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070-2014 移动式快装基站.pdf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67630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7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2070-2014 移动式快装基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B13 T 2070-2014 移动式快装基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B13 T 2070-2014 移动式快装基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DB13 T 2070-2014 移动式快装基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DB13 T 2070-2014 移动式快装基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33 P 76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0702014 移动式快装基站 2014 - 09 - 02发布 2014 - 10 - 0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2070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衡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铁塔质量监督检验站、河北省景县宏远通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双燕、王荣忠、石海峰、张艳岭、范洪章、范晓光。 DB13/T 20702014 1 移动式快装基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式快装基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2、、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塔(单管塔、三柱塔类型)移动式快装基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1 六角螺母C级 GB/T 95 平垫圈C级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702 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706 热轧型钢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805 扣紧螺母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3、GB/T 2828.1 计数检验抽样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3098.1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3098.2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粗牙螺纹 GB/T 5117 碳钢焊条 GB/T 5118 低合金钢焊条 GB/T 5293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 GB/T 5780 六角头螺栓 C级 GB/T 8110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刚焊丝 GB/T 8162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T 10045 碳钢药芯焊丝 GB/T 12470 埋弧焊用低合金刚焊丝和焊剂 GB/T 13793 直缝电焊钢管 GB/T 17493 低合金

4、钢药芯焊丝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Y 64 广播电视钢塔桅防腐蚀保护涂装 GY 65 广播电视钢塔桅制造技术条件 JGJ 208-2010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CECS 334 集装箱模块化组合房屋技术规程 DB13/T 20702014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零件 组成部件、构件的最小单元,如钢管、法兰、加劲板等。 3.2 部件 由若干零件组成的钢结构基本单元,如钢管和法兰组成的焊接件等。 3.3 构件 由零件或由零件和部件紧固连接组成的钢结构基本单元。 3.4 装配 按照规定的精度和要求,将零件连接或固定一起使之

5、成为部件的过程。 3.5 移动式快装基站 由通信塔、钢制结构底座、预制混凝土基础(或配重块)、通信机房(不含通信设备)以及配套的支撑装置组成。并可通过拆卸连接的单元以使整体基站迁移并快速安装。 3.6 单管通信塔 塔身由单根或多根圆形或多棱圆锥形管筒构件刚性连接组成的钢管结构,用于无线通信的自立式高耸结构。 3.7 三柱通信塔 塔身截面呈三角形,每根柱由单根或多根圆形钢管构件,其他部件用型钢刚性连接组成的格构式塔架,用于无线通信的自立式高耸结构。 3.8 外法兰连接 塔身法兰盘连接的一种形式,连接螺栓设在相互连接塔筒的外部。 3.9 内法兰连接 塔身法兰盘连接的一种形式,连接螺栓设在相互连接塔

6、筒的内部。 DB13/T 20702014 3 3.10 插接连接 将上段锥形钢管的下端套插于下段锥形钢管的上端,以实现上、下塔段相互连接的连接形式。 3.11 天线抱杆 用于固定天线的构件。 3.12 预制混凝土基础(或配重块) 由多块经过专门设计的带(或不带)有基础骨架的混凝土预制件拼装成一体,用于传递通信塔荷载至地基的基础。 3.13 通信机房 用于安装通信设施的集装式房屋。 4 总则 4.1 移动式快装基站的制造、检验、安装应满足设计图纸和本标准要求,在本标准中未规定的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4.2 需要修改设计时,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签署设计确认文件。 4.3 采用新材

7、料、新技术、新工艺时,应经过试验及验证评定是否满足设计及安全使用要求。 5 产品分类 5.1 通信塔按塔体结构设计形式分为圆形或多棱锥形单管塔和圆形钢管三柱塔,辅材采用圆钢或型钢组成。 5.2 通信塔按塔体连接形式分为插接式(仅限单管塔)和法兰连接式。 6 材料 6.1 钢材 6.1.1 钢材应按设计文件要求的规格和等级选用,其各项质量指标应符合相对应的GB/T 699、GB/T 700、GB/T 702、GB/T 706、GB/T 709、GB/T 1591、GB/T 8162、GB/T 13793等标准要求,进口钢材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的要求。 6.1.2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

