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总星系 B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总星系 C地月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D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难度较低,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已知沙市( 112E, 30N)
2、的地理坐标,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沙市当地正午时刻,北京时间是 ( ) A 12时 16分 B 12时 32分 C 11时 28分 D 11时 44分 【小题 2】 冬至日沙市的正午太阳高度 ( ) A 60 B 3634 C 83 26 D 23 26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沙市当地正午即 112E的地方时为 12时,北京时间为 120E的地方时,较 112E东面 8,故北京时间较沙市地方时早 32分钟,故北京时间为 12时 32分。 【小题 2】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距离),该地的纬度为 30N,冬至日的太
3、阳直射点纬度为 23 26S,故利用公式可计算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学生只要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规律: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 +时差,东加西减。并掌握北京时间的含义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可。 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 的是 (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 A 错误;纵波能通过固体、液态和气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4、 B正确, C错误;经过不同的介质,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要发生变化,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征的异同点即可判断,注意纵波和横波所能经过的物质状态的差异。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弱,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考点:本题考查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注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的差异即可判
5、断。 形成 “早穿 皮袄,午穿纱 ”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作用强 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早穿皮袄,午穿纱 ”反映昼夜温差大,应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和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分析,故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注意白天和晚上的大气主要的热力作用的差异即可判断。 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 4个点的气压关系为 = 。 A错误;高空 地为高压,则近地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说明甲地盛行
6、上升气流,故多阴雨天气, B项错误;甲地盛行上升气流,说明甲地的气温高于乙地, C项正确; 近地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则水平气流由乙地流向甲地,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与等压面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掌握垂直方向上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热力环流对气压、气温分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热力环流中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分布相反。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长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长时,即为北半球夏至日,则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而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 A图表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
7、带,且气压带风带向北移,正确; b图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错误; c图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而图示表示气压带风带向南移,错误; d图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的春分或秋分日,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根据南北半球的纬度分布差异确定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 D 试题分析: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向,逐渐偏转而形成影响南亚的西南季风。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分布的季节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 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注
8、意可画图分析。 下面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故 A项错误;白天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而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 B 项错误;白天的山峰和山谷之间,谷地气温较山峰低,故山峰盛行上升气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故 C项正确;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实例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9、 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C东亚以晴朗的天气为主 D地中海地区气候较干燥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应为每年的 1月初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则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A错误;南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B错误;北半球冬季 东亚受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 C正确;地中海沿岸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时间; 掌握北半球冬季和夏季海
10、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 掌握东亚冬夏季风性质的差异; 掌握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和气候特征。 下列气候类型排序与图序相同的是 ( ) A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四图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特征判断, 图雨热不同期,故判断为地中海气候; 图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 图最低月温在 0C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断为温带季风气
11、候; 图最低月温在 0C以上,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气温、降水量资料准确判断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性。 北半球某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45o,为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南北两幢楼间距与楼高关系至少应是 ( ) A楼高的 2倍 B楼高的 3倍 C与楼高相等 D楼高的倍 答案: C 试题分析:南北两幢楼的楼间距应为当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时,前楼的影长,而北半球某城市一年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故此时的影长应为两楼之间的楼间距,根据此时的正午太阳高
12、度为 45,利用直接三角形计算可判断,此时的楼间距应与楼高相等。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楼间距的一般分析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并能利用直接三角形对楼间距和楼高的关系进行判断。 一架飞机于 “北京时间 ”9月 17日 18时 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 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 ) A 9月 17日 0时 30分 B 9月 17日 18时 30分 C 9月 18日 18时 30分 D 9月 16日 18时 30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就北京时间计算,飞行到达夏威夷的时间为 9月 18日 12时 30分(东八
13、区时间),而夏威夷位于西十区,区时较东八区区时晚 18个小时,故西十区区时为 9月 17日 18时 30分。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运动物体时间计算的一般规律:运动过程中利用同一个地方的区时计算,最后进行区时转化;区时转化的方法: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 +时差,东加西减。 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天重合 B只有春、秋分日重合 C永远不重合 D只有夏、 冬至日重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冬至日反之;春秋分日,则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分
14、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即可判断。 在太阳系中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 ( ) A水星、火星 B金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水星、土星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可以直接判断地球的 “左邻右舍 ”。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布位置。 点评:本题难度低,为了记忆方便,一般习惯于以八大行星的第一个字强化记忆。 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 A唯一有水的行星 B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小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 答案: D 试题分
15、析: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故反映其特殊性。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直接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特殊性即可。 以下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太阳辐射能的是 ( ) A潮汐能 B煤、石油 C核能 D地热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基础知识即可判断。 下列地理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 A无
16、线电短波突然衰减 B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最近几年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而形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注意区别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差异。 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现象 C两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D东京
17、地方时比北京早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日月星辰都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和水平运动物体形成偏向等地理意义,而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四季、五带的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注意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的区别。 下列地区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 A 30E、 30N B 60W、 60N C 10E、 10S D 50W、 70S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基本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考点:本题考查
