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山西大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 ATP的数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题考查的是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物质跨膜运输的条件如下: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 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氧气进出细胞是以扩散的方式,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其动力就是浓度差,故选A; 考点: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点评:识记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条件、
2、特点、实例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 A细胞的分泌活动 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起保水,减少排尿量;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出汗后,水分减少,故抗利尿分泌增加, 1正确; 2中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3、素;错误; 3中冷觉和热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不是在下丘脑;错误; 低血糖是,机体调节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4正确; 5正确;故选D 考点:下丘脑功能 点评:理解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调节、血糖调节中所起的作用 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 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 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 D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故 A正确; 水平衡的调节在下丘脑,即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
4、 B正确;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 C错误; 考点:水盐平衡调节 点评:学生容易认为 C是正确的,那是记忆不清,要特别引起注意。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应该改成处理柱头,不是花;而且必须是在花还未授粉的时处理,即花蕾期;故错误; 极性运输是有植物体自身决定的,与外界条件无关, B错误; 植物向光生长,茎的向光侧和背光侧都是促进生长,没有体现
5、两重性,故 C错误; D正确; 考点:生长素的特性及其运用 点评:植物激素的调节注重运用。 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中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不符合;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顶端优势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故不符合; C中都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符合; D不符合; 考点:生长素的特性 点评: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 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
6、林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脱落酸可促进种子萌发 B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 C利用一定浓度的 2, 4D 可促进插条生根 D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酶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促使其纤维明显增长 答案: A 试题分析:脱落酸是抑制种子萌发,故 A错误; 乙烯利功能:催熟, B正确; 2, 4D 是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C正确; 赤霉素能促进植物茎的增高,故 D正确; 考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能 点评 :识记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功能 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时,应特别注意( ) A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要用蒸馏水 B扦插所用的土壤要进行
7、高温灭菌处理 C不同植物的枝条可能要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 D选择多年生且带有多个芽体和嫩叶的枝条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故要特别注意生长素浓度的选择;即选 C; AB都是需要注意的,但是不需要特别注意; D应该是选一年生的枝条,错误;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上的运用 点评:植物激素注重运用的考查,此类题型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 、 和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 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 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 答案: C 试
8、题分析:分析图可知, 1直立生长; 2不生长; 3向光弯曲; 4直立生长; 5向光弯曲; 6直立生长;故 AD正确;要研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该设置 4和 5进行对照; C错误; 考点:植物向光生长生长的原因 点评:此类题型,学生只需要植物向光性的机理即可。 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 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甲可知,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加快,故 A错误; 甲侧芽生长快是由于解除了顶端优势,使得侧
9、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是生长,故 B正确; 由图乙可知,侧芽的生长与细胞分裂素有关; C错误; 图中应该 丙是对照组,甲和乙是实验组, D错误; 考点:植物激素的运用 点评:植物激素注重其在生产上的运用,这是高考青睐的题型 对右图中 d、 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 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 b,则 e点对应 c点的浓度 B若 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 a,则 e点对应 b点的浓度 C若 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 a,则 e点对应 c点的浓度 D若 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 c,则 e点对应 b点的浓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可知,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即从 d向 e移动;故在尖
10、端下一段 e侧生长素浓度高于 d侧;二者都是促进生长, e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快, d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慢,故选 B。 考点: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点评:分析外因(单侧光)再到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 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 A 试题分析: 拜耳使用是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1、A符合; 实验过程拜耳并未设置对照组,故 C错误; 考点:考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点评: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各科学家所做的贡献,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教材。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区、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1和 2中牛和鱼的种类很多,不能全部归类为同一物种,故不符合; 3符合种群的定义; 种群数量特征包括: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12、性别比例。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故 4错误, 5符合;选D 考点:种群的定义、特征 点评:理解种群定义,将其与群落、生态系统进行对比 分析以下实例,选择正确的答案:( ) 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 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 小丑鱼喜在有毒的 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 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 菜粉蝶为十字花科植物传粉,但其幼虫菜青虫又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 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 答案: C 试题分析: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寄生、互利共生、捕食