8、、重量及允许偏差,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应符合GB/T 709-2006中B类偏差的规定。 6.2 焊接材料 DB13/T 20702014 4 焊接所使用的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相对应的GB/T 5117、 GB/T 5118、 GB/T 5293、GB/T 8110、GB/T 10045、GB/T 12470、GB/T 17493等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6.3 紧固件 紧固件规格、等级及防腐形式按设计文件要求选用,其质量应符合相对应的GB/T 41、 GB/T 95、 GB/T 805、GB/T 3098.1、GB/T 3098.2、GB/T 5780等标准规定。 6.

9、4 防腐及涂装材料 移动式快装基站的防腐及涂装材料应符合GY 64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 6.5 其它材料 移动式快装基站所涉及到的其他特殊材料,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7 技术要求 7.1 塔体零件加工 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要求。 7.2 通信机房 7.2.1 通讯机房的制造其整体结构、外部尺寸、内部装修、防腐涂装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7.2.2 通讯机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长度(L) 方向0 mm10 mm;宽度(W) 和高度(H) 方向0 mm5mm。 7.3 预制混凝土基础(或配重块) 7.3.1 预制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加工制作

10、,预制件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7.3.2 预制件的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7.3.3 预制件的制作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预制件的制作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轴线 +5 0 几何尺寸 5 表面平整度 +5 0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5 0 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0 DB13/T 20702014 5 表1(续) 项目 允许偏差 主筋保护层厚度 +10 -5 对角线差 +10 0 8 试验方法 8.1 塔体 8.1.1 零部件尺寸 用钢卷尺、钢板尺、角度尺、卡尺等进行检测。 8.1.2 焊接件焊缝质量 焊缝外

11、部质量用放大镜和焊接检验尺进行检测,焊缝内部质量采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进行检测。 8.1.3 镀锌层质量检测 外观检测用目测。镀锌层附着性、均匀性、镀锌层厚度按GY 64的规定进行检测。 8.1.4 试装质量检测 部件就位情况用目测,孔径、孔距用游标卡尺和钢板尺进行检测。 8.2 通信机房 按CECS 334的有关规定进行。 8.3 预制混凝土基础 8.3.1 预制构件应按标准图或设计要求的试验参数及检验指标进行结构性能检验。 8.3.2 试验条件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构件应在 0以上的温度中进行试验; b) 蒸汽养护后的构件应在冷却至常温后进行试验; c) 构件在试

12、验前应测量其实际尺寸,并检查构件表面,所有的缺陷和裂缝应在构件上标出; d) 试验用的加荷设备及测量仪表应预先进行标定或校准。 8.3.3 试验构件的支承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板、梁和桁架等简支构件,试验时应一端采用铰支承,另一端采用滚动支承。铰支承可采用角钢、半圆型钢或焊于钢板上的圆钢,滚动支承可采用圆钢; b) 四边简支或四角简支的双向板,其支承方式应保证支承处构件能自由转动,支承面可以相对水平移动; c) 当试验的构件承受较大集中力或支座反力时,应对支承部分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d) 构件与支承面应紧密接触;钢垫板与构件、钢垫板与支墩间,宜铺砂浆垫平; DB13/T 20702

13、014 6 e) 构件支承的中心线位置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 8.3.4 预制构件尺寸检验 预制构件尺寸检验见表2。 表2 预制件尺寸检验 项目 检验方法 轴线 钢尺检验 几何尺寸 角尺和量尺检验 表面平整度 靠尺和塞尺检验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钢尺检验 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钢尺检验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钢尺检验 主筋保护层厚度 钢尺或保护层厚度测定义测量 对角线差 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8.3.5 预制构件抗压强度检验 采用后锚固法检测,测点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按JCJ 208-2010中附录B执行。 9 检验规则 9.1 检验分类 产品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9.2 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前应由制造方检

