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4879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答案: B 试题分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故选 B 考点: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要注意不同细胞的内环境不同,比如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 ,调查范围为 1公顷 ,第一次捕获并标志 25只鼠 ,第二次捕获 30只未标志的鼠和 10只标志的鼠 ,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A 125只 /公顷 B 100只 /公顷 C 75只 /公顷 D 50只 /公顷 答案: B 试题分析:标

2、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标记个体数 /种群数量 =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 /第二次捕获数,设种群数量为 X,则 25/X=10/40 可得 X=100 选 B 考点:标记重捕法的计算 点评:理解标记重捕法过程、注意点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 ,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影响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由于动物的食物分布不同,故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垂直分层的原因 点评:对于此类

3、试题,学生应理解垂直分层的原因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 A固定 CO2 B分解有机物 C利用光能 D合成有机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故其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选 B 考点:分解者的种类和功能 点评:识记分解者的种类和功能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4、,该食物链是丙 丁 甲 乙;故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乙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丙增加;选 D 考点:食物链中种群数量的判断 点评:理解食物链之间的关系。 有关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 态变化 ”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 pH值不影响 K 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 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 K 值,指环境容纳量,跟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条件越好 K 值越大;A错误; 用血球计数板计算酵母菌的数量变化, B错误; 不是用普通载玻片是用血球计数板, C错误

5、;故选 D 考点: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 ”的实验 点评:明确实验原理、过程、注意点、结果和结论。 下列关于小 生态瓶设计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瓶制作完成后,应避免安放在阳光直射处 B生态瓶中只放入河水和小鱼,也可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C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最好不存在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 D生态瓶制作完成后,一般要避光存放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态瓶制作完成后,应避免安放在阳光直射处,防止过热的环境对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一个生态系统不止需要阳光,还要有别的适宜条件,A正确; D错误 B中没有分解者和生产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错误; C中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复杂程度有

6、关,故错误; 考点:小生态瓶设计制作 点评:小生态瓶设计制作的原理、过程及注意点 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 A 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T细胞 B 染色体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C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个体 D 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答案: ABC 试题分析: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有吞噬细胞、 T细胞、效应 T细胞等起作用; A正确; 染色体是由 DNA和蛋白质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基因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构成, B正确; 有同种个体构成种群;又多

7、个种群构成群落;群落加上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故 C正确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 D错误; 考点:免疫、染色体、生态系统、内环境等基本概念 点评:这种题目学生容易出错是因为知识点不清楚,故要识记相应的基本概念。 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答案: BCD 试题分析:兴奋的传导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膜内电流方向是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故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

8、致 A正确; 静息状态时电位是 “外正内负 ”,不是零电位, B错误; 突触小体完成的是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的转变, C错误;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D错误 考点:兴奋传导和传递 点评:理解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 下列各项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昆虫撞上蜘蛛网,引起振动 B孔雀开屏 C昆虫利用性外激素吸引异性交配 D蜜蜂舞蹈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属于物理信息; C是化学信息; BD都属于行为信息; 考点:信息的判断 点评:学生容易混淆物理和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强调动物的行为;物理信息强调引起的结果;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

9、是 A细胞免疫中效应 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体液免疫中,效应 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答案: B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可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抗体是由效应 B细胞分泌产生的 ,A错误; D中是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错误; BC 正确 考点:特异性免疫过程 点评: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 右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该图可以说明 A该图主要体现的是碳元素的循环 B A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图中的生理过程 在线粒体中进行 D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答案: AB

10、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图为碳循环,其中 A是生产者, B初级是消费者, C是次级消费者; D是分解者; 1表示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2、 3和 4表示细胞呼吸,场所主要是线粒体;故 AB正确; C错误;碳循环、水循环等都具有全球性的特征, D正确; 考点:碳循环的过程、特点 点评:识记碳循环的过程、特点 下列实例中,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 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 C鸟岛上所有的鸟类 D一块水田中的所有动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种群:占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A和 C中鱼类、鸟类有许多种,不符合; D中所有动物,不符合; 考点:种群定义 点评:理解种群的定义

11、 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 “J”型曲线和 “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 K 值提高 B 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 Y与曲线 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 K 值,指环境容纳量,跟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条件越好 K 值越大;A正确; b c段增长率逐渐下降;但是还是在增长,故出生率还是大于死亡率; B错误; c点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正确; 考点: “J”型曲线和 “S”型曲线各自特点 点评:理解种群增长曲线,

12、 “J”型曲线和 “S”型曲线特点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 -体液调节 D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 答案: D 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下,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起作用;故选 D 考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点评:学生容易选 C,要注意按现代观点还有个免疫调节起作用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 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 答案: C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故选 C 考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13、节的比较 点评: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 下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激素 D抗利尿激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胰岛素:唯一降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升血糖激素;生长激素:促进细胞生长和骨的发育;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 由题意可知,注射药品后血糖含量升高,故是注射胰高血糖素,选 B 考点:动物激素的作用 点评:识记动物激素的作用 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 (电位变化

