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48885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杂合体和纯合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合体的细胞中无等位基因 B杂合体与纯合体杂交的后代全部是杂合体 C纯合体自交的后代是纯合体 D杂合体自交的后代全部是杂合体 答案: AC 试题分析:纯合体是指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所以纯合体的细胞中无等位基因,故 A正确;杂合体与纯合体杂交的后代不全是杂合体,如 Aa 和 aa杂交后代中有 aa纯合子,故 B错;纯合体能稳定遗传,所以其自交的后代是纯合体,故 C正确;杂合体自交的后代不全是杂合体,也有纯合体,故 D错。故选 AC

2、考点:本题考查杂合子和纯合子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细胞凋亡是主动的,细胞坏死是被动的 B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的,细胞坏死是病理性的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坏死是外界因素引起的 D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都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比较。 点评: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比较是常考知识。 下列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高茎

3、与皱粒 B狗的卷毛与猫的直毛 C人血型的 A型与 B型 D人的长发与短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A和 D选项不符合 “相同性状 ”一词; B选项不符合 “同种生物 ”一词。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概念。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要学会扣住关键词 “相同性状 ”、 “同种生物 ”答题。 基因型为 YyRr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 A YR B yR C Yy D yr 答案: C 试题分析:基因型为 YyRr的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Y和 y、 R和 r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

4、Y、 y和 R、 r 自由组合),所以该个体能形成 YR、 Yr、 yR、 yr 四种配子。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 ,属于容易题。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 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 787277,上述结果的实质是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F2出现 3 1的性状分离比,其根本原因是 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又由于配子

5、的结合是随机的,后代才出现 3 1的性状分离比,可见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性状分离的实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某杂交组合可产生四种表现型后代,其理论比值是 3131,则这种杂交组合为 A DdttDdTt B DDTtddtt C DDTtDdtt D Ddttddtt 答案: A 试题分析:利用乘法法则计算各杂交组合后代的表现型之比。 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3:1) ( 1:1) =3131; 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1( 1:1) =11; 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1( 1:1) =1

6、1; 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1:1) 1=11.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乘法法则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容易题。 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体的黑毛豚鼠交配,产生 4仔,则它们的表现型是 A全部黑毛 B三黑一白 C一黑三白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假设显性黑毛为 A,隐性白毛为 a。一对杂合体的黑毛豚鼠交配,即 AaAaAA : Aa: aa=1: 2: 1,所以后代黑毛与白毛的性状分离比为 3:1。当样本数量越多时,越能体现这一现象,但是在只生 4个子鼠的情况下,有可能这四个都是黑毛,或都是白毛,或是三黑一白,或是一黑三

7、白等多种情况。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产生的条件。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及纯合子分别为 A顶生;甲、乙 B腋生;甲、丁 C顶生;丙、丁 D腋生;甲、丙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顶生) 丁(腋生) 后代全为腋生,说明腋生相对于顶生是显性性状,且甲和丁均为纯合子。甲(顶生) 乙(腋生) 后代腋生:顶生 =1:1,属于测交类型,则乙为杂合子。甲(顶生) 丙(腋生) 后代腋生:顶生 =1:1,属于测交类型,则丙为杂合 子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后代分离比推

8、断法:( 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 =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 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 =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某种鼠中,黄鼠基因 A对灰鼠基因 a为显性,短屋基因 B对长尾基因 b为显性,且基因 A或 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 2:1 B 9:3:3:1 C 4:2:2:1 D 1:1:1:1 答案: A 试题分析: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即 AaBbAaBb9A_B_( 其中3

9、AAB_在胚胎时死亡,其余个体均为黄色短尾个体 ): 3A_bb(均在胚胎时死亡): 3aaB_(灰色短尾): 1aabb(胚胎时死亡),由此可见,这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所生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 =( 93 ) :3=2:1.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孟德尔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分别是 A杂交和自交;测交 B自交;杂交和测交 C测交;自交和杂交 D杂交和测交;自交 答案: A 试题分析:孟德尔是在做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中,通过杂交和自交发现了问题,提出

10、了遗传因子假说,最后用测交实验进行的验证。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和验证实验。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传规律发生在受精作用中 C遗传规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D遗传规律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且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 - 中的遗传问题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在一对相

11、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 品种的纯合度 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 B 试题分析: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可用测交法;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

12、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A物质转运加速 B新陈代谢变缓 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答案: BD 试题分析: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细胞衰老,头发基部细胞内新陈代谢变缓,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的活性降低,这些是细胞衰老的特征,而 A、 C选项是正常生长细胞的特征。故选 BD 考点: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特征。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关于染色体和 DNA分子关系的正确叙

