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4894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A恒星、卫星 B恒星、星云 C行星、彗星 D流星、恒星 答案: B 试题分析:宇宙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星云。 考点:本题考查宇宙的物质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即可作答。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各种天体的基本特征。 本次期中考试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D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次期中考试期间,太阳直

2、射点的位置在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移动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本次期中考试期间 ”介于 “9月 23日至 12月 22日 ”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读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 ”,判断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同 B图中角 是黄赤交角 C目前的黄赤交角是 6634 D恒星 M是天狼星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与地轴垂直的面是赤道平面,连接两条回归线的面是黄道平面,两个面之间的夹角是黄赤交角。目前核度数是 2326,等于回归线的度数。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3、往返移动,如果黄赤交角变为 0。太阳将总是直射赤道,不再作南北方向的往返移动。 图解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考点:本题考查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即黄道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交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将总是直射赤道,不再作南北方向的往返移动。 上海市(约 31N)业主李某在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 “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 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 1 小时

4、 ”的有关规定,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材料中 “ 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 1小时 ”的指标,你认为以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考虑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那一天) A春分 B夏至 C冬至 D秋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那一天为冬至日, 12 月 22 日,此日楼房影长最长。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运用的楼间距问题。 【方法技巧】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运用 日影的方向和长度的问题: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 日出日落前后太阳光的来向。 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其余纬度: 3月 21至 9

5、月 23日,东北升,西北落; 9月 23日至次年 3月 21日,东南升,西南落; 3月 21日、 9月 23日,正东升,正西落。 正午前 后太阳光的来向:判断太阳直射点与该点的方位。 ( 2)日影的长度 L hcotH。( h为物体高度, H为当时太阳高度),如图 1所示。 楼间距的问题: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 LhcotH。( h为楼高, 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图 2所示。 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应满足+H 90( 为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H为当天正午

6、太阳高度)。如图 3所示。 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 确的是 A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保持不变 B随着地球自转,太阳西升东落 C随着地球公转,黄赤交角一直都在发生显著改变 D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由西向东公转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 A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保持不变,不对。 B随着地球自转,太阳西升东落不对,应该是东升西落。 C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它不随地球运动而发生变化。 D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由西向东公转,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不难作答。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7、。 地球上产生昼夜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D不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时刻围绕太阳运动,则向阳的面为昼部分,背阳的面为夜部分,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前提是学生要明确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的区别。 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A北极点 B南极点 C北纬 30线上 D赤道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在赤道上,赤道上终年 6时日出, 18时日落,昼夜等长。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昼夜现象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晨昏

8、线平分赤道,赤道上昼弧和夜弧各跨 180度,昼夜平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由地壳组成 B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组成岩石圈 D地核厚度最薄,只有 3400米 答案: B 试题分析: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部分,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地核最厚,地壳厚度最薄。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地球的内部结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图示 a、 b、 c、 d岩石中

9、,属于变质岩的是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图中箭头 表示的含义是 A变质作用 B地下水上升 C沉积作用等外力作用 D岩浆活动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组题主要考查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中 d表示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箭头 表示熔岩冷却, b 为侵入性岩浆岩, a 为喷出性岩浆岩,剩下 c只能是变质岩。 【小题 2】图中箭头 表示的含义是岩浆活动冷却凝固。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点评:本题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考查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各数字代表的作用力。三大类岩石重熔再生都可

10、以变成岩浆,而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代表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代表外力作用。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本题图中所示的地貌,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小题 2】形成图中 所示的岩石景观的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是桂林山水,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是沙丘,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小题 2】形成图中 所示的岩石景观的最主要的外力作

11、用是风力侵蚀,地貌形态为风蚀蘑菇。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形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地貌形态来判断外力作用的表现。 【知识小结】列表法比较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 ,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 ”、

12、“石漠化 ”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侵蚀 作用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 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 东欧平原) 沉积 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

13、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沧海桑田 ”之说是指 A地壳运动 B内力作用 C地质作用 D地质构造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沧海桑田 ”是指地壳水平运动会在地表形成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还有地壳垂直运动引起了

