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4876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8年 12月 2日出现了百年罕见的 “双星伴月 ”现象, “双星 ”指的是火星和木星,这两颗星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流星 D卫星 答案: A 试题分析:火星和木星围绕太阳(恒星)运行,且不能自身发光发亮,故判断为行星;各类天体的基本特征,见下表: 天体类型 主要特征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 在椭圆形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较小,不发光,表面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 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

2、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彗星 在扁长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独特外貌 星际物质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极其稀薄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天体的相关知识。 下列叙述中 ,与毛泽东诗句描述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 ”情形最相吻合的是 A赤道处的线速度 B 30纬度处的线速度 C 60纬度处的线速度 D任何纬度 ,因为诗句描述的是地球公转线速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坐地日行八万里 ”即四万千米,结合地球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

3、。而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 “坐地日行八万里 ”表示赤道上的线速度。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并结合地球纬线长的分布规律即可判断。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示意,据此完成题。 【小题 1】电影 2012世界末日是根据古玛雅人预言拍摄的,故事发生在2012年 12月 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 B C D 【小题 2】从 3月 21日到 9月 23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快 慢 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 小 大 C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 长 短 D北京正午太

4、阳高度的变化是:大 小 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12月 21日接近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选 位置。 【小题 2】从 3月 21日到 9月 23日,由于地球公转先经过远日点,再远离,故判断公转速度快 慢 快, A 正确;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但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半球,故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小 大 小, B错误;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长 短 长;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小 大 小。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进而

5、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全年移动规律,利用地球 公转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关系判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极昼极夜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解题方法的归纳。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A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石灰岩、火山岩、片麻岩 D侵入岩、喷出岩、砂岩 答案: B 试题分析:岩石按其成因不同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由岩浆活动冷凝而形成;沉积岩受外力作用而形成;变质岩受变质作用而生成。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分类。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结合不同的形成过程掌握岩石的分类。 读下图,完成下题。 【小题

6、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 ) A甲、乙比较,甲处温度较高 B甲、乙比较,甲处气压较低 C引起该环流的成因是地面热而高空冷 D甲处多晴朗天气,乙处多阴雨天气 【小题 2】若该图为中纬环流侧视图,则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比较,甲处温度较高 B甲、乙比较,甲处气压较低 C引起该环流中乙、甲两处气流升降的成因不是热力因素 D甲处多晴朗天气,乙处多阴雨天气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甲处盛行下沉气流,判断近地面气温较低,乙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温较高, A错误;近地面水平气流由甲处流向乙处,判断甲处气压较乙处高, B错误;

7、引起热力环流的基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 C错误;甲处盛行下沉气流,故多晴天;而乙处盛行上升气流,则多阴雨天气, D正确。 【小题 2】若图示为三圈环流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则甲处盛行下沉气流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而乙处盛行上升气流,判断为副极地低压带。故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三圈环流及图示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 握热力环流的基本成因和对气压、降水的影响;三圈环流的基本图示,并结合垂直气流运动判断近地面的气压带分布,进而确定风带的分布,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我国发射 “神舟 ”系列飞船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宇宙的( ) A空间资源 B太阳能资源 C矿产资源 D气候

8、资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类进入太空,进行科学实验或对地球、太空环境进行观测等都属于开发利用宇宙的空间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目前人类开发利用宇宙的基本进程即可判断。 读下图 ,图 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 ,则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示等高线的分布判断为沙丘。迎风坡一侧为缓坡,而背风坡一侧为陡坡,并结合图示的指向标可判断风向。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沙丘的形态特征,并结合风向与沙丘形态的关系分析即可,注意根据指向标判断

9、方向。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A. 硅 B. 氧 C 铝 D. 镁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居前三位的化学元素依次为氧、硅和铝。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物质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的化学元素比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到目前为止 ,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是通过 A电波测试 B地震波研究 C岩石分析方法 D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地震波横波与纵波的传播特征的差异,科学家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区内部圈层划分的基

10、本依据即可判断。 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下图中能说明青藏高原日较差大的原因的是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故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貌的太阳辐射强;晚上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气温日较差较大。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及读图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形和大气状况对大气热力作用的影响,并注意结合图示分析。 下图为 “1880 1980年海平面变化示意 ”,据此完成题。 【小题 1】根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 ) A总体上变化不大 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 C呈直线上升 D

