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651.1-2009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1部分 工程建设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63975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8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651.1-2009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1部分 工程建设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11 T 651.1-2009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1部分 工程建设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11 T 651.1-2009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1部分 工程建设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11 T 651.1-2009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1部分 工程建设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11 T 651.1-2009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1部分 工程建设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03.220.20 R 11 备案号:25552-2009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 DB11/T 651.12009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 1部分: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Part1:Technology regulation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2009-07-08发布 2009-11-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651.1 2009 I 前 言 DB11/T 651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分为两个部分: 第 1部分: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第 2部分:运营管理规范。 本部分为

2、 DB11/T 651的第 1部分。 附录 A和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运输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部分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分会负责解释。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分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倪伟、刘璇亦、刘亚珊、周利民、向玉映、 苌华强、 王淑芬、 杨青山 、 叶东强、 杨大忠。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DB11/T 651.1 2009 1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 1部分: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1 范围 DB11/T 651的本部分规 定了

3、 BRT系统基 本条件、 线路布 设 原则、 道、车站及 车 场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安全设施的一般 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规 划 、设计和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条款通 过DB11/T 65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 为本部分的 条款。 凡是注日期 的 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 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 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 适用于 本部分。 GB 5768 道路 交通标志 和 标线 GB 50157 地铁 设计规范 GB 50198

4、 民 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CJ/T 236 城市 轨 道 交通 站 台屏蔽门 CJJ 15 城市公共交通 站、场、 厂设计规范 CJJ 37 城市 道路设计规范 CJJ/T 119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 语 JGJ 50 城市 道路和建 筑物无障碍 设计规范 DB11/T 532 公共汽车通 用 技术 条件 DB11/T 651.2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 2部分:运营管理规范 DB11/T 657.3 公共交通客运 标志 第 3部分:公共汽 电 车 3 术语和定义 CJJ/T 119和 DB11/T 651.2确立 的以及下列 术 语和 定义 适用于DB11/T 651 的本部分

5、。 3.1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以 大容量高 性能公共汽车在专 用车道上 运行, 由 智能 调度系统、 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和 乘客信息服务 系统控制的快速客运系统,英 文缩略语 为BRT。 3.2 客流主干线 passenger flow arterial line 聚集了多条 公交线路 和大量客流 的通道 。 3.3 中央专用车道 median exclusive bus lane 靠近道路中 心线的公交 专 用 车道 。 3.4 路侧专用车道 side exclusive bus lane 靠近道路边 线的公交 专用车道 。 3.5 DB1

6、1/T 651.1 2009 2 岛式车站 island stop 可 在 站 台 两侧乘降的车 站 。 3.6 侧式车站 side stop 只在站台一 侧乘降的车 站 。 3.7 物体隔离 object separation 以 分 道 体 、隔离墩、 护栏等物质 实 体 实行 车 道 隔离 。 3.8 站台安全门 safety door of platform 设 在 站 台边缘 ,使候 车区与客 车运行区相互隔离 的自动门。 3.9 水平乘降 horizontal riding-alighting 站 台高度与 车内通道地 板高度相近,乘客乘降时无明显台阶。 3.10 列车化运行 tr

7、ain operation 由 多辆客车组 成 同 一车 次,连续进出车 站,连续 通过路 口的运行 方式。 3.11 自动票务系统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AFC) system 由计算机集 中控制的 进行自动售票、检票 、 验票 及结算 的 自动化 管理系统。 3.12 智能调度系统 intelligent dispatch system 对 公交车辆 的运营数 据进行自动采集、 传输和实 时处 理的调度监控 系统。 3.13 非系统控制下 的信号 优先 local signal priority(Sensor Control) 优先请求信号直接由 信号机接收

8、 ,不 受 信号控制 系统的 控制, 信号机根据内 部设定 的优先算 法响应 优先信号。 3.14 系统控制下 的信号优先 控制 transit signal priority (System Control) 优先信号直接上传至 信号控制 系统, 信号控制系统 在综合分析网络 交通需 求与公交 优先需求后, 响 应公交优先请 求 。 4 BRT系统的基本条件 4.1 客流主干线 的长度不 小于 10km,客流断面 的 高 峰小 时单向客流量 0.6万人 次1.5 万人次。 4.2 在路段上设 BRT专用 车道,或 另设专用道路。 4.3 采用封闭式 车站,实 现站内售检票和水平 乘降。 4.

