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49227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 晋咸和三年( 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 1996年菲律宾坎拉翁火山爆发,造成 4名登山队员失踪 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岛 C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原因而导致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危害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故 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 没有对人类造成危害不属于自然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抓

2、住自然灾害的判断标准:自然的和有害的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修 建 “西气东输 ”管道 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 “西气东输 ”工程属于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属于新能源的开发,针对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和能源不足问题,故不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

3、设。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主要工程建设及其主要的作用即可判断,选择恰当的解题方式是 解题的关键。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需。此是放火作 保 俚醚唐 蛎庥谒 印! 保何扪娴奈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造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 ”现象的是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台风过境 【小题 2】从材料中可知,此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隆冬季节 B盛夏季节 C初春季节 D仲秋时节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雨过天晴

4、,其气温下降,故判断为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小题 2】材料中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 ”可分析,此时应为初春季节,受冷锋影响而形成的霜冻天气危害农业生产。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常见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过程,并结合材料的基本信息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 ”,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 ”即可判断。 下表为 2007年 9月影响我国的第 13号台风 “韦帕 ”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题。 时间 17日 16时 18日 19日 19时 20日 06时 10时 19时 20时 05时 12时 台风 中心 位置 经度 123.8 123.4 12

5、1.6 121.4 119.9 118.8 119.4 122.5 纬度 24.3 24.8 26 26.2 27.6 30.2 34.1 37.1 中心气压 (百帕) 960 930 925 930 940 995 998 998 【小题 1】 “韦帕 ”的移动方向是 A西北方向 B先向西北,后向东北 C东北方向 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小题 2】 “韦帕 ”势力最强的时刻出现在 A 17日 16时前后 B 18日 10时前后 C 18日 20时前后 D 20日 12时前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结合表格的时间、经纬度信息即可判断台风移动的方

6、向。 【小题 2】直接根据表格的中心气压值判断, 18日 10时前后该地区的中心气压值最低,故判断可能为台风中心过境时。 考点:本题考查台风的影响过程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强,能抓住表格内容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经纬度的变化判断方向和气压值的高低判断台风的影响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下图表示 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小题 2】 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

7、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山灰主要分布在火山的西北方向且离火山越远厚度越小,由此可以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东南风。 【小题 2】火山灰使近地面气温下降,则反映了火山灰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借鉴云层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的原理分析,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云层和固体杂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火山灰厚度等值线与风向的关系,并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即可。注意知识

8、的迁移应用。 下表是 2003年 8月某日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据此回答题。 时间 气温( )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 /小时) 12时前后 25 1002 10 30 18时前后 30 990 50 240 24时前后 27 1004 10 50 【小题 1】该日影响该地区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 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 D低气压、台风 【小题 2】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 B阴雨连绵 C高温晴好 D寒冷少雨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表格资料分析,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明显下

9、降,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风速明显加大,故判断可能为台风影响,其中心气压为低压。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该天气系统为台风,台风过境时的天气特征为狂风暴雨。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表中的气压、风速、降水等基本信息,并结合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变化过程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修建水库后 河流径流量增加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 A B C D 【小题 2】可调节河流径流

10、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 植树造林 人工降雨 疏浚河道 退耕还湖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水库建设只是改变了河流径流量的时间变化,而不能使河流径流量增加, 错误;水库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故 正确;水库能够调节局部小气候,故使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减小,则旱涝灾害减少, 正确。 【小题 2】植树造林,植被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减轻河流中下游的泥沙淤积,而利于降低洪涝灾害, 正确;而人工降雨和疏浚河道不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湖泊能加强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水库建设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

11、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的工程建设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和周边地理环境 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注意植被、水库、湖泊和地下水等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 2008年 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长时间、大范围的低温、大雪、冻雨等气象灾害。读图回答题。 据上图提供信息分析,形成这次持续雨雪天气的水汽主要来自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显示我国大陆东部太平洋沿岸有较强的冷锋,强大的西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则太平洋的水汽很难到达大陆;而西南部有一范围较大的准静止锋存在,说明该处有来自西南方向的气流,暖气团沿着锋面上升是锋面附近形成降水的主 要原因。故判断此次