14、查和验收并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书。 9.2.1 出厂检验项目 按GY 65-2010中5.2的规定执行。 9.2.2 抽样方案 无特殊要求情况下, 采用GB/T 2828.1中一般检验水平。 9.2.3 检验批 检验批可由几个投产批或投产批的一部分组成。企业出厂检验批的大小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需方验收批的大小由供需双方合同规定。 DB13/T 20702014 7 9.2.4 质量特性的划分 产品检验项目按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分为A类和B类, 检验项目及质量特性划分情况见表3。 表3 检验项目及质量特性划分 项目名称 分类 合格标准() A类 B类 单项实测点合格率 项合格率 项次 合格率

15、 零部件 尺寸 主材 角钢 95 钢管结构 90 90 接头 角钢、连板 95 钢管结构 90 90 连板 90 腹材 角钢 85 钢管结构 85 85 钢材外观 钢材外形尺寸 钢材材质 焊缝外观 90 100 焊缝外形尺寸 95 100 焊缝内部质量 防腐层外观 防腐层厚度 镀锌层厚度 喷涂层厚度 镀锌层均匀性 镀锌层附着性 喷涂层结合性 1、 焊缝外观-表7中,根据不同等级划分,不允许出现偏差的项目为A类, 其余为B类 2、 单管塔插接长度和三柱塔垂直度为A类, 其余为B类 DB13/T 20702014 8 9.2.5 质量水平 产品B类检验项目质量水平按表4选用。 表4 产品B类检验项

16、目质量水平 检测项目 钢材质量 零部件尺寸 焊缝质量 防腐层质量 外观 外形 尺寸 主材 接头 连板 腹材 外观 外形 尺寸 外观 厚度 接收质量限AQL 0.40 4.0 0.65 不合格质量水平RQL 10 9.2.6 判定原则 9.2.6.1 零部件判定 9.2.6.1.1 A类项目的实测点必须全部合格,B类项目的实测点根据零部件的类别满足不低于表3所规定的合格标准。 9.2.6.1.2 项合格率应根据零部件的类别满足不低于表3所规定的合格率,则判定该零部件合格。 9.2.6.1.3 当受检零部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该零部件判定为不合格: 项目或项次合格率低于规定值(见表3); 钢材质量

17、不合格或与设计要求不符合; 过酸洗严重,连接孔被酸腐蚀超标; 加工工艺与本标准或设计要求不符合; 放样错误。 9.2.6.2 综合判定 A类项有一项不合格, 则产品判定为不合格;B类项有一项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RC),则产品判定为不合格。 9.3 型式检验 9.3.1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技术要求中全部项目。 9.3.2 型式检验每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 a) 更改主要原辅材料或更改关键工艺时; b)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B13/T 20702014 9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9

18、.3.3 型式检验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9.3.4 当供需双方发生质量争议时,由双方协商抽样方案,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10 包装、标记、贮存和运输 10.1 包装的一般规定 10.1.1 包装应牢固,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包梱不松动,避免部件之间、部件与包装物之间相互摩擦而损坏防腐层。 10.1.2 构件的突出部分,如法兰、节点板等,采用有弹性、牢固的包装物包装。 10.2 标记 除满足客户或合同要求外,还应在构件的主杆体的明显位置作出标记,标注客户或机站名称,标记内容还应满足运输部门的规定。 10.3 贮存 10.3.1 构件贮存场所,应选择地面平整无积水的

19、场区。 10.3.2 构件存放时,应有防止部件变形的措施。 10.4 运输 产品的运输应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具有可靠的稳定性,部件之间或部件与车体之间应有防止部件损坏、防腐层磨损和产品变形的措施。 DB13/T 20702014 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塔体零件加工 A.1 零件外形尺寸 A.1.1 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分层和大于1.0mm的边缘缺棱,切割面平面度为0.05t(t为被切割钢材厚度)且不大于2.0mm,割纹深度不大于0.3mm,局部缺口深度不大于1.0mm。 A.1.2 零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A.1规定。 表A.1 零件的基本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为:mm 项目 允许偏差

20、 示意图 零件基本尺寸 长度 法兰连接 L8000 2.0 L8000 3.0 宽度 2.0 圆盘直径D D/1OO且3.0 A.2 制孔 A.2.1 制孔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凹面缺陷, 大于0.3mm的毛刺应清除, 制孔后孔壁与零件表面的边界交接处, 不应有大于0.5mm的缺棱或塌角。 A.2.2 制孔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A.2规定。 表A.2 制孔的允许偏差 单位为:mm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孔直径d 防腐前 0.8 0 防腐后 0.5 0.3 圆度dm-d 1.2 DB13/T 20702014 11 表A.2(续)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孔上下直径差d1-d 1.2t 孔垂直度p 0.