13、述是: A 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B染色体数目减半时, 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C染色体数目加倍时, 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D染色体复制时, DNA分子也复制 答案: BD 试题分析:间期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DNA分子数目加倍,形成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所以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有丝分裂后期或减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但 DNA分子数目不改变。故选 B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分子的关系。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图 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

14、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 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 乙的全过程 B c、 d两段都要消耗 ATP C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 体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 乙过程 D b段的主要变化是 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AB 试题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所以 A图中乙 甲表示分裂间期,甲 乙表示分裂期,乙 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故 A正确; B图中, a和 c表示分裂间期, b和 d表示分裂期,无论是分

15、裂间期还是分裂期都会消耗 ATP,故 B 正确;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其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发生在分 裂前期,即甲 乙过程中,故 C错; a和 c段的主要变化是 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 D错。故选 A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基因型为 YyRr( ) YyRR( )的两株黄色圆粒豌豆杂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需要人工授粉 B子代有 9种基因型 C子代表现型出现 3: 1的性状分离比 D基因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 AC 试题分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

16、植物,在自然状况下,只能自交,所以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要进行人工授粉,故 A正确;利用乘法法则,YyRrYyRR后代基因型种类为 32=6,子代表现型之比为( 3: 1) 1= 3: 1,故 B错、 C正确;基因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故 D错。故选 A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A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协调表达 C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 变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突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癌细胞形成的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

17、、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内因是癌变的根本原因。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不属于细胞分化。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红细胞分裂

18、方式为无丝分裂 B无丝分裂是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 C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 DNA的复制和纺锤丝的出现 D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核膜和核仁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的红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是二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但有 DNA的复制和平均分配;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核膜和核仁的变化。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自 2006年 7月下旬以来,有关四川 “怪病 ” 猪链球菌病导致多人死亡的消息成为世界各地媒体关注的焦点。猪链球菌病的

19、病原体为一种细菌 猪链球菌,下列关于猪链球菌的推测错误的是 A遗传物质是 DNA B没有核膜 C不含核糖体等复杂细胞器 D具有细胞壁 答案: C 试题分析:猪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拟核中是遗传物质 DNA;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具有细胞壁结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 点评:本题以猪链球菌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为 A糖类、蛋白质、核酸 B蛋白质、核酸、脂质 C核酸、蛋白质、糖类 D蛋白质、核酸、糖类 答案: D 试题

20、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化合物的功能。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唾液腺细胞中与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 A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 B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高尔基体 C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 D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核 答案: C 试题分析: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内质网进行粗加工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细胞膜胞吐出去,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选 C 考点:

21、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2002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 “穿肠蛋白质 ”(可被肠道直接吸收),为许多药物的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 “穿肠蛋白质 ”被肠道吸收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渗透作用 C主动运输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小分子物质,而蛋白质是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通过以上方式进入细胞,蛋白质需通过一种特殊的内吞方式才能进入细胞。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下列部位中

22、,不能产生 ATP的是 A叶绿体的基质 B细胞质的基质 C叶绿体的基粒 D线粒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能产生 ATP 的结构有:线粒体(内膜和基质)、叶绿体(类囊体膜)和细胞质基质。绿色植物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基质不能产生 ATP,而且还会消耗 ATP。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 ATP的合成场所。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以下四幅图是几种生物膜结构,相应结构中含有分解丙酮酸酶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类囊体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生,不能分解丙酮酸; B是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不能分解丙酮酸; C是线粒体膜,在线粒体内膜上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将

23、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 D 是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割开,不能分解丙酮酸。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属于容易题。 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DNA 甲基绿 红色 脂肪 苏丹 橘黄色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 (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

24、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 染液(或苏丹 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5)甲基绿能使 DNA 呈绿色。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A细胞的体积 B细胞的表面积 C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D细胞分裂的快慢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越低。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

25、选项中,两类细胞的着丝粒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与成熟区细胞 B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与神经元细胞 C人骨髓造血干细胞与癌细胞 D适宜条件下的酵母菌与肺炎双球菌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只有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的细胞才会有着丝粒数目的周期性变化,成熟区细胞、小鼠十二指肠上 皮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均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酵母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没有着丝粒的周期性变化;肺炎双球菌细胞是原核细胞,进行二分裂生殖,没有着丝粒的周期性变化。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

26、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核膜、核仁等结构 C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分裂间期时间长,所以绝大多数细胞都处于分裂间期,故 A 错;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所以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观察不到核膜、核仁等结构,故 B错;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可能存在差异,故 C正确;解离后细胞已死亡,因此看不到一个细胞持续分裂的动态过程,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掌握情况,