12、持续性雨雪天气是受来自印度洋水汽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的冷锋和准静止锋符号,进而判断影响我国南方的主要天气系统,并掌握锋面降雨的基本原理即可判断。 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米 ),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小题 1】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A A地 B C地 C B地 D D地 【小题 2】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 (单位:米 ),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 O 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 中的哪一条路线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1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泥石流形成于山谷中,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 B处等高线 “凸高为低 ”,判断为山谷,故可能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小题 2】泥石流发生于山谷之中,故等高线应符合 “凸高为低 ”,而针对泥石流的逃生路线则应沿着山坡向高处跑,故应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生即 线路。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自然灾害的形成、自救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能掌握泥石流的形成与地形的关系,并结合等高线分布的基本原理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并掌握泥石流发生时的准确逃生路线的基本原则即可判断。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中应急行动见

14、下图。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小题 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自然灾害的种类 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救灾人员的数量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水灾。 【小题 2】从图中可看出,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

15、地到灾区的反应时间。它的长短与两地的距离有关,同时还与交通线的通行能力相关。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御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 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常见自然灾害的救援设备和影响救灾时间的基本因素等内容分析。 据上海市环保局统计,上海市每天排放工业、生活污水 510万吨,其中约400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造成苏州河等 14条河流终年黑臭。黄浦江每年出现黑臭的天数: 1976年为 30天, 1978年后每年超过 100天,最高的达到 151天。据此完成题。 【小题 1】上海市排放到江河的污水来源是 ( )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 B上游来水

16、 C海水倒灌 D以上各项均是 【小题 2】上海市河水黑臭,不能为 生产和生活所用,根据上海市情况,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办法是 ( ) A大力抽取地下水代替不洁的河水 B淡化海水或借长江水冲洗净化河水 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工厂,搬迁污染严重的工厂 D将自来水厂取水口移至黄浦江上游未受污染的河段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上海是一个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特大城市,工业和生活废水多。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 A、 B、 C三项在目前情况下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现状,生活用水取水口可以迅速改变。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点评:本题难

17、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和污染源,并结合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和一般效果即可判断。 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天气 D生态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大量偷猎藏羚羊 ”,属于破坏珍惜野生动植物资源,危害生物多样性,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能抓住人类活动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抓住 “珍惜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即可判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普通家庭。据此回答题。 【小题 1】

18、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小题 2】以下措施中能够明显减轻轿车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是 ( ) A北京实行轿车单双号限行政策 B城市部分路段限速行驶 C部分时段,禁止大型货车 通行 D禁止一切小排量轿车上路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于交通工具大量使用所带来的扬尘、汽车尾气等的污染,将导致城市大气质量的下降。 【小题 2】单双号限行可使上路轿车量减少,改善大气质量。城市部分路段限速行驶、禁止大型货车通行,主要是为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小排量轿车

19、一般尾气排放量小,因此应鼓励质量合格的小排量轿车上路。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城市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城市交通问题包括: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拥挤问题,注意区别判断即可。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保护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当前,传统的塑料包装正日益被纸包装所取代,下述几种观点是对其原因的说明,正确的是 ( ) A纸包装比塑料包装便宜 B纸包装比塑料包装美观 C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D纸包装比塑料包装轻便 【小题 2】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回收电池外壳

20、中的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的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防止电池的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塑料包装 ”的主要危害即在于其难降解,造成白色污染,而 “纸包装 ”则利于分解。 【小题 2】废旧电池的主要危害在于其中的重金属,一旦进入水体、土壤而导致重金属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性。能掌握塑料包装和废旧电池的主要危害是解题的关键。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 A a表示污水处理, b表示污水

21、收集 B a表示污水排放, b表示污水处理 C a表示水的利用, b表示水的污染 D a表示水的污染, b表示污水处理 【小题 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小题 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据图 5,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 b转化为废水,