21、03t且不大于2.0 准距a1、a2 1.0 排间距离 1.0 孔 间 距 同组内不相邻两孔距离s1 1.0 同组内相邻两孔距离s2 0.5 相邻组两孔距离s3 1.0 不相邻组两孔距离s4 1.5 角钢接头处两面孔位移偏差e 1.0 端边距 端距和边距 1.5 切角边距 1.5 A.3 制管 A.3.1 钢板制弯后管的内外表面应光滑, 其边缘应圆滑过渡, 表面不得有损伤, 褶皱和凹面, 划道、刮伤深度应小于壁厚允许负偏差的1/2, 且不大于0.5mm, 引起应力集中的尖锐划伤应打磨平, 表面修磨后的实际厚度应满足钢管厚度负偏差的要求。 A.3.2 钢板制管允许偏差应符合表A.3规定。 DB1

22、3/T 20702014 12 表A.3 钢板制管允许偏差 单位:mm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钢板制管直径D 插接接头 D/100且3.0 平面法兰连接 3.0 钢板制管圆度D1-D2 插接接头 D/100且不大于5.0 平面法兰连接 3.0 棱边宽度b 2.0 多边形钢管制弯角度 1 同一截面上的对边尺寸D 对接接头 D500 1.0 D500 2.0 插接接头 D/100且3.0 其他处 5.0 直线度f L/1500且不大于5.0 局部凸起或凹陷 300长度内不大于3.0 单节杆段上下两截面轴向扭转 2 A.4 平面法兰 A.4.1 平面法兰形式分为内法兰和外法兰。 A.4.2 平面法

23、兰分为有劲法兰和无劲法兰。 A.4.3 平面法兰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A.4规定。 DB13/T 20702014 13 表A.4 平面法兰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为:mm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连接法兰相邻两螺栓孔的间距S 0.5 连接法兰螺栓孔中心圆直径D D1500 1.0 D1500 1.5 地脚法兰相邻两螺栓孔的间距S D1500 1,0 D1500 1.5 地脚法兰螺栓孔中心圆直径D 2.0 法兰外径D1 2.0 法兰内径D2 1.0 0 A.5 构件外形尺寸 A.5.1 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A.5规定。 表A.5 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为:mm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法兰

24、面对轴线倾斜P D1000 1.5 1000D2000 1.5D/1000 D2000 3.0 连接板 位移e 有孔 1.0 无孔 5.0 连接板 倾斜P 有孔 1.0 无孔 5.0 钢管纵焊缝纵向位移e 3.0 DB13/T 20702014 14 表A.5(续) 项目 允许偏差 示意图 错位e 1.5 直线度f L/1500 构件长度L L/1000 手孔门位置 5 平台托架 位置L 3 A.6 焊接 A.6.1 焊缝质量等级 焊缝质量等级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当设计文件沒有明确要求时,焊縫质量等级要求如下; a) 一级焊缝: 插接杆外套管插接部位纵向焊缝设计长度加200mm、环向对接焊缝;

25、 b) 二级焊缝: 钢板的对接焊缝,应对二级焊缝内部质量施行100无损检测。无劲法兰、有劲法兰与杆体连接的角焊缝、钢管管体与平台连接处的焊缝、钢管与钢管相贯连接焊缝应符合二级焊缝外观质量要求; c) 三级焊缝: 钢管的纵向焊缝(应全熔透),设计文件无特殊要求的其他焊缝。 A.6.2 焊缝质量 A.6.2.1 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缝与基体金属间圆滑过渡,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A.6.2.2 影响防腐涂装的焊缝缺陷应进行修磨或补焊,且补焊的焊缝应与原焊缝间保持圆滑过渡。 A.6.2.3 一级、二级、三级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表A.6规定 DB13/T 20702014 1

