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632-2009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64215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8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632-2009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11 T 632-2009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11 T 632-2009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11 T 632-2009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11 T 632-2009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 B 65 备案号:XXX-XXXX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 DB11/T 632 2009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tection and rejuvenation of ancient famous woody plants 2009-02-06发布 2009-05-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6322009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1 5 生长环境改良 2 6 有害生物防治 2 7 树体防腐、填充、修补 .2 8

2、树体支撑、加固.3 9 枝条整理 3 10 围栏保护 3 附录 A .4 DB11/T 6322009 II 前 言 为了指导、规范针对生长衰弱、濒危古树名木所采取的保护复壮措施,使之更科学、有效,根据北 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 制定古树名木保护复壮 技 术规程。 本标准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林业 科技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施海、郑波 、 张萍 、王连军 、彭华 、 张俊民、 尹俊杰 、杨在兰。 DB11/T 6322009 1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

3、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 在进行 保护复壮 时的总则 要求 和生长环境改良、有害生物防治、树体防腐填 充修补、树体支撑加固、枝条整理、围栏保护的 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 于北京市 行政区域内 古树名木的保护复壮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文件中 的条款通过本标准 的引用而成 为 本标准 的条 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 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 的 内容)或 修 订版均不适 用于本标准, 然而 , 鼓励根据 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 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 这些文件的最新 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11/T 4782007 古树名木

4、 评价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标准。 3.1 古树 ancient woody plants 指树龄在 100年以上 的树木。 3.2 名木 famous woody plants 指珍贵、稀 有树木和 具有重要 历史价值 、纪念意 义的树木。 3.3 树冠投影 crown projection 树冠所覆盖 的地面面积 , 按 树冠最外周圆 的 垂直投影 而定其周界 。 3.4 复壮 rejuvenation 对生长衰弱、濒危古树名木通过 改 善 其生长环境条件, 促 进其生长,以达 到增强树 势的技术措施。 3.5 硬支撑 solid propping 是指从地面至 古

5、树斜 体支撑点 用硬质柱 体支撑的 方法 。 3.6 拉纤 branch-towing 是指在主干 或大侧枝 上选择一牵 引 点 , 在 附 着 体上选择另一牵引 点, 两点之 间用弹性 材料牵 引的方 法。 4 总则 4.1 衰弱、濒危古树名木在复壮前,应根据 其 生长状况 和生长环境从以下 三方面进行 综合诊断分析, 查明原因: a) 分析地上、 地下环境 中是否有 妨碍古树名木正常 生长的 因子。 b) 分析、检测 根区土壤板 结、干旱 、 水涝 、营养状况及污 染等情况 。 c) 查阅档案,了 解 以 往的管护情 况和生长 状况。 DB11/T 6322009 2 4.2 综合现场诊断

6、 和 测 试分析结果 ,制定具 体的保护复壮 方案。 4.3 保护复壮方 案应经专家组论证同 意 后 ,方 可 实施 。 4.4 保护复壮工 程应由具 有专业资 质的单位进行施工 。 4.5 保护复壮工 程完成后 ,应由相 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 进行 验收。 4.6 管护责任单位(人)要 定 期 检查 , 建立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档案 。 5 生长环境改良 5.1 地上环境改良 5.1.1 古树名木地上 环境改良 应 达 到 DB11/T 4782007 中第 6.1条的规定。 5.1.2 按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拆除 古树名木 周边 影响其正常生长的 违章建筑 和设施;属 于 历史遗留

7、影 响古树名木生长的 建筑物和 构筑物在 改造 时应为古树名木留足 保护范围 。 5.1.3 伐除古树名木周 围对其生长有 不 良 影 响的 植 物,修 剪影 响 古树名木光照 的 周 边 树木枝条。可选 择 种植有益 古树名木生长的植 物。 5.1.4 有树堰的古树名木, 可根据环境 铺设不 同形式的树 堰覆盖物,防 止践踏。 5.1.5 古树名木周 围铺装地面应采用 透气铺装 , 并留 出 至 少 3m3m 的树 堰。 具体技术 按附录 A.1.2.2 的规定执行。 5.1.6 周围没有避雷装置的古树名木, 应 安装避雷装置 。 5.1.7 生长于平地的古树名木,裸露 地 表 的根 应加以