9、4 站内具有列 车化运行 的停靠泊 位。 4.5 在平交路口设 BRT车 辆优先通 行信号系统。 4.6 具有智能调度 系统和 动态信息服务系统。 4.7 运营车辆性 能及配置应符合 DB11/T 532对 BRT车辆 的要求。 4.8 故障牵引车 根据运营车 数 按比例配置。 5 线路布设原则 5.1 与城市发展 相协调, 符合城市 空间功能 的规划布 局。 DB11/T 651.1 2009 3 5.2 与轨道交通协 调 发 展, 组 成 多元 化 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5.3 与城市道路 相匹配, 合理使用道路资源 。 5.4 根据城市规 划和现状选择客流 密集、公交 线路比较 集中的城市

10、干 道,构成 以 BRT线路 为 骨干 与常 规公交线路有 机结合 的地面公共交通线 网。 5.5 线路长度宜 10km25km。 5.6 车站的间距宜 600m 1200m。 5.7 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 的换乘距 离不宜大于 300m。 5.8 车站与危险品生产、 储存及销 售、高压 电线等区 域的 安全距离, 应符合相 关标准的规 定 。 5.9 驻车场宜设 置在线路 的端点站 附近。 5.10 新开 BRT线路 时 , 应对相关公交 线路进行 必 要的 整合 。 6 车道 6.1 BRT专用车道 分为中 央专用车 道和路侧专 用 车 道两 种, 优先选用 中央专用 车道。 6.2 站区内

11、宜设 置停靠车 道和直接 通行车道 。停靠车 道由 过渡段驶入段、停 靠段(泊 位)和驶 出段 组成。设计要 求 按 CJJ 37执行 。 6.3 车道宽度 6.3.1 设计行车速 度不大于 60km/h的车 道 宽 度不 小 于 3.5m;设计行车速 度 大于 60km/h的车道宽 度不 小于 3.75m。 路缘带宽 度 为 0.5m。 6.3.2 站区内停靠 车道宽度 不小于 3m。 6.4 车道隔离形 式分为物体隔离和 标线隔离 两种。中 央专 用车道应采 用物体隔离 。 6.5 道路设计的计 算行车速 度 不 宜小 于 60km/h。 6.6 路面结构 6.6.1 行车道路面宜 采 用

12、 沥青 混凝土 路面结构, 其技术要 求应符合 CJJ 37的规定 。 6.6.2 站区路面宜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 面结构, 若采用沥 青混凝土路面结 构,应作抗 车 辙增 强处理。 6.7 站区典型车 道设置参见 附录 A。 7 车站及配套 设施 7.1 车站 7.1.1 车站应划分为 售检票区 和 站 台。 7.1.2 售检票区和 站台的面 积应根据 客流量、运营组织 方式等 因素确定,站台乘客 人 均使用 面 积 应不 小 于 0.5m 2 。 7.1.3 车站宽度: 岛式车站不 小 于 4m,侧式车 站不小 于 2.5m。 7.1.4 站台长度应 根据车辆 编组辆数 及安全距 离确定。

13、7.1.5 站台高度应 低于车门 踏步 0.05m 0.1m。 7.1.6 车站与外部人 行 步 道之 间 有 机动 车 道 时, 应 设 过街天桥 、 地下通 道或灯控 人行横道,其宽度 根 据客流量确 定。 7.2 车站服务设施 7.2.1 售检票设施分为人工 售检票和 自动售检票 两 种 ,设施 数量应根据 车站客流 参照 GB 50157确定 。 选用人工售检票时宜 预留设置 自动售检票 的 条件 。 7.2.2 应设置站牌 、线路图 、车辆到 离站时刻 显示屏、 广播 等信息服务 设施。 7.2.3 按 DB11/T 657.3的要 求设置指示 、 引 导等服务 标志 。 7.2.4

