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图中洋流处放一漂流瓶,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是 A欧洲西海岸 B亚洲东海岸 C非洲西海岸 D北美洲西海岸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经纬度和海岸线,可判断图示洋流为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暖流,巴西暖流接着发展成西风漂流,再发展成非洲西海岸的本格拉寒流。因此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是非洲西海岸。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根据图地信息可判断出此处为南美洲东海岸一部分,洋流为巴西暖流,再经西风漂流可到非洲西海岸(本格拉寒流)。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图中洋流巴西暖流对陆地环境的影
2、响:暖流对相邻陆地环境有增温、增湿作用。 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 2.3亿人次,同比增长 12.5。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 A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 B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C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 D当地已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 【小题 2】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A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小题 2】北京等地的务工流,说明当地经济条件好,工人收入高,影响人口迁入的因素为经济因素;北京等地的学生流,说明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影响高等院 校较多,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 A. 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 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具体方面如下图所示: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水平 C生产
4、能力 D消费水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两者呈正相关;科技越发达,能利用的资源越丰富,故两者呈正相关;人口的消费水平越高,则人均消费量越大,则人口容量越小,两者呈负相关;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可从区外调入所缺少的资源,则人口容量越大,两者呈正相关。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资源、科技、人口消费水平和地区开放水平对人口容量的影响,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它描述了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 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
5、差异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意指平原地区的花已经谢了,但山上的花刚刚开。反映地势差异导致的自然带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平原地区和山上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体现山地垂直地带性。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题。 【小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B C D 【小题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小题 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 B 和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6、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故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而 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则人口数量达到顶峰,而 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说明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小题 2】图示该国目前的人口增长率约为 0,判断为发达国家,故选 C项。 【小题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应处于成熟阶 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注意:( 1)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人口数量就会不断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数量开始减少,故 时期人口数量达到顶峰。( 2)目前呈现人口负增长,只有德国符合
7、。 下图是 “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 ”,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 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 【小题 2】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和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分别是 A A国和 B国 B D国和 B国 C A国和 C国 D C国和 D国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比较四国的人口年龄结构, A国的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为发展中国家,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 【小题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塔底越宽塔顶越尖,表示少年儿童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征;塔底越窄塔顶越宽,表示老
8、年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特征。有图可知, D国年人口比重偏大,故将来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 D国。 B国男性中年人口明显高于女性,其原因可能是 B国发现了一 个大型的矿藏,吸引了大批年轻的男劳动力迁入。故小题 2选 B。 考点:本题组考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小,是基础题,常规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读 “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 ”,回答。 【小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10000、
9、 6000、 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 8000 B 10000 C 6000 D 4500 答案: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木桶的 “短板效应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 “限制因素 ”。资源是决定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学生还需明确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差异。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下,一地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
10、 16亿);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 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的前提下,一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大约 89亿)。 下列城市发展措施与其目的一致的是 A上海扩大城市园林绿化面积 改善城市环境 B伦敦附近建设八座新城 改善交通拥挤 C北京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减缓城市化进程 D东京建造多层高架道路 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A 试题分析:上海扩大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故 A对;伦敦附近建设八座新城,是为了减轻伦敦的压力,分担伦敦的职能,故 B错;北京限制重工业的发展,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故 C错;东京建造多层高架道路,是为了改善交通拥挤状况,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发展措
11、施与其目的一一对应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试题实际为判断题,较为基础,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一一分析即可作答。 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大范围的酸雨危害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D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答案: C 试题分析: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会排放出更多的尾气,导致更加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使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交通和环境污染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环境问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家庭轿车大量使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人们出行范围,但是由于大量尾气排放也会引起大气环境污染。 读 “某区域自然状况分布图 ”,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反映地
