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49326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体现在( ) A地球上有大气 B地球上有生命 C地球与太阳远近适中 D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区别于宇宙间其他天体最大的特殊性是,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唯一发现的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天体。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基本特征即可。 我国 “国庆节 ”时,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10月 1日,

2、位于 9月 23日 12 月 22日之间,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南移。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利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来判断全年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规律。 经度相同的地方 ( ) A季节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线速度相同 D角速度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故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纬度相同则季节相同,线速度相同;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点外处处相等。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方时差异的基本特征,并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和季节、线速度

3、和角速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 ) A 15 B 2326 C 6634 D 90 答案: B 试题分析: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即黄赤交角,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与黄道面成 6634的交角,故黄赤交角为 2326。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黄赤交角的度数,知识性试题。 6月 22日至 9月 23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为:短 长 短 B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低 高 低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为:大 小 大 D南极圈内极夜范围为:小 大 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 6月 22日至 9月 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

4、球,并逐渐向南移,故北京的昼长变化,由昼最长变位昼夜平分,即昼长逐渐变短, A错误;香港的纬度位于 22N 附近,故太阳直射点先接近香港,再远离,故香港的正午太阳高度由低 高 低, B正确;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最大到没有,故 C项错误;南极圈内极夜范围从最大到没有,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基本解题规律的总结。 国家足球队于 2001年 4月 22日 18点 55分在我国西安和马尔代夫队进行“2002年世界杯亚洲区

5、小组预选赛 ”揭幕战,正在美国的中国球迷准时收看比赛的时间应该是纽约时间 ( ) A 4月 23日 7点 45分 B 4月 22日 6点 15分 C 4月 22日 5点 55分 D 4月 22日 20点 45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比赛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 4月 22日 18点 55分,纽约时间为西五区区时,较东八区区时晚 13个小时,故计算纽约时间为 4月 22日 5点 55分。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北京时间和纽约时间的区时,并结合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 +时差,东加西减。 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均角速度每

6、日约 15 B平均线速度约为 30m/s C地球公转角速度处处相等 D地球公转线速度并非匀速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公转速度的基本特征: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均角速度约 59,根据轨道周长和上述周期,则可计算地球平均线速度约为 30KM/S。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征,并能结合公转周期和日地距离等信息进行简单计算。 图为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 ”。其中昆仑站于 2009年 1月 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 2为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

7、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小题 2】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 2中的 ( ) A B C D 【小题 3】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其原因主要是 ( ) A气候变暖 B酸雨危害 C风速加大 D降水变化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基本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结合四个考察站的纬度位置可判断,长城站的纬度最低,故自转线速度最快。 【小题 2】昆仑站于 2009年 1月 27日建成, 1月 27日,位于 12月 22日到 3月21日之间,故判断太阳直

8、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即与 点接近。 【小题 3】极地的冰川融化反映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全球气候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结合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全年的太阳直射点位置等基本内容即可解题。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故 A图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关键是掌握横波和纵波传播特征的差异。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题。 【小题 1】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

9、球圈层的个数是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小题 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小题 3】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景观体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 【小题 2】该景观的主体要素为瀑布,属于水圈。 【小题 3】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是生物圈,故花草树木属于生物圈。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环境的

10、基本组成和基本特征等内容,知识性试题。 指出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同一日期的是 ( ) A A和 B B B和 C C B和 D D C和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图晨昏线过极点,即与经线重合,故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 B图自转方向呈逆时针为北半球,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 C图自转方向显示为南半球,图示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D图自转方向显示为南半球,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晨昏线分布的基本特征。 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 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

11、长短变 化 C四季变化 D昼夜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都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代表河水自外向里流入, “ ”代表河水自里向外流出,判断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A 试题分析: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注意结合图示应面对河流流向来看水流的偏向即流水侵蚀严重的河岸一侧,故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点评:本题

12、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并注意结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面对运动方向为前提。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虽然我们相信宇宙还会有能够繁殖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它们。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等方面与地球极为相似的 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 A火星 B土星 C木星 D天王星 【小题 2】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比

13、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八大行星按其自身性质可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小题 2】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较厚的大气层是生命物质存在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故 A错误;地表的温度适中是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决定的, B错误;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而利于形成地球上较厚的大气层,C错误;稳定的光照和较安全的行星际空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八大行星分类和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

14、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关于太阳黑子与年降量的相关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纬度均呈正相关 B 不同纬度相关性不同 C北半球极地地区呈负相关 D两者变化周期均为 32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有的地区呈正相关,有的地区呈负相关。其变化周期约 11年。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性内容,若有资料配合就更好了。 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 ) A赤道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的

15、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极圈内,昼最长为极昼,昼最短为极夜;而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故纬度越高,昼长一年内的变化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形成纬度高低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一般规律。 从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到 21 世纪的今天,已经过去了近 400 年,现在天文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时刻到来。 2006年 8月 24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 “开除 ”出太阳系大行星行列,太阳系九大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八颗。阅读材料,完成题。 【小题 1】 行星与恒星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质量大小 B

16、发光强度 C密度大小 D有无卫星 【小题 2】材料中所提的天体系统从级别上看包括几个层次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行星是指围绕恒星运行,自身不发光的的天体;恒星是指宇宙中靠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而自身能发热发光的星体。而上述特征的不同是由于其质量的差异而导致了引力的差异而形成的。 【小题 2】材料中反映了太阳系及太阳系内的行星系统共两级天体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难度较低,本题还可以结合冥王星的降低设计试题。 .济南昼长于夜的时段是( ) A地球公转从

