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贵州湄潭县乐乐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已知某 DNA分子中, G与 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 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9%和 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 T和 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 32.9%,17.1% B 31.3%,18.7%() C 18.7%,31.3% D 17. 1%,32.9%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 G与 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35.8%,则每一条链中的 G与 C之和占该链的比例都是 35.8%, A与 T之和占该链的比例为 1-35.8%=64.2%,因为 T所占比例为
2、 32.9%,则 A所占比例为: 64.2%-32.9%=31.3%,互补链的 T与该链的 A相等,所占比例为 31.3%,同理,互补链中的 C与该链的 G相等,所占比例为: 35.8%-17.1%=18.7%,故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碱基数目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 RNA C在真核生物中, DNA和 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
3、 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故 A正确;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故 B正确;对于真核生物,体内含有 DNA和 RNA,但是只有 DNA才是遗传物质,故 C错误;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人的肤色正常( A)与白化( 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觉正常 ( B)与红绿色盲( b)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但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AaXBY AAXBXb B.AaXbY
4、 AaXBXb C.AaXBY AaXBXB D.AaXBY AaXBXb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则这对夫妇都携带白化病基因,又因为妻子的父亲是色盲患者,则妻子一定是携带者,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可求出: AaXBY AaXBXb,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 ) A Xb Y、 XBXB B XBY、 XBX b C XBY、 X b X b D X b Y、 XBX b 答案: B
5、试题分析:因为这对正常夫妇的男孩色盲,则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则其母亲一定是携带者,而其父亲正常,则基因型可求出为: XBY、 XBX b,故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 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Xb, Y, Y B Xb, aY, Y C AXb, aY, Y D AAaXb, Y, Y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产生了一个 AAaXb的精子,说明 A( 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6、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并且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在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而是移向 了同一极,因此形成的该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子基因型为 AAa、 a,另外两个精子中不含 A( a),而性染色体的分配情况正常,故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支持 “基因在染色体上 ”这一结论的是( ) A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分别来自父母双方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完全一致 D果蝇的白眼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7、 答案: D 试题分析:基因和染色体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符合题中结论,故 A支持;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故 B支持结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也分离,故 C支持结论;基因的定时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看不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故 D不支持。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 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C
8、果蝇的 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 D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果蝇的精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成对的基因,故 A错;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染色体,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故 B错;果蝇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故 C错误;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 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
9、有一个基因 D体细胞(细胞核)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故 A正确;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故 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故 C错误;体细胞中的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 B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两种小球 C每次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要放回原桶 D统计 40次
10、,小球组合 DD、 Dd、 dd数量应为 10、 20、 10 答案: C 如图为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 “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要想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必须把 DNA和其他物质分开,然后单独去研究其作用,因此图中的四组实验都有必要,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艾弗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 DNA酶处理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并与 R型
11、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 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 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 S型活细菌的 DNA B用以补充 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 S型菌 DNA不是促进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的因素 D与 “以 S型菌的 DNA与 R型菌混合培养 ”的实验形成对照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 DNA酶处理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并与 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 R型菌生长,通过与不加 DNA酶的实验组进行对照,从而得出结论, DNA如果被水解,就不能发挥遗传物质的作用,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
12、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细胞内某一 DNA片段中有 30%的碱基为 A,则该片段中( ) A G的含量为 30% B T的含量为 20% C嘌呤含量为 50% D嘧啶含量为 40%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 DNA 分子中碱基 A 总是与 T互补配对, G 总是与 C 互补配对,故 T占 30%, G与 C所占比例都是 20%,并且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等,都占50%,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碱基数目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 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个双链 DNA分子最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