13、、种间互助 竞争:指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资源等的限制,互相斗争的关系,比如牛和羊都吃草。如实例 6; 寄生:指一种生物依赖于另一种生物存活,这对宿主往往是有害的。比如病毒寄生在细菌体内。 互利共生: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提供所需物 质,另外一种生物也能为其提供所需物质,它们之间是互利的;比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比如实例 1; 捕食:吃与被吃的关系,比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2中白尾鹿属于同一物种,故是种内互助; 3中的小丑鱼和海葵以及 5中的菜粉蝶和幼虫菜青虫都属于不同物种,故都属于种间互助; 4是种内斗争; 考点: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点评:学会判断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如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
14、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 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 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的是群落演替过程,演替是一个物种被另外一个物种取代,不是完全替代,故在硬木林阶段可以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A错误; 演替过程,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发生变化, B正确; 演替过程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C错误; 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减弱,抵抗力稳定
15、性增强; D 错误; 考点:群落的演替 点评:理解群落演替过程 下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用 1升清水或静脉注射 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浓度的曲线图(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a代表饮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 B 30 90 min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 c代表饮清水后的血浆浓度变化 D如果 b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表明该生理盐水的浓度为 0.9% 答案: B 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起保水,减少排尿量;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 重吸收。饮用1升清水或静脉注射 1升生理盐水后,段时间内尿量增加,抗利尿
16、激素分泌减少,血浆浓度减低,故 B错误; AC 正确; b若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由于该线是直线,说明该浓度很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同,即 0.9%的生理盐水; D正确; 考点:水平衡调节 点评:理解水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起保水,减少排尿量;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故 C错误 ;D正
17、确; 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错误; 有渴觉,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错误; 考点:水平衡调节 点评:识记抗利尿激素作用 下列关于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水解加快,合成量减少 B皮肤血管收缩,降低体内热运转 C机体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下降 D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寒冷 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呼吸增强,故 ATP合成加快, A错误;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降低体内热运转, B正确; 机体的体温相对稳定,不会下降,产热等于散热; C错误; 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有关,比如人会添加衣物
18、,这就是大脑皮层调节过程, D错误;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理解体温调节过程 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的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包括血清和纤维蛋白原。血浆中含有 91%92% 的水分, 7%的血浆蛋白,1%-2%为其它物质。其他物质中,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和无机盐等。 A 中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属于其他物质;小分子蛋白质属于血浆蛋白;符合; B中麦芽糖是二糖,必须在消化道水解成单糖后
19、才能进入内环境中;不符合 C消化酶在消化道内,属于外界环境;不符合; D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在血浆中,不符合; 考点:血浆的成分 点评:理解血浆的成分 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 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人体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其他 BCD都可以在内环境中找到;故选 A 考点: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理解内环境的定义及其成分 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
20、和体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人体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不同细胞的内环境不同;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肌细胞是组织细胞,故其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考点:内环境的定义 点评:理解内环境的含义,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机体免疫系统中的 B细胞和 T细胞( ) A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 B都参与特异性免疫 C都能攻击被感染的细胞 D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B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来的, T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的,故 A错误; 二者都是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故 B正确; T细胞的通过分化形成效应 T细胞,其能与靶细胞
21、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而 B细胞通过分化形成效应 B细胞,进而分泌抗体达到消灭抗原的目的;故 C错误; 对于同一个体, B细胞和 T细胞的遗传信息都相同; D错误; 考点: B细胞和 T细胞的产生、作用 点评:识记 B细胞和 T细胞的产生、作用,特别是特异性免疫过程,学生容易混淆。 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过敏反应一般会严重损伤组织 C 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答案: A 试题分析:过敏反应是指有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产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
22、组织损伤;主要发生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处 ,故选 A 考点:过敏反应特点 点评:要注意是 “指再次接受 ”相同过敏原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下列物质或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过程所特有的是( ) A抗原 B抗体 C浆细胞 D效应 T细胞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体和抗原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有,而浆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效应 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特有的细胞;故选 D 考点:特异性免疫过程 点评:识记特异性免疫过程 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 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 A细胞受损 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D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
23、身体越健康 答案: C 试题分析:过敏反应是指有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产生的反应;故 A 错; B中应该改成胰岛 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B错误 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会引起自身免疫病,故 D错误;选 C 考点:过敏反应、糖 尿病、自身免疫病; 点评:考查免疫相关知识,学生容易错选 A,注意是 “再次接受 ”相同过敏原刺激; 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 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 T细胞时, 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 “战士 ”的分子标记,另一类则显示 “记忆细胞 ”的特性,而记忆 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