26、5 表A.6 焊缝质量等级及外观缺陷分级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外观 缺陷 未焊满 (指不足设计要求) 不允许 0.20.02t且1.0、每100.0焊缝内缺陷总长小于或等于25.0 根部收缩 不允许 0.20.02t且1.0 0.20.02t且2.0 长度不限 裂纹 不允许 未焊透 不允许 末熔合 不允许 咬边 不允许 0.05t、且0.5;连续长度100.0、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全长 0.1t且1.0、长度不限 弧坑裂纹 不允许 允许存在个别长度5.0的弧坑裂纹 电弧擦伤 不允许 允许存在个别电弧擦伤 飞溅 清除干净 接头不良 不允许 缺口深度0.0

27、5t、且0.5 缺口深度0.1t且1.0 每100.0焊缝不得超过1处 焊瘤 不允许 表面夹渣 不允许 深度径、长0.5t, 且20.0 表面气孔 不允许 每50.0焊缝内允许有直径0.4t、且3.0的气孔2个,孔距6倍孔径 注1:焊缝质量要求均为对接和角接焊缝通用。 注2:咬边如经磨削修整并平滑过渡,则只按焊缝最小允许厚度值亡平定。 注3:t为连接处较溥的板厚。 A.6.3 焊缝外形尺寸 A.6.3.1 对焊缝及完全焊透组合焊缝尺寸偏差应符合表A.7规定。 DB13/T 20702014 16 表A.7 对焊缝及完全焊透组合焊缝尺寸偏差 单位为:mm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示意图 对接焊缝

28、余高 一级、二级 三级 B20;03.0 B20;04.0 B20;04.0 B20;05.0 A.6.3.2 角焊缝焊脚尺寸hf值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部分焊透组合焊缝和角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A.8的规定。 表A.8 部分焊透组合焊缝和角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为:mm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示意图 焊脚尺寸hf hf6:01.5 hf6:03.0 角焊缝余高C hf6:01.5 hf6:03.0 A.6.3.3 角焊缝焊脚尺寸hf设计未作规定时, 圆管T、K、Y形节点的角焊缝尺寸按表A.9执行。 表A.9 圆管T、K、Y形节点的角焊缝尺寸 单位为:mm 项 目 最小焊脚尺寸hf

29、 E0.7t Et E1.07t 跟部60 1.5t 1.5t 取1.5t和1.4tZ中较大值 侧边100 t 1.4t 1.5t 侧边100110 1.1t 1.6t 1.75t 侧边110120 1.2t 1.8t 2.0t 侧边120 T(切边) 1.4t(切边) 开坡口6090(焊透) DB13/T 20702014 17 表A.9(续) 项 目 最小焊脚尺寸hf E0.7t Et E1.07t 示意图 注1:t为薄件厚度:E为角焊缝有效厚度, 即焊缝根部至焊缝表面的最小距离;Z值为跟部角焊缝未焊透尺寸;z值工艺评定确定。 注2:根部间隙为0mm5mm; 当根部间隙大于1.6mm时,

30、适当增加hf值。 注3:本表适用a30的情况。 A.6.3.4 焊缝的宽度尺寸 形坡口对接焊缝(包括形带垫板对接焊缝)见图1,非形坡口对接焊缝见图2,其焊缝宽度Bg2a。焊缝最大宽度Bmax和最小宽度Bmin的差值, 在任意50mm焊缝长度范围内的偏差值不大于4.0mm, 整个焊缝长度范围内的偏差值不大于5.0mm, 焊缝宽度应符合表A.10的规定。 表A.10 焊缝宽度 单位为:mm 焊接方法 焊缝形式 焊缝宽度B Bmax Bmin 埋弧焊 形焊缝 b6 b16 非形焊缝 g4 g14 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 形焊缝 b4 b8 非形焊缝 g4 g8 注1: 表中b值为符合GB/T985.

