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49099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题。 【小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小题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 a、 b、 d图的部分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或性别结构明显异常,故判断可能是人口迁移的影响。 【小题 2】 b图的 20岁左右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判断可能是由于高等教育而吸引青年人口大量迁入。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的影响和原因。 读 “我国小学生人口密度和小学平均服务范围图 ”,关于小学生人口密度与小学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小学生人口密度大,小学服务范围小 B小学生人口密度大,小学服务范围大 C小学生人口密度小,小学服务范围小 D小学生人口密度大小与小学服务范围无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读图可知,小学生人口密度大,小学服务范围小;小学生人口密度小,小学服务范围大。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地理

3、论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人口密度和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两者呈反比,并能结合图示两者的关系比较分析即可。 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回答第题。 图中 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 ( )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 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 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位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商业区, 位于住宅区, 位于工业区。据商业区中功能的垂直分异规律位于商业区的高层,应为办公室,位于商业区的底层应为零售店; 在垂直方向上分异不明显,分别为住宅

4、和厂房。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从市中心向外的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布局规律,并结合中心商务区中功能的垂直分异即可判断。 下图为 “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 f最有可能是 ( )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小题 2】若 a、 g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是 ( ) A g环境优于 a B a地价高于 g C g人口密度大于 a D影响 a、 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

5、分析: 【小题 1】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 ,则中心应为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应位于城市外围 ,且不能对城市造成严重污染 ,结合风向标可知该地多西北风和东南风 ,工业区应建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即东北部和西南部 ;再结合等高线可知 ,该城市的河流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 ,工业区应位于河流下游 ,则图中 f最有可能是工业区。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 g附近有河流经过 ,地势较高 ,且远离工业 区而环境条件好于 a,故 g可能为高级住宅区。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 要能结合图示的风向、河流流向进而判断工业区的位置,并结合环境因素判断

6、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内部分化。 关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乡用地中土地利用方式相同 B城乡各类用地的比例保持不变 C城乡用地规划中应坚持 “合理利用 ”的原则 D工农业生产用地在城乡用地中比例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城乡用地在类型、比例、结构等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城乡各类用地的比例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用地规划中必须坚持 “合理用地 ”的原则,使各类用地在数量上保持恰当的比例,以协调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城市 用地中居民建筑用地比例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城乡规划。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城乡用地特征的差异等内容即可。

7、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居住建筑用地所占的比重要小于工业建筑用地 B工业建筑用地所占比例最大 C一般情况下,道路广场用地要小于居住建筑用地 D一般情况下,公共绿地要大于工业建筑用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坚持合理用地的原则,使各类用地在数量上保持恰当的比例,以协调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颁布的城乡主要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标准如下:在城市中,居住建筑占 20% 32%,工业建筑用地占 15% 25%,道路广场用地占 8% 15%,公共绿地占 8% 15%。在村镇中,居住建筑用地占 30% 70%,工业用地占 6% 20%,道路广场用地占

8、 9% 19%,公共绿地占 2% 6%。 考点:本题考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城乡建设用 地的基本比例等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说法正确( ) A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 B一个地区人中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C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 D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即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B项正确。 考点:本

9、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人 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 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社会发展的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口增长模式一般处于“高高低 ”模式;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生产的粮食增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导致了死亡率不断下降,故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 “高低高 ”模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生育观念得到较大改变,加之社会福利提高等使得生

10、育率大大下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低低低 ”模式。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进而导致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读影响人 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 B C D 【小题 2】 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因是 (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故吸引了大量民工迁入,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 【

11、小题 2】 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由于内战严重,而导致了大量的难民大迁移,属于战争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即可。 下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题。 【小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小题 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12、A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的信息,可以判断甲为四川盆地、乙为长三角地区、丙为珠三角地区。所以,该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是由农村迁往城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上升人口迁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经纬度位置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 能结合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 如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医科大学毕业的你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根据 “中心地理论 ”,你将选

13、择在 ( ) A B C D 【小题 2】你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 ) A该地卫生所集中利于经营 B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 C靠近大医院,可获得其技术支持 D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私人卫生所服务范围较小,适当避开卫生所密度大的区域,且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同时要求交通便利,便于患者就诊。故 点最符合。 【小题 2】同上题。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抓住图示已有的卫生院分布和交通条件对其区位布局的影响分析即可。 2011

14、 淮安模拟 )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是个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灭亡后,在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省份。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导致清王朝时期辽宁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 )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小题 2】使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省份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资源开发 B交通 C气候 D宗教 【小题 3】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 A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减弱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人口迁移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根

15、本动力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材料可知,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禁止大规模开垦,是导致其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小题 2】辽宁省具有丰富的煤、铁等资源。清王朝灭亡后,随着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发展,辽宁省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非常迅速。 【小题 3】根据上面两题,可以看出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能结合材料内容和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况分析即可。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表完成下题。 【小题 1