14、 在候车区与客 车运行区 之 间应 设置安全 护栏及站 台安全 门 ,其要 求参照 CJ/T 236的规 定 。 7.2.5 车站应设有 视频监视 设备、紧急救援及 报警装置 等。 7.2.6 地面铺装应平整、防滑 。 DB11/T 651.1 2009 4 7.2.7 车站及其周 边人行步 道之间应按 JGJ 50的要求 设置 无障碍设施。 7.2.8 应设置候车 亭、废物 箱等服务 设施。候 车亭应具 有标 识性。 7.3 配套设施 7.3.1 应设置设备 用房及管理 用 房 。 7.3.2 车站建筑根据 相 关 设计规范和 标准设置 给排水、 暖通、 照 明 、 供配 电 、通 信、防雷

15、 及消防等 配 套设施。 7.3.3 应有在紧急 断电情况 下,为售检票设施提 供 不 间断 电源 的设备。 7.3.4 宜在车站附 近设置非 机动车及 机动车的 驻车换乘 场地 。 7.4 典型车站布 置参见附录 B。 8 BRT智能调度 及辅助 系统 8.1 BRT智能调度 及辅助 系统应包 含信号控制 系统、车 辆定 位 及 控制 系统、动 态信息服务 系统和 视频 监控系统。 8.2 信号控制系统 8.2.1 系统应结合 社会车辆 队列长度、 BRT客流量、 BRT时刻表 等 因素, 在 BRT优先的 前提下 兼顾社会 车辆的通行 。 8.2.2 系统应具有 补偿功能, 补偿功 能应设

16、置 最大和最 小绿灯 时 间 限 制。 8.2.3 在信号控制 系统未形 成网络的 BRT线路, 信号控制 系统 应 采 用 非系统控制 下的信号优先控制 方 式。 8.2.4 在信号控制 系统已形 成网络的 BRT线路, 宜 采 用系统 控制下的信号优先控制 方 式 。 8.3 车辆定位及 控制系统 8.3.1 系统应实现 运营车辆 的定位和 调度中心对 车 辆 的实 时调度。 8.3.2 系统应在调度 中 心显 示运营车 辆的编号 、位置、速 度、 离 站 时 刻误 差 及 调度 指令等信息。 8.3.3 调度中心应 能实现对多 条线路 的集中调度 。 8.3.4 系统应对车 辆运行数 据

17、统计分 析,提供报表及决策支持 。 8.4 动态信息服务 系统 8.4.1 动态信息服务 应 包 含车 内 、车 站及停车 场的动态 信息服务。 8.4.2 车上动态信息服务的 形式应包括 语 音广播 提 示 和动 态信息显示。 8.4.3 车上动态信息 应 有 车辆 到 站 信息 提 示 、换 乘信息 提示 和其它必要的 动 态 信息 。 8.4.4 车站动态信息 应 有 车辆 到 离 站时 刻 、 换乘信息、 首末 车信息、北京 时 间 等。 8.4.5 停车场动态 信息应包括发车提 示信息等 。 8.5 视频监控系统 8.5.1 车站、停车 场应配置 视频监控 设备,车 厢内宜设 置视

18、频监视设备 。 8.5.2 车站视频监控 设 备 的监控范围 应覆盖整 个站台、车 辆停 靠区、售检票区和管理用房 。 8.5.3 视频监控系统 应符合 GB 50198的要求。 9 交通安全设施 9.1 标志 9.1.1 BRT车道应按 GB 5768的要求 设置专用道 指示标志 。 9.1.2 在 BRT车道 的入口处 ,应设置 快速公交车 道标志 。 9.1.3 在离 BRT车 站 300m范 围内的人 行道、 过 街设施等处 的明显位置, 设 置去往 BRT车站 的指路标志 。 9.1.4 在车站的适 当位置, 设置出入 口、售票处 、 检票处 、候 车 处 、 乘降 口 等 标志 。