11、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 【小题 2】近几十年,长城站附近南极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 A人们的填海造陆 B强烈地震频繁发生 C冰架崩裂及消融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反映海平面波动上升,则应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温波动上升),部分极冰融化和海水受热体积膨胀而形成。 【小题 2】由于全球变暖,而导致了部分极冰融化,故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故导致了海岸线的变迁。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变暖的影响,并结合图示分析即可。 下图为巴厘岛位置示意,据此完成题。 巴厘

12、岛上的巴都尔火山形成于遥远的地质年代,但至今经常喷发,烟雾迷蒙,神秘莫测。该岛多火山的原因是( ) A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C处于板块的挤压地带 D处于大洋板块的内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巴厘岛位于马来群岛的南部,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故多火山、地震。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结合世界的海陆分布、六大板块的分布和板块的运动类型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重视读图训练。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 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的特点,被称为 “四绝 ”。据此完成题。 【小

13、题 1】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 B风蚀地貌 C冰川地貌 D火山地貌 【小题 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反映了桂林山水景观,是石灰岩广布地区,流水长期容易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小题 2】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经历长期的流水溶蚀而形成的,以溶洞、暗河广布为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著名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即可分析。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地震波在一定范围

14、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处。这两大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答案: D 试题分析:日本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故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火山地震。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板块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判断即可。对于此类无图考图题, 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地图的应用。 “天上星星亮晶晶 ,数来数去数不清。 ”这个民谣中所说的星星 ,基本上都是 A行星 B流星 C彗星 D恒星 答案: D

15、 试题分析:天体,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 物质等,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其主要特点如下: 天体类型 主要特征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 在椭圆形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较小,不发光,表面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 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彗星 在扁长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独特外貌 星际物质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极其稀薄 平时肉眼能看到的

16、大多为能自身发光发亮的恒星。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天体的相关知识。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 A耀斑爆发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C太阳风 D高能带电离子的多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局部温度较周围气体地区低的区域,其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11年,黑子活动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太阳活动的类型、分布等相关知识,解答此题轻而易举 下列关于黄赤交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赤交角是图中的角 A B黄赤交角是图中的角 B C黄赤交

17、角的大小为 30 D黄赤交角的大小为 6634 答案: A 试题分析: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即图示的 A;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与黄道面呈 6634的交角,故黄赤交角始终为 2326。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黄赤交角的基础知识并结合图示判断即可。 第 30届奥运会于 2012年 7月 27日 20时 12分在伦敦开幕,北京居民观看开幕式的当地时间是( ) A 7月 27日 20时 12分 B 7月 28日 20时 12分 C 7月 28日 04时 12分 D 7月 28日 03时 12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伦敦时间即 0时区的区时为 7月

18、 27日 20时 12分,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较 0时区东 面 8个时区,故区时应较伦敦时间早 8个小时,故计算得北京时间为 7月 28日 4时 12分。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时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时区 =已知时区 +时差,东加西减;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方法归纳。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的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答案: D 试题分析: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通讯信号,故对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大气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大气分层的基本概况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9、即可分析。 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物质是( ) A尘埃和二氧化碳 B水汽和二氧化碳 C臭氧和氮氧化物 D水汽和氮氧化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故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氮氧化合物属于酸性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各种大气成本的基本功能,并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即可。 下图(虚线表示初始运动方向,实线表示实际运动方向)中,正确表示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注意

20、结合图示应面对原始运动方向来看实际运动方向,故 表示北半球的水平运动偏转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并注意结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面对原始运动方向为前提。 某岩层中含有恐龙化石,那么此岩层的岩石可能是( ) A页岩 B 花岗岩 C玄武岩 D板岩 答案: A 试题分析: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基本特征。页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板岩属于变质岩。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类型。 点评: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按成因不同分类的三大类岩石和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常见的典型岩石加强记忆。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 1】对流层大气的热量

