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大肠杆菌、噬菌体 B霍乱弧菌、乳酸菌 C黄曲霉菌、青霉菌 D甲烷杆菌、酵母菌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生物根据有无核膜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有颤藻、念珠藻、篮球藻、发菜)、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真菌。噬菌体属于病毒,黄曲霉菌、青霉菌、酵母菌都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故答案:选 B。霍乱弧菌和乳酸菌都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 考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生物的分类,
2、学生要注意带菌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 ) A 4个着丝点 B 2条姐妹染色单体 C 4个 DNA分子 D 2对染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四分体是指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四条染色单体,因此每个四分体有 2个着丝点, 4条染色单体, 4个 DNA分子, 1对染色体。故答案:选 C。 考点:四分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分体概念的理解,属于简单题。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 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
3、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故答案:选 D。 考点:性状分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性状分离的概念,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比较简单。 下面四图是同 种生物 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 ,其中 A对 a为显性 B对 b为显性 ,哪两个图示的生物体杂交后 ,后代出现 4种表现型 6种基因型 ( ) A图 1和图 3 B图 1和图 4 C图 2和图 3 D图 2和图 4 答案: C 试题分析:利用乘法法则可得,图 1和图 3生物体杂交后表现型 =11=1,基因型 =21=2;图 1和图
4、4生物体杂交后表现型 =11=1,基因型 =11=1;图 2和图3生物体杂交后表现型 =22=4,基因型 =32=6;图 2和图 4生物体杂交后表现型 =12=2,基因型 =22=4。故答案:选 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题型中学生乘法法则的应用情况,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简单题。 据科学家分析,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进化的速度要缓慢,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其原因是 ( ) A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故海洋中生物很少发生变异 C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故海洋中生存斗争进行得比较缓和 D海洋中弱肉强食,很多物种
5、还未进化到高水平就已经被淘汰 答案: C 试题分析: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进化缓慢,是生存斗争较缓而造成的。生物生存与进化,最主要在于生存环境资源是否丰富,在海洋中,生境可供选择以及资源的丰富度要较陆地大一些,所以海洋生物生存压力小,从而很难有外部因素导致生物内部变异,所以进化较慢。 考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属于简单题。 人体发生酒精过敏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并且促使 ( ) A葡萄糖渗出,组织液减少 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C葡萄糖渗出,组织液
6、增加 D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多,回流少,较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增加。 考点:过敏反应和内环境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过敏反应和组织水肿,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答案: B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因此内环境组成成分一般不包括细胞内的物质和体外环境的物质,而呼吸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故答案:选 B。 考
7、点:内环境成分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 D 试题分析:内环境组成部分相互关系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水泡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由上 图可知,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考点:内环境组成部分相互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内环境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识记情况和理解情况,属于简单题。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 pH的变化趋势、引起 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A降低
8、、 CO2、 Na2CO3 B降低、乳酸、 NaHCO3 C升高、 CO2、 H2CO3 D升高、乳酸、 NaH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会使血液 pH略微降低,但是机体中的 NaHCO3会和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进一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从而维持血浆 PH值的相对稳定。故答案:选 B。 考点: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维持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中的 PH值,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体外受精完成后即可直接进行胚胎移植操作 B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
9、性,它可发育成新个体 C卵裂期胚胎细胞数目在不断增加,有机物的总量不断减少 D通过胚胎分割产生多个相同后代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 C 试题分析:体外 受精完成后需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才能进行胚胎移植操作;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可诱导其发育成器官,但不能发育成新个体;通过胚胎分割产生多个相同后代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故正确答案:选 C,胚胎发育的早期营养物质来源于受精卵中卵黄,因此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多,有机物的总量不断减少。 考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较多,包括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以及早期胚胎发育,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 DNA 测序工作
10、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内切酶的限制位点在 DNA 上定位,使其成为 DNA 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这项工作叫做 “限制酶图谱的构建 ”。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用限制酶 Hind , BamH 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4kb( 1kb即 1千个碱基对)大小的线性 DNA 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这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在该 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 ) A Hind 1个, BamH 2个 B Hind 2个, BamH 3个 C Hind 2个, BamH 1个 D Hind 和 BamH 各有 2个 答案: A 试题
11、分析: 由图 1 可知,单独用限制酶 Hind 将该 DNA 分子切割成 2 种片段,说明有 1个切点;图 3单独用限制酶 BamH 将该 DNA分子切割成 3种片段,说明有 2个切点。故答案:选 A。 考点:限制酶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植株,离体动物体细胞却没有发育成动物的成熟个体,原因是 ( ) A动物细胞内没有成套的遗传物质 B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分化程度提高而受到限制,分化潜能变弱 C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太小 D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低于植物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但是
12、随着分化程度提高,细胞质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因此离体动物体细胞不能发育成动物的成熟个体,故答案:选 B。 考点: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 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所用的 B淋巴细胞是来自 ( ) A骨髓的 B淋巴细胞 B脾脏的能产生抗体的 B淋巴细胞 C胸腺的 B淋巴细胞 D脾脏经过筛选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 B淋 巴细胞 答案: D 试题分析:杂交瘤细胞集合了两个细胞的优点,骨髓瘤细胞的无限增殖, B淋巴细胞的产生特异性抗体。 B淋巴细胞的获取途径是:通过对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然后