8、保护,防 止践踏;生长 于坡地且树根 周 围 出 现水 土 流失的古树名木, 应 砌石墙 护 坡,填 土 护根 。 护 墙高度、长 度 及 走向 据地势而 定; 生长 于 河道 、 水 系 边的古树名木,应据 周边环境用 石驳、木 桩等进行 护岸 加固,保护根系。 5.1.8 主干被深埋 的古树, 应分期进行 人 工 清除 堆 土 ,露 出根 茎 结合部 。 5.2 地下环境改良 5.2.1 古树名木地 下环境改良 应 达 到 DB11/T 4782007 中第 6.1条的规定。 5.2.2 土壤密实板结, 通气不良, 可采取挖复壮 沟 等 土壤 改良 技 术,结合土壤 通 气 措施,改善土壤

9、 理 化性质。单 株 古树 可 挖 4 6条复壮 沟 , 群株古树 可 在古树之间设置 2 3条复壮沟。 复壮 沟 可 与通 气 管 ( 井 ) 相 连 接, 大 小 和形 状因环境 而 定, 也可根据 情 况单独竖向 埋设通气 管。 具体 技术按附录 A.1的规 定 执 行。 5.2.3 土壤干旱缺水, 应及时进行 根部缓流浇 水,浇足 浇透 ,不得使用喷灌 ,不得使用 再生水;当 土 壤含水量大 ,影响根 系正常生长 时 ,则 应采取措施 排涝 。 5.2.4 土壤被污染 时, 应根据污 染物不同 采取相应 措施加 以 改造, 清除污染 源。 必要时 可换当地 熟土, 并补充复壮 基质。

10、5.2.5 依据土壤肥力状况 和古树名木生长需要 ,适量施 肥, 平衡土壤中矿质营养,可结合复壮沟和 地 面打孔、挖穴 等 技 术进行。根施 肥 料应 经过充分 腐熟 。 5.2.6 地面有通透性差 的硬铺装, 应拆除吸收 根分布区 的铺装 。 同 时 可 结合复壮沟或地面 打孔、挖穴 等 技 术改良 土壤。 6 有害生物防治 6.1 根据古树名木 周 围环境 特 点 ,加 强 有害生物日常 监测 。具体技术 按附录 A.2规定执 行。 6.2 根据古树名木树种、生长状况 确定有害生物防治的 重点 对 象 。 6.3 提倡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 主的无公 害防治方 法。 7 树体防腐、填充、修

11、补 7.1 古树名木树体皮层 或 木 质 部腐 朽 腐 烂, 造 成主干 、枝 干形成空洞或轮廓缺失,应 首先进行 防腐处 理并结合景观 进行填充修补。 具体技术 按附录 A.3的规定执行。 DB11/T 6322009 3 7.2 树体防腐、填充、修补使用的 材料应具 有以下特 点: a) 安全可靠, 绿色环保,对树体 活组织无 害。 b) 防腐材料防腐效果持久稳定。 c) 填充材料能充满 树洞并与内 壁紧密结合 。外表的封堵修补材料包括仿真 树 皮 , 应具 有防水 性 和抗冷、抗热稳定性, 不 开裂 ,防止雨 水渗入。 7.3 对树体稳固性 影 响 小的树洞可 不作填充,有 积水 时可

12、在适当位置设 导 流 管 ( 孔 ) ,使树 液 、 雨水 、 凝 结 水 等 易于 流 出。 7.4 树洞太大或主 干 缺损太多,影 响树体稳 定,填充 封堵 前可做金属 龙骨,加固树体。 7.5 树体填补施 工宜在树木 休眠期 天气干燥 时进行。 8 树体支撑、加固 8.1 树体明显倾斜或 树冠大、枝 叶密集、 主枝中空、 易遭风折的古树名木, 可 采用硬 支撑、拉纤 等 方 法 进行支撑、加固 ; 树体上 有劈裂或 树冠上有 断裂隐患 的 大分枝 可采用螺纹杆加固、 铁箍 加固等 方法进 行加固。具 体技术按 附录 A.4的规定执 行。 8.2 选用材料的规 格 应 根据 被 支撑、加固

