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4932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各地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C自转线速度不同 D昼夜长短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同一纬线有四同,即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自转线速度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同一经线只有地方时是相同的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及其对地球基础知识比较熟悉,试题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位于赤 道与 180经线交点上的某舰艇,向正北方向发射炮弹,炮弹应落在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180经线以东 西

2、半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炮弹向北发射,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它应该向右发生偏转,东在 180经线的东侧, 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属于西半球 考点:地球基础知识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熟悉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的同时,还应该熟悉经度数的分布规律、 24个时区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规律,试题涉及到知识点较多,知识的跨度较大,对于高一的考生来说, 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 福建某学校( 25o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左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 ,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题。 【小题 1】 12月 22日正午,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应调节

3、 a为 A 2326 B 4134 C 4826 D 6634 【小题 2】假如黄赤交角变为 20,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杭州阳光可能直射 B地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 C在一年内 a调整 的幅度(最大与最小之差)变小 D温带范围变小 【小题 3】一年中,活动支架影长最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为了保证热水器有较好的吸热效果,太阳光线应该与吸热面垂直,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太阳高度角互余。 12月 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与当地纬度差 =25oN+ 2326,所以其正午太阳高度 =90

4、-( 25oN+ 2326),故当时的 a=90-90-( 25oN+ 2326) = ( 25oN+ 2326) =4826 【小题 2】黄赤交角变为 20即黄赤交角变小,太阳能直射的纬度范围也变小,只有在南北纬 20之间,杭州( 300N)更没被阳光直射的可能;地球极昼极夜的范围也变小,只能出现在南北纬度 70到极点之间;南北温带的范围变在,分别从南北纬的 20度到 70度之间都属于温带的范畴。按照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在一年内 a调整的幅度(最大与最小之差) =202=40,比原来的 23262=4652变小了。 【小题 3】活动支架影长最短,说明其太阳高度最大,在一年中该地(

5、 25oN)太阳高度最大应该是夏至日的正午时刻。 考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点评:本组题涉及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年变化幅度的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移动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试题难度较大,涉及到知识面广,属于较高难度的题目 图为北半球四个地点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四地中可能位于赤道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赤道终年都是昼夜平分,即昼长为 12小时,根据图中提供的日出、日落时间即可计算出只有 D的昼长为 12小时 考点: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其实其他都可以不考虑,只需要找到昼长时间等于 12小时的即可完成任

6、务,没有必要去把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纬度位置弄出来,那样可能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尽管其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纬度位置是可以判断出来的 某地春分时正午太阳高度为 50,当北京时间为 12点时,该地的地方时为上午 10点,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 40N, 90E B 50N, 120E C 40N, 150E D 50N, 90E 答案: A 试题分析:春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50一定是在南北 40度线上。北京时间为 12点时,该地的地方时为上午 10点说明它与北京的时差为 2小时,经度差30度,其经度为 90E。结合选项即可选出答案: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涉及到时区、区

7、时的换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这对高一的考生来说本身有一定的难度 ,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 目 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赤道低气压带是因为受热气流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的低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因为两极地区遇冷,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的高压带,二者均为冷不均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因为高空气流在动力的的作用下下沉形成的动力高,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因为冷暖气流的交遇,暖气流沿锋面上升形成的动力低压。 考点:气压带与风带 点评:本题的的关键了解三圈环流的形 成机制,试题难度不是太大,带有较强的识记性,试题属于

8、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终年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的影响,根据所学的三圈环流的知识可知 A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 B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 C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 D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 考点:气压带与风带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熟悉三圈环流中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世界各地的气候的影响,试题带有较强的 的理解性识记性,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读环流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模式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 为垂直气流, 为水平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9、 B乙甲丙丁 C乙丙丁甲 D乙甲丁丙 【小题 2】若此图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模式图,甲乙为近地面,则 处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西风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信风带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气流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在竖直方向上 ,越往高空,气压越低。即可得出其中四地的气压大小关系为乙甲丁丙 【小题 2】若此图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模式图,甲乙为近地面,则甲为赤道低压,乙为副热带高压,从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只能是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故选 D 考点:大气运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点评:本组题通过气流的运动模式模式考查

10、考生对热力环流及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试题本身的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掌握全球气压风带的分布规律及热力环流中同一水平面上、竖直方向的气压大小的比较,试题对高一的考生来有一定的难度,属 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 A B C D 【小题 2】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近地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低,故两个回归线附近一定是高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处在回归线附近。根据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 为赤道低带, 为东

11、南信风带, 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 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 【小题 2】中 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的交替控制而成的,故选 B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以世界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组题关键考生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识记与理解,明白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题目本身带有较强的识记性,难度不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每到节日盛典,人们常常利用放气球的形式进行庆祝,据此完成如果气球在正常的天气下刚刚释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是向东北方向,则释放的城市可能是 A伦敦 B开普顿 C新加坡 D郑州 答案: A 试题分析: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其盛行西风 为西南风,从西南

