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新马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48799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新马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新马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新马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新马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新马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新马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小题 2】从 B大洲最大港口至 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据四大洋面积排序可知 I为大西洋, J为印度 洋,分析甲图可知任何两大洲面积之和都不可能和大西洋面积 (9000万 km2以上 )接近, A、 C两项排除。只有亚洲 (甲图中

2、G)和非洲 (甲图中 F)两洲面积之和最接近印度洋面积 (7000km2以上 )。 【小题 2】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判断, 为直布罗陀海峡; 为英吉利海峡; 为台湾海峡; 为马六甲海峡,故从 B欧洲最大港口为鹿特丹到 G亚洲最大的港口上海,需要依次经过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故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大小,进而结合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港口分布、并能结合世界海陆轮廓准确判断重要的海峡名称即可判断。 陆路交通的发展导致了 “京杭大运河 ”沿线城市衰落 答案:正确 试题分析:由于京杭大运河的淤塞,京沪铁路的

3、开通等因素影响,故导致了运河沿岸城市的交通运输优势下降,故城市随之衰退。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交通运输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即可判断。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 60,据此回答题: 【小题 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 要原因是 ( ) 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 【小题 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 加剧水土流失 诱发地质灾害 增加酸雨频率 影响生态群落 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4、】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移植大树改变了大树长期以来形成的和谐环境,如果大树不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将导致死亡。 【小题 2】大量移植树木会对树木原生地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影 响森林种群的稳定。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移植大树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观察下列各种天体的感觉,叙述正确的是 星光闪烁的恒星 在星空中有明显移动的行星 一闪即

5、逝的彗星 轮廓模糊的流星 A B C D 【小题 2】在各种天体系统中 ,银河系是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与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比地月系高两级的天体系统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一闪即逝的是流星, 错误;轮廓模糊的是星云, 错误。 【小题 2】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类天体的基本特征

6、和天体系统的层次,难度较低,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后完成问题。 【小题 1】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小题 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人类社会早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高高低 ”,后来演化为 “高低高 ”,故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小题 2】根据图示 点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数,即人口数量增加,而 点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

7、为负数,则人口数量开始减少,故 点为人口数量由增到减的转折,人口数量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口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注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还是正数时,人口数量仍然上升。并能结合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即可。 该表是 6月 22日甲、乙 、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14小时 30分 9小时 9分 12小时 13小时 13分 【小题 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小题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 A乙甲丁丙 B甲乙

8、丁丙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小题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自转 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方时的不同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6月 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故表格显示只有乙地,昼短夜长。 【小题 2】除春秋分日外,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故根据表格四地的昼长,可计算其夜长,进而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大小,即可判断纬度高低。 【小题 3】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而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形成,故 项正确

9、。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 断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 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与纬度高低的关系; 掌握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 下面四幅图中 ,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气旋为低压中心, A、 C项错误;北半球的气旋,风向向右偏,故 D图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图示。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气旋、反气旋与高低气压的关系,并能结合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判断风向的差异。 读 “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 b、 c的相对高度为 500

10、米 B b点能看到 m点 C mn为空中索道 D a地可能形成瀑布 【小题 2】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常绿阔叶林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等高距为 100米, b点海拔高度为 0 50米; c点海拔高度为 350 45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在 300-450米之间, A错误;连接 b点到 m点,中间经过了山脊,故不能看到, B错误; mn之间经过了山脊,故不可能为空中索道, C错误; a地等高线凸高为低,判断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而 a处等高线重合,故判断为陡崖,则可能发育出瀑布, D项正确。 【

11、小题 2】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根据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判断局部地形; 掌握瀑布发育的主要地形、河流条件; 能抓住经纬 度位置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并能根据区域地理地理环境判断植被类型。 图显示三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 、 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 ) A现代型和原始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小题 2】下列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与 相符的是

12、( ) A印度 B德国 C日本 D俄罗斯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两地的人口三率基本特征: 地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故判断为传统型人口增长; 地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故判断为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 模式为 “高低高 ”模式,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而发达国家多为低低低模式,故只有印度最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掌握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并能结合人口三率特征进而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并掌握两类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的差

13、异分析即可。 国际天文联合会宣布批准将中山大学学生叶泉志发现的 161 715号小行星命名为 “汶川星 ”,以此悼念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罹难者。读 “太阳系成员示意图 ”,完成下题。 【小题 1】 “汶川星 ”应位于 ( ) A 和 之间 B 和 之间 C 和 之间 D 和 之间 【小题 2】报道称: 2050年 1月 1日,人类在距离地球 5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有与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行星 A。下列关于这颗 “A”行星的叙述,可能性较小的是 ( ) A该行星表面应存在大气层 B该行星的温度应能使水常处于液体状态 C该行星应有像月球一样的卫星 D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 答案: 【小题 1】 B

