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49135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物权法规定: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小时(如下图),回答题。 【小题 1】 “日照时间不少于小时 ”的日期指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小题 2】按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 A北京( 40N) B哈尔滨( 45N) C广州( 23N) D台州( 29N)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我国日照时间最短的时节是冬至日,所以 “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

2、间不少于小时 ”应是冬至日。 【小题 2】根据冬至日太阳高度角越小楼间距越大,可知四城市中哈尔滨太阳高度角最小,所以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哈尔滨。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我国物权法保证最低光照时间为背景考查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点,难度较小。我国位于北半球,最低光照时间是有冬至日这一天的太阳高度角决定的,纬度越高同高楼房的间距越宽。 下图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斑点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考点:本题考查地

3、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发生偏转这一知识点。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解答本题本题需学生熟练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的偏转规律。 著名的 “春城 ”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四季如春。据此回答题。 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昆明地处低纬度地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并不低,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气候温和。夏季由于昆

4、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并不炎热。所以,较低的纬度和较高的海拔是造成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原因。故四个选项中只有 D项正确。 考点: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原因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昆明气候四季如春原因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其中 M点吹东南风,回答题 【小题 1】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小题 2】关于该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东亚寒潮发源地天气系统 B夏季该系统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C该天气系统一定会出现降水 D该天气系统可以出现暴雪、

5、大风降温天气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 M 点吹东南风,则反映风向由四周吹向中心,故判断中心为低压,即为气旋系统,而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向右偏,故判断位于北半球。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该天气系统可以出现暴雪、大风降温天气 ,并不一定会出现降水。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的高低气压分布,结合风向的偏向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偏向,进而确定南北半球的差异,并能结合常见天气系统的实例分析即可。 2011年 3月 11日下午 2时 46分左

6、右(东京时间;东京经度约是13941E),日本东北部的太平洋发生了一场里氏 9.0 级的巨大地震,并引发了停电、火灾和海啸等灾难。根据材料并读图完成题: 【小题 1】日本发生巨大地震,是因为 A该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 B太平洋海域的海啸活动频繁 C该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D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小题 2】地震同时引发了停电、火灾和海啸等灾难,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 A多因性潜在性 B潜在性周期性 C关联性群发性 D周期性群发性 【小题 3】日本发生地震那一刻,北京时间是 A 1点 28分 B 2点 46分 C 3点 46分 D 1点 46分 答案

7、: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家。 【小题 2】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反映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 群发性的特征。 【小题 3】 2011年 3月 11日下午 2时 46分左右(东京时间;东京经度约是13941E),日本东北部的太平洋发生了一场里氏 9.0 级的巨大地震,由于东京位于东九区,北京位于东八区,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日本发生地震时北京时间是下午 1点 46分。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及

8、时间换算问题。 点评:本题以日本 3.11地震为背景考查全球主要地震带、自然灾害的特征及时间换算问题,难度一般。学生熟练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即可明确日本多地震的原因,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 群发性的特征,时间换算明确东加西减的原则即可。 2012年 12月 5日,受冷空气影响,吉林省吉林市气温下降到零下 29摄氏度,松花江岸边再 次迎来雾凇美景。近日来,吉林市持续出现雾凇美景,使人如入梦幻美景。根据材料并读图完成题: 【小题 1】 “雾凇 ” A是一种降水现象 B是水汽的冻结现象 C在东北一年四季都会发生 D在南方肯定不会发生 【小题 2】吉林省吉林市出现 “雾凇 ”这一时期, A被蒙古高压控制 B

9、被阿留申低压控制 C受暖锋影响,多降水 D处于年降水最多季节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雾凇 ”是在日出前后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雾气和水汽凝结成冰晶而挂在枝叶之上的一种现象。在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 【小题 2】雾凇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冬季时亚洲大陆受蒙古高压控制。 考点:本题考查 “雾凇 ”现象及海陆气压分布。 点评:本题以吉林市雾凇美景为载体考查 “雾凇 ”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北半球冬季海陆气压分布状况。学生明确 “雾凇 ”现象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北半球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

10、海陆热力差异导致海陆气温的差异,进而在海洋和陆地形成不同的 气压中心。冬季时亚欧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亚洲高压。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如下图所示对应关系(注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相差 111km)。读图完成题。 【小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 62N 68N B 52N 58N C 50N 54N D 52N 62N 【小题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针叶

11、林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的范围距 42N 有 1100 1800 km;在地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 1实际距离大约差 111 km,1100公里的经线长度等于跨了 10个纬度, 1800公里大概跨了 16个纬度。计算可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52 N 58 N。 【小题 2】据图反映,纬度越高,针叶林的分布海拔高度越低;纬度越低,则针叶林的分布海拔高度越高,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和经线长度与纬度距离。 点评:本题难度低,属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经线 上的跨纬度距离计算即可。垂直自然带的变化规律类同于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为北印度洋海域, 、 分别表