13、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C每个 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D一段双链 DNA分子中若含有 40个胞嘧啶,就会同时含有 40个鸟嘌呤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有四种,故 A正确;碱基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故 B错误;由于每个单位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故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C正确;一段双链 DNA分子中,由于碱基胞嘧啶和鸟嘌呤配对,故胞嘧啶数目 =鸟嘌呤数目,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 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 A
14、与 T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连接起来的 ( ) A氢键 B脱氧核糖 磷酸 脱氧核糖 C肽键 D磷酸 脱氧核糖 磷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 A与 T之间的结构,与 A、 T直接相连的都是脱氧核糖,而两个脱氧核糖之间的基团是磷酸,故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果用 15N、 32P、 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B在 DNA中找到 15N 和 32P C在外壳中找到 15N D在
15、DNA中找到 15N、 32P和 35S 答案: B 试题分析:蛋白质中一般含有 N、 S元素, DNA中含有 N、 P元素,故用 15N可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 32P只能标记噬菌体的 DNA, 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DNA进入细菌内部,因此子代噬菌体的 DNA中可以找到 15N 和 32P,故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 “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上述噬菌体的方法是( ) A用含 35S
16、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 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 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 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中,离心之后上清液是噬菌体,下层沉淀是大肠杆菌,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说明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应用 35S来标记。方法是先用含 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赫尔希通过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
17、 4个步骤: 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 35S 和 32P 标记噬菌体, 放射性检测, 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根据实验原理和目的可知顺序为: ,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 S型、 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哪个选项(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将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与 R型细菌相混合后,
18、小鼠死亡的原因是 S型细菌大量繁殖,而 R型细菌刚开始被免疫系统杀死,后来随着 S型细菌的增多, R型细菌也开始大量繁殖,故图中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等,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 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 S型细菌的 DNA决定的 B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性状 C DNA和蛋白质高温加热后都会变性 D S型细菌的 DNA进入到了 R型细菌内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 S型细菌的 DNA使 R型细菌转化成了 S型细菌,所以可以证明, S型细菌
19、的性状是由 S型细菌的 DNA决定的,故 A正确;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实验的结论是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故 B正确;由于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的 DNA能发挥遗传物质的作用,所以 C不能说明; S型细菌的 DNA能使 R型细菌发生转化,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来自父方的染 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B与 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A与 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与 a的分离发
20、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而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 A正确; B与 b的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 B正确;由于交叉互换后每条染色体上都有 A和 a,所以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都会造成 A和 a分离,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 第二次分裂,故 C错误,而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 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
21、染色体数目因 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 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分子数始终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间期发生 DNA的复制,而染色体数目不变,故 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而 DNA没有复制,故 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故 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加倍,故染色体数目加倍,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和染色体变化的区别,意在考查考
22、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基因 A、 a和基因 B、 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 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分离比为 1 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题文中可以看出,亲本与 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中 A( a)基因一定是纯合的,而 B( b)则是杂合的,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 AAB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基因的自
23、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aBb 1AB:1Ab:1aB:1ab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子代 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具有两对 (或更多对 )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 ,在 F1(杂合体 )形成配子时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因此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本题图中 过程表示减数分裂,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不必考虑的是( )
24、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 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的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故 A要考虑;两对相对性状各自都有显隐性,故 B要考虑;交配时一定要对母本去雄,再授以父本的花粉,故 C要考虑;进行杂交实验时无论正交和反交,得到的 F1都表现为显性性状,故 D不必考虑。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 中的遗传问题( )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白色为显性性状)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
