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滑坡、泥石流 台风 火山 洪涝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滑坡、泥石流和火山属于地质灾害;台风、洪涝属于气象灾害。 考点:主要考查了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灾害的分类。 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旦( 1月 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
2、练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题。 【小题 1】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小题 2】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33千米,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20千米左右,应该位于地壳中。 【小题 2】由于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这次
3、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震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地震波。 图为某地 5月 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题。 【小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小题 2】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小题 3】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答案: 【小题 1】 C 【
4、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气压和气温的变化可以判断,此天气系统为冷锋。 【小题 2】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拢,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 【小题 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是由冷锋造成的;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由气旋形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由反气旋形成的。 考点:主要考查了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天气系统及对我国的影响。 下图为 “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5、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小题 2】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小题 3】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乙地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气压将降低。 【小题 2】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乙地背斜成谷;丙地向斜成山;丙、丁之间没有断层。 【小题 3】乙地背斜成谷,主要是受侵蚀作用影响形成的。 考点:主要考查了暖锋和地质构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
6、掌握暖锋、地质构造及成因。 读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回答题。 【小题 1】 a、 b、 c、 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小题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7、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判断, a、 b、 c、 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小题 2】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及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 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读左图和右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题。 【小题 1】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小题 2】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8、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左图为山麓冲积扇,右图沙丘。 【小题 2】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考点:主要考查了山麓冲积扇和沙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地貌的判断及其形成原因。 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考点: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从成因上看,山地
9、 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小题 2】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岩层一侧上升,一侧相对下沉,从成因上看,山地 M属于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小题 2】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系。 考点:主要考查了断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断块山和褶皱山。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 1】沿箭头 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小
10、题 2】沿箭头 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沿箭头 a方向自然带南北方向上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 【小题 2】北美洲大陆西岸受板块挤压形成南北方向山脉,受地形的阻挡,沿箭头 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考点: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带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 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 5月 1 日 B 7月 1 日 C 8月
11、1日 D 10月 1 日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最早是 6月 22日, 7月 1 日离它最近。 考点:主要考查了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公转带来的日出时间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这主要是( ) A幅员广阔,纬度跨度广 B多山的地形,气候复杂 C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 D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受强大的季风环流影响,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气象灾害严重的原
12、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的气象灾害及原因。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答案: D 试题分析:陷入沼泽地时,如身旁有树根、草丛,可拉它借力移动身体;倘只有自己一人,朝天躺下后,轻轻拨动手脚,用背泳姿势慢慢移向硬地。 考点:主要考查了逃生的方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灾害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 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 A滑坡 -台风
13、 -雷暴 B火山喷发 -地面沉降 -全球气候变暖 C水土流失 -山洪暴发 -海啸 D地震 -山崩 -泥石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地震可能导致山崩的发生,由山崩可能诱发泥石流。 考点:主要考查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题。 【小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小题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 7 、 8月 B甲 3 、 4、 5月 C乙 5 、 6月 D乙 12 、 1、 2月 【小题 3】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
14、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自然灾害发生的位置及频次可以判断该灾害为干旱。 【小题 2】甲为华北平原的春旱( 3、 4、 5月)、乙为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7、 8月)。 【小题 3】丙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量大导致水资源紧张,所以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 考点:主要考查了干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旱灾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008年 9月上旬,飓风 “古斯塔夫 ”、 “汉娜 ”、 “
15、艾克 ”和 “约瑟芬 ”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使途径地区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结合图,回答题。 【小题 1】以下能反映飓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 【小题 2】对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是( ) A GPS B GIS C RS D雷达 【小题 3】减轻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加强监测预报 限制工业生产规模 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 加固海岸堤防 修建水库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飓风为北半球的气旋,水平方向上逆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小题 2】 RS(遥感)是对飓风进行监测预
16、报的主要手段。 【小题 3】加强监测预报、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和加固海岸堤防是减轻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考点:主要考查了飓风。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旋、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和减轻飓风危害的措施。 2009年 10月 27日开始至 11月初,冷空气分别从内蒙古和新疆开始影响我国,这两股冷空气于 10月 31日 “会师 ”并大举南下,横扫了青藏高原外的全国其他大多数地方。这是今年我国北 方和中东部的首次寒潮。回答题。 【小题 1】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 ) 【小题 2】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下列选项中,与寒