13、从小鼠体内筛选获得能产生单一抗体的 B淋巴细胞。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单克隆抗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一个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有了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 mRNA 终止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所有基因 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完全相同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一个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由于目的基因的不同,所以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也是不同的。其中,启动子是与 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14、,控制着转录的开始;而终止子控制着转录的结束。 考点: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基因型为 AaBbCc(独立遗传 )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正常情况下 (不考虑交叉互换 )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数比为 ( ) A 4: 1 B 3: 1 C 2: 1 D 1: 1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 4个精子,而它们又 22相同 所以共有 2 种;而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所以为 2:1。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种类 点评:本题考查了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产生子细胞的区别
15、,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 ( ) 后代性状较快稳定; 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 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突变成等位基因 ; 有利突变体数目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突变频率很低,人工诱变可大大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增加变异类型,并且一般地突变基因都是变为其等位基因;但突变频率仍然是很低的,因此,一般来说不可能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同时都发生突变,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本身有害。 考点:诱变育种 点评:本题属于对诱变育种优缺点的考查,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
16、据依次是 ( ) 基因突变; 基因交换;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诱变育种一般使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诱导基因发生突变;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个体具有优良性状集中到一株植物体内,利用了基因重组;多倍体育种是使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属于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是使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减少,也属于染色体变异。故答案:选 A。 考点:生物变异与育种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变异与育种,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离子态无机盐(如 Ca2+、 K+等)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 A维持细胞的形态 B调节细胞内的 pH C细胞的结构物质 D维持细胞的正常生
17、理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有: 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故答案:选 C。 考点: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无机盐的生理作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物质属于单体的是( ) A脂肪 B麦芽糖 C脱氧核糖 D核苷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单体是指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单体一般包括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故答案:选 D。
18、 考点:单体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单体和多聚体的理解,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用显微镜观察,若在 40下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 160个细胞,则换用 8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为( ) A 10个 B 20个 C 40个 D 80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因此视野范围内的放大倍数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的平方倍。若在40换用 80后,放大倍数是原来的 2倍,故则换用 8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16022=40。 考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这是学生的易错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9、,属于中档题。 下列结构或物质中不含有核糖的是( ) A解旋酶 B ADP C HIV D核糖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核糖属于糖类中的五碳糖,是 RNA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ADP 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两分子的磷酸构成的; HIV病毒是由 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糖体也是由 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故答案:选 A。解旋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包含核糖。 考点:核糖的功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糖的功能及 RNA的分子结构,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下述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物种
20、形成包括突变、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答案: D 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故答案:选 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内容,属
21、 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种群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故答案:选 B。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属于易错题,学生往往会认为 是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属于学生理解的误区,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2、,属于中档题。 对于 “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不正确的描述是 ( ) A低温诱导出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将引起可遗传变异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答案: C 试题分析:低温诱导可使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往往选择中期观察染色体,因此可以观察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加倍。故 ABD三项正
23、确。而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步骤使细胞失去活性,故不可能观察到细胞的动态变化。 考点:染色体变异和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 点评:本题将染色体变异和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两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 不同植物间远源杂交不亲和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由于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不能识别,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所致,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的哪种物质有关?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上称作 ( ) A硼;生殖隔离 B磷脂;地理隔离 C糖蛋白;生殖隔离 D糖蛋白;自然选择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是由细胞
24、膜上的糖蛋白决定的,因为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功能,这种现象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上称作生殖隔离。 考点:糖蛋白的功能和生殖隔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殖隔离的结构基础与物质基础,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比较简单。 下列有关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低温诱导能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 95%的酒精 D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原理是低温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正确答案:选 A。 B项错,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