14、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考点:本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地壳的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在地壳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总体上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产生了高低不平。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 B C D 【小题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15、【小题 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对应箭头 。 【小题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与图中箭头 对应。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点评: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各箭头的含义,学生只要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即可作答。 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北半球正值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小题 2】图中甲、乙两地 A角速度甲大于乙 B线速度乙大于甲 C两地昼夜长短不同 D此刻两地地方时都是 0点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北极圈及其以

16、北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正值夏至日。 【小题 2】图中甲地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甲、乙两地角速度相等,两地昼夜长短不同,乙地昼长夜短,甲地昼夜等长,此刻两地地方时都是 6点。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极圈内的现象,注意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 一条河流沿北纬 35自西向东流(图),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北岸受冲刷严重 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右岸冲刷,左岸沉积。故图中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17、地转偏向力对地表运动物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我国探月卫星 “嫦娥 2号 ”于北京时间(东八区) 2010年 10月 1日 18时 59分 57秒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时伦敦时间(零时区)为 A 9月 30日 10时 59分 57秒 B 10月 2日 1时 59分 57秒 C 10月 1日 1时 59分 57秒 D 10月 1日 10时 59分 57秒 答案: D 试题分析:伦敦时 间比北京时间晚八个小时,故嫦娥 2 号 ”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10年 10月 1日 18时 59分 57秒成功发射

18、时,伦敦时间(零时区)为 10月 1日 10时 59分 57秒。 考点:本题以时事热点为背景,考查区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区时的计算方法,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遵循 “东加西减 ”的原则。 2020年我国将建成载人空间站。那么,载人空间站 A已出离太阳系 B属于流星体 C人是无论如何都观测不到的 D环绕地球飞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该工程计划实施过程可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载人空间站环绕地球飞行。 考点:本题考查人造天体载人空间站的运动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19、,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流星体是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载人空间站已出离太阳系,不对;载人空间站,人是无论如何都观测不到的,这种说法不对。 美国 NASA计划在 2020年把航天员送上月球,作为登陆火星的试点。火星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狮子星座 答 案: B 试题分析: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颗行星。火星属于太阳系。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的成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太阳系的成员。太阳系里的成员一是行星和小行星,它的质量比太阳小得多,本身不发射可见光,只是以其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二是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

20、行的天体,质量也不大。三是彗星。它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具有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四是流星体,它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为数众多;五是行星际物质,其中分布着极其稀 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 太阳巨大能量的来源是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太阳中心的核裂变 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巨大能量的来源是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能量的来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地理常识的考查,太阳活动的巨大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黑子、太阳耀斑属于太阳活动。 图为 “太阳系中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21、图中 是地球的 “左邻右舍 ”, 和 分别为 A水星、金星 B木星、火星 C火星、金星 D水星、木星 【小题 2】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太阳系八大行星的 绕日公转方向相同 绕日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绕日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质量和体积大致相等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系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颗行星。图中 是地球的 “左邻右舍 ”,由图可知 离太阳比 远,故 和 分别为火星、金星。 【小题 2】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它同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22、一样,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及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规律总结】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探究途径分析 ( 1)从现代地球上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入手进行分析。 ( 2)从内因、外因两方面综合分析,即从地球本身和其周围环境条件入手进行分析。 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A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干扰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现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进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

23、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太阳活动强烈时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太阳活动还会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 典例 防御 影响地球气候 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黑子 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几率增多,黑子活动的低峰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 世界各国和我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测,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扰乱地球电离层 人阳活动增强

24、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 干扰地 球磁场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 ”现象。 产生极光 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产生淡绿色、红色或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叫极光。 自然灾害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等。 2011年 2月 15日上午,太阳黑子活动区爆发了一次大级别的耀斑。读图,回答题。 太阳黑子和耀斑 A分别出现在 层和 层 B分别出现在 层和 层 C分

25、别出现在 层和 层 D分别出现在 层和 层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外部大气由里向外分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光球层。太阳大气层三层的特点是:由里到外,温度、厚度越来越大,亮度、密度越来越小。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最主要的有: 光球层:黑子(标志,变化周期 11年); 色球层: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日冕层: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各层对应的太阳活动类型。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 24小时 3分 56秒 B一个恒星日 C 23小时