14、【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汶川星 ”位于小行星带,而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即图示 之间。 【小题 2】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较厚的大气层和稳定的光照是生命物质存在的基本条件,故 C项可能性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基本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小行星带的基本位置,并能结合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综合分析即可。 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省沧州市,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为解决供水问题,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成为我国 “成长 ”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已达 1 68米。据此 回答问题。 【小题 1】河北沧州的地下水漏斗群

15、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A引起地面沉降,危及建筑物安全 B导致地下水污染并引发构造地震 C加剧土壤盐碱化 D导致年降水量大幅度减少 【小题 2】为防止地下水漏斗群的进一步增大,应该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A限制发展需水量大的工业 B雨季时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水漏斗区 C向地下灌人海水,以提高地下水位 D向地下水漏斗区灌水泥,防止沉降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下水漏斗群导致地下承压力减小,会引起地 面下沉,导致地 面建筑倒塌。 【小题 2】本题可结合排除法分析,旱季时地表缺水,不可能进行地下回灌,向地下灌入海水,地下水水质变差;用水泥浆灌入地下漏斗,防止地面进一步

16、沉降不仅做不到,而且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故 B项最为合理。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华北地区地面下沉的主要危害,并能结合原因分析合理的解决措施,注意结合恰当的解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若黄赤交角变小到 16度,则( ) A热带变大 B温带变大 C寒带变大 D直射范围变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黄赤交角的 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相同,而与极圈的度数互余,故若黄赤交角变小到 16,则回归线度数变位 16,即热带范围变小,而极圈的度数变为 74,则极圈内寒带的范围也变小,故温带的范围变大。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变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

17、掌握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和极圈度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回归线和极圈度数的变化判断五带范围的变化。 下列发展方向符合海南岛实际,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加大沿海滩涂开发,发展种、养殖业 B利用热带风光和风土民情发展旅游业 C开发海南铁矿,发展钢铁工业 D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发展房地产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海南岛位于我国热带地区,且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故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并

18、能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即可判断。 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的 “东耕西牧 ”,粮食作物分布的 “北麦南稻 ”以及糖料作物的 “南蔗北甜 ”的分布特点,反映出农业生产活动具有( ) A季节性 B周期性 C地域性 D计划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东耕西牧 ”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东西差异; “北麦南稻 ”“南蔗北甜 ”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南北差异,故反映了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地域性的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基本信息,并能结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分析即可。 下图为一组地理等值线图,其中 ,据此判断图中箭头所表示的可能是: A河流流向 B风向 C暖流流

19、向 D寒流流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若为等高线 ,则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A错误;若为等压线,则风向始终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 B错误;若为海水等温线, ,则根据图示的洋流流向判断,箭头应表示寒流流向,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基本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等高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 掌握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掌握海水等温线 分布与洋流流向的关系。 读中亚局部图,回答各题: 【小题 1】图代号所示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 )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伏尔加河 勒拿河; 阿姆河; 里海; 咸海 A B C D 【小题 2】下列关于中

20、亚各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D国灌溉农业发达,是中亚主要粮食生产国 B A国地势北高南低、沙漠广布,热量充足 C D国盛产棉花,有 “白金之国 ”的美誉 D B国的名称为土库曼斯坦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 题 1】直接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河流分布等重要信息,可结合排除法分析: 应为额尔济斯河; 为锡尔河; 为里海; 为巴尔喀什湖。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 D为乌兹别克斯坦,为世界著名的产棉国,有 “白金之国 ”之称; A国为哈萨克斯坦,地势东高西低; B为吉尔吉斯斯坦。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能抓住图示的国家

21、轮廓、河流、湖泊轮廓等基本特征,进而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并能结合中亚地区的地理环境基本概况分析即可。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完成下两题。 【小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小题 2】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22、试题分析: 【小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因为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而这些已超过城市环境的自净能力。 【小题 2】生态城市环境优美,在城市中心区环境问题通常较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生态城市多在市中心修建大量的绿地来改善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生态城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并能结合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判断即可。 读七个省级行政区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面积比例表,回答问题。 省份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四川 甘肃 云南 其他 比例 20 20 15 9 6 4 5 21 (百分比) 【小题 1】该植

23、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小题 2】下列灾害在该植被区不经常发生的是( ) A火灾 B鼠灾 C雪灾 D洪灾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该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判断,该植被最可能为草原。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该植被分布区或为干旱地区,或为高寒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故最不可能形成洪涝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况, 注意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综合分析。 综合题 读以下鲁尔区工业分布图回答 ( 1)鲁尔区兴起于 19世纪

24、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兴起凭借当地的优越条件 _, _, _, _。 ( 2) 20世纪 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主体由 _取代 _,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 _、 _迅速衰退。 ( 3) 20世纪 5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市场竞争加剧,鲁尔区竞争主要来自 _国家。与 鲁尔区相比中国辽中南工业区最主要优势是 _。 答案:( 1) 丰富的煤炭资源 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充足的水源 广阔的市场 ( 2)石油 煤炭 煤炭 钢铁 ( 3)日本 铁矿资源丰富。 试题分析:( 1)丰富的煤炭资源、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等条件是鲁尔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 2) 20世界 50年代后,受廉价石