22、故 b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 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 a为污水处理。故 A项正确。 【小题 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 , 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故 C项正确。 【小题 3】区域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要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人类活动对区域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和循环过程判断,注意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判断即可。读图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以燃煤为主的国家,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煤

23、炭占 70%左右。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大量燃烧煤炭,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事件 D水体污染 【小题 2】近 40年来,北京一些景点的汉白玉雕像被严重腐蚀,其主要原因是( ) A燃煤产生颗粒,作为凝结核使城市降雨增多 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产生的烟熏坏了汉白玉雕像 D燃煤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形成酸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大量燃烧煤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酸性气体,可能导致大气污染和酸雨危害。 【小题 2】腐蚀建设和文物古迹,属于酸雨的主要危害,结合酸雨的形成原因即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而排放大量的酸

24、性气体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其危害。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等基本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 材料 1:我国某特大城市 2009年 7月 8日、 7月 9日 天气和空气质量表。 天气 状况 污染 指数 首要污 染物 空气质 量级别 空气质 量状况 7月 8日 晴 158 NOx 轻度污染 7月 9日 晴 178 NOx 轻度污染 材料 2: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上空 2009年 7月 8日、 7月 9日等温面分布示意图。 【小题 1】该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来自 ( ) 石油燃烧 汽车尾气 煤炭燃烧 工厂废气

25、 A B C D 【小题 2】该城市上空 ( ) 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扩散条件变差 出现逆温现象 空气对流显著 A B C D 【小题 3】连日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烈,该城市 ( ) 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 臭氧浓度增加 可能出现龙卷风天气 氮气浓度增加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材料一表中内容可知该地首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小题 2】再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示信息可知,近地面气温变化先减后增,由此可判断出现了逆温现象 ,逆温的存在会使空气对流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小题 3】连日天气晴朗,太阳

26、辐射强烈,此时可能是在高压中心控制之下,空气对流运动微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强紫外线照射下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同时臭氧的浓度也会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和影响。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抓住材料和图示的基本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空气运动和天气状况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判断即可。 2004年 8月 16日,第 14号台风 “云娜 ”在浙江登陆,造成 164人死亡, 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 1 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181.28亿元。据此回 答题。 【小题 1】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强风 风暴潮 特大暴雨 干旱 A B C D 【小题 2】下图是 “云娜

27、 ”过境时气压的变化曲线。四地中更接近台风中心的是 【小题 3】与洪涝灾害相比,台风的特点有 破坏性大 季节性强 可以缓解旱情 复合型特征明显 A B C D 【小题 4】台风登陆后,风力逐渐减弱,最终消失是因为 水汽补给越来越少 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大 由低压逐渐演变力高压 中心盛行的上升气流减弱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台风危害主要体现在 “狂风 ”“暴雨 ”和 “风暴潮 ”形成的危害。 【小题 2】 “云娜 ”过境时即台风中心过境,台风属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为低压,故台风中心最接近时气压

28、迅速下降,故 C图符合。 【小题 3】洪涝灾害的破坏性也很大,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台风能带来降水缓解旱情且由多种灾害构成,这是洪涝不具备的。 【小题 4】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 擦力的大小。故由于台风登陆后,地面摩擦力增大则风速减弱;而中心上升气流减弱,则近地面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弱。 考点:本题考查台风的危害、天气变化过程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基本要求,如 “如洪涝灾害相比 ”,掌握台风的主要危害,台风中心的气压分布特征和从影响风速大小的基本因素等内容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的基础知识的落实。 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读图

29、回答题。 【小题 1】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 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该区域在 6、 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D从 至 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 【小题 2】在 a、 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分析, 处位于断层附近,建水库容易漏水,且引发地质灾害,故 A项错误;图示 处为山麓冲积扇地貌,为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 B错误;该地区的山

