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甲、乙、丙、丁表示的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 9 3 3 1 B甲、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 1 1 1 1 C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 AAbb的后代 D丙、丁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 3 1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aBb和 AaBb的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 9 3 3 1, A正确; AaBb和 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为( 1:1)( 1:1) =1 1 1 1, B正确;四株豌
2、豆自交产生基因型为 AAbb的后代的比例分别为: 1/16、 1/16、 1、 1/4, C正确; AAbb和 Aabb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 D错误。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 B代谢废物完全由 过程排出 C内环境是由人体内的液体组成的 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中可以看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然后经过循环系统运
3、输到全身各处, A正确;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也可以通过皮肤排出代谢废物, B错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而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 C错误;多细胞动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而单细胞动物直接通过细胞膜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错误。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高等动物 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过程,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对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人的血浆 pH为 7 35 7 45,其稳定与 HCO3-、 HPO42-有关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葡萄糖
4、的含量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 答案: C 试题分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故本题答案:选 C。 ABD三项都是对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描述,都是正确的。 考点:细胞外液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 1是毛细血管壁, 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A 1处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3 B 5中液体增多会导致组织水肿 C淋巴与 5之间可相互渗透 D 2中的血红蛋白存在于内环境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是血浆,外是组织液, A错误;组织水肿就是指组织
5、液增多, B正确;组织液可以流向淋巴,淋巴不能流向组织液, C错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D错误。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 B麦芽糖 C钙离子 D激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血浆蛋白、钙离子和激素都存在于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不存在于动物的内环境中。 考点:内环境成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成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 AA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 aa是红色,基因型为 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
6、的。一头红褐色雌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A雄性或雌性, aa B雄性, aa或 Aa C雄性, Aa D雌性, Aa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题意可知,红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 AA,则小牛的基因型为 A ,小牛表现为红色,则小牛肯定为雌性,并且基因型只能为 Aa。 考点:基因控制性状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完全显性的特殊的例子,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 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 pH较高的石灰岩上, 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 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根
7、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B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 A错误;两种种群首先出现了地理隔离,并且生存的环境不同,因此发生了不同的选择,此过程中两个种群的基因库逐步形成明显差异,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B正确;突变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C错误;这两种植物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D错误。 考点:生物进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
8、进化理论的相关内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正常双亲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 44+XXY的孩子,关于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孩子不患色盲,出现的异常配子一定为父亲产生的精子 B若孩子患色盲,出现的异常配子一定为母亲产生的卵细胞 C若该孩子长大后能产生配子,则产生含 x染色体配子的概率是 2/3 D正常双亲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含有 23个四分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44+XXY 的受精卵可以由 22+X 的卵细胞和 22+XY 的精子结合而成,也可以由 22+XX和卵细胞和 22+Y的精子结合而成。如果是精子不正常,孩子肯定不患色盲;如果是卵细胞不正常,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
9、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没有分裂,如果是前一种情况肯定不患色盲,因此 A错误。如果孩子患色盲,即基 因型为 XbXbY,这种情况肯定是是由于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没有分裂导致的, B正确。由于性染色体有三条,因此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此不能确定产生含 x 染色体配子的概率, C 错误。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四分体, D错误。 考点:伴性遗传和减数分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异常的伴性遗传和减数分裂之间的关系,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苷酸)。某些突变的 D
10、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 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翻译突变酶的 mR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 B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C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不利于进化 D突变酶大大提高了 DNA复制的速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既然是酶发生了突变,那肯定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了突变,那么相对应的 mRNA上相应密码子就发生了改变, A错误; 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因此作用底物就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 D项,属于无中生有,按常识来做,酶的保真性越好,复制速度相对会比较慢。故本题选 C。基因突变能够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因此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
11、生不利于进化。 考点: DNA的复制和生物进化 点评:本题将 DNA复制和生物进化进行有机结合,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 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 CO2和 H2O,并排出 CO2 B 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 pH C 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CO2 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以和血浆中 NaHCO3发生 中和反应,产生乳酸钠和 H2CO3, H2CO3分解产生 CO2和 H2O,故本题选 B。 考点:内环境稳态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内环境
12、PH值的调节,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中,如果对 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上清液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沉淀物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中,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32P标记噬菌体的 DNA。如果对 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就不能从细菌表面脱