18、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分布的基本规律即可根据各地的纬度大小判断。 下列日期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 A 9月 1日 B 10月 1日 C 7月 1日 D 1月 1日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近日点( 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快;远日点( 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慢。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的基本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基本变化规律即可根据近日点、远日点的时间判断。 一列火车自西向东行驶,火车车轮对北侧铁轨的挤压力要比南侧的大,且该铁路所在地一年有两次太阳
19、直射,则该铁路位于 ( ) A 20S B 40N C 10N D 66.5S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火车自西向东行驶,火车车轮对北侧铁轨的挤压力要比南侧的大 ”分析,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故判断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 20S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可判断。 假如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寒带范围减小 B热带范围增大 C温带范围减小 D极昼极夜范围将增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若黄赤交角变变小,则太
20、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变小,即回归线的度数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由于极圈的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互余,故回归线的度数变小,则极圈的度数变大,而寒带是指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故分析寒带的范围变小;即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则变大。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往往对地理问题的联系性分析能力不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的变化,进而分析回归线的度数和极圈度数的变化,注意极圈度数的变化和寒带范围变化之间的关系。 经度相同的地方 ( ) A地方时相同 B昼夜长短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季节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 A正确
21、;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在同一纬度则相同。在南北半球的同一半球则季节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主要掌握地方时变化与经度的关系,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与纬度的关系等内容即可判断。 综合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 A ,C ,E 。 ( 2)用箭头画出 B和 D风带的风向。 ( 3)在 C、 D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点是 。 ( 4)风带 D控制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 ,降水属于 雨型。 答案:( 1)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3分 ( 2)图略 (
22、B东北信风 D盛行西风) 2分 ( 3)地中海气候 1分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分 ( 4)温带海洋性气候 年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判断, A为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 C 位于 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 E 位于 60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 2)根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向右偏的原则 可画出 B、 D两处的风向。( 3)结合上题分析, C为副热带高压, D为盛行西风,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则在大陆西岸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4) D为盛行西风带,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考点:本
23、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和对气候特征的影响,注意受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形成的典型气候类型,而风向的判断可利用画图解决更直观。 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 10分) (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 2) 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 ( 3)如无 ,只受 影响,则 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 ( 4)实际近地面大气中, 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 ( 5)图中 M、 N 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 答案:( 1)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2分 ( 2)垂直 高压指向
24、低压 2分 ( 3)平行 1分 ( 4)成夹角 北 地转偏向力向右 3分 ( 5) N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大。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箭头的方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判断, 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为风向;则 与 风向方向相反,故判断为摩擦力。( 2)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3)若不受摩擦力作用,则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在近地面大气中,由于风受摩擦力作用,故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图示风向向右偏,故判断位于北半球。( 5)图示 N 处的等压线较 M 处密集,反映
25、水平气压梯度力较 M 处大,故风力较大。 考点:本题考查三个力对风的形成的影响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 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压线的分布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之间的关系,注意南北半球风向偏转方向的差异和近地面、高空风向的差异及原因。 读 “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图 ”,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在图示各省会城市中, _ _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原因是_ (2)在图示各直辖市中, _ _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原因是_。 (3)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比东侧 _ _,原因是_ _。 答案: (1)拉萨 青藏高原海拔,空气稀薄,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
26、多,大气透明度高 3分 (2)重庆 云、雨、雾天气较多,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分 (3)高 东部是迎风坡,雨天 多,对太阳辐射起到了削弱作用 3分 试题分析:( 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为青藏高原,其原因主要从地势、大气状况,并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分析。( 2)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区为四川盆地,主要从地形特征和对大气状况的影响,并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分析。( 3)受地形影响,台湾岛东西两侧的降水量有明显差异,东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西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 考点:本题考
27、查我国的年太阳辐射分布及影响因素和读 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基本分布规律,并能结合地形、天气状况,进而通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强弱分析。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读某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 13分): (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 半球,图中所示地区是 季。 ( 2)图中 AEC 表示晨昏线,其中 AE线是 线(晨线或昏线)。 (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 ( 4)这一天, A地昼长 小时, E地夜长 小时。 ( 5)当北京时间是正午 12点时,图中 C点是 点。 ( 6)此时,北回归线的 正午太阳高度是 。太阳高
28、度角的变化由 向南北递减,正午太阳高 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 。 ( 7)这一天南半球昼夜长短关系 。 ( 8)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向 运动。(南、北) 答案:( 1)北 夏 2分 ( 2)晨 1分 ( 3)( 90E, 2326N) 2分 ( 4) 12 0 2分 ( 5) 16 1分 ( 6) 90 北回归线 2分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1分 ( 7)昼最短,夜最长 1分 ( 8)南 1分 试题分析:( 1)图示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判断为北半球,图示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故判断此日为夏至日,为北半球的夏季。( 2)根据自转方向,顺着自转方向经过 AE线,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
29、半球,故判断为晨线。( 3)此日为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2326N,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 12时,即昼半球的平分线,图示为 90E。( 4)图示 A地位于赤道上,昼长为 12小时。图示 E地位于北极圈上,此时出现极昼,故夜长为 0小时。( 5)图示 C点所在经线为 180,当北京时间为 12时即 120E的地方时为12时,则 180的地方时较 120E早 4个小时,故为 16时。( 6)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的北回归线上,故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30、值。( 7)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南半球昼短夜长。( 8)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晨昏线图的综合性试题,常规性考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解题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比如自转方向、晨 昏线的分布特征、太阳直射点位置、时间信息等,进而确定二分二至日、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等。 读 “某月风向图 ”,回答下列问题。( 8分) ( 1)此图表示 月季风图, A为 季风, B为 季风。 ( 2)盛行 A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 3) B季风的成因是 。 ( 4)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31、的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 。 答案:( 1) 7 东南 西南 3分 ( 2)高温多雨 1分 ( 3)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 ( 4)远日点 慢 昼长夜短 3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即 7月。 A位于东亚,图示可直接判读为东南季风; B位于南亚,图示可直接判读为西南季风。( 2)东南季风来自较低纬度的海洋,故其性质高温多雨。( 3) B为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其成因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夏季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则在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下,而形成西南季风。( 4)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球公转接近于远日点附近,则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和地球运动 的相关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冬夏季风风向的差异和成因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只要能根据风向的差异判断不同的季节,并结合地球公转运动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时间即可判断公转速度、昼夜长短分布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