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061-2014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67621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7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2061-2014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13 T 2061-2014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13 T 2061-2014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13 T 2061-2014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13 T 2061-2014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7.060 B 20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0612014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 2014 - 09 - 02 发布 2014 - 10 - 01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2061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邢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邢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虎成、杜运生、景东林、李艳、黄晨、刘爱婷、刘祥、李梅香、戴露洁、刘素花、王倩、李淑华。 DB13/T 20612014 1 冬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河北省冬小

2、麦苗情的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冬小麦苗情的监测、分析,以及冬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2 土壤水分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冬小麦苗情监测 指在冬小麦出苗、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抽穗、成熟等关键生长发育阶段,通过定点、定期(特殊自然灾害除外)对代表性地块的小麦个体和群体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及气候灾害进行调查和分析的方法。 3.2 监测样点 用于调查基本苗、主茎叶龄、总茎蘖数、有效穗

3、数及穗粒数的固定区域。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监测地块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样点。等行距条播麦田每样点固定标记1m双行,三密一稀式条播麦田每样点固定标记1m三行,撒播或宽幅匀播麦田每样点固定标记0.5 m2。 3.3 取样区 在监测样点周围(至少隔0.5m),用于调查次生根、单株茎蘖和穗粒数等监测项目的区域。 3.4 缺苗(断垄) 条播小麦在3叶期前,行内连续10cm无苗为缺苗(连续15cm无苗为断垄)。 3.5 有效茎蘖 在小麦拔节期,主茎和长出4片叶(包括心叶)以上的大蘖为有效茎蘖。 4 冬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监测 4.1 监测内容 DB13/T 20612014 2 主要对监测点前茬作物、土

4、壤类型、肥力状况、耕作和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和方法等项目进行监测记载,作为苗情和产量分析的依据。监测内容见表1。 表1 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表 县(市、区) 监测点 品种名称 土壤类型 前茬作物 整地方式 播前墒情 播种期 (日/月) 播种量(kg/亩) 行距(cm) 播种深度(cm) 基肥 亩基本苗(万) 缺苗断垄率(%) 出苗期 (日/月) 种类 营养元素 含量(%) 数量(kg/亩) 4.2 监测方法 采取调查方式填报,冬小麦播种后至出苗期,及时对各监测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填报。 4.2.1 播前墒情 整地前测定0cm20cm土壤含水量,按照NY/T 52 规定执行。 4.2.2 亩基本

5、苗 计数监测样点小麦苗数,折算出每亩平均苗数。 4.2.3 缺苗断垄率 在冬小麦出苗后,每块监测麦田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样点,每样点测量10m行长内的缺苗断垄累计长度,计算缺苗断垄率。 4.2.4 出苗期 记载全田50以上冬小麦植株第1片真叶露出胚芽鞘2cm时的日期。 4.3 全县(市、区)冬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分析 结合各监测点的基本情况,通过大面积考察,调查分析全县(市、区)冬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监测内容见表2和表3。 DB13/T 20612014 3 表2 全县(市、区)冬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 县(市、区) 播种面积(万亩) 墒情基础 基肥 种子 处理 播后镇压面积(万亩) 不同

6、播期的播量和基本苗 造墒面积(万亩) 趁墒面积(万亩) 蒙头水面积(万亩) 氮肥(纯N) 磷肥(P2O5) 钾肥(K2O) 种子包衣面积(万亩) 药剂拌种面积(万亩) 10月5日前 10月5日至15日 10月16日以后 面积(万亩) 亩用量(kg) 面积(万亩) 亩用量(kg) 面积(万亩) 亩用量(kg) 面积(万亩) 亩播量(kg) 亩基本苗(万) 面积(万亩) 亩播量(kg) 亩基本苗(万) 面积(万亩) 亩播量(kg) 亩基本苗(万) 表3 全县(市、区)主要冬小麦品种面积 品种名称 其它 合计 播种面积(万亩) 5 越冬期苗情监测 5.1 监测内容 主要对监测点冬小麦主茎叶龄、株高、