12、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 (纬度地带 )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经度地带 )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小题 2】图中各地人类活动最合适的是 A甲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乙发展水稻种植业 C丙发展大牧场畜牧业 D丁发展水产养殖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因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更替,南北延伸。 【小题 2】甲地不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因为甲地为荒漠,自然环境太差;乙地为草原,适合发展畜牧业,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丙地为树林,水分条件好,不适合发展大牧场畜牧业;丁地为海域,可以发展
13、水产养殖业。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学生结合题文联系课本知识解答此题轻而易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另外还需注意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 然规律,这样才会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重难点突破】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表现 分布 例子 水 平 地 带 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在地表不均 沿东西方向延伸,沿南北方向更替 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表现明显 非洲沿东经20度南
14、北方向自然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使水分递减 沿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沿垂直于海岸方向方向更替 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我国沿北纬40度纬线从沿海向内陆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1)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同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跟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
15、坡低。 下表为部分地区工业用水比较表。读表回答题。 水价 (元 /吨 ) 有效利用率 (%) 广州地区 0.3 33 京津地区 1.6 52 日本东京 14 87 【小题 1】该表说明 A东京的水资源最紧张 B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低于日本 C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D我国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日本 【小题 2】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重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表格
16、主要反映的内容:水价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两者正好呈正相关。 【小题 2】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水资源少。 考点:本题考查水价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取地理信息。表格反映的主要内容是水价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呈正相关。另外本题还可考查我国南方水资源较丰富,而北方水资源较少的原因。 高山林线是指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是 “中国高山林线高度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下列叙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A我国 A B、 A C的纬度变化更明显 B我国北方高山林线的经度变化更明显 C
17、理论上广东林线应高于 3400米 D同纬度比较,一般我国东部林线高于西部 【小题 2】导致图中 A B、 A C沿线高山林线变化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A降水差异;气温差异 B海陆差异;纬度差异 C地形差异;降水差异 D地形差异;纬度差异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 题 1】读图可知,在 30N以北地区,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变化,而 30N以南地区,经度变化比较明显;同纬度比较我国东部地区林线相对较低;从图中读出, 3200米林线从安徽省以南经过,理论上安徽林线应低于 3200米。 【小题 2】由图可知, A-B地形区依次是第三阶梯的长江中
18、下游平原、第二阶梯的四川盆地、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随着地势逐级升高,林线高度也逐级升高; A-C温度带依次是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随着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林线高度也逐渐降低。 考点:本组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林 线的分布。 点评:本组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林线的定义。本组题也充分考查了学生获取图中信息并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拓展】林线的分布 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 6070 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榉林。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同一
19、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在同一斜面池沼方面也比山脊有更高的倾向。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 24002600 米附近,北海道高山是 1000米附近。在森林界线以上或以北,乔木疏生,并即将达到乔木界线,而无乔木生长。连接于高位沼泽的水湿地区的森林也表现出一种界线,这是在高纬度地区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现象。 这是一张根据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推断制作的地图,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中国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图中可以看出,高山林线的位置呈现出从南向北递减的规律,此外,西部的林线要高于湿润的东部地区。我国林线最高的地区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海拔高度超过 4400米。
20、长江源头姜根迪如冰川、尕恰迪如冰川面积不断缩小。 以上现象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D 试题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及高山冰川不断融化,面积在不断减小。故本小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高山冰川面积缩小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可作答。 冰川在前进过程中会塑造出的地表形态有 A V型谷、瀑布 B冲积扇、河漫滩 C U型谷、角峰 D溶洞、喀斯特地貌 答案: C 试题分析: V型谷、瀑布是河流侵蚀形成的,冲积扇、河漫滩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溶洞、喀斯特地貌是河流溶蚀和淀积形成的。 U型谷、角峰是典型的冰川地貌
21、。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知识拓展】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作用 侵蚀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形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破碎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沉积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起来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洪 (
22、冲 )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风力作用 侵蚀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岩荒漠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 堆积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 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 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 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读图回答问题。 天津和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不同于其他沿海地区的重要原因是 A大量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 B厄尔尼诺现象引发气候异常 C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
23、川融化 D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天津和上海海平面上升幅度高于其他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两地区地下水抽取量大,地面下降严重,从而海平面上升幅度大。 考点:本题考查天津和上海海平面上升幅度较高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过度开采地下水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图表示了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小题 2】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 50 Km,震级大于里氏 6.5级 )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
24、动震源上方的深层 (水深不小于 1000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A 地 B 地 C 地 D 地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 “台北 ”可知为台湾地区,这里因位于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火山。 【小题 2】图中 地震震级小于 6.5级, 和 地水深小于 1000m,都不会发生海啸。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区域示意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如由图中“台北 ”二字可知图示区域为台湾地区,明确了区域位置,