16、】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的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 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 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 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答案: D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图示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分析,廊坊市的城市人口比重先增后降,故 D项错误。 考点:本 题考查我国的城市化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看图说话型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读 “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 ”,回答题: 【小题 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 A B C D 【小题 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

17、的主要因素有 ( ) A国家政策 B自然环境 C人口迁移 D文化观念 【小题 3】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 A地区政策 B晚婚习俗 C优美的环境 D文化观念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四个阶段的人口 “三率 ”特征判断, 阶段处于 “高高低 ”阶段; 处于 “高低高 ”阶段; 处于 “低低低 ”阶段。 【小题 2】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化的主要原因,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政策、环境因素和人口迁移因素影响小,文化观念如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对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的转变有一定影响。 【小题 3】

18、地区政策可能影响人口出生率,而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晚婚习俗和文化观念都可能导致出生率下降 ,而使自然增长率下降,而优美的地区环境对人口出生率影响不大,而可能导致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上升,故选 C 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人口增长的 “三率 ”特征判断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并掌握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和影响,进而分析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注意利用联系性分析问题。 下图反映的是某国近些年来的人口数量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题。 【小题 1】图示期间,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劳

19、动力缺乏 B人口增长快 C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 D 1996年的城市人口比重比 2006年的高 【小题 2】图示期间,关于该国城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人口增长率超过总人口增长率 B预计 2012年城市人口数量将达 6 000万 C最近几年,城市人口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D城乡人口比重合理,维持现状是当前该国的主要目标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从 1993年到 2008年,该国人口从 11亿多增长到 13亿,反映了人口数量增长快,该国应为我国,图示期间,我国的人口增长已逐渐从“高低高 ”模式向 “低低低 ”模式转化,而明显不属

20、于传统型, 1996年的城市人口比重约 27%; 2006年的城市人口比重约 47%。 【小题 2】城市人口增长率为 50%-25%/25%;总人口增长率为 13-11/11,故 A项正确;根据 2012 年的总人口超过 13 亿,城市人口比重约 50%,故 B项错误;最近几年总人口有所增长,而城市人口比重有所上升,反映城市人口数量上升,C项错误;城市化进程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加快发展,故应维持 城市化加快发展,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不同的纵坐标意义准确的进行读图和根据该国的总人口数量判断为我国是

21、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图示的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等进行一定的计算即可。 下图是芬兰 1785 1976年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示意图,图中 A是 1785-1790年数据, B是 1825 1830年数据, C是 1910 1915年数据, D是 19701976年数据,请回答题。 【小题 1】根据 A、 B、 C、 D各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特征判断应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是( ) A.A B.B C.C D.D 【小题 2】影响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根本的因素是 ( ) A社会福利 B国家政策 C生产力水平 D自然环境 【小题 3】示意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后,出生率也在不断下降的原因 (

22、 ) A自然环境的影响 B社会经济的影响 C国家政策的影响 D交通的影响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即为 “低低低 ”模式,直接根据图示的出生率、死亡率,结合自然增长 率 =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计算,并比较即可分析。 【小题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化的根本原因。 【小题 3】伴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芬兰妇女地位得到提高,传统的生育观念得到较大改变,加之社会福利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日益普及,使得生育率大大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

23、要能根据人口 “三率 ”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并掌握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下图为某 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哪一处交通通达度最高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影响地价的因素主要有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丙地离市中心较远。但地价却很高,说明其交通便捷程度最高。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对地价高度的影响即可比较分析。 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外缘的主要原因是

24、( )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优越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业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影响高级住宅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环境因素,城市外缘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不同功能区的主要布局原则即可判断。 读下面 “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 ”,回答题。 【小题 1】图中乙国城市化程度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开发历史悠久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社会福利优越 【小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世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 B甲国属于城市化速度

25、较快的国家 C乙国是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D丙国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乙国为美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故城市化程度高。 【小题 2】直接根据图示,南美洲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但个别南美洲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A错误;甲国为我国,目前受经济发展较快的影响,城市化速度较快, B正确;直接根据图示乙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 80%, C错 误;丙国位于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故城市化水平低,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城市化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

26、要掌握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并能结合世界主要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概况和图示信息判断即可。 下图是 “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小题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城市化导致了下渗减少,则地下水位下降, A错误;城市化导致了水泥、沥青路面大面积取代了植被地,则地表径流速度加快, B错误;从图

27、示反映地表蒸发量减小, C错误;从图中可知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增加, 故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D项正确。 【小题 2】从图中可知城市建设后地下径流减少, 即降水下渗量减少,故地面径流加大。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信息判断城市化对地表状况及水循环的下渗、增发、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影响即可判断,注意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 大气污染源不包括工业、汽车与居民生活排放出的 ( ) A二氧化碳 B粉尘 C氮氧化物 D碳氢化合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属于大气主要成分之一,故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