27、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列图像是某同学观察某种植物根尖有 丝分裂后期绘制而成的染色体行为简图,你认为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植物有 “根尖 ”,即有 “根、茎、叶 ”的分化,应为高等植物,因而没有中心体,但有细胞壁,故 A错; B项中染色体的牵拉方向、颜色有错误,细胞内也无同源染色体; D项中有中心体,且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大小、形状、颜色均有错误,细胞内也无同源染色体。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的辨别。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含量变化的曲线。

2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O A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 DNA含量加倍 B动物细胞中,只有在 B D段含有两组中心体 C C 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为 1 2 2 D细菌与 B 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 O A 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 DNA 含量加倍;动物细胞中,中心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平均分配给子细胞是在末期,所以含有两组中心体的不止是 B D段; C D段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所以细胞核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为 1 0 1; B C段是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没有核膜、核仁。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

29、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A DNA的自我复制 B自身蛋白质合成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是否出现星射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 DNA自我复制和自身蛋白质的合成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共有的过程。分裂前期:动物细胞内有中心体,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不会出现星射线,但在一些低等植物细胞里,也存在着中心体和星射线。所以最可靠的是根据有丝分裂过程中,是否形成细胞板使细胞质分割为二作为鉴别依据。故选 C 考点:本题考

30、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点评:解此题首先要对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作全面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所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 DNA的复制) 前期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 0,染色体加倍 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

31、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如图为某一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为一种动物 B该生物的成熟体细胞中含 4条染色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该细胞中含有 8条染色单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8 条染色体,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所以染色单体数目为 0,而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该生物的成熟体细胞中含有 4条染色体。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属

32、于容易题。 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 DNA分子数量之比不可能是下列中的 答案: A 试 题分析:在细胞周期中,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和 DNA数之比为 1:2;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前、后期和末期,染色体数目和DNA数之比为 1:1.由此可见,染色体数目与 DNA数目之比不可能为 2:1.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数目变化规律。 点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数目变化规律: (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 4N),平时不变( 2N); ( 2) DNA变化:间期加倍( 2N4N ),末期还原( 2N)。 在一个细胞周期 (间、

33、前、中、后、末期 )中,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 D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答案: A 试题分析: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都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数加倍是在分裂后期,而染色单体是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细胞板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出现,而纺锤体在分裂前期形成;着丝点在分裂后期分裂,而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 点评: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

34、核仁消失 (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点裂数增向两级)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两现两失) 综合题 下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 I、 II等代表物质标号, 表示反应步骤。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叶绿体中, ADP 的转移情况是从 _ 到 _ (填结构名称)。 ( 2)在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填名称 ),在提取色素时需加入少量的 CaCO3,其作用是 。 ( 3)图中 与 表示同一物质, 与 表示同一物质 (填标号 )。有人认为,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同一细胞

35、中叶绿体光合作用形成的 ATP可以运输到其他细胞器发挥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不正确)。 ( 4)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要能量主要来源是图中 过程(填数字)。 ( 5)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 _ _(填数字 ),这些过程发生在 _ 。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 2)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防止色素被破坏 ( 3) 不正确 ( 4) ( 5) 线粒体的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或线粒体) 试题分析: I、 II是光反应的产物,依次是 O2、 H , 是 CO2; 、 和 依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 是 H、 是 O2、 是 CO2。在叶绿

36、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其上除了进行水的光解外,还有合成 ATP,用于叶绿体基质中的暗反应,所以在叶绿体中, ADP 从叶绿体基质转移到类囊体薄膜上。在提取色素时需加入少量的CaCO3,目的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同一细 胞中叶绿体光合作用形成的 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而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要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且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图中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所以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 ,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或线粒体)。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37、 点评:本题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图和有氧呼吸过程图,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图中的图 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 意图,图 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 S、 G2组成分裂间期, M为分裂期 )中细胞核内 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 (用特殊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 ),请据图作答: ( 1)图 A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 期,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单体。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 。此细胞在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理由是 。若图 A所示细胞来自杂合子且在 2的某一位点上有一基因 a,对应图

38、C中 DNA含量为 2C时,该培养液中共有 个基因 a。 ( 2)若图 A示胚胎干细胞,正处于培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无机盐离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 和 。 ( 3)图 C中的 DNA含量为大于 2C且小于 4C的细胞,则处在 B图的 期 (填图中符号 )。 ( 4)培养过程中若用 DNA合成抑制剂抑制 DNA复制,图 C中 DNA含量为 C的细胞数 量会增加 答案:( 1)中 8 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该细胞是一个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6000 ( 2)核糖体 线粒体 ( 3) S ( 4) 2 试题分析:图 A 所示细胞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 4