24、的异物入侵。下列关于记忆 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 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 B记忆 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 C记忆 T细 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D记忆 T细胞和效应 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 DNA相同, RNA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记忆 T 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效应 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故 AC 错误; 不同的记忆 T细胞保存时间不同, B错误; D 中同一个体二者的 DNA 相同,但是形成的蛋白质不同,故产生的 RNA 不同,D错误;
25、考点:记忆 T细胞的产生和作用 点评:这类型的题目关键在识记细胞免疫过程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B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 C人体的体温是一个恒定值 D人体热量来源以骨髓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起作用,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故 AB正确;人的体温是相当稳定的,会有小范围的波动, C错误;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识记体温调节过程 下列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A调节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答案: C 试题
26、分析: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并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起辅助作用。 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是调节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调节作用范围广泛,故选 C 考点:体液调节特点 点评:识记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 为研究不同细胞的免疫作用,将细菌注射到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体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缺失的小鼠对细菌的非特异性 免疫能力减弱 B T细胞缺失的小鼠仍能通过效应 B细胞分泌的抗体来抑制细菌数量的增加 C
27、B细胞缺失的小鼠对细菌的体液免疫能力丧失 D正常小鼠可通过记忆细胞对球菌维持较久的免疫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吞噬细胞是非特性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吞噬病原体,故缺失会引起免疫能力减弱; A错误; 大部分的体液免疫需要 T细胞呈递吞噬抗原给 B细胞,使 B细胞分化形成效应B 细胞,进而分泌抗体来抑制细菌数量的增加;而细胞免疫中 T 细胞必不可少;故 T细胞缺失,最后会导致整个免疫系统崩溃; B错误; C正确; 记忆细胞能在二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故 D正确;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识记特异性免疫过程各细胞的作用 乙肝疫苗进入人体后将会( ) A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体 B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28、 C侵入宿主细胞并大量增殖 D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疫苗是已经灭火的抗原,故进入人体后会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故选 B; A中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错误; 考点:疫苗的功能 点评:理解疫苗的来源 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 “自己 ”排除 “异己 ”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变化情况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的是二次免疫的特点; 二次免疫原理:特异性免疫中,初次免疫形成的记忆细胞在再次受到特定抗原刺激时,便会迅速分裂,产生效
29、应 T细胞和浆细胞来对抗抗原。 特点: 强度更强 更迅速 持续时间更长;故第二次接受抗原刺激后患病程度应该低于第一次, B错误; 考点:二次免疫原理及其特点 点评:理解二次免疫的原理及其特点 综合题 ( 14分)如图所示的 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据图回答: ( 1)如果电刺激 A部位,则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_;该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 _(相同、相反)。 ( 2)若饮水不足,则会引发图示调节过程,其中物质 B是_,其作用为 _。 ( 3)垂体还能通过分泌 _激素调控甲状腺的活动,甲状腺激素会通过_调节机制作用于垂体和 _。 答案:( 1)由负变正 相同 ( 2)抗利尿激素(
30、ADH)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3)促甲状腺 反馈 下丘脑 试题分析:( 1)刺激 A处,该处有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故膜内变化是由负变正;该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相同 ( 2)饮水不足,机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用于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3)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其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又会通过反馈调节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考点:兴奋的产生、水平衡 调节、甲状腺激素调节 点评:识记兴奋产生的过程、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以及甲状腺
31、激素调节过程 ( 8分)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现给定四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作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 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定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 ( 2)乙鼠 _。 ( 3)丙鼠 _。 ( 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 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 6)预期结果: _( 4分)。 答案:( 2)乙鼠只破坏下丘脑 ( 3)只破坏脊髓 ( 6)甲乙体温恒定,丙丁体温不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
32、于脊髓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自变量是调节中枢,因变量是体温是否恒定;故甲为对照组,不做处理;乙和丙中一个破坏下丘 脑,一个破坏脊髓;丁两个都破坏,再将它们放到寒冷环境下,观察体温是否恒定即可推出相应结论; 预期结果:甲乙体温恒定,丙丁体温不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脊髓 考点:探究体温调节中枢实验 点评:实验过程要明确实验原理、变量确定、步骤、预期结果 ( 10分)下图表示免疫调节中的某一过程,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 1)上图所示的是 _免疫过程, c为 _细胞。 ( 2)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 _(填字母)细胞将迅速增殖分化。 ( 3)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
33、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_病。 ( 4) d的化学本质是 _。 答案:( 1)体液 浆 ( 2) b ( 3)自身免疫 ( 4)蛋白质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 d为抗体, c为浆细胞, b为记忆 B细胞;故该图为体液免疫过程; ( 2)当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机体的记忆细胞( b)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细胞,并分泌大量相应抗体,达到快速消灭抗原的目的。 ( 3)该病属于免疫系统过强引起, 是自身免疫病; ( 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考点:体液免疫、二次免疫、自身免疫病、抗体的化学本质 点评:识记体液免疫过程、二次免疫特点、自身免疫病定义、抗体
34、的化学本质,这类题型比较简单。 ( 8分)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_ 和 _。 (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_。 ( 3)若调查中小样方为 1m1m,对某种植 物种群 10 个样方调查的结果为: 12、18、 16、 16、 15、 13、 15、 11、 13、 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 _。 答案:( 1)五点取样法 等距离取样法 ( 2)大 ( 3) 约 14株 m2 试题分析:( 1)样方法采用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两种 ( 2)因为乔木比较大,故调查乔木选择的样方面积要大; ( 3)种群密度 =( 12+18+16+16+15+13+15+11+13+13) /10=14.2,故约 14株m2 考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点评: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