28、握大气的主要成分和大气污染物的差异即可判断。 综合题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区 “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演变 ”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工作。研究发现: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首先是在平原、河川地区,一般来讲,只有当人口增长到某一临界值,平原土地资源不足时,才开始向坡地、丘陵、山区发展。下面是他们调查的一些资料数据。 资料 1: 表一 六百余年来本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 时间 (年 ) 人口 (104人 ) 耕地 (104hm2) 人均耕地 (hm2/人 ) 1368 6.693 4.151 0.62 1403 6.661 4.245 0.637 1465 9.497 4.245 0.447

29、1736 21.599 7.481 0.346 1875 32.724 17.25 0.527 1911 29.157 18.466 0.633 1983 49.86 20.36 0.408 1996 54.63 22.07 0.404 资料 2: 表二 本地区现有耕地分类状况 (104hm2) 水田 水浇地 沟川地 平坡地 缓坡地 陡坡地 急坡地 其他 合计 河川阶地 0.01 0.1 1.12 0.22 0.28 0.01 0.37 2.11 丘陵沟壑 0.01 0.63 2.4 6.06 1.93 0.29 0.45 11.77 土石山区 0.41 1.21 2.9 2.26 1.27

30、0.14 8.19 小 计 0.01 0.11 2.16 3.83 9.24 4.2 1.56 0.96 22.07 分析上述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是 ( 2分) (2)从地貌类型来看,该地区主要是 ;从耕地类型来看,该地区较为平缓的耕地 (包括水田、水浇地、沟川地、平坡地、缓坡地 )约占整个耕地比重的 %。( 2分) (3)从土地开发的时间来看,该地区开始开垦丘陵陡坡地的时间约为 。( 2分) A.1465 1736年 B.1736 1875年 C.1875 1911年 D.1911 1983年 (4)指出该地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严重问题,并为改变这种局面提出科学、

31、合理的对策和措施。( 4分) 答案:( 1)从总体看,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2)丘陵 69.55 ( 3) B ( 4)问题: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耕地增长速度,人口与耕地矛盾尖锐,人口增长、扩大粮食生产、毁林开荒 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进入恶性循环。 对策与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开展多种经营,提高单产等。 试题分析: (1)直接结合表一数据分析即可。 (2)由表二数据分析可知丘陵沟壑区的耕地为 11.77104hm2,即所占比重最大,故该区地貌主要为丘陵。 (3)开垦丘陵陡坡地使得该地区耕地面积陡然增加,故对应的时间约为 1736 1875

32、 年。 (4)可结合 (1)题分析,从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进而分析人地关系问题,对策主要针对原因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影响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并能结合该地区耕地面积扩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分析,注意从资料中比较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材料: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 9 个省辖 (管 )市, 14 个县级市、 33 个县、 340 个建制镇,其土地面积 5.87万平方千米,人口 3 872万。 (1)从图中可

33、以看出,各级城市中数目最少的是 _,数 目最多的是县级行政中心,这说明城市级别与数目之间的关系是 _( 4 分) (2)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的平均距离,分析距离的大小与城市级别高低的关系。(2分 ) (3)结合材料及图分析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 4分) 答案:( 1)省级行政中心 级别越高,数目越小。( 2)大城市之间距离远,小城市之间距离近。( 3)位于祖国的中部,有多条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实力强;城镇密集,城镇化进程快;教育、科技水平高;矿产资源、农产品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 富等。 试题分析:( 1)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等级越低,数量越多。(

34、 2)等级越高,则城市数量越少,故区域内等级越高的城市距离越远;而等级越低的城市距离越近。( 3)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交通、科技、政策、人口、农业基础等)两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中心地理论和城市发展区位条件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况,并掌握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并结合图示的区域实际概况分析即可。 利用区位联系,建 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 (9 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写出该

35、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 (写简称 )。 (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4分)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 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 (变大或变小 )。试分析其原因。( 2分) 答案:( 1)湘、赣 ( 2)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户籍制度的改革。( 3)变小 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 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试题分析:( 1)从轮廓上能看出图中九省区分别是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其中只有湖南、江西属于中部经济地带;( 2)从人口流动上看,流入地主要是珠三角,以及少量的流向云南和福建,内在原因主要是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地区高,而同时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当然还有政策的外部原因。( 3)云、 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通过与人口承载量较少的省合作,进行合理的人口流动可以 降低其人口承载,从而使环境条件得以改善,故使其人口承载量变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人口迁移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我国的省区分布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并能结合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原因;并能结合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对于该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