7、单株次生根、单株茎蘖数、亩总茎蘖数等项目进行调查记载,并分析判断苗情类别。监测内容见表4。 表4 监测点冬小麦越冬期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指标记载表 监测点 品种 主茎叶龄 株高 (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亩3叶大蘖数(万) 叶色 麦苗 分类 越冬期(日/月) 5.2 监测方法 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后,调查记载各监测点冬小麦个体发育指标和群体指标。 5.2.1 越冬期 记载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3以下的日期。 5.2.2 主茎叶龄 DB13/T 20612014 4 每个监测样点连续调查10株,数叶片数。未完全长出心叶,用它露出部分的长度占相邻下一片叶长度的比值(

8、用小数)表示,计算平均值(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3 株高 每个监测样点连续调查10株,测量小麦植株基部到最高叶尖(用手扶直叶片)的长度,计算平均值(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4 单株次生根 在取样区连续挖10株取样,以长出0.5cm为标准,数每株次生根条数,计算单株次生根平均数(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5 单株茎蘖数 取10株数每株茎蘖总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计算单株茎蘖平均数(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6 亩总茎蘖数 计数监测样点茎蘖总数,折算出每亩总茎蘖数(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7 亩3叶大蘖数 计数监测样点3叶以上的茎蘖总数,折

9、算出每亩3叶大蘖数(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2.8 叶色 分浓绿、绿、浅绿3类。 5.2.9 麦苗分类 分旺苗、壮苗(一类苗、二类苗)和弱苗(三类苗)3类(分类标准见附录A,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5.3 全县(市、区)冬小麦越冬期苗情评价 结合各监测点的冬小麦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指标,通过大面积考察,评估分析全县(市、区)冬小麦越冬期苗情。 表5 全县(市、区)冬小麦越冬期苗情 县(市、区) 播种面积(万亩) 麦苗分类 面积(万亩) 主茎叶龄 株高(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亩3叶大蘖 数(万) 旺苗 壮苗 一类苗 二类苗 弱苗 6 返青期苗情和

10、墒情监测 DB13/T 20612014 5 6.1 监测内容 主要对监测点冬小麦返青期主茎叶龄、株高、单株次生根、单株茎蘖数、亩总茎蘖数、冻害程度和土壤墒情等项目进行调查记载,并分析判断苗情类别。监测内容见表6。 表6 监测点冬小麦返青期苗情和土壤墒情记载表 监测点 品种 主茎叶龄 株高(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亩3叶大蘖数(万) 麦苗分类 冻害程度 土壤墒情 返青日期(日/月) 干土层厚度(cm) 020cm含水量(%) 6.2 监测方法 冬小麦进入返青期后,调查记载各监测点冬小麦个体发育指标和群体指标。 6.2.1 返青期 记载春季小麦叶片由暗绿色转

11、为鲜绿色,麦田50%以上的麦苗心叶长出12厘米时的日期。 6.2.2 冻害程度 冻害程度分4级: 1级:叶尖受冻发黄或干枯;2级:叶片50%干枯;3级:叶片全枯;4级:主茎或部分大蘖冻死。 6.3 全县(市、区)冬小麦返青期苗情评价 结合各监测点的冬小麦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指标,通过大面积考察,分析评估全县(市、区)冬小麦返青期苗情。监测内容见表7和表8。 表7 全县(市、区)冬小麦返青期苗情 县(市、区) 播种面积(万亩) 麦苗分类 面积(万亩) 主茎叶龄 株高(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亩3叶大蘖 数(万) 旺苗 壮苗 一类苗 二类苗 弱苗 表8 全县(市

12、、区)冬小麦越冬冻害情况 县(市、区) 冻害面积 (万亩) 其中 1级冻害面积(万亩) 2级冻害面积 (万亩) 3级冻害面积 (万亩) 4级冻害面积 (万亩) DB13/T 20612014 6 6.4 全县(市、区)麦田土壤墒情评价 结合各监测点土壤墒情监测结果,通过大面积考察,对全县(市、区)冬小麦返青期麦田土壤墒情进行评估分析(旱情评判标准见附录B),监测内容见表9。 表9 全县(市、区)冬小麦返青期麦田墒情 县(市、区) 播种面积 (万亩) 浇冻水面积(万亩) 返青期墒情分类 越冬期间降水量(mm) 适墒面积 (万亩) 轻旱面积(万亩) 中旱面积(万亩) 重旱面积(万亩) 7 起身期苗