12、示该海域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题。 关于图中 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反映出该海域夏季洋流流向 B 洋流都是寒流 C 洋流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风海流 D 洋流使沿岸地区形成温带荒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图示可知 反映出北印度洋地球冬季洋流流向,呈逆时针方向; 反映出北印度洋地球夏季洋流流向,呈逆顺针方向; 洋流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南赤道暖流属于风海流 ; 洋流是西澳大利亚寒流使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荒漠景观。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北印度洋海域的洋流分布规律,难度较小。学生掌握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在季风的影响下,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夏季洋流呈顺时针

13、方向,属于风海流。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 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 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 “夏顺(时针)冬逆(时针) ”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小题: 【小题 1】景观图中,水热条件最好的是 A B C D 【小题 2】比较 、 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高度相同) A 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 丰富 B 图

14、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 丰富 C 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 高 D 图所示区域的植被比 丰富 【小题 3】四幅景观图中,土壤厚度最大的是 A B C D 【小题 4】局部世界地图中的点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 A a B b- C d- D e- 【小题 5】从 d、 b、 a、 e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分异 B垂直地分异 C地方性分异 D纬度地带分异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D 【小题 5】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四幅景观图中, 处于热带地区处在赤道低压控制下,高温多雨。水热条件最好。 【小题 2】 处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景观, 处为热带

15、荒漠带景观,两处海拔高度相同那么表明两地存在纬度差异才形成不同的水热条件。可推断出 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 高。 【小题 3】我们通常说的土壤厚度被称为腐殖层,是肥力性质最好的一层,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也集中在这一层。四种景观中只有 处热带雨林带腐殖层最厚。 【小题 4】根据美洲、南极洲的简图可知对应地点、景观是: a , b- , d- , e- 。 【小题 5】 d、 b、 a、 e的景观变化是呈南北方向,体现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呈纬度地带分异。 考点:本题考查自 然景观及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以 “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 ”为载体,考查自然带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难度一般

16、。解答时需准确掌握不同世界自然景观的特征及地域水平分异规律。 “骑楼 ”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 , 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小题 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骑楼主要分布在降水量较多的地区,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 , 二楼向街心延

17、伸,有利于行人避雨和遮阳,所以答案:为 D。多雨地区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屋顶为斜顶,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的作用并不是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也不是为了节省材料,所以不能选。 【小题 2】岭南地区处于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丰富,骑楼的特点有利于人们避雨,所以答案:为 B。岭南地区地形主要山地地形,降水强度大易导致洪涝灾害,在建筑上应体现为排水功能,而这主要为避雨功能,我国台风多发地区主要为浙江、福建、台湾等沿海地区,所以 A、 C、 D不能选。 考点:本题考查了区域建筑特色的形成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分析。解答本题

18、需明确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目的是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遮阳反映该地高温,避雨反映该地多雨。 下图是 l3 世纪和现代亚热带北界分布示意图,从中可推测 A l3 世纪比现代暖 B l3 世纪比现代冷 C l3 世纪的南京位于温带地区 D 13世纪的郑州位于亚热带地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 13世纪的亚热带北界的分布位置偏北,所以北方地区温度较现在高,说明 13 世纪比现代暖。郑州一直处于暖温带,南京一直处于亚热带。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变化对热量带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示意图的判读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正是

19、因为北方地区温度较现在高,导致了13世纪的亚热带北界的分布位置偏北。 下列地 理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白天风从海吹向陆 C昼夜多云日温差小 D春季多沙尘暴天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大气散射蓝色可见光形成的;白天风从海吹向陆地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海陆表面冷热不均形成的,属于热力环流的范畴;昼夜多云日温差小是太阳辐射削弱、大气逆辐射增强形成的;春季多沙尘暴天气是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点评 :本题以情景设置为

20、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热力环流就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减轻城市热岛影响的是 A推广和使用无铅汽油 B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 C削减城市汽车数量 D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 答案: A 试题分析: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削减城市汽车数量、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都能降低城市的气温,推广和使用无铅汽油只是提高汽油品质降低污染,与降低市区气温关联不大。

21、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及降低效应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明确城市热岛效应的内涵后再判断降低热岛效应的可行措施。 防止措施: 绿化城市及周边环境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 2居住区 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绿化用地。 3要统筹规划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善小气候。 在现有的条件上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此外, “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 ”,即用透

