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上学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歌曲祈祷中唱道: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春夏秋冬轮回(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 A 365天 B 366天 C 1恒星年 D 1回归年 【小题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歌词中的 “转动 ”指的是地球的绕日公转 B歌词中的 “关天窗 ”主要是地球自转造成的进入黑夜 C如果太阳不西沉,全球各地都会发现北极星位于夜空中的天顶 D黄赤交角的存在是春夏秋冬更替的重要原因 【小题 3】图 1中 、 、 、 分别代表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总
2、星系,四个选项中能正确代表它们相互关系的是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的周期为 1回归年,时间为 365日 5时48分 46秒。 【小题 2】材料中 “地球的转动而形成四季交替 ”故是指地球公转, A正确; “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是指因地球自转而引起的昼夜交替, B正确,全球各地看到的北极星的高度应当地的纬度一致,且高度不因地球运动而始 终不变, C错误;四季的更替是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而形成的,而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D正确。 【小题 3】最低一级的天
3、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是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注意区别自转和公转的不同影响,并掌握四级天体系统层次关系分析。 读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10”( 图中, 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地的各种辐射,以可见光为主的是 A A1 B B1 C C1 D D1 【小题 2】如果 地云量增多,则 A2与 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
4、强 B两者均减弱 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小题 3】 两地热力状况为 A A1 A2 B B1 B2 C C1 C2 D D1 D2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地的辐射 A1 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吸收较少,因此 A1 以可见光为主。 【小题 2】如果 地云量增多,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A2 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 D2 为大气的逆辐射,会增强。 【小题 3】: 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 地多,所以 A1 A2。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
5、的热力作用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并结合大气吸收作用、云层的反射作用和大气密度对削弱作用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下图所示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白天阴天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晚上阴天,云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则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结合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气温差异分析即可。 北京时间就是东八区的区时。 答案:正确 试题分析:北京时间即北京所在时区 东八区
6、的区时。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北京时间的真正涵义即可。 由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得地球能接受到适量的太阳光热。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引力适中,而形成了地球上较厚的大气层。地球上的温度适宜主要是由于日地距离适中。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生命存在条件的形成原因,注意因果联系。 同一条经线上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一定相同。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点外,处处相等;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同一条经线上,两极点的角速度与其他各地不同,线速度应纬度
7、而不 同。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答案:正确 试题分析: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以太阳为参照,故昼夜交替的周期为太阳日,即24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交替的周期。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昼夜交替的主要参照,注意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差异。 太阳活动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干扰地球电离层产生了磁暴现象,影响了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干扰的是耀斑爆发产生的强烈射电和带 电粒子流,而不是短波辐射。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
8、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差异。 地壳运动产生了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便形成了断层。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断层需岩层发生断裂并错位,才能称为断层。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断层的定义。 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 答案:正确 试题分析:干旱地区,流水作用微弱,而风力较大,故风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 考 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外力作用的差异即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
9、传输,对地表形态没有多大影响。 答案:错误 试题分析:地质循环过程中的内外力作用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地质循环的主要影响。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的内部,主要表现形式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 答案:正确 试题分析: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而以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为主要表现形式。 考点:本题考查内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差异。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主要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答案:正确 试题分析:对流层大气的
10、直接热源是地面,故越往高空气温越低,即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原因。 读地球某日日照图 14,回答下列问题。 (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_线上, 乙地日出时刻是 _点钟。 ( 3)此日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_小时。 ( 4)(多项选择)在图示时刻中,下列地点太阳高度为零的是 _ A北京( 116E) B广州( 113E) C甲地 D乙地 答案:( 1) 2326N, 180 ( 2)晨 3 ( 3) 24 ( 4) CD
11、试题分析:(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应包 括纬度位置和经度位置。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12时的经线,即昼半球的平分线,根据图示 90W,判断昼半球的平分线为 180经线。( 2)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甲乙所在的晨昏线部分,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为晨线。图示甲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故地方时为 6 时,则计算乙地为 3 时,即为当地的日出时间。( 3)此时南极出现极夜。( 4)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小于 0。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晨昏
12、线图示的常规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示的晨昏线与纬度的关系判断二分二至日,结合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找到 6点、 18点和 12点的位置和太阳高度分布的基本规律分析。 下述四个选项关于上面对应的四幅景观照片所反映的地貌类型正确的是 A黄土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 C风成地貌 D海岸地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图表示风力侵蚀而形成的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是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A错误; B图表示桂林山水,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B正确; C图表示海岸景观,属于海水侵蚀而形成的地貌, C错误; D图表示 “V”型谷地,属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地貌,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