13、树体枝干载荷 大小 而 定,材料质量应 合格。 8.3 支撑、加固 设施与树体 接 触 处加 弹 性 垫层 以 保护树 皮。 8.4 施工工艺应 符合相关 工程技术 标准,安 全可靠。 8.5 支撑、加固 材料应经 过防腐蚀 保护处理 。 9 枝条整理 9.1 应根据树种特性 提前制定枝条整理方 案,经专家论证同 意 后 , 选择合 适时机实施 。具体技 术按附 录 A.5的规定 执 行。 9.2 及时整理有 安全隐患 的枯死枝、 断 枝、 劈裂枝、 病虫 枝等。 9.3 能体现古树 自然风貌 、无安全 隐患的枯 枝应防腐 处理 后予以保留 。 9.4 及时疏花疏 果,减少 树体养分 消耗。

14、9.5 应力求创伤面最 小,以利伤 口愈合。 伤口应及时 保护 处理,选择具有防腐、防病虫 、有助愈 合 组 织形成、对古树无害的 伤 口 愈合 敷 料 ,并 定 期 检查 伤口 愈 合 情 况。 10 围栏保护 10.1 树冠下根系 分布区易 受踩踏 、 主干易 受破坏的古树名木 都 应 设置 保护围栏 。 具体 要求见附录 A.6。 10.2 围栏的式样 应与古树名木的周 边景观相 协调。 10.3 围栏应安全 、牢固。 DB11/T 6322009 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 A.1 地下环境改良技术 A.1.1 复壮沟土壤改良技术 A.1.1.1 复壮沟施工

15、位置在树 冠垂直投影外侧, 以深 80cm100cm、 宽60cm80cm为宜,长 度 和 形 状因 环境而定, 常用弧状 或放射状 。 A.1.1.2 复壮沟内可根据 土壤状况和树木特性添 加复壮基质 ,补充营养元素。 复壮基质常 采用栎、 槲 等壳斗科树木的自然 落叶,取 60%腐熟落叶 和 40%半腐 熟落叶混合 而成, 再 掺加适量含 N、 P、 Fe、 Zn等矿 质营养元素 的肥料。 复壮沟内 也常根据 情况添加 适量 的紫穗槐、 苹果、杨 树等健康 枝条。 A.1.1.3 复壮沟的一端或中 间常设 渗水井,深1.2m1.5m, 直 径1.2m,井内壁 用砖垒砌而成 , 下 部不 用

16、 水 泥勾缝 。井口加 铁盖。井 比复壮沟深 30cm 50cm。 A.1.2 土壤通气措施 A.1.2.1 埋设通气管:通 气管可用 直径10cm15cm的硬塑料 管 打孔包棕做成, 也可用外 径15cm的塑笼 式 通 气 管 外 包 无纺 布 做 成,管高80cm 100cm,管 口 加带孔的铁盖。通 气 管 常埋 设 在 复壮 沟的两端, 从 地表层到地 下竖埋。 也 可以在树 冠垂直投影外侧 单独打孔竖向埋 设通气管, 通过通气 管可给 古树名木 浇 水灌肥。 A.1.2.2 通气透水铺装: 以烧制的青 砖和通气透 水效果好的 砖 为宜。铺砖时应 首先平整地 形,注重 排 水,熟土上

17、加砂垫层 ,砂垫层 上铺设透气 砖 , 砖缝 用细砂填满, 不得用水 泥、石灰 勾缝。 A.1.3 地面打孔、 挖穴土壤改良技术 A.1.3.1 古树树冠下地面 全是通透性 差的硬铺装 ,没有树堰 或 者树堰很小时, 应首先拆除 古树吸收 根 分布区内地面硬铺装, 在露出的 原土面上 均 匀 布点 36 个 , 钻 孔 或挖 土 穴 。 钻孔 直 径 以10cm12cm为宜, 深以80cm100cm为宜 ;土穴长、 宽 各 以50cm60cm 为宜,深以80cm100cm为宜。 A.1.3.2 孔内填满草 炭土和腐 熟有机肥; 土穴内 从底往上 并铺 二块中空透 水砖, 砖垒 至略高于 原土面