21、,绝大部分直接来自( )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图中箭头 C代表的含义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示 A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表示地面射向大气,故判断为地面辐射; C由大气射向地面,判断为大气逆辐射。而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小题 2】图示 C为大气射向地面,故判断为大气逆辐射。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为基础性试题,难度较低,解题关键是从图示分析入手,能判断图示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谚语云 :十雾九晴 (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 )

22、,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时 ,因为 A晴天时大气运动速度慢 B晴天时空气中水汽充沛 C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D晴天时尘埃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晴天晚上云少,则大气逆辐射弱,故保温效应差,则气温下降快,故水蒸汽易凝结而容易形成五。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原理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维持地表温度 ,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生物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

23、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 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本题还可结合地球上对太阳辐射的利用形式设计试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处为 ,乙处为 。 要想找到天然气,一般选择在 处(甲或乙)。 ( 2)从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上看, A为 型岩浆岩, B为 型岩浆岩。 ( 3)若 D为石灰岩,则 C岩石为 , 其成因是 。(成因 2分) ( 4) F处地形为谷地,其成因是 。 (成因 2分) 答案:( 1)向斜 背斜 乙 ( 2)喷出 侵入 ( 3)大理岩( 1分) 岩浆侵入带来高温,石灰岩受热能够变成大理岩(变质作用)( 2

24、分) ( 4)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侵蚀作用)(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岩层弯曲特征判断: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2)图示 A处岩浆喷出地表,故判断形成喷出型岩浆岩,而 B处为岩浆侵入地壳而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 3) D为石灰岩,则 C处在石灰岩接触岩浆的位置可能发生变质作用,而生成大理岩。( 4) F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形成谷地,则从外力侵蚀的角度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地 质构造及对地貌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岩层的弯曲、岩浆活动并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岩石和地貌形态的影响分

25、析即可。 综合题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 1)地球公转至图中 A、 B、 C、 D四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分别是: A B C D ( 2)地球公转至 C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 2分) ( 3)地球公转从 D到 A过程中,秦皇岛昼长变化情况是: 。( 2分) ( 4)地球公转从 A到 B过程中,公转速度变化情况是 。( 2分) 答案:( 1)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 2)由南回归线向两 侧的逐渐递减 ( 3)昼变长 ( 4)先变慢,后变快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 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则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 C位置太阳

26、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判断, B为秋分日, D为春分日。( 2)结合上题结论, C位置表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上,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3)从 D到 A为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4)从 A到 B即夏至日到秋分日,中间经过远日点,故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地球运动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公转轨道图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7、; 根据地球公转轨道上与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关系判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对于地球运动的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对解题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整理和归纳。 读下图 ,完成下列要求 : (1)、写出各气压带的名称 :A ; B ; C ; D ( 2)、在气压带 A、 B、 C、 D中,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 、 (填字母 ), 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 (填字母 )。 (3)、图中 代表的是 风; 代表的是 风。 答案:( 1)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 2) A、 D-B、 C ( 3)东北(信风)、西南(盛行西风)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

28、置判断: A位于极地附近,为极地高压带; B位于 60附近,故判断为副极地低压带; C位于 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 D位于 0附近,为赤道低压带。( 2)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为热力原因而形成的,而副极 地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为动力原因而形成的。( 3)图示 位于北半球低纬,判断为东北信风带; 位于北半球中纬,判断为中纬西风带。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成因。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基本分布规律和图示,本题还可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和对气候类型的影响设计试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在正常情况下 ,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 ,老的在 , 新的在 , 呈层叠

29、状态。 (2)、 沉积岩的形成属于 (内力、外力)作用,其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 。 (3) 、该图反映了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 (每空 1.5分,共 3分) ( 4)、地点 出现缺失 B地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每空 1.5分, 3分) ; 或 答案:( 1)下、上 ( 2)外力、太阳能 ( 3)(每空 1.5分,共 3分)含有化石;具有层理构造 ( 4)(每空 1.5分,共 3分)没有沉积;或沉积后又被侵蚀了 试题分析:( 1)根据沉积岩层的形成,越往下越早生成,故判断老的岩层分布于下面,新的岩层分布于上面。( 2)沉积岩是由于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受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结果。其能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为太阳能。( 3)图示反映了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 4)结合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可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过程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岩层分布特征,并结合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外力作用对岩层的破坏等内容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