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49209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C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答案: D 试题分析: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 A错误;区域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的, B错误;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知识性试题。 西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的原因是 (

2、) A牧草质量好,载畜量高 B温带草原和山地草场广阔 C居民以肉食为主 D沙漠和戈壁滩广布 答案: B 试题分析:畜牧业的发展优势是草场资源丰富,但由于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故牧草质量不高,载畜量自东向西递减,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结合我国的区域环境,分析我国畜牧业分布的基本概况。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 :mm),完成问题 : 【小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农牧活动 距海远近 季风风向 纬度位置 A B C D 【小题 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草原 水能 石油 森林 A B C D 【小题

3、 3】东北地区不是我国重要的( ) A商品粮基地 B林业生产基地 C畜牧业生产基地 D商品棉基地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东北地区的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距海远近和夏季风的风向。 【小题 2】甲处降水集中的原因是位于山地迎风坡,并且地势起伏较大,因此是水能资源丰富的区域,同时由于降水较多,植被茂盛,故森林资源丰富。 【小题 3】东北地区土地面积广阔,故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森林广阔,故为我国的林业基地;草原广阔,故适宜畜牧业基地建设,但该地区位于中温带,不适宜棉花种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

4、题解题关键是要抓住所给的年降水量线分布,进一步判读该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和形成的原因、该地区的资源分 布和农业生产概况等内容。 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答案: B 试题分析:松嫩平原位于半湿润地区,故降水量较丰富, A错误。纬度高,故热量不足和低温冻害影响农业生产, B正确;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 C错误。广泛分布黑土,土壤肥沃,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

5、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 B垦荒难度大,成本高 C粮食过剩,不必再开发 D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其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节局部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故保护湿地,主要是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湿地保护。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湿地的生态功能。本题还可结合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设计试题。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该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 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

6、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中国各区域发展特征,对应模式 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对外开放政策,利用优惠条件吸引外资,促使其发展,可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模式 是小商品经 营的个体私营企业,推知是浙江温州地区;模式 是大城市的扩散发展乡镇企业,为江苏的南部,即苏南地区;模式 是由于资源的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为东北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各自特征。

7、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故当时的主导产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90年代后期,该地区实施了产业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而当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化。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珠三角地区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该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

8、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a原料、 b市场、 c劳动力 B a劳动力、 b市场、 c原料 C a劳动力、 b政 策、 c原料 D a市场、 b政策、 c交通 【小题 2】三家企业对厂址地点选择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a交通优势、 b市场优势、 c劳动力价格 B a技术优势、 b劳动者素质、 c交通优势 C a劳动力优势、 b市场优势、 c能源优势 D a技术优势、 b交通优势、 c政策优势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A工厂的原料来自日本,中国加工,市场不在中国,而是日本。说明中国只是负责加工,显然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

9、而到中国加工,故 A的区位因素是劳动力; B图显示原料配件全部来自韩国,在中国加工,而市场是面向中国的,说明这个汽车厂之所以到中国来生产,是因为中国有着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因为汽车产业不是劳动密集型,故它的区位选择是看好中国的市场。C图显示香港的企业利用大陆的原料,并且在中国加工,而市场是面向欧美市场,说明它来大陆建厂的区位是资源或原料和劳动力。 【小题 2】日本纺织厂建在青岛,而不建在深圳,主要是因为青岛距离日本较近并且是沿海的开放城市,显然选择青岛的原因主要是交通因素;而汽车厂选在北京,主要是考虑北京人口稠密,经济水平比较高,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 且北京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香港的服装厂选

10、在深圳,而不是香港,因为深圳劳动力价格便宜,为了降低成本选择在深圳加工,即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区位因素、区位的选择的影响因素,注意要看主导因素。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不足之处是( )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珠三角地区由于受南岭阻隔,故经济腹地狭小;高等院校等远少于长 三角地区,反映科技和人才不足,且珠三角的崛起主要在改革开放之后,历史较短,产业基础较薄弱,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

11、掌握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注意比较分析。 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 ) 引长江水进入华北 引珠江水进入华北 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大量开采地下水 开挖入海新河 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搬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于地区性的缺水一般采取开源和节流的措施,长江距离华北地区较近,故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华北,但珠江距离华北距离远,工程量大,显然 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将加剧华北地区的地面下沉, 不合理;开挖入海新河是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 错误;将居民搬走工程量极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治理水资源

12、短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并注意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造成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家庭炉灶 水 土流失 酸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水、生活污染和农药化肥、酸雨等。生活垃圾主要为固体废弃物污染、家庭炉灶主要造成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大,不属于水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环境污染类型的判断。 下列符合目前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大力开发使用海水淡化持术 南水北调 黄河小浪底工程 农业节水灌溉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限制用水量大的企业的用水量 A B

13、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组合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注意 “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既符合环境效益又符合经济效益。大力开发海水淡化技术,成本高,不符合经济效应, 错误;限制用水量大的企业的用水量,影响企业的生产,不符合经济效益,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可持续发展原则,并结合材料判断即可。 人类目前为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实施的工程措施是 ( ) A采用滴灌技术,科学用水 B修建水库,积蓄降水 C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D加大开采深层地下水工程建设 答案: C 试题分析: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实施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采用滴灌技术,科学用水利于