19、 9.1.5 在车站入口 显著位置 ,设置禁止 危险品 进站标志 。 9.1.6 各种客运标志 、 引 导标志、警告 标志和 禁止标志,均 应符合 DB11/T 657.3的规定。 DB11/T 651.1 2009 5 9.2 标线 9.2.1 BRT车道与其 两侧隔离 设施或路 缘 石之 间设车道 边缘 线。 9.2.2 车站应设置停 靠 车 道和 直接通 行车道等 标线,停 靠车 道边缘线紧贴 站 台边缘 。 9.2.3 站台内应按 DB11/T 657.3的规 定设置引 导标线 。 9.2.4 车道标线的 形式、尺寸 、 颜 色、 材 料 及工 艺 应符合 GB 5768的要求 。 9

20、.3 隔离设施 9.3.1 站台周围应 设置隔离 设施,其 高度不小 于 1.10m,水平 载荷能力 不小于 1kN/m。 9.3.2 车道隔离形 式可采用 护栏、橡胶 分 道 体及标线等 。宜选择 1.2m高 的护栏。 9.3.3 物体隔离连续 长 度 大于 300m时 , 应每 隔 200m50m 均 匀布设 20m长的易拆 装结构, 且有相应 的 标识。 10 驻车场及管理 中 心 10.1 驻车场的设计 按 CJJ 15执行。 10.2 根据 BRT运 行特点设 置管理中 心, 对单 条或多条 BRT线路进行管理 调度, 管理中心 宜与驻车 场结 合建设。 10.3 线路调度中 心控制

21、室 的使用面 积,不小 于 30m 2 。线路 调度中心设 备室不小 于 15m 2 。 10.4 拥有多条线路 的 BRT系统,应 设区域调度 中 心 ,其 控制 室 面 积 在 10.3条规 定的基础 上,每增 加 一条线路, 增加 10m 2 。 10.5 场站及管理中 心 的 控制 室 电 源按 一 级 负荷 设计,能 提供 不 小 于 2h的不间断 电源。 DB11/T 651.1 2009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 站 区 车道 图 A.1 岛式站台(有直 通车道 ) 图 A.2 岛式站台(无直 通车道 ) 图 A.3 侧式站台(有直 通车道 ) 图 A.4 侧式站台(无直

22、 通车道 ) DB11/T 651.1 2009 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 车站 运营车位 运营车位 运营车位 (快速公交 停 靠 车道) (社 会 机动 车 道 ) (社 会 机动 车 道 ) (非 机动 车道 ) 连通设施 (外部人 行步道) 道路中线 候 车站台 (付费区 ) (快速公交 停 靠 车道) (社 会 机动 车 道 ) (社 会 机动 车 道 ) (非 机动 车道 ) (外部人 行步道) 售检票 设施 售票 空间( 非付费区 ) (车行方 向) (车行方向 ) 运营车位 ( 车 行 方向 ) (快速公交 直 通车 道 ) (快速公交 直 通车 道 ) (车行方向 )

23、图 B.1 典型 岛式站台车站示意图 运营车位 运营车位 连通设施 道路 中 线 候 车 站 台 (付费区 ) (快速公交停靠 车道 ) (社 会机动车道 ) (非 机动车道 ) (外 部人行步道 ) (车 行方向 ) ( 车 行方向 ) 运营车位 运营车位 (社会 机动车道 ) (社 会机动车道 ) (非 机动车道 ) (外 部人行步道 ) 售检票 设施 售票空间 (非 付费区 ) 候车站台 (付费区 ) 售检票 设施 售票空间 (非 付费区 ) (快速公交直通车 道 ) ( 车行 方 向 ) (快速公交直通车 道 ) (快速公交停靠车道 ) (社 会机动车道 ) (车行 方向 ) (车行方向 ) ( 车行方向 ) 图 B.2 典型 侧式站台车站示意图 DB11/T 651.1 2009 8 参考文献 1 GB 50174 计 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2 GB 50220 城市 道路交通规 划 设计规范 3 DB11/T 243 户 外广告牌 技术规范 4 DB11/T 650公共汽电车 站台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