14、 )转化为化学信号 (递质释放 ),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 A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传到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细胞,是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此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BC 正确 由于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D正确;突触有突触延搁,故前后两个神经元不可能是同时产生兴奋的, A错误; 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点评: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 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若从 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 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C图中 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 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 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包括 A是感受器; B是传入神经; C是神经中枢; D是传出神经; E是效应器; A正确; 剪断 1处,刺激 3,由于 3到效应器那部分是完好的,故可以产生反应; B正确; 由于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C正确; 3处剪断,由于反射弧中传出神经被 破坏,故不能传到效应器, D错误

16、考点:反射弧的结构 点评:识记反射弧的结构,并学会分析相应部位受损后产生的效果; 当盲人用手指 “阅读 ”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 A项、 B项和 C项 答案: D 试题分析:盲人用手指摸盲文时就用到身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当盲人“阅读 ”进行理解时,就用到语言中枢,故选 D 考点:高级中枢的作用 点评:理解高级中枢在具体事例中的运用 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等处的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合成并释放 答案: C

17、试题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水分过多,不会引起口渴; A错误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B错误, C正确;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 D错误; 考点: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的产生与作用 点评:理解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过程 右图是细胞免疫中 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 x细胞是指 A B细胞 B T细胞 C效应 B细胞 D效应 T细胞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效应 T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故选 D;而 B细胞、 T细胞和效应 B细胞都不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起作用,故不符合; 考

18、点: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 点评:识记细胞免疫的过程 如右图所示,在燕麦胚芽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的生长情况将是 A直立向上生长 B不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云母片能阻止生长素的运输,右侧光照,使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左侧生长素多于右侧;生长素再向下运输,故在尖端下一段右侧生长素少于左侧,右侧的生长素速度低于右侧;故向右弯曲生长;选 D 考点: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点评: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左边向光弯曲生长;右边直立生长;不符合 B中左边向光弯曲生长;右边也

19、是向光弯曲生长;符合 C中左边向光弯曲生长;右边直立生长;不符合 D中左边向光弯曲生长;右边不生长也不弯曲;不符合 考 点: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点评: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右图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的 “某除草剂对玉米幼苗及玉米地杂草生长影响研究 ”的结果图。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该除草剂建议使用的最佳浓度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由图可知,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要高于玉米;故应该选择生长素浓度为 d时,这时对玉米是促进作用,对杂草是抑制其生长;选 D 考点:生长素的两重性 点评:注重生长素两重性的运用。 综合题 (4分 )

20、 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右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 (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 _ (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 ,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 答案:)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 2)增加 ( 3)出生率 计划生育 试题分析:( 1)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 2)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

21、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增加 ( 3)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出生率来达到减低人口数量,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考点:人口数量的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理解人口数量的对环境的影响 (8分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 _,猫头鹰属于 _ (2) 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和 。 (3)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

22、环,生产者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形式传递。 答案: (1) 生产者 消费者 (2) 草 光能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3)CO2( 气体 ) 光合 呼吸 有机物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草 属于生产者,猫头鹰属于消费者 (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的,故能量最多的是草,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 3)碳元素以 CO2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考点: 生态

23、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特点、碳循环过程。 点评: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特点、碳循环过程 ( 6 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 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能力。 (4)

2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这对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_。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自身内在因素是 _。 答案: (1)竞争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2)能量和有机物 (3)自动调节 (自我维持稳态 ) (4)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5)缺乏有利变异 试题分析:( 1)有表可知,甲种群不 断减少,乙种群不断增加,故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这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 (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体

25、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4)甲种群逐渐减少,那么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 5)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自身内在因素是缺乏有利变异 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这种题目比较综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 掌握要到位。 ( 12分)右图表示的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根、茎和芽生长情况的影响。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曲线 AB段表示 ; 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 2)从图中可以看出,促进该植物根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 _,当生长素浓度超过 时,就会抑制根生长。因此,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

26、,一般情况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 _,即_促进生长, _则抑制其生长。 ( 3) 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 茎生长的效应是 ,对芽生长的效应是 。 ( 4)从图中可以看出,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最适宜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因此,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体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根、茎和芽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答案:( 1)开始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达到最适宜浓度后,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不促进也不抑制。 ( 2) 10-10 mol L-1 10-8 mol L-1 两重性 较低浓度 过高浓度 ( 3)促进作用 促进作用 (4) 抑制

27、作用 根、芽、茎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 AB段表示开始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达到最适宜浓度后,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 B点是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故其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不促进也不抑制 ( 2)根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 10-10 mol L-1,当生长素浓度超过 10-8 mol L-1时,就会抑制根生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 3) 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表现为促进生长 ( 4)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最适宜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抑制作用;三者的敏 感性是根 芽 茎 考点:生长素对植物

28、根、茎和芽的影响情况 点评:理解生长素对根、茎和芽的影响情况,要特别注意横坐标之上都表示促进作用,横坐标下才是抑制作用。 ( 8分)下图表示人体的体液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 ( 1) 表示 , b是 细胞, e是 _细胞。 ( 2)与细胞 e产生物质 A相关的细胞器有 。 (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字母)。 ( 4)图中 e细胞产生的物质是 。 ( 5)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字母)。 答案:( 1)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T 细胞 浆 (2)核糖 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分) ( 3) b c d (有 a、 e的答案:不给分) ( 4)抗体