13、落,导致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如果对 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通过半复制保留产生的 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就会从细菌中释放出来,从而使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故本题选 C。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中的放射性标记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为 A 1/2 B 1/4 C 1/6 D 1/12 答案: C 试题分析: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由此确定这对夫妇
14、都为杂合子,则他们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 1/3AA或 2/3Aa。这个儿子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 aa)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 =2/31/21/2=1/6,故本题选 C。 考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不产生基因突变。抗病基因 R对感病基因 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 rr占 1/9,抗病植株RR和 Rr各占 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开花前全部死亡。则 F1中感病植株占 A 1/8 B 1/9 C 1/16 D 4/81 答案:
15、 C 试题分析:由于感病植株开花前全部死亡,因此只有抗病植株 RR和 Rr可以繁殖后代,并且它们各占一半,产生的 R 配子的概率为 3/4, r 配子的概率为 1/4。又由于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因此 F1中感病植株 rr的概率=1/41/4=1/16。故本题选 C。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人体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X1、 X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Y1、 Y2)。一般情况下,以下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目 X1 与 X2 相同, Y1 与 Y2 不同 B核
16、基因种类 X1 与 X2 不同, Y1 与 Y2 相同 C染色体数目 X1 与 X2 不同, Y1 与 Y2 相同 D核基因种类 X1 与 X2 相同, Y1 与 Y2 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 X1 与 X2 完全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因此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因此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基因不同,故本题选 D。 考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A基因型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
17、AaBb后代的概率为 1/4 B乙图表示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F2的性状分离比 C丙图 5号女儿患单基因遗传病,那么 3、 4号异卵双生兄弟基因型均为纯合子概率为 1/9 D若丁图表示某生物次级卵母细胞,则通常情况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数目为 4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中,亲本基因型为 AaBb,因此两个亲本杂交产生 AaBb后代的概率 =1/21/2=1/4,A正确;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F2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 B正确;丙图 5号女儿患单基因遗传病,则亲本均为 Aa,而 3、 4号为异卵双生兄弟,因此他们是 AA的概率均为 1/3
18、,则他们均为纯合子概率为 1/9, C正确;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已经减半,因此体细胞中含有 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可以含有 8条染色体, D错误。 考点: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属于对识图、理解层次的考查。 图一表示基因型为 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 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中 为次级精母细胞, 中 A和 a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 变 B图一中 都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C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 C D段的有 D若该动物产生一个 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二
19、的 DF 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一中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可以看出中间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A和 a一对等位基因,因此 中 A和 a形成的原因很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A错误;图一中 都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中含有 4个染色体组, B错误;图二 C D段表明一条染色体上有 2个 DNA分子,即有染色单体,因此可对应图一中的 , C正确; A和 a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此时不分离应该是图二的CD段的前一段时间发生分裂异常,而 DF 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错误。 考点:变异和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发
20、生的几种变异情况,属于对识图、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果蝇的红眼基因( R)对白眼基因( r)为显性,位于 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 B)对残翅基因( 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 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 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占 1/2 C.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 bb 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亲本为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它们的基因型可初步确定为: B XRX , bbXRY。又由于
21、 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 1/8为白眼残翅,基因型为 bbXrY,因此可进一步确定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 A正确;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 1/2的含 Xr,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 1/2的含 Xr, B正确;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 =1/21/2=1/4, C 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卵原细胞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和基因都加倍,因此能够分裂形成 bb 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D正确。 考点: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倍体植物甲( 2N 10)和二倍体植物乙( 2n 10)进行
22、有性杂交,得到的 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 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 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F1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各为 2种 B物理撞击的方法最终产生的 F2为二倍体 C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D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F1幼苗,则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 F1仍然是二倍体,但是甲乙两种生物不是同一物种,因此二倍体的 F1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能正常的进行减数分裂, A错误;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 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该配子有
23、两个染色体组,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 F2, F2属于四倍体, B错误;植物甲和乙能虽然能进行有性杂交,但是得到的 F1不育,说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不属于同一物种, C错误;秋水仙素可以使染色体数加倍,因此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F1幼苗, F1变为四倍体,此时存在同源染色体,该植株是可育的, D正确。 考点:物种和生殖隔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种和生殖隔离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蜗牛的有条纹 (A)对无条纹 (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 55,无条纹个体占 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 Fl,则 A基因的频率和 F1中 Aa 基因型的频率
24、分别是 A.30, 2l B.30, 42 C.70, 2l D.70, 42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条纹 (AA)个体占 55,无条纹( aa)个体占 15,则有条纹( Aa)个体占 30%,并且在自由交配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因此 A基因的频率 =55 +30 /2=70, a基因的频率 =1-70 =30, F1中 Aa 基因型的频率 =270 30 =42,故本题选 D。 考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在自由交配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问题,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