17、近日点到远日点 B春分到秋分 C地球公转从远日点到近日点 D秋分到次年的春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都昼长于夜;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则北半球各地都昼短于夜。故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本题还可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设计试题。 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 ( ) A 4、 5、 6三个月 B 5、 6、 7三个月 C 6、 7、 8三个月 D 7、 8、 9三个月 答

18、案: C 试题分析:按气候统计标准,北温带国家一般以 3、 4、 5月为春季; 6、 7、 8月为夏季、 9、 10、 11月为秋季; 12、 1、 2月为冬季。 考点:本题考查四季的划分。 点评:本题难度低,我国常用的四季标准即为北温带国家常 用的四季划分标准,注意与天文意义上的四季划分的区别。 北京和海口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海口大于北京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海口大于北京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的规律:除南北两极,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在

19、我国即越往北,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慢。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即可简单作答。 昼夜更替周期是( ) A一个恒星日 B 24时 3分 56秒 C 23时 56分 4秒 D 24时 答案: D 试题分析: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 36059的周期为 1个太阳日,时间为 24小时,是昼夜交通的周期。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以恒星为参照,自转了 360,周期为 1个恒星日, 23时56分 4秒。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注意区别恒星日和太阳日。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

20、有 ( ) 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B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产生 “磁暴 ”现象 C使地球表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明显增多 D使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 答案: A 试题分析: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形成两极地区夜空中的极光现象。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性内容。本题还可结合太阳活动在太阳大气分层中的分布设计试题。 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

21、的时刻 B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小时 C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D相对位置偏东地点的地方时要晚些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则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差 15,地方时差 1个小时,位置偏东的地方总比偏西的地方地方时早,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方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 生只要掌握地方时差异的形成,并结合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判断即可。 读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b在 d东方 B d比 a纬度高 C c在 b东北方 D a比 b昼夜长短变化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中心极点为北极,故自转方向呈逆时针,从 d点看 b点与自转

22、方向相反,为向西, A错误; a点距离北极点较 d点近,故 a点纬度较高,B错误; c点距离北极点较 b点近,故 c点位于 b点的北面;从 b点看 c点,与自转方向一致,故 c点位于 b点的东面,故 C项正确; a点纬度较 b点高,故 a点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 b点大,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自转方向,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的基本方法即可。 综合题 读 “地震波的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图,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指出图中 A、 B各代表什么波: A: B: ( 2) A、 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33千米处传播速度明

23、显加快,从而发现了 C 不连续面。 ( 3)在地下 2900千米处, A波 , B波波速 ,从而发现了 D 不连续面。 ( 4) C面以上为 , C面和 D面之间为 , D面以下为 ,F 的状态为 . 答案:( 1)横波 纵波 ( 2)莫霍面 ( 3)消失 陡降 古登堡面 ( 4) 地壳 地幔 地核 固态金属球 试题分析:( 1)图示 A波的传播速度较 B波慢,故判断 A表示横波, B表示纵波。( 2)地下 33KM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故判断为莫霍界面。( 3)图示地下 2900KM处,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也明显下降,判断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4)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

24、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 F 为内核,应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物质状况据科学家推测为固态。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地震波的传播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 。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随地球内部的深度的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和各层的基本特征等内容分析。 下图是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1分,共 12分)。 (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 2)这一天的日期是 前 后,此时南半球是 季。 ( 3)图中 AB是 线。 ( 4)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 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这一天以后北京的白昼将

25、变 。 ( 5)图中 C、 D两地各是几点钟?昼长分别为几个小时? 时间: C , D ; 昼长: C , D 。 ( 6)这一天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答案:( 1) 2326N ( 2) 6.22 冬 ( 3)晨 ( 4)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昼最长夜最短 短 ( 5) 2时 10时 12小时 4小时 ( 6) 6634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 2)结合上题分析,此日为北半球夏至日。( 3)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 AB线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 AB为晨线。( 4)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

26、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由于太 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故北京的昼长将出现昼变短夜变长现象。( 5)根据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6点,则可推理 C点所在经线为 2点; D点所在经线为 10点。 C点位于赤道上,昼长始终为 12小时。 D点此时为日出 10点,故昼长为 4个小时。( 6)利用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计算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晨昏线图综合判断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判断太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进而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 布规律,并能结

27、合晨昏线图上时间问题分析的突破口:找出 6点、 18点和 12点的位置分析。 读图做题:(每空 1分,共 11分) ( 1)形成天体系统的条件是天体之间 和 。 ( 2)目前,人类认识的天体系统中,最大的是 。 ( 3) 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则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 4)太阳系中,地球位于 和 之间,是距离太阳第 位近的行星。 ( 5)简述地球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自身条件是: (3分 ) 答案:( 1)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 2)总星系 ( 3)太阳 地球 ( 4)金星 火星 3 ( 5) 适合的气温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液态水 试题分析:( 1)考查天体系统的定义,注意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关

28、系。( 2)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 3)太阳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约 99.86%,且其他天体都围绕太阳运行,故太阳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同理,地月系的质量中心和绕转中心为地球,即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4)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可判断。( 5)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是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三大金锁链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和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关系;太阳系的基本概况和

29、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基本条件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该图反映的是 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 ( 2) 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 ,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 。 ( 3)图中 50 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 ,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 运动 为主。 答案:( 1)中 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 12 km,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为 17 km 18 km,在高纬度为 8 km 9 km ( 2)地面辐射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空气对流显著 ( 3)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对流

30、 试题分析:( 1)根据对流层的厚度约 12KM,判断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在高低纬度的分布是不均的。( 2) A层为近地面,由于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弱,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判断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由于该层大气的气温分布上冷下热,且几乎集中 了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故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直接根据图示判断 50 85千米高度,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则气温上冷下热,故大气运动应以对流运动为主。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的基本概况,并结合气温垂直分布的基本概况和对大气运动、天气现象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