17、潮天气有关的是( ) A甲型 HINI流感会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B交通事故减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为反气旋(北半球),顺时针有中心向四周辐散。 【小题 2】寒潮会导致甲型 HINI流感会一定程度上得到扩大;交通事故增加;城市用电、用气量增加;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考点:主要考查了反气旋和寒潮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反气旋的判断和寒潮的影响。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 ,在四川汶川县(北纬 31度 ,东经 103
18、4度)发生 8级地震。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关于 5月 12日汶川地震,叙述错误的是( ) A释放的能量约为 6级地震的 900倍 B北京高楼居民比底层居民更能感觉震动 C震源较浅 是破坏程度大的重要因素 D与通海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同属一个地震带 【小题 2】关于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B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多为破坏性地震 C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D人类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汶川地震
19、位于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通海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小题 2】地震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一般震级较小,多为 3级以下的无震感地震;发生于海底的地震有可能诱发海啸,影响人类活动,甚至给人类造成灾难;人类可以通过多种预防措施来减轻地震灾害。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川汶川县发生的地震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世界两大地震带、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等相关知识。 2004年 12月 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
20、 免于灾难。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 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 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狂风 大雨或暴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考点:主要考查了海啸伴随的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海啸的相关知识。 森林鼠灾在我国下列哪些地区危害最重( ) A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 B东北东部、华北大部、西北 C东北东部、华北中部、西北 D东北中部、华北北部、西北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的鼠害分为两种;一种是喜湿鼠类危害区:
21、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另一类是耐旱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森林鼠灾在我国东北东部、华北大部、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森林鼠灾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森林鼠灾的分布。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冰岛位于( )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 【小题 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
22、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小题 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 ) A雷暴频发 B严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气体 D火山灰浓度大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正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区。 【小题 2】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生长边界处。 【小题 3】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火山灰严重影响空中交通,所以冰岛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 考点:主要考查了冰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为材料,考查了冰岛所处的气压带、板块位置和火山喷发对交通的影响。 有关世界自然灾害危
23、害的地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很大,但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同,产生的损害程度也可能大不相同 B从总体状况看,灾害损失的区域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并无多大差异 C与灾害发生次数的情况相呼应,世界各大洲中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当属非洲 D对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也有一定差异,欧美主要表现为台风、干旱和寒潮 答案: A 试题分析: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很大,但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同,产生的损害程度也可能大不相同;从总体状况看,灾害损失的区域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差异较大;与灾害发生次数的情况相呼应,世界各大洲中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当属亚洲;对各地区
24、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也有一定 差异,欧美主要表现洪水和地震。 考点:主要考查了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综合题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 1950 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6分) ( 2)分析 、 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6分) ( 3)说明 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4分) 答案: ( 1) 区 ( 2分) 依据: 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 B
25、)、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 C)均最高。( 4分) ( 2) 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4分) 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2分) (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4分) 试题分析: ( 1)由图中 A、 B、 C 柱状图可以判断, 区(华北平原)旱灾最严重,依据: 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 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 C)均最高。 ( 2) 区位于华北,春旱严重,原因:春季 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伏旱严重,原因: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 3
26、) 区位于我国的东北,春旱会引发森林火灾,主要监测手段为遥感。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干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 1950 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旱灾的分布及我国不同区域旱灾的成因、森林火灾的监测手段。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 2008年 9月 22 27日,四川省先后有 12市 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多个县(市)出现大暴雨;峨眉山市日最大降水量达 159 8毫米;北川县连续 5 天出现暴雨。地震灾区泥石流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27、和财产损失,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对灾区的恢复重建十分不利。 (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区。( 2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四川灾区该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 3)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4分) 答案: ( 1)西南地区。( 2分) ( 2)降水 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土层松动。( 4分) (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分) (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共 1
28、4分) 试题分析: ( 1)由图中泥石流的易发区可以判断,我国泥石流的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 ( 2)由材料二中信息可以判断,四川灾区该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土层松动。 ( 3)防治泥石流(滑坡、崩塌)的具体措施: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读图回答:( 14分) ()、两点盐度较高的是 ,主要原因是 。( 2分) ()、两点,盐度较高的是
29、,主要原因是 。( 2分) ( 3)将、各点的盐度按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3分) ()图中是 洋,是 海。、间表层的洋流由 _向 _流动,(填字母), 此成因从成因上称为 流。( 5分) ()有一海轮在同等动力,同等载量条件下,从 船行时间比从 航行时间要 (长、短),原因是: ( 2分) 答案: ( 1) F 原因: E沿岸有淡水注入。 ( 2) H 原因: H处于回归线上,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 3) DHFE (4) 大西洋 地中海 A B 密度 ( 5)长 顺洋流航行省时省力,逆洋流航行费时费力。 试题分析: ( 1) E和 F位于赤道, E由淡水注入,盐度相对较 低。 ( 2) H位于回归线附近, F位于赤道,回归线上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的是 H。 ( 3) D为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各点的盐度按大到小的顺序 DHFE。 ( 4)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为大西洋, B为地中海;、间表层的洋流为密度流,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 5) 是逆本格拉寒流而行; 是顺马达加斯加暖流而行。从 船行时间比从 航行时间要长。 考点:主要考查了海水的盐度及成因、密度流及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海水的盐度及成因、密度流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