13、情监测 7.1 监测内容 主要对监测点冬小麦起身期春生叶龄、株高、单株次生根、单株茎蘖数、亩总茎蘖数等项目进行调查记载,并分析判断苗情类别。监测内容见表10。 表10 监测点冬小麦起身期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指标记载表 监测点 品种 春生叶龄 株高(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苗情分类 拔节日期(日/月) 7.2 监测方法 7.2.1 起身期 记载小麦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春生第二叶展开,第三叶露尖,麦苗由匍匐转向直立的日期。 7.2.2 春生叶龄 每样点连续调查10株,数主茎春生叶片数。未展开的心叶,用其露出部分的长度占下一片叶长度的比值(用小数)表示,计算10

14、株的平均值。 7.2.3 全县(市、区)小麦起身期苗情评价 结合各监测点的冬小麦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指标,通过大面积考察,分析评估全县(市、区)冬小麦起身期苗情。监测内容见表11。 DB13/T 20612014 7 表11 全县(市、区)冬小麦起身期苗情 县(市、区) 播种面积(万亩) 麦苗分类 面积 (万亩) 春生叶龄 株高(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旺苗 壮苗 一类苗 二类苗 弱苗 8 拔节期苗情监测 8.1 监测内容 主要对监测点冬小麦拔节期春生叶龄、株高、单株次生根、单株茎蘖数、亩总茎蘖数、亩有效茎蘖数等项目进行调查记载,并分析判断苗情类别。监测内容

15、见表12。 表12 监测点小麦拔节期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指标记载表 监测点 品种 春生叶龄 株高 (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亩有效茎蘖数(万) 苗情分类 拔节日期(日/月) 8.2 监测方法 8.2.1 拔节期 记载全田50%以上小麦主茎基部节间伸长露出地面2cm时的日期。 8.2.2 亩有效茎蘖数 计数监测样点有效茎蘖总数,计算出来每亩有效茎蘖总数。 8.3 全县(市、区)冬小麦拔节期苗情评价 结合各监测点的冬小麦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指标,通过大面积考察,分析评估全县(市、区)冬小麦拔节期苗情。监测内容见表13。 DB13/T 20612014 8 表13

16、全县(市、区)冬小麦拔节期苗情 县(市、区) 播种面积(万亩) 麦苗分类 面积 (万亩) 春生叶龄 株高(cm) 单株次生根(条) 单株茎蘖数(个) 亩总茎蘖数(万) 亩有效茎蘖数(万) 旺苗 壮苗 一类苗 二类苗 弱苗 9 穗期苗情监测(预产) 9.1 监测内容 主要监测亩穗数,根据预估穗粒数和监测品种的常年千粒重进行预产。监测内容见表14。 表14 监测点冬小麦穗期预产表 监测点 品种 亩穗数(万) 预估穗粒数(个) 常年千粒重(g) 理论产量(kg/亩) 0.85折合实产(kg/亩) 抽穗日期 (日/月) 9.2 监测方法 9.2.1 抽穗期 记载全田50%以上的麦穗由叶鞘中露出1/3穗

17、长(不包括芒的长度)的日期。 9.2.2 预产时间 抽穗期7d以后进行。 9.2.3 亩穗数 计数监测样点中5粒的穗数,折算出每亩穗数(其它生育期监测方法相同)。 9.2.4 预估穗粒数 在取样区从根部随机抓取20个麦穗,根据每穗的小穗数和受精坐脐情况,估测出平均穗粒数。 9.2.5 常年千粒重 监测点的常年千粒重,为监测品种前3年千粒重的平均值,新种植品种以品种审定公告中的数据为准。全县(市、区)预产中的常年千粒重,为全县(市、区)前3年小麦千粒重平均值。 9.3 全县(市、区)冬小麦穗期预产 结合各监测点的冬小麦产量结构指标,通过大面积考察,分析预估全县(市、区)冬小麦产量。监测内容见表1

18、5。 DB13/T 20612014 9 表15 全县(市、区)冬小麦穗期预产 县(市、区) 播种面积(万亩) 一类苗 二类苗 三类苗 全县(市、区)平均 面积(万亩) 亩穗数(万) 预估穗粒数(个) 常年千粒重(g) 面积(万亩) 亩穗数(万) 预估穗粒数(个) 常年千粒重(g) 面积(万亩) 亩穗数(万) 预估穗粒数(个) 常年千粒重(g) 面积(万亩) 亩穗数(万) 预估穗粒数(个) 常年千粒重(g) 理论产量(kg/亩) 折合实产(kg/亩) 10 成熟期产量监测 10.1 监测内容 主要监测亩穗数、穗粒数,根据监测品种的常年千粒重和小麦灌浆期气候条件,分析预计本年度小麦千粒重,用预估