12、吹东北 考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点评:本题只要考生熟悉伦敦的气候类型,明白其成因,同时对各选项提供的地名比较熟悉,完成此题的难度不大,关键是高一的考生对这些地名不熟悉,这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了,总之试题属于一般性的中档题目 降水的多少取决于大气环流条件,而大气环流状况决定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从陆地流向海洋的气流容易降水 从高空流向地面的下沉气流容易降水 从地面流向高空的上升气流容易降水 从海洋流向大陆的气流容易降水 A B C D 【小题 2】下列地区,降水稀少的是 大陆东岸的海风 大陆西岸信风带 冬季大陆高气压中心地区 夏季海洋低气压边缘地

13、区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降低,其中的水汽容易发季凝结,形成阴雨天气。下沉气流随气温的升高,其中的水汽不容易凝结,对应的天气多为晴朗天气;从海洋来到气流的水汽含量大,容易给陆地上空带来较多的降水。从陆地流向海洋的气流较为干燥,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形成 较多的降水 【小题 2】结合上题的分析,大陆西岸信风是离岸风,即风中从陆地吹向海洋的,较为干燥,不会形成较多的降水;大陆高气压中心是下沉气流,也不会形成较多的降水。答案:选 B 考点:大气环流对气候状况的影响 点评:本组的关键就是要考生明白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是干风

14、,降水的可能性少,高压中心是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不可能形成多少降水,而低压因为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阴雨天气,试题难度不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 点最高, 点最低 B气压 点相等 C气压 点最高, 点最低 D近地面气压甲地 乙地 【小题 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空气受热,气流上升 B乙地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 C若此图为热岛环流,则甲地为郊区 D甲乙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的高空等压面的分布特点可以判定近地面的甲乙两地分 别是因为热力原因

15、形成的热低压与冷高压,近地面气压甲地 乙地。图中 的气压大小关系是 = = 【小题 2】甲地热低压的形成是因为气流受热上升。乙地气流下沉,多阴晴朗天气。若此图为热岛环流,则甲地为城市区,乙为郊区。图示区域的热力环流是呈现为顺时针方向流动的。 考点:热力环流 点评:本组题的关键是通过图中高空的等压面的分布特点推断近地在甲乙两地气压的状况,掌握在竖直方向,越往高空气压越低,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的,试题的难度较大,属于中档偏的题目 一架飞机于 “北京时间 ”9月 17日 18时 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 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A 9月 17日 0

16、时 30分 B 9月 17日 18时 30分 C 9月 18日 18时 30分 D 9月 16日 18时 30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京与夏威夷时差为 18小时,当飞机从北京起飞时,夏威夷时间应试是 9月 17日 0时 30分,飞机要途中还要飞行 18小时,所以飞机到达时当地的时间应该是=9月 17日 0时 30分 +18小时 = B、 9月 17日 18时 30分 考点:区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一方面要求考生明白北京与夏威夷时差为 18小时,同时 还应该知识北京时间比夏威夷的时间早,当当飞机从北京起飞时,夏威夷时间应试是 9月 17日 0时 30分,到达当地时,时间是在此之后的 18小时,

17、试题的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理解难度较大,是属于难度较大的中档题目 下图为 12月 22日 A、 B、 C、 D四城市昼夜长短的示意图,图中斜线表示黑夜,有关四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的地转偏向力最大 B B必定位于南极圈 C C的纬度低于 D D六个月后,四地的昼夜长短完全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中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可知, A位于赤道之上,赤道上的地转偏向力最小,为 0; B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内,不一定是在南极圈上;目前时间是 12月 22日,六个月后时间应该次年的 6月 22日,只有 A的昼夜长短不会变,其余三地的昼夜长短正好现在相反故选项 A B 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图中

18、C的昼夜与 12小时的差值比图中 D的昼夜与 12小时的差异小,说明其纬度比 D要低(因为纬度越低,其昼夜变化幅度越小) 考点:日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通过光照的判读,确定四地的大致位置关系,同时还要明白纬度越低,其昼夜变化幅度越小这一原理,试题的空间想像难度较大,属于中高等难度的题目 国庆放假 8天,小明乘火车从西安到北京参加国庆庆典,国庆庆典阅兵仪式于北京时间 10月 1日 10点进行。回答题 【小题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C一个太阳 D 23时 56分 4秒 【小题 2】火车行进时,经过地的地球公 转线速度总体变化是 A越来越快

19、 B越来越慢 C先变快后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 【小题 3】国庆 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将于北京时间 10月 1日 10点进行,纽约(西五区)华人应于当地时间几点收看直播 A 10月 1日 21时 B 10月 17时日 C 9月 30日 21时 D 9月 30日 17时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是以太阳为参照物,即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即地球自转 360度所经过的时间间隔 =23时 56分 4秒 =一个恒星日。 【小题 2】 10月 1日地球绕日运动已经过了远日点( 7月初),正在