31、1、GB/T985.2标准要求的实际装配值。 注2:g为坡口面宽度。 DB13/T 20702014 18 A.6.3.5 焊缝边缘直线度f。在任意300mm连续焊缝长度内, 焊缝边缘沿焊缝轴向的直线度f见图3, 其值符合表A.11的规定。 表A.11 焊缝边缘直线度偏差 单位为:mm 焊接方法 焊缝边缘直线度偏差 埋弧焊 3.0 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 2.0 A.6.3.6 焊缝表面凹凸。在焊缝任意25mm长度范围内, 焊缝余高CmaxCmin的允许偏差值不大于2.0mm, 见图4。 A.6.3.7 焊缝内部质量 A.6.3.7.1 焊缝内部质量检验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如焊后需进行热

32、处理,则内部质量检验应在热处理完成24h后进行。 A.6.3.7.2 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进行内部陷的检验。超声波检测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检测方法。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检测方法应符合GB 11345或GB/T 3323的规定。母材厚度小于8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钢板对接全焊透接头,其内部缺陷及检测方法应符合JG/T203的规定。 A.6.3.7.3 焊缝无损检测发现有不允许缺陷时,应在其延伸方向或可疑部位加位作补充检验。如补充检验仍不合格,则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检验。 A.6.3.7.4 经超声波或射线检测的焊缝,如有超标的缺陷,应在缺陷清除后进行补焊,并对该部

33、分焊缝采用原检测方法重新检查。 A.6.3.7.5 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及内部缺陷分级应符合表A.12的规定。设计未注明焊缝质量等级按三级焊缝质量要求检验。 表A.12 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及内部缺陷分级 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内部缺陷超声波检测 评定等级 检验等级 B级 B级 探伤比例 100 20 DB13/T 20702014 19 表A.12(续) 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内部缺陷射线检测 评定等级 检验等级 B级 B级 探伤比例 100 20 注:焊缝内部质量检测比例的计算方法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 且检测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内

34、部质量检测。 A.7 防腐蚀处理 A.7.1 热浸镀锌 A.7.1.1 锌层表面应连续、完整,并具有实用性光滑,不得有过酸洗、漏镀、结瘤、积锌、毛刺等缺陷。镀锌颜色一般呈灰色或暗灰色。 A.7.1.2 锌层应与基本金属结合牢固,经锤击试验,锌层不剥离,不凸起。 A.7.1.3 镀锌层厚度和镀锌层附着量应符合表A.13的规定。 表A.13 镀锌层厚度和镀锌层附着量 镀件厚度(mm) 最小平均厚度(um) 平均附着量(g/m2) t5 86 610 t5 65 460 A.7.1.4 镀锌层应均匀, 作硫酸铜试验, 耐浸蚀次数不少于4次, 且不露铁。 A.7.1.5 修复的总漏镀面积不应超过每个镀

35、件总面的0.5, 每个修复漏镀面不应超过10cm2, 若漏镀面积较大, 应进行返镀。 A.7.1.6 修复的方法可以采用热喷涂锌或者涂富锌涂层进行修复,修复层的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厚度厚30 um以上。 A.8 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涂层 A.8.1 热喷涂时锌、铝涂层应均匀,附着牢固。经锤击实验,涂层不剥离,不凸起。 A.8.2 热喷涂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小于10um.设计未规定时,涂层厚度应为120um,允许偏差小于10um。 A.9 非金属覆盖层 DB13/T 20702014 20 A.9.1 选用非金属覆盖层涂料时,应根据建设场地所处户外大气环境采用相应耐蚀涂料品种和涂层厚度。 A.9.2 涂层各层之间必须配套,不得发生各层互溶或咬底现象。 A.9.3 法兰盘间接触面不得涂覆非金属涂层。 A.10 金属和非金属复合层 A.10.1 复合层中非金属覆盖层与金属覆盖层之间应相容。非金属涂层与封闭剂、封闭涂料应配套。 A.10.2 锌、铝层表面宜选用锌黄类底漆,不得使用红丹类或铁红类底漆。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