25、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下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 1】该河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小题 2】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 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 Q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右图 “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 ”可以知道,该河洲 3月份和 7、8月份面积最小,说明这段时间流量最大
26、,侵蚀强烈,在我国几个地区中,能出现春汛和夏讯的只有东北,所以选 A。 【小题 2】对于该河的叙述, A若 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根据指向标可判断该河段的流向为东西方向,故A错。 B若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则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故 B对。 C若该 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则 Q河道被侵蚀,将慢慢变深, P河道沉积,将慢慢变浅,故 C错。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下游水流较慢的地方,故 D错。 考点:本题组考查河流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题目虽然不大,但考查到的知识点涉及河流流量、汛期、流速、河流的区域定位及地
27、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等知识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河流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要多花一点时间,扎实掌握。其中明确河心沙洲的面积变化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阶段 I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小题 2】阶段 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缓慢增长 B迅速增长 C迅速下降 D保持不变 【小题 3】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阶段 I B阶段 C阶段 D阶段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28、【小题 1】图示 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故选 A项。 【小题 2】图示 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说明人口增长快。 【小题 3】注意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千分符号,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并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故符合 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即可作答。解答本题需明确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发展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 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该模式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分为四个不同
29、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 “原始型 ”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转变的过程。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 A人口的迁移数量 B人口的总数 C人口的年龄结构 D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因为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另外学生还需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共同影响,但机械增长对全球的人口数量没有影响。 综合题 答案:
30、( 1)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每空 2分,共 6分 ) ( 2)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海运和河运条件好,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位于同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区,且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答对任 4点可得满分 8分) ( 3)地处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又位于沿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答任 3点得满分 6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 A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吸纳最大消费人群,形成商业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 B的面积最大 ,应为住宅区。 C处沿河靠海且位
31、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排污,是形成工业区的有利区位。 第( 2)题,功能区 C为工业区,功能区 C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主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环境因素。 由图可知:功能区 C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海运和河运条件好,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位于同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区,且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第( 3)题,本题考查影响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C地处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又位于沿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工业区布局的原则、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等
32、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试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学法指导】 工业 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1)对工厂区位进行选择时主要从以下思路分析: (2)工业区位选择在宏观上侧重于社会效益,微观上兼顾环境生态效益。 (3)主导因素的确定,首先要看工业部门的性质,然后结合具体的区域,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变化的,因此,工业区位因素的评价更要侧重于对其发展变化的评价分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 2010年 11月 29日在墨西哥的著名国际海滨城市 坎昆开幕,本次会议将再次聚焦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20分 ) 材
33、料一: 2009年世界部 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量的数量分布图 材料二:墨西哥简图和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 平均海拔(米) 1月 7月 年降水量 (mm) 气温( ) 降水(mm) 气温( ) 降水(mm) 墨西哥城 2013 13.4 9 16.2 183 738 坎昆 53 22.9 26 27.4 162 989 (1)世界碳排放量的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的前三位国家或地区是 、 和欧盟。( 2分) (2)图中甲地的自然带名称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自然带可能向 (北或南 )扩展。( 4分) (3)结合材料二,墨西哥城的气候特点与坎昆不同,主要表现在墨西哥 ; 。对应以上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
34、是是 ; 。( 8分) (4)结合材料二,近年来墨西哥大力发展石化工业,试分析其发展该产业的优势条件。( 6分) 答案: (20分 ) (1)美国 日本 来源 :Z,xx,k.Com (2)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 (3)月均温(比坎昆)低;年降水量(比坎昆)少。 (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 地形 (地势、海拔 );海陆位置(离海远近) (4)石油资源丰富;海运便利;靠近美国 (北美 )的消费市场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图中数 值可以看出世界碳排放量的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的前三位国家或地区是美国、日本和欧盟。 第 (2)题,图中甲地纬度较高,其气候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是亚寒带
35、针叶林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纬度较高位置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因此该自然带可能向 北扩展。 第 (3)题,墨西哥城与坎昆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由于墨西哥地势较高,导致墨西哥月均温(比坎昆)低,由于墨西哥离海较近,导致墨西哥年降水量(比坎昆)少。 第 (4)题,本题考查墨西哥发展石化工业的优势条件。由图可知,墨西哥石油资源丰富;海运便利;靠近美国 (北美 )的 消费市场,因此近年来墨西哥大力发展石化工业。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差异及工业布局的优势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另外,本题还可考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实施低碳经济应该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我国在控制 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绿色能源 );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植树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 率,增强环境系统吸收 CO2的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