20、向近日方向靠近,所以其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小题 3】北京是东 8区,纽约是西五区,时差为 13小时,根据东边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可以计算出当北京时间 10月 1日 10点时纽约的时间 =10月 1日 10点 -13小时 =9月 30日 21时 考点:地球运动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球自转的周期、公转速度的变化及地球自转时地方时的产生与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本来难度就比较大,尤其是地方时、区时、时区的概念与换算,所以试题属于中档偏的的 题目 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 “鱼肚白 ”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辐射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日出

21、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都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没有多大的难度,关键是考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识记性。 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最南与最北界线的决定因素是 A国际会议的规定 B地球的自转 C黄赤交角的大小 D地球的公转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赤交角的存在造 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来回移动,其移动范围的大小是由黄赤交角的大小所决定的,等于黄赤交角度数的 2倍。 考点:地球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 点评:本题只要考虑一下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的大小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即可知识答案:,试题难度较小,

22、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在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中,从地心到地壳 A温度越来越高 B厚度越来越小 C密度越来越大 D压力越来越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界线所在的深度数即可知道答案:。莫霍面距地表平均是 17千米,古登堡面距地表的浓度大 致是在 2900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故地核到地壳的厚度越来越小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理解与掌握状况,试题本身没有难度,只是要求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界线比较熟悉,试题属于识记性较强的题目 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

23、,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 偏向,具体规律是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不偏转。由此可知自西向东流的北半球平直河道的南岸受到侵蚀,北岸发生堆积,南半球刚好相反。 考点:地转偏向力对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球的自转运动造成不同区域河流两岸的侵蚀与堆积的差异性的理解,试题本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但考生最容易分不清楚河流的左右两岸,导致答案:的错误,本题容易出现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北京时间 ”不是 A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东八区区时 C 120E的地方时 D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答案: A

24、 试题分析: “北京时间 ”是东八区的区时, 120E的地方时,同时也是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而并非北京所在经线( 1160E)的地方时 考点:时区与区时的概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时区的划分及区时的概念地理解,熟悉 “北京时间 ”是是东八区的区时,即 120E的地方时,也是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还是我国的法定时间,绝对不是北京所在经线( 1160E)的地方时。因为考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清,容易出现错误 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下图中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受热气流上升,遇冷气流下沉,上升气流的结果造成近地面形成一个低压,下沉的地方形成高压,由此造成同一平

25、面的气压差异,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进而形成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环境。故选 A 考点: 热力环境的形成 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求考生掌握气体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在其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遇冷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形成高压,在其对应的高空形成低压。在同一水平面气候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试题本身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但这一个知识要 考生有较强的空间想像力及其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

26、A 试题分析:平流层的气温是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原因是在平流层中的臭氧而非氧原子吸收了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出现在对流层而不是平流层。正是因为平流层中的气温是上高下低,气流稳定,基本无法对流,只能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之为平流层。 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大气垂直分层的理解,要求考生熟悉大气各层的气温、密度及大气运动运动状况及其原因,试题对高一的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2011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 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据此

27、完成题。 【小题 1】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 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小题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大雾形成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和适当的尘埃充当凝结核,同时气温要低,可以让大气中水汽从

28、气态变不液态。北方地区的深秋初冬时节,昼夜温差大,晚上的气 温低水汽易凝结;正是因为降水少,天气干燥,大气中的扬尘颗粒较多,为大雾的形成提供充足的凝结核条件。 【小题 2】白天雾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主要是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弱,亮度条件差,故大气能见度降低。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形式及大气的保温作用的理解,试题难度不大,但这一部分知识对高一考生来说比较抽象,无意识增加考生对此的理解与掌握的难度,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持续一个月左右的 “梅雨 ”天气主要是由 ( )造成的。 A冷锋 B暖锋 C台

29、风 D准静止锋 答案: D 试题分析:梅雨的形成是江淮静止锋 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天气系统的理解及其主要的实例的了解状况,同时还要求考生熟悉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试题带有较强的识记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有关气旋与反气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旋又叫低气压,在它的影响下常出现晴朗天气 B反气旋又叫高气压,在北半球由中心向外逆时针方向流动 C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D蒙古高压是一种冷性反气旋,在它的 影响下,天气寒冷 答案: D 试题分析:气旋、反气旋是描述的气流运动状况,高低压描述的气压场中气压关系。气旋是四周气流向中心辐合,中心