39、条染色体、 8条染色单体。 此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没有细胞板出现, DNA含量为 2C时,细胞没有进行复制,一个细胞只含一个 a基因,据图分析可知培养液中含有 6000个 a基因。胚胎干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其中载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S期 DNA含量由 2C4C , DNA抑制剂抑制 DNA的合成,所以会阻碍细胞有丝分裂进入 S期,使 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

40、中等难度题。 以下是与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有关的内容。 ( 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 _细胞。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 _ _。( 2 分)制作过程中,细胞停止分裂的时期是 时期。 ( 2)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某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若要由视野 A变为视野 B时,有关操作过程中的正确顺序是 _。(用下列供选的序号填写: 转动 粗准焦螺旋 转动细准焦螺旋 调节光圈 转动转换器 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 3)上述视野中甲细胞 (处于中期 )细胞核中的 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比

41、例为 _ _。 ( 4)制作装片时,如果用解离液 (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按 1 1混合 )在室温下解离 2 min,然后按正常要求进行漂洗、染色、制片。在观察中发现根尖细胞没有分开,原因是 _ _。 ( 5)观察装片时,处于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 _。 答案:( 1)分生区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解离 ( 2) ( 3) 2 1 2 ( 4)解离时间不足 ( 5)分裂间期 试题分析: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细胞停止分裂。视野 A与视野 B相比可知,视

42、野 A是低倍镜下观察的结果,而视野 B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果,所以由视野 A变为视野 B时,操作过程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将甲移到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调节光圈,使视野变亮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 2 条染色单体和 2 个 DNA 分子,所以该时期细胞核中的 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比例为 2:1:2。在观察中发现根尖细胞没有分开,原因可能是解离时间不足。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 90%-95%,所以观察装片时,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

43、识图能力、识记能 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豌豆子叶的黄色( Y)对绿色( y)为显性,圆粒种子( R)对皱粒种子( 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 4 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 1)亲本的基因型是 和 。 ( 2)在 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 和 。 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 ( 3) 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 ( 4) 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 。 ( 5)若将 F1中的皱粒豌豆去掉,其余的自交, F2中皱粒豌豆占的比例是 答案:( 1) YyRr; yyRr( 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1:1( 3) 1/4

44、(4)YyRR或YyRr( 5) 1/6 试题分析: (1)根据杂交后代性状类型图,可知子代圆粒 皱粒 =3 1,说明亲本为自交类型,即 RrRr;子代黄色 绿色 =1 1,可知亲本为测交类型,即 Yy yy,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YyRr、 yyRr。 (2)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新的重组类型黄色皱粒、绿色皱粒,黄色皱粒 (Yyrr)占1/21/4 =“1/8,“ 绿色皱粒 (yyrr)为 1/21/4 =1/8,所以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1:1。 (3) F1中 纯合子占的比例 1/21/2 =1/4。 ( 4) 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YyRR或 YyRr。 ( 5

45、)只考虑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将 F1中的皱粒豌豆去掉,剩余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3RR、 2/3Rr,这些个体自交, F2中皱粒豌豆占的比例是2/31/4 =1/6.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南瓜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能稳定遗传的南瓜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 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可据此判断, _为显性, _为隐性。 (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 (A、 a)基因控制,则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 _ 。 (

46、3)实际上该实验的结果是: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及其比 例为扁盘形 圆球形 长圆形 9 6 1。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_ 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 _ _定律。请在以下方框中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判断 (另一对基因用 B、 b表示 )。(不要 求写配子)( 4分) (4)若用测交的方法检验对以上实验结果的解释, _ _,预测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_。( 2分) 答案: (1)扁盘形 长圆形 (2)扁盘形 长圆形 3 1 (3)两 自由组合 (亲本基因型、表现型杂交符号全对 1分)( F1基因型、表现型全对 1分)( F2基因型表现型全对 1 分,比例对 1 分)

47、 (4)AaBbaabb 扁盘形 圆球形 长圆形 1 2 1( 2分) 试题分析: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说明扁形相对于长圆形是显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Aaa, F1为 Aa, F1自交, F2中扁盘形 长圆形 3 1。 9 6 1是 9:3:3:1的变式,说明南瓜果形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数据可知, A和 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扁盘形;只有 A或只有 B时,表现为圆球形; A和 B都不存在时,表现为长圆形。遗传图解如下: 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所以测交的亲本基因组合是 AaBbaabb,后代

48、有四种 基因型 AaBb(扁盘形): Aabb(圆球形): aaBb(圆球形): aabb(长圆形) =1:1:1:1,所以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扁盘形 圆球形 长圆形 1 2 1。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体色是划分鲤鱼品种并检验其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是由于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 F1皆表现为黑鲤, F1自交得 F2,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下列问题。 取样 地点 取样总数 F2性状的分离情况 黑鲤 红鲤 黑鲤:红鲤 1号池 1699 1592 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