25、隐性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 B 试题分析: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最好用测交的方法,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一般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而逐代自交可以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最好用测交的方法,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 B。 考点:本题考查几种交配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将具有 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 3次,在 F3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 A 1/
26、8 B 7/8 C 7/16 D 9/16 答案: B 试题分析:具有 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自交一次得到的 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1/2,自交两次得到的 F2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1/21/2=1/4,同理自交三次得到的 F3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1/21/21/2=1/8,那么 F3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1/8=7/8。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杂合子逐代自交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假说 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 “演绎 ”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27、决定的 B由 F2出现了 “3 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值接近 1 1 D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 F2中 3种基因型个体比值接近 1 2 1 答案: C 试题分析:假说 演绎法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演绎推理 实验检验 得出结论,根据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可知,属于 “演绎 ”过程的应该是在假设的基础上预测测交实验结果,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假说 演绎法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28、(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人工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豌豆是闭花授粉,应在花蕾期去雄,故 A错;人工授粉应在花蕊发育成熟后进行,故 B错;只根据表现型不能判断是否是纯合,显性性状个体可能是杂合子,故 C错;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29、 )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 B 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指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番茄的红果是颜色,而圆果是性状,故 A错;水稻的早熟和晚熟是相对性状,故 B正确;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是相对性状,故 C错;棉花的短绒与长绒是相对性状,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豚鼠中,黑色( C)对白色( c)、毛皮粗糙( R)对毛皮光滑( r)是显性。下列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黑光 白光一 18黑光: 16白光 B黑光 白粗 - -25黑粗
30、C黑粗 黑光一 25黑粗: 8白粗 D黑粗 白光一 10黑粗: 9黑光: 8白粗: 11白光 答案: D 试题分析:对于动物来说,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最好方法就是测交,由题意知道,黑色( C)对白色( c)、毛皮粗糙( R)对毛皮光滑( r)是显性,那么最佳组合就是黑粗与白光测交,后代应该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1: 1: 1: 1。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多 室为显性,植株高对矮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与纯
31、合黄色多室高茎番茄杂交。下列对实验与结果预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F1可产生 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雌雄配子 C F2代中的表现型共有 9种 D F2代中的基因型共有 27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所以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 A正确; F1代的控制三种性状的基因都是杂合的,因此可以产生 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雌雄配子,故 B正确; F1自交产生的 F2代中表现型应该有: 222=8(种),故 C错误; F2代中基因型共有: 333=27(种),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
32、合定律的有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1 1 1 2 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 TTSSTTSs B TtSsTtSs C TtSsTTSs D TtSSTtSs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分析子代基因型中的 T(t)基因, TT: Tt=( 1+1+2):( 1+1+2)=1: 1,那么亲代的基因型应为: TTTt,然后分析子代基因型中的 S(s)基因,SS: Ss: ss=( 1+1):(
33、 2+2):( 1+1) =1: 2: 1,那么亲代的基因型应为:SsSs,综上可知亲代的基因型应为: TtSsTTSs,故本题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图中表示有 丝分裂中 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依次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故有丝分裂中 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分别为图中的 ,而减数分裂过程
34、中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为 ,则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和染色体变化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 14条,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由于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同源染色体,则初级精母细胞含有 7个四分体,故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35、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 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 2倍,该切片取自( ) A人的小肠小皮 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 D牛卵巢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动物组织切片中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能进行减数分裂,有的是体细胞的 2倍,说明能进行有丝分裂,故该组织切片一定来自动物的性腺,而选项 A、 B、 C属于体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只有 D项中牛卵巢属于性腺,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场所,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人类男性正常精子中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组合是( ) A 4
36、4+XY B 22+Y C 22+X或 22+Y D 22+X 答案: C 人体内性染色体成对存在于( ) A精子 B卵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只有一条性染色体,故 A、 B不正确;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包括两条性染色体,故 C正确;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 )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染色体的复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减数
37、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直接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 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孟德尔利用假说 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 A F1表现显性性状, 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 9 3 3 1 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 1
