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48739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7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 A北极星 B月球 C金星 D海王星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天体的类型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气体、尘埃),最基本天体:星云、恒星。月球是是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的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天体的概念及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 ( ) A平行于等压线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确

2、定方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 形成风的原动力,决定了风的大小与去向。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减小风速,影响风向。在三种力的共同作用下风与等压线斜交。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 风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本题还可考查高空中的风与近地面风的判断。 【方法技巧】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图示 受力状况 只受图中 F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受图中 F1水平气压梯度力与 F2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 来源 :学。科。网 Z。X。 X。 K 受图中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F2地转偏向力和 F3摩擦力的共同影响 风向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注意提

3、示】图解风的形成 按图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答案: B 试题分析:有图知:气候 为冬雨型,故为地中海气候,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最冷月气温低于 0oC,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最冷月气温高于 0oC,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与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

4、是明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方法技巧: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分布 气候类型 主要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数值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 100之间 最冷月均温 15 以上;年均温 26 左右;年降雨量2000mm以上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南、北纬 100200之间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 750 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南、北纬 100250大陆东岸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 15002000mm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5、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 200 300大陆内部、西岸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 200mm以下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 ) 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B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答案: A

6、试题分析:根据大洋模式图,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北半球的副极地环流呈逆时针。南半球副极地地区是环球西风漂流带。所以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洋流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根据大洋模式图,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北半球的副极地环流呈逆时针。 【知识小结】全球洋流分布规律 由于海陆轮廓和季风的影响,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在局部海区与上图有一定的差异,下图为

7、世界洋流实际分布图。 表解全球洋流分布规律: 海区 洋流分布规律 热带、副热带海区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流向与各自半球的反气旋一致;大洋东为寒流,西为暖流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为暖流,西为寒流 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流动,冬季相反 南半球 40o60o海区 形成西风漂流;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流动;性质为寒流 以下各组风带中,风向基本相同的是 ( ) A南半球的信风带和北半球的信风带 B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C南半球的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D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和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8、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点。南半球的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风向都是东南风。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熟练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特征即可轻松作答。由于地表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风带。 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 ( ) 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 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答案: D 试题分析:阴天,云雾多,白天削弱了太阳辐射,云的反射作用强,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

9、面,夜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晴天,云少,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云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晴天气温日较差大。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云层对大气的保温作用。 下列四幅 “海陆风示意图 ”中,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正确方向的是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海陆风示意图,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海陆风的正确画法如下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海陆风。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海陆风的成因。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风的作用力大小不等 B

10、各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 C各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均 D热力环流的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分布的热量差异,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由于气压梯度力的存在进而产生了大气运动。故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 的热量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但易误选 B,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被称为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是导致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转偏向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 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答案:

11、C 试题分析: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相垂直,故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故既决定风向也决定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在三个力作用下为近地面的风,故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考点:本题考查三个力对风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风的形成的三个力的特征和对风的影响。难度较低,本题还可以结合等压线图示的风向判断考查。 以下有关下图风形成示意图的说明,正确的是 ( ) A图中 a表示地面摩擦力 ,b表示地转偏向力 B图示情况应发生在南半球,因风向偏左 C图 中 c表示风向, b表示地面摩擦力 D图示情况不可能发生在近地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中

12、形成风的三种力, 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决定风向、风速。 d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影响风向(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不影响风速。 b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不影响风向,减小风速。 C为风向。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 风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本题还可考查高空中的风与近地面风的判断。 【方法技巧】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图示 受力状况 只受图中 F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受图中 F1水平气压梯度力与 F2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 受图中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F2地转偏向力和 F3摩擦力的共同影响 风向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注意提示

13、】图解风的形成 下面的风带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判断所处的半球和风带, A图越往北纬度越高,判断位于北半球,故图示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的盛行西风; B 图越往北纬度越低,判断位于南半球,图示表示南半球中纬地区的盛行西风; C 图越往北纬度越高,判断位于北半球,故图示表示北半球低纬地区的东北信风; D图越往南纬度越高,故判断位于南半球,图示表示南半球低纬地区的东南信风。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能抓住图示的纬度变化和纬度位置判断气压带风带。 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状态, 表示等压线

14、,读图回答题。 图示状态下,等压线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面气温比海面高。陆地上的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下降;海面因有下沉气流而气压升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这就形成了海风。夜间,陆地冷却比海洋快,气温比海上低,近地面气压高于海面,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这就形成了陆风。图中海洋上为高压,陆地为低压,根据高压等压面上凸,低压下凹原则判断,图中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风图中等压面的画法。 点评:本题考查典型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的相关知识点。 【方法技巧】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及等压面的判读 1.温 度、高度与气压