13、貌。 点评:本题难度低想,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景观图示判断不同的地貌特征,并结合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析。 读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9”,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重熔再生 B 冷却凝固 C 变质作用 D 外力作用 【小题 2】主要由图中 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长江三角洲 B东非大裂谷 C喜玛拉雅山 D维苏威火山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之间的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 表示形成岩浆岩的冷凝作用; 表示形成沉积岩的外力作用; 表示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 表示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 【小题 2】结合上
14、题分析, 表示外力作用,长江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而形成的地貌,符合;而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内力作用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地质循环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 的相互转化关系,并结合内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形态分析。 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 A太阳的整体 B太阳的光球层 C太阳的色球层 D太阳的日冕层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而平时肉眼能看到的只有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分层。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大气的分层
15、。 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地球上 A极圈范围扩大 B没有昼夜更替 C没有地方时差 D没有四季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若黄赤交角变为 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则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而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与黄赤交角的变化无关;由于太阳直射点始终直射赤道,则各地没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则没有四季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的运动的影响,并结合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地理意义比较分析即可。 图 2中斜线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题。 关于图中 、 、 、 四地昼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 三地的昼
16、长相等 B 地的昼长大于 地的昼长 C四地的昼长一定不相等 D 地的昼长一定大于 地的昼长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昼夜分布特征, abc图都表示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全球昼夜等长。 D图的图示跨经度只有 20,故不能判断全球的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 地昼长无法判断。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判断二分二至日,但注意晨昏线始终平分地球, d图中不能判断晨昏线的位置。 甲、乙、丙三幅图所示的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情况( a或 b)。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
17、于赤道附近 C乙地位于南温带 D丙地位于北温带 【小题 2】在甲图中当 b代表的节气出现时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中国的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值 C澳大利亚的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 D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两至日正午太阳的位置及方向,可以推断,甲图中 a、 b从南北两侧照射,故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又因为 a、 b太阳高度角相等,故甲应位于赤道;乙图中, a、 b两点太阳都位于南方,图乙图应位于北温带;丙图中 a、 b太阳都位于北方,故丙图在南温带。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即正午太阳高度位于当地的正北,即判断
18、为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冬至日,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 A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应达到最大值, B错误;此时澳大利亚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C 错误;此时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方位和大小变化和空间想象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并结合全球不同纬度位置,正 午太阳高度的方向和大小分析即可。 关于图 3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约是 66 5 B图中角 是黄赤交角 C黄赤交角始终不变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地轴与黄道面成 6634夹
19、角,故黄赤交角为 2326, A错误;图示角 是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B错误;由于地轴的倾斜角度不变,故黄赤交角的度数始终不变, C错误。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决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与黄赤交角的差异,掌握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本题还可考查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如果用表示晨线,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顺着自转方向,经过晨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昏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判断 A
20、图上 a 为昏线, b 为晨线,错误; B图上 a为晨线, b为昏线;正确; C图上 b为晨线,错误; D图上 a为昏线,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断。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晨线和昏线判断的基本方法。本题还可以结合二分二至日的判断设计试题。 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 (东 5区 )、利雅得 (东 3区 )、东京 (东 9区 )、悉尼 (东10区 )、底特律 (西 6区 )和圣保罗 (西 3区 )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该企业于北京时间 2012年 3月 1日 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区时为 A 2012年 3月 1日 19时 B
21、2012年 3月 2日 8时 C 2012年 2月 28日 21时 D 2012年 2月 28日 19时 【小题 2】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 9时至 17时,并计划召开 1小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 4个东时区的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可以是北京时间 A 8时 B 14时 C 16时 D 21时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 2012 年 3 月 1 日 8 时,圣保罗位于西 3 区,西三区的区时较北京时间晚 11个小时,故当地区时为前一天的 21时。 【小题 2】伊斯兰堡东 5区
22、的当地时间 9时至 17时,东八区区时较东五区早 3个小时,为北京时间的 12时到 20时;利雅得位于东 3区,当地时间 9时至 17时,东八区区时较东三区早 5个小时,为北京时间的 14时到 22时;东京位于东 9区,区时较北京时间早 1个小时,故当地时间 9时至 17时,为北京时间的8时至 16时;悉尼位于东 10区,区时较北京时间早 2个小时,当地时间 9时至17时,为北京时间的 7时到 15时,则结合上述分析,只有在北京时间 14时开始会议, 1个小时内,各地都位于办公时间内。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区时 =已经区时(
23、+)时差,东加西减。 如图 4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北岸受冲刷严重 C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D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该河流位于南半球,故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自西向东流的河流水流都向左偏,导致了北岸受流水侵蚀严重,而南岸泥沙淤积,即沙坝将逐渐与南岸连接,故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结合水流速度的差异反映流水作用的不同即可分析。 图 5四幅图中,表示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 : C 试题分析:秋分日太
24、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且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故选 C图。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即可分析全年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 下表为某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小题 2】若 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
25、析: 【小题 1】纬度越高,昼夜的变化幅度(即昼夜长短的差)越大,故直接根据三个城市该日的昼夜长短的差可判断纬度高低。 【小题 2】根据图示 地的日出日落时间计算,该日北京出现昼长夜短,且昼长逐渐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 A 错误;说明时间应在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则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则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B错误。由于太阳 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直射点向北移,则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不断扩大, C正确。世界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为春秋分日。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纬度的关系,