25、变异 答案: A 试题分析: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移、遗传漂变,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故本题选 A,随机交配的种群由于没有发生选择,因此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 考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据你所知道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A纯种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 D杂种表现的优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 杂交可以获得双亲的优良性状,即杂种优势,故本题选 D。纯种是靠自交,不是靠杂交;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因此不涉及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考点:杂交育种 点评:本题考查了杂交育种
26、的原理和优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果蝇的红眼为伴 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 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 白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 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 红眼雄果蝇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红眼为伴 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四组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A XBXbX BY,后代雌果蝇都为红,雄果蝇有红、白,无法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B XbXbX bY ,后代雌、雄果蝇都为白,无法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C XBXbX bY,后代雌果蝇有红、白,雄果蝇也有红、白,无
27、法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D XbXbX BY,后代雌果蝇都为红,雄果蝇都为白,通过眼色能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本题答案:为 D。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属 于中档题。 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 A常染色体上 B X染色体上 C Y染色体上 D线粒体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故本题选 B。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男女发病率是均等的, 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表现出传男不传女,线粒体中遗传病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 考点: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同类型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28、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E、 e和 F、 f分别代表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A Ef、 eF、 Ef、 eF B eF、 Ef、 EF、EF C Ee、 Ee、 ef、 ef D EF、 Ef、 ef、 eF 答案: A 试题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相同。因此一个精原细胞分裂为 4个精子, 4个精子两两相同,并且两种精子之间存在等位基因,故本题选 A。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形成的精子的种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减数分裂的了解程度,
29、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C有纺锤体形成 D着丝点分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前期都要形成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和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但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有丝分裂没有该变化,故本题选 A。 考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和联系,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假如水稻高杆( D)对矮杆( d)为显性,抗稻瘟病( R)对易感稻瘟病( 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
30、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 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1/8 B.1/16 C.3/16 D.3/8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意可得,亲本基因型为 ddrrDDRR,杂交子一代为 DdRr,子一代自交后代中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 ddD ,其所占比例=1/43/4=3/16。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紫花 紫花 紫花 紫花 紫花 301 紫花 101白花 紫花 白花 紫花 紫
31、花 白花 98 紫花 107白花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般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两种: 定义法(杂交法) 不同性状亲本杂交 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 F1为显性杂合子,如紫花 白花 紫花可判断紫花为显性; 自交法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 后代出现不同性状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亲本都为杂合子,如紫花 紫花 301紫花 101白花也可判断紫花为显性。故本题选 D。 考点:显隐性的判断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判断显隐性的两种判断方法,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假说 -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
32、出结论 ”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 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 “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为了验证作 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在非同源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现象,而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在减一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的交叉互换就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 “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
33、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故本题选 B。 考点:假说 -演绎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孟德尔利用假说 -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 B狗的长毛与卷毛 C鸡的光腿与毛腿 D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 答案: C 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据定义可知,兔的白毛应对灰毛,猪的黑毛应对白毛;狗的长毛应对短毛,卷毛应对直毛;果蝇的红眼应对白眼。故本题选 C。 考点:相对性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性状概念的识记情况和理解能力情况,属于简单题。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
34、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A正确;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发生自由组合, B错误;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因此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C正确;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 D正确。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
35、化,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原核生物中, DNA位于 A细胞核 B核糖体 C细胞质 D蛋白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因此 DNA分布在拟核和细胞质中的质粒中,故本题选 C。 考点:原核生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核生物的 DNA的分布情况,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肺炎双球菌的 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 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的 DNA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的 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培养
36、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答案: A 试题分析: DNA是 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因此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或蛋白质或 DNA完全水解产物,都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只有加 S型细菌的 DNA,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故本题选 A。 考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如图是细胞中 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合成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 B该过程表明细胞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C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 是多肽链 D信使 RNA上相同的密码子决定