22、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4、形成环城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5、提高人工水蒸发补给,例如喷泉、喷雾、细水雾浇灌等。 下面 四幅分别表示地球自转、风向、洋流、气旋的示意图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转,西经度数呈逆时针增加; 正确。南半球风向在左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如 图所示应为东南风; 错误。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 正确。南半球的气旋中心气流顺时针辐合;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规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如何判断风向,洋流分布规律

23、,气旋反气旋的判读技巧等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了学生对地理常识地理规律的灵活运用能力。 读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 20元纸币背面主景图案,回答小题。 【小题 1】该版面的景观是 A黄土高原 B桂林山水 C戈壁荒漠 D长白山天池 【小题 2】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小题 3】形成这种地貌的岩石非常重要,它们的岩石一般为 A石灰岩 B花岗岩 C变质岩 D岩浆岩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第五套人民币 20元背面图为桂林山水,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漓江水

24、清澈秀丽,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是桂林 “四绝 ”。其地貌为喀斯特地貌。 【小题 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 【小题 3】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对应的岩石多为沉积岩,特别是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比较典型。 考点:本题考查桂林山水的地貌形态与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解答此题需明确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大气、气候和生物条件下,水对岩石的溶蚀、侵蚀及淀积沉淀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识小结】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1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并且

25、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地形条件:东面、北面和西面都是山地,中间地势低平。 2气候条件:位于我国的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丰沛。生物条件:本地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质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水文条件:气候上该地降水丰富,地形上三面环山,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比较丰富。 4水对可溶性岩石间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所以我国南方尤其是亚热带地区的溶蚀速度比北方快;再加上南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温带要高几倍,经土

26、壤进入水中的二氧化碳就多。所以喀斯 特地貌典型。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B三叶虫 鱼类 恐龙 C元古代 古生代 太古代 D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类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确地质年代的顺序,了解各时代动植物的演化特点。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太古代最老,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 考点: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如生物 ) 点评: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因而可推断中生代后期,使环境恶化的不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

27、考点突破】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 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 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 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 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 (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

28、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 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 郑板桥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的 “破岩 ”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气候 B地貌 C生物 D水文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生物作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为成土母质提高了有机质,而形成土壤肥力。 考点:本题考查土壤的形成。 点评:本题以郑板桥诗句为载体考查土壤的形成,属知识性试题,难度较小。 浙东四明山是革命老区,风景优美,树木葱郁;四明山地质公园包含玄武岩台

29、地等多种地貌景观。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四明山区的主要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小题 2】四明山区北部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A红壤 B水稻土 C黑土 D紫色土 【小题 3】玄武岩台地地貌中的玄武岩,其类型按成因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小题 4】夏秋季节,四明山区常受台风影响,台风属于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暖锋 D冷锋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四明山区位于浙江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题 2】浙江北部平原位于长江三角

30、洲地区,土壤类型是水稻土。 【小题 3】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属喷出岩。 【小题 4】台风由热带低压发展而来,它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天气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了浙东四明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对所学地理基础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 a、b、 c为等温线, T1、 T2、 T3 为 PQ处气流辐合或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段,则 A图中水平气温梯度为 T1 T2 T3 B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标志 C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的过程 D虚线方向表

31、示两种气团的辐合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 t1、 t2、 t3 三个阶段,等温线越密集,气温的梯度越大,由此可以判断 t3 t2 t1;图中气温梯度变大,表示的是锋生过程,而气温梯度变小,表示锋消的过程;因此 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气温梯度变化与锋生、锋消过程的关系。 综合题 读 “某地地质剖面图 ”,回答下列问题。 (8分 ) (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 5分) ( 2)在图中数码 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32、 ,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 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2分) ( 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 性。( 1分) 答案: ( 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 2) ; ( 3)不可逆 试题分析: 第 (1)题,背斜处岩层上凸,向斜处岩层下凹,断 层处岩层断裂错开。结合图示岩层特点较易填注地质构造名称。从地表形态看,断层处往往发育有陡崖;向斜往往成山,而背斜往往成谷。背斜 (甲处 )成谷是因为背斜处受张力影响,岩石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变成洼地

33、(或谷地 )。 第 (2)题,联系教材知识可知三叶虫化石形成在古生代早期地层 (即 层 );恐龙蛋化石形成在中生代地层 (即 层 );早期人类遗迹则会保留在新生代地层 (即 层 )。 第 (3)题,结合题干图示信息,不难得出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的结论。 考点:本组题考查了与地质构造、地质历史等相关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考查了地质构造的判断及背斜谷的成因,以及地层的演化过程。解答本题需明确: ( 1)图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丙处岩层发生了断裂,故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背斜、向斜、断层构造。从甲处的地形看,甲处为谷地其形成原因是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