25、染色,没有固定的作用。 C项错, 固定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称解离液;漂洗液是清水。 D项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原理。 考点:染色体变异和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 点评:本题将染色体变异和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两个考点有机结合,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图中 a、 b、 c、 d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c、 d过程均能发生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主要是通过 c和 d过程实现的 C b和 a过程的主要相同点之一是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移向细胞两极 D d和 b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答案: C
26、 试题分析:分析图解可知, a、 b、 c、 d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基因突变发生在 DNA复制过程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均有 DNA的复制,而受精作用过程不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的交叉互换,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最主要的差异是是否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现象。而减数分裂又称为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基本相同,故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个体发育、减数 分裂和受精作用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属于中档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如图表示某高等植
27、物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模式图。此植物的胚细胞、胚乳细胞、叶肉细胞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 A 12、 8、 8和 36、 24、 24 B 6、 9、 6和 24、 36、 24 C 8、 9、 8和 24、 48、 24 D 8、 16、 16和 24、 24、 48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图可知,卵细胞中有 12条染色体,其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故该植物属于六倍体。植物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胚细胞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6、 24;胚乳是有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受精后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的三倍,故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28、9、 36;叶肉细胞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6、 24。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生殖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体细胞之间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图、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 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 A甲: AaBb 乙: AAaBbb B甲: AaaaBBbb乙: AaBB C甲: AAaaBbbb乙: AaaBBb D甲: AaaBbb乙: AAaaBbbb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图可以看出,甲生物中有四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
29、乙生物有三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故答案:选 C。 考点: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点评:本题将图和基因型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染色体组数的判断,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图中 a、 b、 c、 d分别为细胞内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图中,有两组染色体只有两条同源染色体,而第三组有三条同源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属于三体; b图中上面一条染色体增加
30、了 4这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片段的增加; c图中显然都有三条同源染色体,属于三倍体; d 图中下面一条染色体缺失了 34 片段,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故答案:选 C。 考点:染色体变异 点评:本题考查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属于对识图、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综合题 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杆 (D),抗锈病 (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杆 (d),易染锈病 (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右图8-5所示的 . 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问: (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 _;另一种方案的育种原理是_. ( 2)图中 和 基因组成
31、分别为 _和 _. ( 3)(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 _;(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 ( 4) (五 )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 _;如果让 F1(子一代)按(五) .(六)过程连续自交 2代,则 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_. 答案:( 1) 基因重组 ( 2) DT ddTT ( 3)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 4) 1 3 1 2 试题分析:常见的育种方法有 4种:杂交育种、诱变 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这种育种方法能将分散在不同植株或不同品种上的许多优良性状组合到一个植株或一个品种上;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这种育
32、种方法能改变原有的基因,甚至能创造出新的基因,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的进程;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种能使染色体数目成倍地增加,因而生物在性状上较二倍体有很大的变化,如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的含量都有较大的提高,这些都是育种过程所要追求的目标;单倍体育种通常包括两 个基本过程:第一步是单倍体植株的培养,常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第二步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是纯合体,所以能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图中(一)过程属于杂交育种,作用是把矮杆和抗病性状组合到一个植株上。图中(二
33、)是 F1 种下后,开花时产生花粉(雄配子)的过程中要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此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后产生 4种配子( DT、 Dt、 dT、 dt)。根据图中可知, 的基因型是 DT, 的基因型是 dT。图中(三)是培养单倍体的过程,一般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图中(四)是诱导多倍体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经诱导后长成的植物体一定是纯合体,仔细分析图,可得出图中的 对应的基因型是 DDtt、 ddTT和 ddtt。图中沿着(一)、(二
34、)、(三)、(四)途径进行的育种方法属于单倍体育种,沿着(一)、(五)、(六)途径进行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图中(五)过程是指自交的过程,其后代中的矮杆抗倒伏抗锈病的类型,表现 型虽符合要求,但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体只有 1 3,还有 2 3是杂合体,不能稳定遗传,其基因型是 ddIT(1 3)和 ddTt(2/3)。如果再让其自交一代,各种基因型比例的计算方法是: ddTT自交后代仍是 ddTT,占总数 1 3; ddTt自交后代中的基因及其比例是: ddTT( 1 4)、 ddTt( 2 4)、 ddtt( 1 4),占总数 2 3。所以计算总结果是: ddTT=1 3+( 1 4) (
35、2 3) =1 2, ddTt( 2 4) ( 2 3) =1 3, ddtt=( 1 4) ( 2 3) =1 6,其中 ddTT符合生产要 求。 考点: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点评:解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其次要读懂图,仔细分析图是解题获得成功的关键。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一)下图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 1)按照先后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的号码排列起来 。 ( 2)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 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 。 ( 4)在上述图中,
36、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 。 ( 5)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 只含一个 DNA分子的是图 。 (二)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 1)若图中的 2和 3表示两个 X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的细胞是 ( ) A体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 2)正常情况下,在基因型为 Aabb的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基因AA的分开 发生在(填细胞分裂名称和时期) 。 ( 3)若某植物的基因型为 AaBb,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 4)假设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 DNA分子用 15N 进行标记,正