38、1 1 1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中内容属于观察的实验结果,故 A不符合题意; B选项属于孟德尔的解释,故 B正确;由于 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不等,故 C错误; D属于假说 -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内容,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假说 -演绎法和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 F1全为扁形块根。 F1自交后代 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 9 6 1,则 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 9/16 B
39、 1/2 C 8/9 D 1/4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F2代中扁形块根为双显性状,所占比例为 F2代中的 9/16,其中的纯合子应占 F2代中的 1/16,即 F2扁形 块根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9,那么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8/9,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综合题 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的某个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 1)综合分析可以断定,该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 _条染色体。 ( 2) A细胞核内含有 个 DNA分子。 ( 3) D细胞处在 _期, B细胞正在进行 _分裂。 (
40、 4)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_。(用图中字母表示) ( 5)图中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能量由 _提供,它主要是由 _(细胞器)产生的。 ( 6)在图中 B细胞的下一分裂时期为 _期,并且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_。 B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 ( 7)若图示的细胞是由 A细胞经连续的变化得到的:那么图中所示的细胞分裂可能发生在 _中;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细胞连续变化的先后顺_ _。 答案:( 1) 4( 2) 8( 3)有丝分裂中 减数第二次 ( 4) A、 C、 D( 5) ATP 线粒体 ( 6)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精子细胞( 7)睾丸(或精巢)
41、 ADCBEF 试题分析: ( 1)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 D为有丝分裂中期,含有 4条染色体,故该生物的体细胞含有 4条染色体。 ( 2)图中的 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从图中可以看出已经完成 DNA的复制,故细胞核中含有 8个 DNA分子。 ( 3)图中的 D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而 B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 赤道板上,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 4)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后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图中 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E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A、 C、 D。 ( 5)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 ATP,产生 ATP
42、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 ( 6)图中 B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下一分裂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于是雄性动物,故 B细胞的子细胞为精子细胞。 ( 7)由于该细胞可以经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故发生场所位于性腺,因为是雄性动物故 场所是睾丸(或精巢)。精原细胞先进行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故可排列顺序为 ADCBEF 。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
43、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_。 第二步:用被 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再进行离心。 ( 2)以上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遗传物质是 DNA?为什么? _。 ( 3)离心后,沉淀物中仍检测到有少量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先将细菌培养在含 35S的培养基上,再用噬菌体侵染该细菌 ( 2)不能。因为它只能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 3)离心不充分,仍有少量噬菌体(或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 试题分析: ( 1)用同位素标
44、记噬菌体,需要先标记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细菌 ( 2)用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不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只能证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部。 ( 3)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来自蛋白质外壳,因此原因是离心不充分,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 A基因决定黄色, R基因决定黑色, A、 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 A、 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配, 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8黄色小鼠、 3/8灰色小鼠、 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鼠。试问:
45、(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 ,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 ( 2)让 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 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 3)若让 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 F2中小鼠体色的表现型应为 黄色雌鼠的基因型是 ,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 。 ( 4)若小鼠的另一性状由另外的两对等位基因( B和 b、 F和 f)决定,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基因型均为 BbFf的雌、雄鼠相互交配,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6:3:2:1。请对比例 6:3:2:1的产生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 答案:( 1) AaRr Aarr( 2) 1/3( 2分) ( 3)黄色、灰色、黑色、白色
46、( 2分) AArr、 Aarr( 2分) 1/9( 2分) ( 4)其中有一对基因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导致比例由 9:3:3:1变为 6:3:2:1(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亲代雄鼠的基因型为 AR,亲代雌鼠的基因型为Arr,由于 F1出现了白色( aarr),故亲代雄鼠的基因型为 AaRr,亲代雌鼠的基因型为 Aarr。 ( 2)由前面分析可知 F1中的黑色雌、雄鼠的基因型只能是 aaRr,那么得到的F2中黑色:白色 =3: 1,又因为黑色纯合子占 F2代的 1/4,故黑色个体中的纯合子的比例为 1/3。 ( 3)由( 1)可推出 F1中灰色雌、雄鼠的基因型为 AARr或 AaRr,故后代的体色都有可能,即黄色、灰色、黑色、白色,其中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AArr、Aarr两种情况,由于 F1中 AARr的概率为 1/3, AaRr的概率为 2/3,那么后代A的概率为 1-1/9=8/9,后代 rr的概率为 1/4,故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8/91/41/2=1/9。 ( 4)由于亲代 BbFf 的子代按照正常情况会出现四种表现型 ,比例为 9: 3: 3:1,而实际比例为 6: 3: 2: 1,最可能的原因某种基因型出现纯合子致死。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