,可看出这两国

6、的人口压力都较大,其中中国的人口压力更大。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将信息进行转化。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的丰富程度。 考点: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城市

7、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有关该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城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城市人口 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小题 2】近年来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 该城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 “民工荒 ” 该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珠三角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人口增长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而且以机械

8、增长为主;该城市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影响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小题 2】该地区的人口机械增长主要和民工流有关,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是因为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珠三角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造成的。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民工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增长和民工流相关知识。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回答题。 【小题 1】人口自然增 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小题 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教育压

9、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极高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甲为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为四个坐标的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丙为三角坐标图, 0-14岁人口比重 22%, 15-64岁人口比重为 72%,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 D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甲、丙、乙、丁。 【小题 2】甲地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 0-14岁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青少年及儿童人口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

10、、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考点: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只要掌握相关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即可。图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与判读方法: 根据所学地理原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沧海桑田 ” B “黄河之 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C “水滴石穿 ”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答案: B 试题分析: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和海陆间水循环原理相违背。 考点:主要考查了一些地理原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地理原理。 读我国台湾岛地图,回答题。 【小题 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

11、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A气候因素 B河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矿产因素 【小题 2】台湾多地震是由于(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多飓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台湾岛有南北向的山脉,造成了铁路布局时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影响的因素是地形。 【小题 2】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导致地震多发。 考点:主要考查了台湾岛。 点评

12、: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铁路布局的原则和板块相关知识。 下列各图属于分布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典型地貌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为沙丘; B为冰川地貌; C为河口三角洲; D为喀斯特地貌。符合题意的是 D。 考点: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下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重要地貌的成因。 读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回答题。 【小题 1】 a、 b、 c、 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 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小题 2】岩

13、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指向可以判断, a、 b、 c、 d 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小题 2】岩石圈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与 D选

14、项无关。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下列选项与图中 、 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小题 2】黄土高原地表 “千沟万壑 ”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岩石风化形成碎屑物质,残积物经过

15、搬运形成沉积物。 【小题 2】黄土高原地表 “千沟万壑 ”的形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考点: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注意区分黄土高原地表 “千沟万壑 ”地貌的成因和黄土高原的成因。 右上图为 “太平洋洋流 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丙处有一大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答案: B 试题分析:丙处渔场的成因是受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东南信风带动表层海水流动,垂直方向上底层海水对表层海水进行补充,从海底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考点:主要考查了秘鲁渔场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世界渔场的成因。 下列四幅图中

16、,表示北半球寒流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等温线的分布先判断南北半球,符合北半球的是 B、 C。等温线向低处凸出是因为暖流经过,向高处凸出是因为寒流经过。符合题意的是 C。 考点:主要考查了洋流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寒、暖流的判断技巧。 右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回答题。 【小题 1】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 A 5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小题 2】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 A黄河流域 B塔里木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水

17、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6月。 【小题 2】由图中信息可知,水库水的流入主要与雨水有关,出现两次峰值和一次低谷主要和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由低谷出现的时间可以判断,主要是受副高影响下的伏旱天气,该水库最可能位于长江流域。 考点:主要考查了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伏旱。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下列地理现象,与洋流作用无关的是( ) A浅海中污染物的净化 B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的形成 C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 D西欧温带海洋性气 候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与洋流无关。 考点:主要考查了洋流对地理环境

18、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对象 影 响 举 例 气候 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都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澳大利亚、秘鲁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都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欧洲北海渔场都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则受上升流的影响。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海

19、洋污染 扩大污染范围,加速污染物扩散。 油轮发生泄漏。 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分) (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和 。( 4分) ( 2)甲地地形是 ,( 2分)其形成原因是 。( 4分) (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4分) ( 4)图中 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南水北调 ”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图中数字表示),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环节(用数字表示)。( 8分) ( 5)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丁、甲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 ( 2分) A瓦斯爆炸

20、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6) 右图为甲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列正确的是 ( )( 2分) A N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 迎风坡 B N 坡是向阳坡, S坡是迎风坡 C 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S坡是向阳坡, N 坡为迎风坡 答案: ( 1)断层 背斜( 4分) ( 2)山地( 2分)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遭受侵蚀( 4分) ( 3)冲积扇( 2分) 流水沉积( 2分) ( 4)海陆间循环( 2分) 陆地内循环( 2分) ( 2分) ( 2分) ( 5) A ( 2分) ( 6) C ( 2分) 试题分析: ( 1)乙为断层

21、;丁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 2)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上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遭受侵蚀。 (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冲积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沉积作用。 ( 4)图中 构成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 “南水北调 ”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对应的是 ;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水汽输送)。 ( 5)丁为背斜,是良好的油气储存构造;甲为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构造。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丁、甲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 6)由基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温带;同一种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可以

22、判断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雪线南坡低于北坡, 主要因为南坡为迎风坡。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水循环、自然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水循环、自然带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性比较强。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6分): 材料一: “模式图 ” 材料二:世界地图 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 1)材料一中 “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 ”、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与 “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性。( 2分) ( 2)从材料一 “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 ”上可以看出,甲地位于 (风带 ), D地在 和 的

23、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 地的自然带是 带。在 “洋流分布模式图 ”中 e处洋流对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中的 E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12分) ( 3)材料二中 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图中 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引起自然带 - 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是 。( 6分) ( 4) 2012年第 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与伦敦气候相符的是 (填代号),结合材料一可知该气候的成因是 。( 4分) ( 5)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 状图中能正确表示材料一中 地的是 (填代号)( 2分) 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 B图所示的

24、气候下所发育的典型植被是 。( 2分) 答案: ( 1)整体( 2分) ( 2)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增温增湿( 10 分) ( 3)热带雨林带 从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性) 水分( 6分) ( 4) C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4分) ( 5) A ( 2分)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2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中 “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 ”、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与 “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2)从材料一 “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 ”上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东北信风带; D地位于 30N40N 大

25、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作用下形成地中海气候; E处位于中高纬度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 3)材料二中 地自然带的名称是热带雨林带;图中 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自然带 - 的更替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 ( 4)伦敦位于 40N60N 大陆的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骤,对应的是材料三中的 C。 ( 5) 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根据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骤,对应的是 A; 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考点: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气候类型的判断、自然带的分布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