14、节水;修建水库改善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加大开采地下水,为开源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缓解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注意 “审题 ”。 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也有水资源紧张之感,其主要原因是 ( ) A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得干旱 B珠江上中游流域修建众多大中型水库,使流入下游水量明显减少 C立体农业及大棚农业兴起,用水量大增 D水体污染及咸潮导致水质性缺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珠三角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河流流量丰富,故水资源不足主要是由于水质型缺水。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

15、的水资源分布规律,并能判断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结合美国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回答问题。 【小题 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作用小 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田纳西河流域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 【小题 2】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 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B梯级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田纳西河流域上游为山地、丘陵

16、,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地形起伏较大,故水能资源丰富,且河流流量大,无冰期,故航运作用较大,A错误。田纳西河流域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于冬春季节, B错误;田纳西河为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故 C错误。 【小题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以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为核心。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了解世界主要区域的基本特征,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即可。 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北方

17、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南方小,故北方地区的正南正北方围观较南方强, A错误; 南方降水丰富,故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C错误。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故墙体较薄,利于通风散热,北部地区冬季寒冷,故墙体较厚,利于防风保暖, D 错误。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故屋顶坡度较平缓,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差异对房屋建筑的影响。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问题 : 【小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a-洪涝

18、灾害 B b-土壤肥力 C c-灌溉水源 D d-生长积温 【小题 3】 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 A草原 -森林 -荒漠草原 -荒漠 B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森林 C森林草原 -荒漠 -绿洲 -草原 D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d为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纬度低,多晴天,故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 【小题 2】图示 a为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变化大,故多洪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正确; b为北方地区,华北地区土层深厚,东北

19、地区黑土肥沃,故土壤肥力不是制约北方地区的主要因素, B错误; c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离海远,故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限制农业生产; d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故气候寒冷,影响农业生产。 【小题 3】图示 C区为西北地区,其内部从东向西由于水分条件递减,故自然环境从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的递变。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四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本题还可结合各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设计试题。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

20、,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答案: B 试题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A错误;由于人口稠密,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适宜机械化生产,故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机械化水平低, C 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集中了我国五大商品粮基地,故 D错误。该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以 人力生产为主,精耕细作,劳动力投入大,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况,尤其是了解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 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高程 答案: B 试

21、题分析:人口具有流动性,故无法用遥感监测, A错误。交通定位和导航、确定某点的高程是 GPS技术的主要功能, CD错误。而森林普查和利用遥感影像勘察。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 “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GIS的全称是 (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导航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GIS”;遥感简称 “RS”;全球定位系统简称 “GPS”。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概况。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了解 “3S”技术的基本概况。 根据 “因地制宜 ”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22、A山东半岛 -水稻、花生、橡胶 B四川盆地 -甘蔗、水稻、甜菜 C洞庭湖平原 -春小麦、油菜、水稻 D松嫩平原 -春小麦、大豆、甜菜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稻适宜种植业热带亚热带地区,故分布我国秦岭 淮河以南地区;橡胶为热带作物,故不适宜种植业山东, A错误;甜菜为温带作物,故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 B错误。洞庭湖平原的小麦为冬小麦,春小麦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C错误。松嫩平原位于东北中温带,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为大豆、甜菜等。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区别不同农作物在我国的区域分布规律。 所给材料是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

23、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据此回答问题 :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 1560 2100 2460 【小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小题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

24、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等 )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我国的土地沙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我国南方回归线附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华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与土地沙化关系不大。 【小题 2】治理措施主要针对原因,尤其是人为原因。西北地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是产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所以应该调整当地产业结构,退耕还草、合理放牧、保护植被,故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

25、查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的分布和治理措施的主要思维方法。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 “红色荒漠 ”,据此判断回答问题 : 【小题 1】 “红色荒漠 ”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 【小题 2】 “红色荒漠 ”形成的人为原 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红色荒漠 ”现象和酸性红壤、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关系密切。江西丘陵多为有较薄红壤覆盖的石质山地,坡度大,降水多且集中,流水侵蚀强烈,

26、表层土壤一旦被侵蚀掉,石质裸露,就会出现 “红色荒漠 ”。 【小题 2】 “红色荒漠 ”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被的破坏,而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自然植被为森林,故植被破坏主要体现为滥伐森林。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学会知识迁移,难度一般。本题还可结合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设计试题。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问题 : 【小题 1】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 ( ) A哈大线 B陇海线 C大秦线 D宝成线 【小题 2】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

27、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小题 3】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小题 4】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大秦线由大同至秦皇岛,为山西

28、煤炭外运的铁路专线。 【小题 2】资源丰富,但经济地位并不领先说明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故主要从产业结构的发展分析。 【小题 3】炼铝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故其主导因素主要考虑能源丰富。 【小题 4】坑口电站为煤炭基地附近建火电站,延长了产业链,利于能源输出,“煤变电 ”输出也利于减轻铁路的压力,但火电站的环境污染严重,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能源基地建设。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铁路线分布;工业区位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等分析,注意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下面植被最稀疏的地区是( ) A东南亚地区 B刚果河流域 C埃塞俄比亚高原 D东非高原