29、 ( 5) b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 a是吞噬细胞、 b是 T细胞、 c是 B细胞、 d是记忆 B细胞、 e是效应 B细胞, A是抗体; 1是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 2)分泌抗体是指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 3)除了效应 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他免疫细胞都可以识别抗原,但是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 ( 4)效应 B细胞产生抗体; ( 5) HIV病毒攻击的是 T细胞,使人先散失免疫功能。 考点:细胞免疫的过程 点评:识记细胞免疫过程 ( 10分)图 A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 B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30、。 A B ( 1)在图 A中,兴奋在 处以 形式传导,在 处通过 结构传递。 ( 2)在图 B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 (填字母),其膜电位特点是 。 ( 3)婴幼儿常会 “尿床 ”,而成年人却能主动控制排尿,这一事实说明 。 ( 4)在体温调节中, 表示的参与散热的结构主要指皮肤血管和 等。在寒冷环境中,除通过神经调节减少热量散失外,在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和垂体分泌的 激素 的作用下, 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后者激素的分泌对前二者激素的分泌有 调节作用。 答案:( 1)局部电流 突触 ( 2) b 外负内正 ( 3)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但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最高级中枢控

31、制。 ( 4)汗腺 促甲状腺素释放 促甲状腺 甲状腺 (负)反馈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 1是感受器, 3是传入神经, 4是神经中枢, 5是传出神经, 2是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 6突触结构传递的; ( 2)兴奋部位时的膜电位是 “外负内正 ”,故表示兴奋部位 的是 b,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 ( 3)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但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最高级中枢控制。婴幼儿常会 “尿床 ”,因为其大脑还没发育完全。 ( 4)散热结构有皮肤血管和汗腺等;在寒冷环境中,除通过神经调节减少热量散失外,在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

32、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后者激素的分泌对前二者激素的分泌有反馈调节作用 考点:反射弧结构、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点评:识记反射弧结构、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 7分) 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 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图回答: ( 1)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和 号家兔。 ( 2)首次注射后, 号 号家兔均出现了低血糖症状,说明胰岛素具有 作用。由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由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拮抗作用。 ( 3)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

33、号家兔:若 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液量将会 。 答案: (1) (2)降低血糖 胰岛 B 胰岛 A (3) 增加 试题分析:( 1)对照组是不处理的,故 1和 5号是对照组; ( 2)胰岛 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胰岛 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功能,故二者是拮抗关系; ( 3)葡萄糖含量低导致低血糖症状,故注射葡萄糖,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如果注射葡萄糖过多导致糖尿,就会带走大量水分,导致多尿。 考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点评: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 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一年生的月季枝条、 lOmL浓度为 10-7mol L的 2, 4一 D溶液、蒸馏水、 lm

34、L 移液管、 lOmL移液管等实验材料,探索不同浓度的 2, 4一 D溶液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数据记录 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2,4一 D浓度 mol/L 0 10 一 l5 10 一 l4 10 一 l3 1012 10 一 ll 10 一 l0 109 108 10 一 7 生根平均值 (条 ) 2 O 3.8 7.2 9.4 15.1 20.3 17.3 7.3 2.3 1.3 (1)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 2, 4 一 D 溶液各 9mL。如要配制 9 号试管的方法如下:用 1ml移液管从 10号管中取 1ml溶液至 9号试

35、管中,再用 10ml移液管注入9ml蒸馏水,依次类推配制 8-3号管。请写出配制 2号试管溶液的操作步骤 。 (2)为了增大该植物枝条与 2, 4一 D溶液的接触面积,对该植物枝条的处理是将其下端削成 。用 2, 4一 D溶液处理该植物枝条的方法是 _。 (3)实验的观察统计指标除表中所列之外,还可以是 。 (4)请将表格中的数据在右侧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 5)分析实验得出的结论 _。 答案: (1)用 1ml移液管从 3号管中取 1ml溶液至 2号试管中,再用 10ml移液管注入 9ml蒸馏水,再用 1ml移液管从 2号中移去 1ml。 ( 2)相同的斜面 浸泡法(或沾蘸法) ( 3)生根

36、的长度 ( 4)见图 ( 5) 2, 4-D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约为 10-11mol/L 试题分析:( 1)操作步骤是用 1ml移液管从 3号管中取 1ml溶液至 2号试管中,再用 10ml移液管注入 9ml蒸馏水,再用 1ml移液管从 2号中移去 1ml。 ( 2)为了增大该植物枝条与 2, 4一 D溶液的接触面积,对该植物枝条的处理是将其下端削成相同的斜面;用 2, 4一 D溶液处理该植物枝条的方法是浸泡法(或沾蘸法) ( 3)观察指标还可以是生根的长度 ( 4)如图 ( 5)由上图可得出结论: 2, 4-D促进生根的最适 浓度约为 10-11mol/L 考点:探索不同浓度的 2, 4一 D溶液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 点评:这是近几年高考的新题型,要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