37、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 15N 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 答案:(一)( 1) - - - - - - ( 2) 2 ( 3) ( 4) ( 5) (二)( 1) A ( 2)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分) ( 3) 3/16 ( 4) 1/2 试题分析:(一)( 1) 图中有四条染色体,并有两两配对的现象,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 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并含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中期; 中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属于减数分裂中期; 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但没有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中染色体有 8
38、条,并且被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属于有丝分裂后期; 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中逐渐形成核膜,并且每个子细胞中都含有四条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末期; 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属于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中只有两条染色体,且没有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的生殖细胞; 中只有两条染色体,且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染色单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因此,所有减数分裂细胞按顺序排列起来为: 。 ( 2)由细胞 可得,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 2对同源染色体。 ( 3)分析图可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 。 ( 4)初级精母细胞是处于
39、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包括图中的 。 ( 5)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 DNA分子,说明没有染色单体,包括图中的 。 (二)( 1)图中 2和 3表示两个 X染色体,即该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因此属于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 ( 2)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相同基因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因此基因 AA的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3)基因型为 AaBb的植物在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
40、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有 AAbb、 aaBB、 aabb,它们各自所占的比例都是 1/16。 ( 4)假设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 DNA分子用 15N 进行标记,经过半保留复制,该 DNA分子的两条链将存在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DNA分子上。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以后,这条染色体将被分离到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点分裂将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继而形成精子。因此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 15N 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1/2。 考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性考查,涉及的考点较多,属于识图、识记、理解层 次的考查。 如图为利用
41、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 (1)随着科技发展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若乙图中的 “抗虫基因 ”是利用甲图中的方法获取的 ,该方法称为 。 (2分 )图中 过程与细胞中 DNA复制过程相比 ,该过程不需要 酶。 是在 (填 “酶的名称 ”)作用下进行延伸的。 (2)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 ,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乙图为获得抗虫棉技术的流程。 A过程需要的酶有 、 。图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采用的方法是 。 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 ,还必须加入 。
42、(3)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经 C、 D、 E成功地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植株 ,此过程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是 ,该技术的原理是 。 (2分 )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 mRNA的具体方法是使用 与提取出的 做分子杂交。 (5)科学家将植物细胞培养到 ,包上人工种皮 ,制成了神奇的人工种子 ,以便更好地大面积推广培养。 答案: (1)利用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解旋 热稳定(耐热) DNA聚合酶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农杆菌转化法 卡那霉素 (3)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全能性 (4)标记的目的基因 mRNA分子 (5)胚状体 (或答 “不定芽 ”“顶芽 ”“腋芽 ”等 ) 试题分析:
43、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和人工合成等方法,而图中的方法为利用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细胞中DNA复制解旋酶,而利用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不需要。 是热稳定 DNA聚合酶 A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连接酶;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采用的方法从图中含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侵染离体棉花叶片组织这一信息中得出是农杆菌转化法。 C过程是脱分化的过程,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 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卡那霉素,目的是对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进行进一步选择。 C、 D、 E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原理是细
44、胞的全能性。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 mRNA的具体方法是分子杂交法,使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与提取出的 mRNA分子做分子杂交 (5)人工种子是将 再分化后形成的胚状体(或 “不定芽 ”、 “顶芽 ”、 “腋芽 ”)包上人工种皮制成的。 考点:基因工程与植物的组织培养 点评:本题以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为信息,考查基因工程和组织培养技术,属于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白化病基因 (a)在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b)在 X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 (1) 1的基因型是 _, 2的基因型是 _。 (2) 2能产生 _种卵细胞,含 ab的卵细胞的比例是 _。
45、 (3)从理 论上分析: 1与 2婚配再生女孩,可能有 _种基因型和_种表现型。 (4)若 3与 4婚配,他们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_。 (5)若 3与 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他们的第二个小孩是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_。 答案: (1)AaXBY AaXBXb (2)4 (3)6 2 (4) (5) 试题分析: (1) 3为白化病患者,基因型为 aa,因此 1和 2的基因型均为 Aa; 2为色盲患者,基因型为 XbY,其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双亲的表现型正常,则基因型分别为 XBY、 XBXb。 (2) 2的基因型为 AaXBXb,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它可以产生 AXB、 AXb
46、、aXB、 aXb这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每种类型各占 1/4。 (3)从理论上分析: AaXBY和 AaXBXb生女孩,可能有 AAXBXB、 AaXBXB、aaXBXB、 AAXBXb、 AaXBXb、 aaXBXb这六种基因型,表现型只有完全正常和只患白化病两种。 (4) 6为白化病患者,基因型为 aa,则 3和 4的基因型均为 Aa,故 4有关白化病的基因型 1/3AA、 2/3Aa,因此 3( aa)与 4( 1/3AA、 2/3Aa)婚配,他们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 =2/31/2=1/3。 (5)若 3与 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基因型为 aaXbY,由此可确定 3的基因型为 aa XBXb, 4的基因型为 AaXBY,他们的第二个小孩是正常男孩的几率 =1/21/4=1/8。 考点: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色盲遗传在两种遗传病中概率的计算,仍然需要对每对基因逐对分析,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