29、 答案: C 试题分析:东南亚和刚果河流域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植被茂盛;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覆盖率也较高,而埃塞俄比亚高原受高原高山气候影响,气候高寒,降水少,故植被少。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 亚马孙流域分布着面积很广的雨林,回答问题 : 【小题 1】亚马孙雨林被称为 “地球之肺 ”,原因是 (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小题 2】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

30、 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D建立自然保护区 【小题 3】对于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 ) A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 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D不能开发,禁止人类在林区任何活动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地球之肺 ”,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故体现了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主要作用。 【小题 2】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在亚马逊地区,雨林的破坏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故不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 【小题 3】对于热带雨林的

31、开发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即以保护亚马逊雨林为基础,实现可持续开发。 考点: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雨林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20世纪末,东亚和 东南亚地区成为日本企业的主要投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 A东亚、东南亚地区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 B东亚、东南亚地区改善了投资环境 C西欧、北美对日本企业的排斥 D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直接原因是在世界范围寻找最优区位,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东亚、东南亚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市场广阔,而成为吸引日本

32、企业投资的主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但选项 可能有争议,建议设计组合选项。 综合题 读 “东北地区地形 ”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 1)图中的山脉名称是: A, B, C。 ( 2)图中的平原名称是: 甲,乙,丙。 ( 3)图中的河流名称是: E, F。 答案:( 1)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 2)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 3)嫩江 黑龙江 试题分析:( 1)图示为我国东北地区,根据图示山脉的分布位置判断,东北地区的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为长白山。( 2)东北平原包括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

33、原。( 3)图示 E为流经东北平原的嫩江, F为中俄分界线,黑龙江。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可参考地图册。 读某河流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右图中河流 A为(国家)的河, B为河, C为山脉、 B河为 A河的(一级 /二级)支流。 为了加强 C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和 治理,该国政府在 C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大小水坝 71座,这些水坝在、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养殖、灌溉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答案:( 1)美国 密西西比河 田纳西河 阿巴拉契亚山脉 二级 ( 2)防洪 航运 发电 试题分析:( 1)图示阴影为美国的田纳

34、西河流域,其为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C为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2)田纳西河流域内的水库建设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包括发电、防洪、航运等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世界主要河流开发的基 本概况。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问题:( 9分) ( 1)该图中 A为省,该省资源丰富,为了向外界输送该资源,修建的铁路线 B是线、 C是、 D是焦 -兖 -日铁路线。 ( 2)该省图中资源的开发条件是: 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广阔; 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 3)为了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该省从 “六五 ”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

35、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答案:( 1)山西 煤炭 大秦线 神黄线 ( 2)煤炭 市场 ( 3)煤 -电 -铝 煤 -焦 -化 煤 -铁 -钢 试题分析:( 1)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和省区轮廓判断, A表示山西省;为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图示 B为从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 C为从神府到黄骅港的神黄线。( 2)图示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丰富,且储量大,埋藏浅;且结合我国东部地区,市场广阔。( 3)煤炭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能源丰富,结合铝土资源可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煤炭资源可发展煤化工工业;煤炭与铁矿资源结合,可发展钢铁工业。 考点:本题考查

36、区域能源基地建设。 点评: 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区域产业的综合发展。 读 “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 ”图,回答问题:( 8分) ( 1)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其中 60分布在(国家)境内。 ( 2)、和是世界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 3)右图中,字母 A代表的地理事物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雨林植被 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系统则很难恢复。 答案:( 1)亚马孙热带雨林 巴西 ( 2)东南亚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

37、3)生物 A 地上的植物体内 试题分析:( 1)目前世界上现存的面积最大、保持最完好的热带雨林是巴西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 2)世界热带雨林最集中的地区有南美洲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 3)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优势;而养分集中于地上的植物体内,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 考点:本题考查热 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世界热带雨林的分布和雨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 ”及 “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问题:( 9分) (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随距海里程的

38、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量,干旱程度。 (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4)从 “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 ”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下降,其实质是的退化。 答案:( 1)干旱 递减(减少) 增强(加剧) ( 2)气候干旱 ( 3)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 4)土地生产力 土地 读 “西气东输线路 ”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田,东至;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和。 ( 2

39、)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是:可将西部地区的优势转化为优势,使之成为当地 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3)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是:缓解东部地区紧张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的,缓解因能源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停工停产;可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 1)轮南 上海 广州 香港 ( 2)资源 经济 ( 3)能源 能源消费结构 试题分析:( 1)图示西气东输工程一线从新疆轮南,向东到达上海,而二线到达南部珠三角的城市广州和香 港。( 2)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的主要影响是:促进了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对东部地区的主要影响是:为东部提供了大量的能源资源,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且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并减少了大气污染的排放,利于改善大气环境治理。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线路分布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注意调用课本相关知识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