15、的关系 一般情况是:在不同高度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往往相反。 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1)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面高,上面低。 (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上弯曲,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下弯曲。热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高空向上弯曲。冷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弯曲,高空向下弯曲。 (3)近地面是低压的地方其高空一定为高压;而近地面是高压的地方其高空一定为低压。 读图 “黄赤交角示意图 ”,回答题。 【小题 1】恒星 M是 ( )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北斗星 D北极星 【小题 2】当黄赤交角比目前减小时( ) A极昼极夜的范围将

16、扩大 B南京市将有太阳直射的机会 C热带、寒带范围将缩小 D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范围缩小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故恒星 M是北极星。 【小题 2】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将缩小;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范围缩小。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黄赤交角示意图中各角度的含义,各热量带与黄赤交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下图中,虚线表示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原始方向,实线是

17、偏转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 A处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 B处位于南半球,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 C跨越赤道,根据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推知 C正确。 D处于赤道上,物体运动不发生偏转。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熟练掌握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点即可。受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天体,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天体系统。据此完成题。 【小题 1

18、】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相同的是( ) 银河系 总星系 太阳系 河外星系 A B C D 【小题 2】下列天体系统中,没有一颗恒星的是(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天体系统是一种运动系统,其形成条件是相邻天体因相互吸引导致相互绕转形成的运动系统。我们目前认识的宇宙的范围为总星系。如下图所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属于同一层次。 【小题 2】地月系属于行星星系,在此天体系统中,不包含恒星。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含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地球等天体所在的天体系

19、统的级别。 近年来,伴随着自然灾害频发以及电影 2012的热映,引发了人们的种种联想和猜测。其中,有关太阳活动的爆发会引起一系列灾害的说法,曾引发“2012世界末日 ”的 “预言 ”。 完成题。 【小题 1】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 台风 黑子 耀斑 寒潮 A B C D 学 _ 【小题 2】假使太阳活动会引发世界末日的话,那大约平均每隔 _年左右地球就要被 “摧 毁 ”一次( ) A 1年 B 11年 C 76年 D 110年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小题 2】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周期。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

20、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 11年。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与周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活动的周期是 11年。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上方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 。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活动类型 位置 概念 成因 关系 周期 黑子 光球 光球层上出现的黑色斑点 一般认为它是光球层上的漩涡。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上方也是耀斑出现频率 11年 耀斑

21、色球 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 最多的区域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 表示(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小题 2】岩石圈位于( ) A 顶部 B 的全部 C 的全部和 的顶部 D 的全部和 的顶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位于地球表层,为莫霍界面以上,故判断为地壳。 【小题 2】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和岩石圈的范围。本题还可结合地震波在地球内

22、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设计试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 ) A地球自转 的真正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C一个太阳日 D 23时 56分 4秒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交替的周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别昼夜交替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 2012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如果 2011 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 A 2000 2001年 B 2006 2

23、007年 C 2022 2023年 D 2087 2088年 【小题 2】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地球出现极光现象 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流星现象增多 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活动的周期为 11年, 2011 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由此向前推 11年,则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2000 2001年。 【小题 2】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进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太阳活动强烈时地球磁针

24、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太阳活动还会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周期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小题 1考查太阳活动的周期,小题 2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 典例 防御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地球气候 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黑子 11年 的活动周期相对应;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几率增多,黑子活动的低峰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 世界各国和我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测,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扰乱地球电离层 人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

25、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 干扰地 球磁场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 ”现象。 产生极光 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产生淡绿色、红色或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叫极光。 自然灾害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 C一个太阳日 D一个恒星日 答案: C 【小题 2】我们日常生活以太阳为参照,故一天即

26、一个太阳日。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交替的周期。 点评:本题难度低,注意以参照物的不同,判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异。 某河流右岸侵蚀严重,且所在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则该河流位于( ) A赤道 B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C北回归线 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为某河流右岸侵蚀严重,推断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又因为河流所在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因此该河流介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综合分析,本小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河流侵蚀岸推断南北半球,通过所在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推断该河流介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本题考查了学

27、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下列地理现象主要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是 (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答案: C 试题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是主要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识小结】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2)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 C、 D两地一定相同的是(