26、 56分 4秒 D一个太阳日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24小时,它制约着人们的起居作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以太阳为参照物,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24小时,也被称为一个太阳日。另外学生还需掌握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 56分 4秒。 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 A淮安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B连云港春夏秋冬的变化 C北京和纽约 的时差 D经线与晨昏线之间夹角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京和纽约的时差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淮安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连云港春夏秋冬的变化、经线与晨昏线之

27、间夹角的变化都与地球公转密切相关。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由于纬度低有利于卫星发射,所以仅从纬度条件分析,下列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西昌( 28.20N) B海南文昌( 180N) C太原( 38N) D酒泉( 400N) 答案: B 试题分析:纬度低有利于卫星发射,选项中海南文昌( 180N)纬度最低,最有利于卫星发射。 考点:本题考查最有利于卫星发射对应的纬度位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学生需明确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惯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本题考查学生

28、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C自西向东 D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 答案: C 试题分析:俯视图中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 A、 B不正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 C正确,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不同状况的自转方向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始终自西向东,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俯视为顺时针,缩记:北 “逆 ”南“顺 ”。 综合题 读下面 “地球的公转 ”图,图中字母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

29、的位置(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如 C处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回答:( 12分) ( 1)北半球夏半年,在图 1中的位置 是从 到 (填字母),太阳直射于 和 之间,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 (长或短),北极附近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 2)读图 1,请用字母( A、 B、 C、 D、 E、 F)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淮安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位置是 _、昼夜等长的位置是_。 ( 3)读图 2(图中虚线分别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该图中 C点(在极圈上)的昼长是: 小时,该日淮安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与图 2表示的节气一致的是图 1中的哪个图 (填 A、 B、 C、 D)。 (

30、 4)用 “ ”在图 2中标出太阳直射点(注意: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应为 12点,即正午)。 答案:( 12分) B D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长 极昼 C BD 24 昼长夜短 C 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 1可知: C为夏至日,因为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 A为冬至,因为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 B 为春分日, D 为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在图 1 中的位置是从 B 到 D,太阳直射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第( 2)题,淮安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的位置是夏至日这天,因为夏至日这天,北回归

31、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淮安昼夜等长的位置是 B、 D,即春秋分日。 第( 3)题,图 2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图示为北半球俯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 C点在极圈上,故昼长为 24小时,该日淮安昼长夜短。夏至日地球所在位置与图 1中的 C图对应。 第( 4)题,图 2 中所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北回归线,经线为西经 90 度。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 A、 B、 C、 D四点对应的节气,具体涉及的考点 有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昼夜长短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知识点,学生只要掌握光照图的判断技巧就不难

32、作答。 【知识小结】光照图的判读 (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 ,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 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 为南纬 23o26。 (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 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 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 6点,昏线与赤

33、道交点经线为 18点,依据每隔 15o,时间相差 1小时,每 1o相差 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 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 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下图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8分) ( 1)图中 B 、 C 两处

34、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_、 _。 ( 2)图中 ,C处成为山岭的原因是 _。 ( 3)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的意义。如在图中 (填字母)处较易找到地下水,而石油、天然气多储存在像 (填字母)处这样的构造中。 ( 4)图中 A、 B哪一处可能形成断块山? (填字母)处。 ( 5)我们脚下的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 作用形成的?我们的祖祖辈辈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请举出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哪些活动可以改造地表形态? (有理即给分) 答案:( 8分) (1) 地堑 向斜 (2)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受侵蚀而成为山岭 (3)C D (4)A (5)流水沉积作用 平整

35、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可知:图中 B处为断层构造, B处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向下运动,属于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断层,为地堑, A处断 块上升形成地垒, C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 第( 2)题,本题考查向斜山的成因。图中 C处成为山岭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受侵蚀而成为山岭。 第( 3)题,本题考查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断层地带岩石破碎,因此水库和其他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第( 4)题,由图可知: A处断块上升形成地垒,故图中 A处可