18、, 土穴内其它 空处填入 掺有有机 质、腐 熟 有 机 肥 的 熟 土 ,填 至原土面。然后在整个 原土面铺 上合适厚 度的 掺草炭土湿沙 并 压 实, 最 后 直接 铺透气 砖并与周 边硬 铺装地面找 平。 A.2 有害生物防治 A.2.1 叶部害虫的 防治 A.2.1.1 常见种类 刺吸类 (如蚜 虫、 叶螨、 介 壳虫、木 虱 、网蝽、 叶 蝉 等) 和食叶类 害虫 (如叶 甲、 尺蠖、 刺蛾等)。 A.2.1.2 为害特点 刺吸植物组织 汁 液 或取 食 叶 片, 可 致 树势 衰弱。 这类 害虫大多初 期不易发 现,有隐 蔽性,易 暴发。 A.2.1.3 识别方法 看叶片有无 卷曲、

19、结 网 ,叶 色 有 无 失 绿 变黄 或黄色斑 点, 看树下地面 有 无 非正常落叶、有 无 油 点 ( 害 虫 分 泌 物 ) 等 。 看 古树叶 片有无咬食 缺 刻、 虫 眼, 叶面 有 无缺绿 潜斑,有 无 拉 网 结 丝 ,有 无 只剩 叶脉的 叶片,地下 有无虫粪 等。 A.2.1.4 防治方法 为害期喷药 防治,使用 低毒无公 害农药, 如: 爱福丁 、 吡虫啉、 高渗 苯氧威、 好螨星等。 幼虫期喷 药防治,如灭幼脲、 除虫菊、 高渗苯氧威 等 。成 虫期 灯光诱杀、性 信息素 诱杀等。 A.2.2 蛀干害虫的 防治 DB11/T 6322009 5 A.2.2.1 常见种类

20、鞘翅目 (天牛、 小 蠹、 象甲、 吉丁 虫等) 、 鳞翅目 ( 木 蠹蛾、 小卷蛾、 松梢螟、 透 翅蛾等) 、 膜翅 目(树蜂) 等。 A.2.2.2 为害特点 咬食枝梢嫩 皮,钻蛀 古树干、枝、皮层 ,破坏输 导组织 , 可直接 致古树整 株死亡。 A.2.2.3 识别方法 看树冠上有 无枯死嫩 枝新梢,树枝上有 无虫瘿, 主干 树皮有无虫 孔、木 屑 、 流 胶 ,地 下 有 无 落 枝 落 叶 、 虫 粪 木 屑 , 敲击 主干有无空洞声等 。 A.2.2.4 防治方法 防治重点在成 虫 期 , 可 人 工 捕杀 、 饵 木诱杀、 磷 化铝 或硫酰氟熏蒸 、 注 射等 。 幼 虫期

21、防治可 释放蒲 螨、肿腿蜂 等。 A.2.3 地下害虫的 防治 A.2.3.1 常见种类 鞘翅目(芫 天牛、金 龟子等) 、鳞翅目 (地老虎 )、 直翅目(蝼蛄 等 ) 等。 A.2.3.2 为害特点 以幼虫在地 下土壤里 咬食古树根 皮 和木 质部, 破坏 根的 输 导 组织, 可 致根系死 亡, 造成地上 部 分 整 株 衰弱或死 亡。该类 害虫常不 易被发现 。 A.2.3.3 识别方法 看树冠叶片 有无整体 萎黄或者 枯死, 浅 层根系有 无被 啃食等。在 芫 天 牛 产卵 期检查主 干2m下 树皮上 有无块状浅 黄绿色卵 块。 A.2.3.4 防治方法 防治重点在成 虫 期 ,灯 光

22、 诱杀 成虫,幼 虫期根部 灌药 ,如高渗苯氧威3000 倍等。 A.2.4 叶部病害的 防治 A.2.4.1 常见病害 叶斑病、叶枯病、锈 病、白粉 病、松落 针病等。 A.2.4.2 为害特点 病原物主要 为真菌等 ,常为害古树名木的 叶 部 。 A.2.4.3 识别方法 查看叶片上 有无病斑 、锈斑、 白粉层等 。 A.2.4.4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 喷石硫合 剂等进行 预防, 发 病期内可选 用多 菌灵、 甲基 托布津、 扑海因、 粉锈宁等 杀菌 剂喷药防治 。 A.2.5 枝干病害的 防治 A.2.5.1 常见病害 腐烂病、枣疯 病 、 松枯 梢 病 、木腐病等 。 A.2.5.2