25、油的竞争,故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世界主要能源,进而导致了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退。( 3) 20世界 50年代后,世界主要的钢铁出口国为日本,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主要依托当地丰富的煤、 铁资源优势而发展起来。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著名工业区。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鲁尔区发展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世界传统工业的发展等内容分析即可。 读 “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图 b与图 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 _ ,城市人口数量呈 _ 趋势。反映了该地区的 _ 过程。 ( 2)该城市建立了 _-城和 _ 区,有利于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 ( 3

26、)单项选择:下列关于该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_ 。 A老龄人口比例上升 B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密度减少 ( 4)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 _ 。 ( 5)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温 _ (高或低),并分析原因: _。 答案:( 1)扩大 增长 (上升 ) 城市化 ( 2)卫星 新 ( 3) C ( 4)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用水方便(任答两点即可) ( 5)高 城市中心区人口 ,工业密集 ,交通运输繁忙 ,排放大量热量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从图 a到图 b,城市用地规模明显扩大,城市人口数量明显上升,这是城市化的基本标志。( 2)图示中心城市

27、周边出现的城市新区和卫星城,是缓解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3)城市化过程导致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故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 C项正确。( 4)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 5)由于城市形成 “热岛效应 ”,故城市中心区的气温较郊区高,原因主要来自城市的大量废热排放。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 生只要结合图示的城市发展基本特征,并能结合城市化的基本标志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形成原因等内容综合分析即可。 图 24-2是 “我国东部沿海洋流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洋流 的名称是 流,它所属

28、大洋环流的流向是 方向。 (2)洋流 从性质上看, 属于 流, 属于 流。 (3)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有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该渔场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 (4)图中 A处是距上海市东南 400千米的海上平湖油气田 , 1999年 4月,该油气田先行向浦东供气,平湖油气田实施海底石油开采的工作基地是海上 ,海上天然气运输方式是 答案: (1) 日本暖流 顺时针 (2)暖 寒 (3) 位于浅海大陆架上,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有寒暖流交汇;有江河水注入;位于温带,冬季底部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上泛,营养盐类增加,致使浮游生物和鱼类相应增多。 (4) 钻井平台 架设管道 试题分析:( 1)根据洋流分

29、布的地理位置判断, 位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故判断为日本暖流,北太平洋中低纬环流呈顺时针。( 2)根据图示 从较低纬流向 较高纬,故判断为暖流; 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故判断为寒流。( 3)沿海大陆架、河流注入和寒暖流交汇是渔场形成的基本条件。( 4)海底石油资源的开采利用海上钻井平台,而运输主要依靠管道运输。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分布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掌握世界大洋环流模式图的分布,并能结合地理位置判断洋流的名称,进而结合渔场形成的基本条件等内容综合分析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 ”于 2010年 11月 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

30、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 ”事业 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 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 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图 15)。 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 、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图中 A、 B、 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分析图 14中 A、 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 域 A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31、不利 答案:( 1)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 2)从沿海到内陆 海陆位置 ( 3)生态环境破坏;土壤盐碱化等 ( 4) 区域 A 区域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少,大陆性强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春旱、夏涝、寒潮(低温冻害) 气候干旱,降水少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分析。( 2)图示 A、 B、 C三地 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从森林到草原到荒漠的递变,属于经度地带性规律,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的水分条件差异而形成。( 3)该工程沿线主要经过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跨区域调水可能导致灌溉农业区应

32、不合理灌溉加重土地盐碱化,沿线地区多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工程建设导致植被破坏,可能加重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破坏。( 4)直接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 A位于华北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雨热同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而季风性降水不稳定导致了旱涝灾害多发,土地盐碱化和冬季的寒潮等是主要的不 利因素; C位于我国西北塔里木盆地,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温差大,降水少。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光照和温差方面,而由于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自然

33、地理环境特征,并能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差异即可判断。 判断题 城市化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城市化过程中,若不注意城市规模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则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而若是城市化过程中,做好城市环境的合理保护,则城市化发展将与生态环境和谐。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发展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关系即可判断。 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答案:正确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34、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即可判断。 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 答案:正确 试题分 析: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而珠三角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受工业化推动,故珠三角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和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即可判断。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即可判断。 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

35、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区域开 放程度越高,则反映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与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的差异关系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生产力的发展与区域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 实施优势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答案:正确 试题分析: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是实施优势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区位选择。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主要掌握农业区位布局的基本原则即可判断。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社会经济因素比较 稳定,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答案:错误 试题

36、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较为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变化特征。 世界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了人口分布剧烈变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人口迁移可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也利于迁出地缓解人地矛盾,增加经济收入等。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人口迁移对 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有利影响即可。 地球上只有在春秋分日的时候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大致相等。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晨昏线为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的地球大圆,故始终平分地球,进而使地球上的昼半球和夜半球范围始终大致相等。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分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晨昏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即可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