37、相同的氨基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表示以 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翻译过程,因此合成模板为核糖核酸,故本题选 A。同种一条 mRNA上结合了多个核糖体,多个核糖体上同时又多肽链的合成,因此提高了蛋白质的合成速度;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表示长短不同的多肽;信使 RNA上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 考点:翻译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属于对识图、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一条 DNA链的核苷酸序列是 TACCGGAGT 。下列哪一项是由此链转录产生的 mRNA A AUGGCCUCA B ACUGAACGA C ATGGCCTAC D UACCGGAGU 答案
38、: A 试题分析: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 A与 U、 G与 C、 C与 G、 T与 A配对,因此此链转录产生的 mRNA为 AUGGCCUCA ,故本题选 A。 考点:转录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转录过程中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 tRNA种类不同 B 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为 mRNA,因此两种蛋白质不同的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39、mRNA碱基序列不同,故本题选 B。所有细胞生物的核糖体都是相同的,并且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并且反密码子也相同。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 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 A与 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图中含有 8条脱氧核苷酸链 D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可以看出两条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特有的变化,因此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由于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
40、交叉互换,所以每条染色体上都有 A和 a两个基因,因此 A与 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有2个 DNA分子,每个 DNA分子有 2条脱氧核苷酸链,因此图中两条染色体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故本题选 B。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通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交叉互换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某 DNA分子共有 a个碱基对,其 中含胞嘧啶 m个,则该 DNA分子复制 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 7( 2a-m) B 8( a-m) C 7( a-m) D 8( 2a-m)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DNA分子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1、,其中 A=T, G=C,题中所给 C=m个,则 T=( 2a-2m) /2= a-m。又该 DNA分子复制 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 =23( a-m) -( a-m) = 7( a-m)。 考点: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碱基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相关碱基的计算,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某 DNA分子中 A T占整个 DNA分子碱基总数的 44%,其中一条链 ()上的 G占该链碱基总数 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 ()上的 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 35% B 29% C 28% D 21%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DNA分子中,遵循碱基互补
42、配对原则,其中 A=T, G=C,因此A T占整个 DNA分子碱基总数的 44%,则 G占整个 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8%。又因为其中一条链 ()上的 G占该链碱基总数 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 ()上的 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 =28%2-21%=35%。 考点: DNA分子中碱基的计算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 DNA分子中碱基的计算中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已知一个 DNA分子中有 4000个碱基对,其中有胞嘧啶 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糖数目和胸腺嘧啶数目分别是 A 4000个和 900个 B 4000个和 1800个 C 8000个
43、和 1800个 D 8000个和 3600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DNA分子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 A=T, G=C,因此C=2200,则 G=2200, A=T=1800;在 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 酸是由一分子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构成的,因此这个 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糖数目为 8000个。 考点: DNA分子中碱基的计算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 DNA分子中碱基的计算中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
4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答案: B 试题分析: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并没有发现其化学本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不能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有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故本题选 B,因为艾弗里提取的 DNA中始终含有 0.02%的蛋白质。 考点: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几个相关的实验,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综合题 下图为某
45、同学绘制的 DNA片段示意图 ,请结合 DNA分子结构特点,据图回答: ( 1)请指出该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 。 ( 2) DNA是由许多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 3)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 15N 的同位素培养液中,此图中所示的 处可以测到15N。(填标号) ( 4)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 32P的同位素培养液中,此图中所示的 处可以测到32P。(填标号) ( 5) DNA分子的复制需要酶、能量 和 等基本条件。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了 ,通过 _,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 DNA分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 为 。 答案: (1) 脱氧核苷酸链应反向平行排列(或脱氧核糖方向应相
46、反) (2) 4脱氧核苷酸 (3) 3 (4) 1 (5) 模板 原料 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 半保留复制 试题分析:( 1) 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特点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而图中是同向的。 ( 2)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 3) (4)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 1)、一分子脱氧核糖( 2)和一分子含氮碱基( 3)组成,因此 15N 标记含氮碱基, 32P标记磷酸。 ( 5) DNA分子的复制的条件有: DNA的两条链作为模板、 ATP作为能量、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还有解旋酶和 DNA聚合酶。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
47、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 DNA分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考点: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点评:本题考查了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玉米 (2N 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即易倒伏 (A)对矮秆即抗倒伏 (a)为显性,抗病 (B)对易感病 (b)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 的玉米品种甲 (AABB)和乙 (aabb),据此培养 AAbb品种。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由品种 AABB、 aabb经过 a、 b、 c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 F2的高秆抗病
48、玉米中纯合子占 _。 (2)将图 1中 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 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 _。 (3)过程 e常采用 _由 AaBb得到 Ab 个体。与过程 a、 b、 c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 a、 e、 f的优势是 _ 。与过程 g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 d育种的优 势是 _ 。 (4)上述育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目标品种的是 _,原因是_。 (5)欲使玉米中含有某种动物蛋白成分可采用上述 _育种方法,若现有玉米均为晚熟品种,欲培育早熟品种可采用 _方法。 答案:( 1)杂交育种 1/9( 2) aaBb ( 3)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 限 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 4) g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而且是不定向的( 2分) ( 5) d基因工程 g诱变育种 试题分析: (1)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