19、千粒重进行测产。监测内容见表16。 表16 监测点冬小麦成熟期测产表 监测点 品种 亩穗数(万) 穗粒数(个) 预估千粒重(g) 理论产量(kg/亩) 0.85折合实产(kg/亩) 倒伏情况 预计成熟期(日/月) 倒伏率(%) 倒伏程度 10.2 监测方法 10.2.1 测产时间 冬小麦抽穗期后25d至收获前进行。 10.2.2 穗粒数 在取样区从根部随机抓取20个麦穗,计数每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10.2.3 预估千粒重 监测点的预估千粒重,是根据监测品种的常年千粒重和冬小麦长势、灌浆期间天气状况等因素估计的千粒重。全县(市、区)预产中的预估千粒重,是根据全县(市、区)的常年千粒重和冬小

20、麦长势、灌浆期间天气状况等因素估计的千粒重。 10.2.4 倒伏情况 10.2.4.1 倒伏率 实测或目测倒伏面积占监测地块总面积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 DB13/T 20612014 10 10.2.4.2 倒伏程度 倒伏分级标准: 1级:轻微倒伏,植株倾斜角度小于30;2级:中等倒伏,植株倾斜角度3045;3级:倒伏较重,植株倾斜角度4560;4级:严重倒伏,植株倾斜角度60以上。 10.3 全县(市、区)冬小麦成熟期测产 结合各监测点的冬小麦产量结构指标,通过大面积考察,分析预测全县(市、区)冬小麦产量。监测内容见表17。 表17 全县(市、区)冬小麦成熟期测产 县(市、区) 播种面积(

21、万亩) 全县倒伏面积(万亩) 一类苗 二类苗 三类苗 全县(市、区)平均 面积(万亩) 亩穗数(万) 穗粒数(个) 预估千粒重(g) 面积(万亩) 亩穗数(万) 穗粒数(个) 预估千粒重(g) 面积(万亩) 亩穗数(万) 穗粒数(个) 预估千粒重(g) 面积(万亩) 亩穗数(万) 穗粒数(个) 预估千粒重(g) 理论产量(kg/亩) 折合实产(kg/亩) DB13/T 20612014 1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河北省冬小麦苗情分类标准 A.1 河北省冬小麦苗情分类标准见表A.1。 表A.1 生育时期 项目 旺苗 壮苗 弱苗(三类苗) 一类苗 二类苗 越冬期 主茎叶龄 6.5

22、56.5 45 4 单株次生根 4条 24条 2条 单株分蘖数 35个 23个 2个 亩总茎蘖数 100万 70100万 5070万 50万 长势长相 叶色浓绿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叶色浅绿,蘖弱 返青期 单株次生根 4.5条 2.54.5条 2.5条 单株分蘖数 3.25.2个 2.23.2个 2.2个 亩总茎蘖数 105万 75105万 5575万 55万 长势长相 冻害轻于2级 或冬前壮、旺苗发生3级冻害时 或冬前壮、旺苗发生4级冻害时 起身期 单株次生根 8条 58条 5条 单株分蘖数 4.26.2个 3.24.2个 3.2个 亩总茎蘖数 120万 90120万 6090万 60万

23、长势长相 叶片披长,叶色浓绿,蘖弱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叶片短小,叶色浅绿,蘖弱 拔节期 单株次生根 10条 710条 7条 单株分蘖数 46个 34个 3个 亩总茎蘖数 85115万 5585万 55万 长势长相 叶片披长,叶色浓绿,蘖弱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叶片短小,叶色浅绿,蘖弱 穗期 亩穗数 45万 3845万 38万 B DB13/T 20612014 12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河北省3种土壤类型麦田旱情判别标准 B.1 河北省3种土壤类型麦田旱情判别标准见表B.1。 表B.1 墒情等级 沙壤土 含水率(%) 壤土 含水率(%) 粘壤土 含水率(%) 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墒情适宜 10.0 13.0 14.0 17.0 18.0 23.0 60 80 轻度受旱 9.0 10.0 12.8 14.0 16.0 18.0 55 60 中度受旱 7.5 9.0 10.5 12.8 13.0 16.0 45 55 重度受旱 7.5 10.5 16.0 40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