28、) A地方时 B自转线速度 C正午太阳高度 D昼夜长短 【小题 2】图中 A、 B、 C、 D四点中,昼夜长短年变化最小的地方在(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 C、 D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小题 2】图中 A、 B、 C、 D四点中, A的纬度最低处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特征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只要全面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相关知识即可轻松做题。 对于我国来说,下列节日白昼最长的是 ( ) A元旦 B春节 C儿童节 D

29、国庆节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位于北半球,故夏至日为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日期,故四个节气里儿童节最接近夏至日。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 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这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综合题 读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 (共 6分 ) ( 1)填出图中字母 A、 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 C ( 2)填出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 E为 界面, F为 界面。 ( 3)填出图中 所代表的地震波名称: 。 ( 4) F界面以

30、下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答案: ( 1) A 地壳 C 外核 ( 2)莫霍 古登堡 ( 3)横波 ( 4)横波消失,纵波减速 试题分析: 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难度适中。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划分,共分为 A 地壳、 B 地幔、 (C+D)地核三部分,其中 C为外核, D为内核。 第( 2)题,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划分,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古登堡界面为地幔与地核分界线。地下 33KM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 第( 3)

31、题,图中 所代表的地震波为横波。横波 速度比纵波慢。 第( 4)题,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 D为内核,应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物质状况据科学家推测为固态。图示地下2900KM 处,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也明显下降,判断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在地球内部距地表大约 2900千米处,横、纵波突然发生明显的变化,只能说明在此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明显不同,这也正是当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发现这一不连续界面的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地震波的传播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随地球内 部的深度的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

32、结合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和各层的基本特征等内容分析。 下图为 “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分 ) ( 1)图中 A、 B、 C、 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_。( 1分) ( 2)图中 A、 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_,( 1分)原因是 。( 2分) 答案: ( 1) C( 1分) ( 2) A( 1分)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图示 C箭头正确

33、。 第( 2)题,图中 A处等压线较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 考点:本题考查风向判断及风力大小的比较。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个力对近地面风向的影响,利用画图来解题更简单。另外在本等压线天气图还应明确:图示 M为高压周围向外凸出的区域,为高压脊; N 为低压周围向外突出的区域,为低压槽; 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故多阴 雨天气。 处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温差大。 读 “世界板块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 D 板块, E 板块, F 板块。 ( 2)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的 板块和 板块(填字母)相互 (运动方式)形成的,安

34、第斯山脉是图中的 板块和 板块(填名称)碰撞挤压形成的。 (3) 在 AD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常常形成(多选): ( 2分) A、高大的山脉 B、巨大的高原 C、深邃的海沟 D岛弧 答案:( 10分) ( 1)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 2) A C 碰撞挤压 美洲 南极洲 ( 3) CD(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本题考查板块分布。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 D 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 F南极洲板块。 第( 2)题,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在向亚欧板块碰撞过

35、程中产生的,安第斯山脉是图中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 (3)题,图中 A为亚欧板块, D为太平洋板块,在 AD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常常形成深邃的海沟或岛弧。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点评:本 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板块的相对移动对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影响。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大洋中脊,相撞地区可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在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链,如科迪勒拉山系、东亚岛弧链;大洋板块边缘形成海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箭头 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作用。 (2)箭头 说明大气对地面具有 作用。 (3)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较 ,主

36、要原因是 。 (4)晴朗的夜晚,大气温度较 ,主要原因是 。 (5)从本题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月球上难以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2分) 答案: (10分 ) ( 1)削弱或反射 ( 2)保温 ( 3)高 大气削弱作用较弱 ( 4)低 大气逆辐射较弱、从而保温作用较弱 ( 5)月球无大气层,白天无削弱作用,夜晚无保温作用,昼夜温差大。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可知:图中箭头 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或反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太阳辐射都到达了地面。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第

37、(2)题,箭头 为大气逆辐射,说明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第 (3)题,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较高,主要原因是空中云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 ,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第 (4)题,晴朗的夜晚,大气温度较低,主要原因是空中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具的保温作用差。 第 (5)题,地球上存在大气层而月球不存在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因为存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而月球上无大气存在,昼夜温差大,因此月球上难以存在生命。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明确各字母代表 的箭头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学生只要掌握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就不难作答。

38、【方法规律】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气温分布规律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辐射 波长类型 与大气的关系 作用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大气直接吸收少 加热地面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大部分 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一部分透过大气进入宇宙空间,一部分射向地面 补充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云层愈厚,反射愈强;散射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 保温作用,又称为 “温室效应 ”。 (3)人类活动:森林、水库和城市等因素也影响气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