26、并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 读图 6,判断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 30E B 0, 60E C 30N, 30W D 0, 120E 【小题 2】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则此时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小题 3】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 10时, 12时 B 12 时, 18时 C 14时, 16时 D 18时, 18时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
27、点的纬度为赤道;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6时,其经度为 60W,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 12时,则计算其经度为 30E。 【小题 2】根据图示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其为春分日 或秋分日,若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判断为秋分日。 【小题 3】该日全球昼夜平分,故日落时间都为 18时。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并结合晨昏线图上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能找到 6点、 18点或 12点进而推算。 读图 8回答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石灰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 石灰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 石
28、灰岩是矿产,大理岩不是矿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错误;石灰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属于沉积岩, 正确;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属于变质岩, 正确;石灰岩和大理岩都是自然界中,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体,故都属于矿产。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石灰岩、大理岩的基本分类和矿产的概念即可分析。 读 “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15”,回答下列问题。 (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 A C ( 2) B地貌的成因是 。 ( 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 东西走向地地铁,则地铁遂道
29、的工程地址应定在 A、B两处中 的 处。 ( 4)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在 A、 B两处的 处。 答案:( 1)背斜 断层 ( 2)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容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 3) A ( 4) A 试题分析:( 1)图示 A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 C处岩层发生断裂,且错位,故判断为断层。( 2)图示 B处为向斜成山,主要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 3)挖隧道应选择在背斜结构中,可从力学角度和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4)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应用。 点评:本题 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利于岩层的变形和变位来分析地质构造,并结合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
30、响和地质构造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综合题 读地壳结构示意图 7,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m、 n表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是纵波 B n是横波 C m传播速度较快 D n在固态、液态、气态中都能传播 【小题 2】有关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A代表岩石圈 B B代表地幔 C C代表地幔 D D代表地核 【小题 3】软流层位于 A A层中 B B层中 C C层中 D D层中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 m、 n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31、, m的波速小于 n,则判断 m表示横波, n表示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能在固体、液态和气体中传播。 【小题 2】结合图示 ab表示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即 a表示莫霍界面, b表示古登堡界面,则 A表示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 B表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地幔; C表示外核; D表示内核。 【小题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故位于 B层之中。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震波的传播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横波和纵波传播特征的差异,并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判断即可。 读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的相关性 ”图 11,回答下列问题。 (
32、1)第 36测站测得的年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 2)图中反映许多地区年降水量的多少与 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变化周期约 为 _ _年。因此在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 的概率也明显增加。 (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答案:( 1) 在 1915年之前呈负相关, 1915年之后呈正相关 ( 2)黑子相对数 11 气候异常 ( 3) ABD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 36测站,前阶段黑子数多则降水量少,反映两者呈负相关;后阶段黑子数多则降水量多,反映两者呈正相关。( 2)图示反映降水
33、量的变化受黑子数的变化影响。由于黑子活动周期约 11年,故判断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也有 11年的周期性。说明黑子数的变化影响地球上的降水量的变化,而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异常。( 3)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 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与通讯、航天部门和气象部门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及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利用图示判断,结合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相关内容的分布。 读图 12 和 13“地球公转示意图 ”和 “地球光照图 ”及相关
34、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 10月 25日 23时 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 “长征三号丙 ”运载火箭,成功将第 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 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 ( 1)在图 12中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在图 13中的地轴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 2) “第 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 ”时地球在左图的位置大概是 _(填数字)。 ( 3)右图表示左图中 _(填字母)位置的光照图,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_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多项选择)。 A甲地的正午太
35、阳高度 为 90 B乙地正午人影最短 C甲地比乙地后见到日出 D丙地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 1)画图略 ( 2) 2 ( 3) A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AC 试题分析:( 1)公转方向应呈自西向东,北逆南顺的方向,注意标注于公转轨道上。自转方向应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标注。( 2)结合图示 ABCD位置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 A 位置表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冬至日,则 B表示秋分日, D表示春分日,第 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在北京时间 10月 25日 23时 33分,故地球公转应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 3)右图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上,即 A位置。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图示甲位于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 90;乙地正午人影最短为直射时,应在春分日或秋分日, B错误;图示乙地此时正位于日出时,而甲地位于夜半球,故甲地比乙地后见到日出, C正确。图示丙地位于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及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公转轨道图上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结合二分二至日的晨 昏线分布特征;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日影问题、极昼极夜现象的分布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