23、 为害特点 病原物主要 为真菌、 细菌、植 原体,常 为害嫩梢 、枝、 干 等部位。 A.2.5.3 识别方法 查看枝干有 无丛枝, 主干、枝 干 皮层有 无腐烂的 病斑 ,有 无 枯死嫩 梢, 主干 木质部边 材或心 材有无 腐烂,主干上 有 无 马蹄 形 子 实体 等 。 A.2.5.4 防治方法 腐烂病、松枯梢 病、木腐病 等常在3月 下旬采取树 干 涂抹石硫合剂或 喷施波尔多液 进行预 防,石硫 合剂和波尔 多液在同 一株树上 使用, 应间 隔 15d 20d。 发病期内可 多次选 用百菌清、 甲基托 布津、 扑海 因等杀菌剂 喷药防治 。枣疯病 常采取人 工剪除病 枝和 灌根、枝干

24、注射药物 等方法进行 防治。 DB11/T 6322009 6 A.2.6 根部病害的 防治 A.2.6.1 常见病害 烂根病等。 A.2.6.2 为害特点 病原物主要 为真菌、 细菌,常 为害营养 根、侧根的根 皮部位。 A.2.6.3 识别方法 查看全株枝 叶是否变黄 、 枯 萎,树干基 部树皮有 无腐 烂开裂或树 脂凝块,根 部 皮层 有无腐烂 变黑、 易剥落等。 A.2.6.4 防治方法 可根据发病 情况适量挖 除 病 根, 发 病 期内 使用立 枯灵 等杀菌剂浇灌 根 区 土壤 。 A.3 树体防腐、填充、修补技术 A.3.1 防腐 首先进行清 腐处理, 清除腐朽 的木质碎末 等 杂

25、 物, 然后 喷 施防腐 消毒剂, 如防腐效 果好、 绿 色环保 的季铵铜(ACQ)水溶 性防腐剂 。 A.3.2 填充、修补 A.3.2.1 清理、消毒 清理填充修补部 位的朽木, 边缘也做 相应清理以 利封堵 ;裸露的木质 层用5%季铵铜 ( ACQ) 溶液或 与杀菌剂混 合喷雾两 遍,防腐 消毒,杀 虫杀菌。 A.3.2.2 填充 填充部位的 表面经消 毒风干后 , 可填充 聚氨酯。 填充体 积 较 大 时 , 常 先 填充 经 消 毒 、 干 燥 处理的同 类树种木条,木条间 隙再填充 聚氨酯。 若缺失形 成的 空洞太大, 影 响树体 稳定, 可先 用钢筋 做稳固支撑 龙骨,外罩 铁丝

26、网造形 , 再 填充 。 A.3.2.3 封堵 填充好的外 表面, 随树形 用利刀削 平整, 然后在 聚氨酯 的 表 面 喷一 层 阻燃剂 。 留 出 与 树体 表 皮 适当 距离,罩铁丝网 ,外再贴一 层无纺布 ,在上面涂抹硅胶 或 玻璃胶,厚 度不小于2cm至树皮形 成层,封 口 外面要平整 严实,洞 口边缘也作 相 应 处理,用环 氧树 脂、紫胶脂 或蜂胶等 进行封缝 。 A.3.2.4 仿真处理 封堵完成后 ,最外层 可做仿真 树皮处理 。 A.4 树体支撑、加固技术 A.4.1 支撑 A.4.1.1 硬支撑 A.4.1.1.1 材料 钢管、钢板 、杉篙、 橡胶垫、防 锈 漆 等可 满