34、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 2)恐龙生活在地球历史的中生代,中生代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在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中生代对应的地层数 码是 ,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新生代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读下图,回答问题( 8分) ( 1)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 B、 C在近地面, A、 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 B 地是 (气压带或风带), 是 (气压带或风带),受 B与 交替控制的气候类

35、型是 ,所对应的自然带是 。 (2分 ) ( 2)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 B、 C在近地面, A、 D在高空,则 B、 C两地表示海洋的是 ,可表示的我国东南季风序号是 。( 2分) ( 3) 若此图用于表示地壳物质循环, C 表示岩浆,则 表示 作用, D 代表 岩。( 2分) ( 4)若此图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模式图,则出现在大西洋中的 是 (洋流名称),若 在太平洋中,则容易形成著名渔场的是序号 ,是 渔场。( 2分) 答案:( 1)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盛行)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2) C ( 3)重熔再生 岩浆岩 ( 4)巴西暖流 秘鲁渔场 试题分析:

36、 第( 1)题,若该图表示中纬大气环流,中纬度环流近地面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是中纬西风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西风带交替控制的是地中海气候,对应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第( 2)题,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 B处为陆地, C处为海洋,图示反映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海洋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夏季我国东部盛行东南季风;对应 。 第( 3)题,若该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那么新的岩浆生成要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岩浆经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 第( 4)题,若该图表示以副热带海区 为中心的洋流模式图,图示环流呈逆时针,判断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洋流。则

37、出现在大西洋中的 是巴西暖流。在太平洋中,则容易形成著名渔场的是序号 、秘鲁渔场。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环流、水循环、季风环流、地壳物质循环、洋流分布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面广,但难度不大,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利用三圈环流,掌握南北纬 30附近的大气运动; ( 2) 利用海陆之间的垂直气流,结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判断水循环的环节。 ( 3) 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重点掌握不同物质循环的逻辑关系。 ( 4) 结合世界大洋 环流模式图,确定南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不同环流方向。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1)甲图为 锋天气图。 C、 D、 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该锋面

38、过境后, D地天气状况是 。( 2分) ( 2)乙图中的天气系统位于 半球,从气流的状况看,属于 ,在其控制下多为 天气。( 2分) ( 3)当乙图的天气系统控制亚洲大陆时,北半球的 气压带被该系统切断。此时南亚盛行 (风向)风。( 2分) ( 4)甲天气系统能出现在乙天气系统中吗? (能或不能),原因是 。( 2 分) 答案: ( 1)暖 C 雨过天晴 (前两空格 1分,后一空 1分,共 2分) ( 2)北 反气旋 晴朗 (前两空格 1分,后一空 1分,共 2分) ( 3)副极地低 东北 (每空 1分,共 2分)( 4)不能 此系统气流辐散,而锋面是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每空 1分, 第一空错

39、,即得 0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甲图可知:图中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方向是一致的。锋面坡度小,降水全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由此可推知该图为暖锋。暖锋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第( 2)题,由乙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中心气流顺时针发散,根据中心气流运动状况可知为北半球的反气旋。反气旋控制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第( 3)题,反气旋对应高压,高压控制亚洲大陆时正值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该系统切断, 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 第( 4)题,暖锋是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的,而反气旋气流辐散,故两者不可能一起出现。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

40、系统。 点评:本题以暖锋系统、反气旋系统为载体考查不同的天气系统,难度一般但考查面广。 【规律总结】 如何区分冷锋和暖锋: 一是冷锋、暖锋中的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 决定了锋面类型和锋面前进方向。冷锋图中冷气团部分,一般画有冷气团向前推进的方向箭头,与暖气团在锋面上被迫抬升的气流运动箭头方向相反。暖锋图中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借助于冷气团的箭头方向来判断冷暖锋。 二是锋面符号不同。 为冷锋符号,而 为暖锋符号。 三是锋面坡度不一样。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移动,暖气团迅速被抬升,因此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缓

41、慢移动,故暖锋坡度小。 四是它们降水的位置及范围大小不同。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 后及附近,雨区狭窄;而暖锋降水全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 五是冷锋和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不同。 我省滨海城市的某学校开展了 “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 ”的小课题研究。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 ”研究报告 (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 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的现象。它是 环流的反映,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2分 ) ( 2)在答题卷的相应图示中用箭头画出近地面风向,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 (2分 ) ( 3)分析海陆风对该滨海城市的影响

42、。 (2分 ) 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 2分) ( 2)自海吹向陆 (必须平行于等高面 )( 1分)两个等压面( 1分) ( 3)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2分。每点 1分,最高得分为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昼夜海陆之间不同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 第( 2)题,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海洋吹向陆地,进而形成环流。画图时注意箭头方向。 第( 3)题,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对城市的 影响主要从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