30、气流辐合上升,天气多为阴雨天气。反气旋是高空气流下沉,北半球近地面的气流从中心向四周按顺时针辐散,对应天气应该是干燥。若是蒙古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多为寒冷干燥,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多为炎热干燥 考点:常见的的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关键是考查考生对高低压天气系统与气旋、反气旋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大气的运动状况,试题本身难度不大,只是许多考生对其中的概念容易混淆,试 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下面是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四条曲线中表示反气旋过境前后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的气压变化特点可知 a b c d分别是气旋、反气旋、冷锋和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特征变化趋势

31、考点:常见的的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所引起的气压变化趋势,要求考生明白反气旋对应的气压场实际上是一个高压系统,试题本身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综合题 左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图完成以下活动。( 10分) 此时 A点地方时为 点, A点日出方位为 。 B点日落时刻是 点。 左图为北半球 (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C与 D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白昼更长的是 。 该日,地球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图中的 位置(填序号)。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32、)。 左图所示季节,西安的气候特点是 答案: 15点:东北: 21点 夏至 D, D, C。 ,慢 高温多雨 试题分析:从日照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北极圈内有极昼产生,日期应该是 6月 22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日出东偏,日落西偏北。再根据日照图中的经纬分布的规律可以判定 A的经度为东经 900,其地方时为 15点, B的地方时为 21点,且 B正处在昏线上。 C在北极圈上, D在赤道上,根据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变化规律可知,纬度越低,其线速度越大。所以 D的线速度较 C大。这一天 C与直射点(北回归线)的纬度差 =66034-23026=43008,而 D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33、=23026,所以 D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 C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根据地轴倾斜的方向及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可知右图中 分别是夏至日、春分日、冬至日及秋分日。因为此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正处在绕公转的远日点附近,所以其公转速度应该较快,并有逐渐加快的趋势。夏至日,西安(温带季风气候)正值高温多雨时期, 考点:日照图的判读及地球绕日公转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通过对北半球夏至日的日照图及地球绕日公转图的判读,考查了考生对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时间的计算、日出与日落方位的判定 、正午太阳度的计算、地球自线速度大小的比较,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地球绕日公转运

34、动的规律等众多知识点的考查,试题涉及到知识点多,面广,对于高一的考生来说时空的想像难度较大,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中高等题目 读 “亚洲季风图 ”,回答下列问题。( 8分) ( 1)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 (高、低)气压。 ( 2)半年后, A处刮 季风(风向),性质是 。 B处刮 季风。(风向) ( 3)季风环流使我国秦岭 _淮河以南地区夏季 (气候特征), 冬 季 ( 气候特征)。 ( 4)与 C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气候,其形成与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有关。 答案: ( 1)夏 低 ( 2)西北 寒冷干燥 东北。 ( 3)高温多雨 温暖湿润(低温少雨) ( 4)温带海洋性气候

35、试题分析:从图中东亚、南亚及东南亚盛行的风向来看,时间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这时的陆地气温较高,气压低。半年后,即时间到了北半球的冬季,对于地处东亚的 A地和地处南亚的 B来说,均受蒙古高压的影响, A盛行西北季风,性质寒冷干燥;B地盛行东北季风;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我国秦岭 _淮河以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 暖湿润。 C地处我国华北一带,其纬度位置大概是在北纬 40度左右,与其对应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终年温和,降水均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东亚、南亚及东南亚的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其特征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对东亚、南亚及东南亚的季风环流图的判读,考查考生对季风环流的分布、成因特点的理

36、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应的大陆西岸气候的特点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题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分析北半球某地的天气系统示意图,依次回答( 12分): ( 1)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 C为 压, D为 压。 ( 2)图中的天气系统: C为 , D为 (填 “气旋 ”或 “反气旋 ”) 。 ( 3)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 C处 , D处 。 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 : C处气流呈 _时针旋转; D处气流呈 _时针旋转。 天气: C处 , D处 。 ( 4)图中冷锋雨区位置在(甲乙丙丁中的) 地,暖锋雨区位置在(甲乙丙丁中的) 地。 答案: ( 1)高 低 ( 2)反气旋 气旋 ( 3

37、)下沉 上升 顺 逆 晴朗 阴雨 ( 4)甲 丁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的气压场的分布特征不难看出 C为高压中心, D为低压中心,高低压是就气压场的分布特征而言的,若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低压就是一种气旋,近地面的气流从四周流向中心,中心气流辐合上升,若是在北半球,气旋在近地面表现为一种逆时针辐合;高压就是一种反气旋,近地面的气流从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是一股下沉气流,在北半球,反气旋辐散的方向表现为顺时针方向。在锋面气旋中,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其西侧的低压槽部分出现的总是冷锋,东侧的低压槽部分出现的总是暖锋。冷锋的降水在锋后,图中的甲所在的区域,暖锋降水在锋前,即图中丁所在的区域 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 点 评: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气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状况、对应的气压特征、锋面气旋的天气特征等相关知识,试题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本题的锋面气旋的相关知识,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