27、 足安 全支撑 要求的材料 。 A.4.1.1.2 安装 A.4.1.1.2.1 在要支撑的树 干 、枝 上及地面选择受力稳 固、支撑效 果最好的点 作为支撑 点。 A.4.1.1.2.2 支 柱 安装 支柱顶端的 托板与树体支撑点 接触面要 大, 托板 和树 皮间垫有弹 性的橡胶 垫,支 柱 下 端 埋入 地下水 泥浇筑的基 座里,基 座要确保 稳固安全 。 A.4.1.2 拉纤 A.4.1.2.1 材料 钢管、铁箍 、钢丝绳 、螺栓, 螺母、紧 线器、弹 簧、 橡胶垫、防 锈漆等。 A.4.1.2.2 安装 DB11/T 6322009 7 A.4.1.2.2.1 硬 拉纤常使用 2寸 钢

28、 管( 规 格 : 直 径 约 6cm, 壁厚约 3mm), 两端压扁并 打孔套 丝口。 铁箍 常 用宽约12cm 、厚约0.5cm1cm 的扁钢制 作,对接处打孔 套 丝 口。 钢管和铁箍 外 先 涂防 锈 漆 ,再 涂 色 漆 。 安装时将钢 管的两端 与铁箍对 接处插在 一起,插 上螺 栓固定,铁箍 与 树 皮间 加 橡 胶垫 。 A.4.1.2.2.2 软 拉纤常用 直径8mm 12mm的钢 丝, 在被 拉树枝或主 干的 重 心 以上选 准 牵 引点 , 钢 丝 通过 铁箍或者螺纹杆与被 拉树体连 接, 并加 橡胶垫固定, 系上钢丝绳, 安装紧 线器与另一 端 附 着体 套 上 。通

29、过 紧 线器调 节钢丝绳 松紧度,使 被 拉 树枝 ( 干 ) 可 在一 定范围内 摇动。 以 后随着古树名木的生长, 要适 当 调 节 铁箍 大小和钢 丝松紧度 。 A.4.2 加固 A.4.2.1 拉纤加固 所用材料和 安装方法 同附录A.4.1.2的规定 。 A.4.2.2 螺纹杆加固 螺纹杆直径 多为10mm 20mm。 树体劈裂处打孔, 螺纹杆 穿 过 树体, 两头垫 胶圈, 拧 紧镙母, 将 树木 裂缝封闭伤 口要消毒 ,并涂抹 保护剂。 A.4.2.3 铁箍加固 在树体劈裂处打铁箍 ,铁箍下 垫橡胶垫 。 A.5 枝条整理 A.5.1 整理时期 常绿树枝条整理通常 在休眠期进行;

30、落叶 树枝条整理 通常在落叶 后与新梢 萌动之前 进行;易 伤流、 易流胶的树 种枝条整理 应 避 开生长季和 落叶后伤 流盛 期; 有安全隐患 的枯死枝、 断枝、 劈裂枝 应在发现 时及时整理 。 A.5.2 操作要求 A.5.2.1 通常采用 “三锯下 枝法” , 在被整理枝条预 定切口以外30cm处, 第一锯先 锯“ 向 地面 ” 做背口, 第二锯再锯“背 地面”锯掉 树枝,第 三锯再根据枝 干大 小 在 皮 脊 前 锯掉 , 留 1cm5cm 的橛 。整理时不 要伤及古树干皮 ,锯口断面 平 滑 , 不劈 裂 , 利 于排 水。 锯 口 直 径 超 过5cm时,应 使锯口的上 下延伸面

31、 呈 椭圆形,以 便伤口更 好愈合。 A.5.2.2 断枝、 劈裂枝整理: 折 断残留的枝 杈 上若 尚 有 活枝, 应在距断口2cm3cm 处修剪; 若无活枝, 直径5cm以下 的枝杈则 尽量靠近 主干或枝 干修剪, 直径 5cm以上的枝 杈则在保 留树型的 基础上在 伤口附 近 适当处理。 A.5.2.3 创伤面保护处理 :所有锯口 、劈裂撕裂 伤口须首先 均匀 涂抹消毒剂, 如5%硫酸铜 、季铵铜消 毒液等。消 毒剂风干 后再均匀 涂抹伤口 保护剂或 愈合 敷料,如羊毛 脂 混 合物 等 。 A.6 围栏保护 A.6.1 围栏与树干 的距离应 不小于3m 。特殊立 地条件无 法达 到3m的,以 人摸不到 树干为最 低要求。 A.6.2 围栏地面高度 通 常 1.2m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