30、麓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故判断该地区位于温带地区, 6、 7月时,我国长江流域进入梅雨,该地区的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错误;图示从 至 自然带的变化是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 D项正确。 【小题 2】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及新老关系可知, a处为背斜, b处为向斜;背斜顶部适宜储气,故在 a处易发生瓦斯爆炸, b处为向斜利于储水。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核的知识点较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水库建设与断层的 关系; 能根据自然带的分布和分异规律判断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能根据岩层的弯

31、曲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的原理分析开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问题。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小题 2】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 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 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 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 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小题 3】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各类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长

32、短比较:地震持续时间最短,约几秒,火山略长,干旱可达几月到几年不等。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 为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处,则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A项正确;目前遥感和 GPS技术可对火山活动进行一定的监测,B错误; 为洪涝,主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C错误; 为干旱,影响时间长,范围广, D错误。 【小题 3】干旱高温易于蝗虫孵化,引发蝗灾,而洪涝则反之,火山、地震与蝗灾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比较分析和关联性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结合不同的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长短的比较和基本发生原因;并结合自然灾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即可。注意不同自然灾害的基本形成原因和

33、危害分析。 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 “缩小 ”灾情,主要是因为 ( ) 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 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相同破坏程度的自然灾害,在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因有防灾系统,灾前预防、灾时迅速救援等可使灾情 “缩小 ”。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灾情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对自然灾害防御的影响即可判断。注意可结合排除法分析,其他选项明显错误。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

34、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典型,而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的强度和进退的年际变化较大,故导致了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容易形成旱涝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低,掌握我国水旱灾害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分析即可。 导致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洪涝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台风登陆次数多 B厄尔尼诺现象无规律 C地势低平、雨季排水不畅 D副高位置偏东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中说的 是我国东部

35、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是该区的特点,会造成雨季河流排水不畅,导致洪涝灾害多发。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影响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于东部季风区的沿海平原地区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等内容分析。 图示自然灾害是 ( ) A台风 B鼠灾 C寒潮 D风暴潮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该自然灾害自西北向东南地区扩展,其源地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北冰洋和西伯利亚地区,故判断为冬季的强冷空气南下而造成的寒潮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成因即可判断。注意结合图示自然灾害

36、的源地、发展过程等信息分析。 人们通过植树造林能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 (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答案: C 试题分析:暴雨洪涝不属于地质灾害;而地震、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而泥石流的形成多为外力作用,故植树造林等保护植被的措施可预防或减轻其危害。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分类和主要的形成原因的差异,并掌握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等内容即可判断。 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 ( ) A东北平原 旱灾严重 B台湾省 地震多发 C西南地区 泥石流多发 D黄淮海平

37、原 旱灾严重 答案: A 试题分析: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地震;我国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故岩石破碎,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故泥石流多发;黄淮海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故春旱严重,而我 国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为湿润、半湿润地区,且蒸发较弱,故影响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低温冻害, A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板块位置等基本内容分析对自然灾害形成的影响即可判断,注意结合排除法分析。 当我国北方出现干旱天气时,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 森

38、林火灾 水土流失 泥石流 蝗灾 滑坡 沙尘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组合选项可结合排除法分析,当我国北方出现干旱天气时即降水少,而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灾害一般受暴雨诱导,气候干旱,降水少,则上述自然灾害发生较少。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天气状况对自然灾害发生之间的关系,可结合排除法分析。注意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 A不停的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 D不停的祷告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

39、致体力的大量消耗;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不停的祷告无助于自救。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自救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常识性对自然灾害自救方式的关注,值得借鉴。掌握一般的地震自救方式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可结合排除法分析。 下列洪水应急方法错误的是 ( ) A登上大树 B爬到电线杆上 C抓住木板等漂浮物 D尽量跑到高坡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跑到电线杆上,容易引发触电事件。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自救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最基本的自然灾害自救方式方法即可判断,注意即可排除法分析。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台风什