36、能形成断块山。 第( 5)题,我们脚下的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像平整土地、修筑 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活动都可以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示意图的判读。 点评:这是一道观察分析读图题,要把握读图的基本原理,整体难度较小。做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变曲。但有时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出现地形倒置现象。( 2)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发生断裂,未必一定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向下运动的断块形成地堑,上升的断块形成地垒。(

37、3)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断层地带岩石破碎,因此水库和其他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但断层地带,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出现泉和湖泊;若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安全、干燥。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 1)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不均形成的。 ( 2)图 中,甲地近地面气压 (低于或高于)乙地。甲乙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就是风。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因为 力使风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 (左或右)偏。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 (平行或 斜交) ( 3)请在图 中 a、 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

38、乙和甲 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 4)图 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 5)图中乙地夜间天气晴朗,则在初冬的清晨上学时人们会发现地上 “下霜了 ”,请从地理角度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 答案:( 10分) (1)冷热 (2)低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右 斜交 (3)a、 b线段上的箭头,甲 乙和甲 丙之间的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4)夜间 ( 5)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试题分析: 第( 1)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其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升降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直接原因 ) 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第( 2)题,图 中,甲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

39、为低压中心,气压 低于 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甲乙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就是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风向右偏。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第( 3)题,乙丙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中心,气温低,应为下沉气流, a、 b线段上的箭头如下图所示。 第( 4)题,图 吹陆风,陆地气压高于海洋,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夜间。 第( 5) 题,图中乙地夜间天气晴朗,则天空中的云少,因此云层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大气逆辐射弱,因此在初冬的清晨上学时人们会发现地上 “下霜了 ”。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的成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0、,本题的难点就在于画图,不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不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规律方法】热力环流及等压面的判读 1.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升降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直接原因 ) 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常见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 山谷风 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风由山谷吹向山上,为谷风;夜晚相反 城市风 城市人口、工业集中,人为释放的热量多,形成热岛效应,气流上升气压低,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相反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进而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41、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凸向低处的为低压 (如 A、 E、F为高压, B、 C、 D为低压 );在近地面,气压高处气温低 (如 A地 ),气压低处气温高 (如 B、 C地 )。 (2)结合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判断不同地点的气压高低。 (3)确定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4)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海拔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力环流系统中 “高气压 ”数值不一定大于 “低气压 ”,气流并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判断题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 (正确的打A,错误的打 B。 10小题,每题 1分,共 10分 )。 【小题 1】认识地球

42、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中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去探询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 【小题 2】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 是我国传统的一件 romantic的事,牛郎星和织女星都是离我们很近的行星。 【小题 3】淮安处于北温带,所以一年四季都没有太阳直射。 【小题 4】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太阳系。 【小题 5】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为 0时,江苏的四季更加分明。 【小题 6】秋分日时,太阳直射于赤道上。 【小题 7】极地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 【小题 8】沉积岩能很好地反映地球历史,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 “书页 ”和 “文字 ”。 【小题 9】石灰

43、岩受岩浆烘烤发生变质作用可形成大理岩。 【小题 10】外力作用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A 【小题 5】 B 【小题 6】 A 【小题 7】 B 【小题 8】 A 【小题 9】 A 【小题 10】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认识地球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中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去探询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小题 2】牛郎星和织女星远在银河系,是离我们很遥远的行星。 【小题 3】淮安处于北温带,所以一年四季都没有太阳直射,正确。因为太阳直射点在

44、南北回归线 之间来回移动。 【小题 4】本题考查太阳系成员。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太阳系,正确。 【小题 5】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为 0时,江苏的四季更加分明,不对。黄赤交角为 0度,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全球没有四季更替。 【小题 6】秋分日时,太阳直射于赤道上,正确。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 【小题 7】极地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不对。极地地区,常冬无夏;中纬度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 【小题 8】沉积岩能很好地反映地球历史,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 “书页 ”和 “文字 ”,对。沉积岩有两大特征,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小题 9】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发生变质作用可形成大理岩。 【小题 10】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考点:本题组考查学生对基础地理知识、基本地理规律的掌握情况。 点评:本题组题目难度较小,属于对常规知识点的考查,学生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的地理规律就不会判断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