40、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A 14时 B 16时 C 22时 D 19时 【小题 2】在 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A台风减弱 B台风消失 C台风中心经过 D台风停滞不前 【小题 3】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台风中心接近时,该地区应风速最小,故判断约在 19时左右,台风中心最接近。 【小题 2】结合台风周围的天气特征分析,台风中心附近地区狂风暴雨,台风外围则为外围大风区,而台风中心(台风眼),受下沉气流影响,风平浪静。 【小题 3】 “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

41、角洲 ”,即珠三角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北方向,根据北半球气旋周围的风向可画图判断,该地区受西北风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的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台风的基本结构、台风中心的风速、天气等基本特征和 利用北半球的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画出台风周围的气流运动图示即可判断。注意该地区的位置和台风中心之间的位置关系。 经研究发现,我国云南山区出现了大片 “石漠化 ”裸地。据此判断完成题。 【小题 1】 “石漠化 ”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蚀严重 B水蚀严重 C冬春连旱 D乱垦滥伐 【小题 2】 “石漠化 ”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乱垦滥伐 B开山取石 C

42、过度放牧 D环境污染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云贵高原上的 “石漠化 ”现象是喀斯特地貌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裸露现象,故属于水蚀荒漠化。 【小题 2】云贵高原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故该地区导致 “石漠化 ”的植被破坏行为主要是滥垦滥伐,破坏森林,加重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 “石漠化 ”现象的基本概况,并掌握我国云贵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基本特征及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对 “石漠化 ”的影响分析即可。注意能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的基本原理迁移分析 “石

43、漠化 ”现象。 滑坡和泥石流的能量来源于 ( ) A太阳重力能 B地球的内能 C重力能 D潮汐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滑坡、泥石流多为外力作用的结果, 能量来源于 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形成自然灾害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差异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温带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季节搭配。正确的是 ( ) A台风、夏秋季节节 B温带气旋、夏秋季节 C寒潮、春秋季节 D温带气旋、春秋季节 答案: B 试题分析:温带风暴潮是温带气旋移至洋面形成的海潮现象。温带气旋,又叫锋面气旋,是中高纬常见的

44、天气系统,一年四季均可存在,而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 考点:本题考查气旋及其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温带风暴潮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注意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的差异分析。 洪水和涝渍容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 ( ) A江河上游地区 B河流下游低洼地区 C蒸发微弱的高纬度地区 D降水丰富的山地 答案: B 试题分析: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河流下游的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 灾害的形成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基础性测试。学生只要掌握洪水和涝渍的异同点分析,注意两者与地形、降水之间的关系分析。 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 ) A地势起伏大 B具有丰

45、富的松散物质 C植被覆盖较差 D短时内有大量水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表重力地貌过程的表现。滑坡可以是土和水的混合体运动,如暴雨诱发的山体滑坡;也可以是单独土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水的参与,如地震诱发的滑坡就是这类;泥石流则必须有水的参与,即泥石流必须是由土体和水混合的运动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基础性测试,学生只要掌握滑坡和泥石流的主要形成原理,注意比较分析即可判断。 下列灾害具有渐发性特征的是 ( ) A干旱 B寒潮 C地震 D热带气旋 答案: A 试题分析: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具有

46、渐发性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各个自然灾害形成的时间特征即可判断。学生只要结合选项中的各个自然灾害的发生判断即可。 综合题 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 ( 1)图中 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4分) ( 2)图中 B地区泥石流较 A地区少,试分析原因。( 3分) ( 3)哪些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 3分) ( 4)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 4分) 答案: (1) 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 (2分 ); 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 (1

47、分 ); 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1分 ) (2)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3分 ) (3)砍伐森林 (2分 );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1 分 ); (4) 加强植树造林; 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 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 (4分 ) 试题分析:( 1)图示 A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泥石流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和植被条件等方面分析。( 2)图示 B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可结合泥石流的主要影响原因,结合 B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即可。( 3)人类活动对植被和地形坡度的影响是加重泥石流的主要表现。( 4)针对影响泥石流的主要人为原因,可从植被的保护和加强对破坏的保护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 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掌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结合,针对人为原因分析其主要的治理措施。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