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汇总.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71107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2 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今 天的大学生肩负着我国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他们有义务,也 有责任去了解和认识当今变化着的世界。为了适应新的形式和新的任务,使我们能够“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中宣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05方案”要求在大学生中普遍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 (二)课程特点 1、政策性强 2、现实指导性强 3、针对性强 (三)课程组成 1、对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总体介绍和说明 2、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中主要国家或地区基本情况的介绍和分析 3、对中国对外关系,对外政策以及中国国际 地位的说明与分析 4、对当前世界热点问题进行的说明

2、和分析 (四)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 是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关于当今国际 问题的主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 经济政治与 国际关系演变极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国际 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心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和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与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五)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认识世界 2、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

3、观念,即矛盾的观点来分析和认识当今世界 3、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研 究当今世界的经济与政治 3 前言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课程性质,了解课程内容 2、探讨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 3、思考本课的教学方式 二、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三、重点难点 (一)明确课程的性质 (二)了解课程内容 四、教学内容 (一)课程介绍 1、 这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 ? 2、 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3、 这门课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 ? 4、 这门课对选课学生有什么要求 ? 5、 如何才能学好这门课 ? 6、这门课如何进行考试 ? (二)本课性质 这是我院为广大学生开设的“世界与中国”类人文素质选修课。木点在于

4、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与当代世界发展相一致的知识结构和全球意识。 (三)课程内容 国际关系行为主体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极力称雄世界的美国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日本 重振大国雄风的俄罗斯 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 (四)研究国际关系的意义 1、 国际关系与我们息息相关,掌握国际关系知识,树立全球意识成为新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2、国 际关系使人们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大大增加,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国际大舞台上施展才能,必须了解国际社会的性质和国际规则。 3、 21 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全球问题需要我们具有世界胸怀和对全人类的

5、关怀 五、教学小结 4 第一讲 国际关系行为主体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区分国家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 2、掌握国家主权、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概念 3、明确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形成与其特征 二、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PPT 演示 三、重点难点 1、国家的构成要素 2 国家主权 3、 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与跨国公司 四、教学内容 : 第一节 主权国家行为主体 一、 国家的构成要素 1、 有一定数量的常驻居民 2、 有固定的领土 (近 2000 个民族国家) 3、 有一定的政权组织系统 4、 有完整的主权 二、 国家主权 1、最早提出“主权” 法 让 布丹 1576国家论 2、“利维坦”

6、 英 马斯 布鲁斯 3、概念: 国家固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力,对内表现为最高权,对外表现为独立权。 4、组成 独立权:选择政权的组成形式、方法、司法、行政 平等 权:与各国在国际法的地位完全平等 管辖权:属地、属人、保护性、普遍性 自保权: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5、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1)全球化对主权观念产生了冲击,使国家主权具有相对性 (2)国家权力的分散与弱化 5 第二节 非国家行为主体 一、 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 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形成 1、 概念: 是指哪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

7、体。 2、 特征: (1) 两者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2) 非国家行为主体在相互基础上发展起事,相互补充和延伸 (3) 具有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要素 (4) 受国家行为主体的制约 (二)非国家行为主体参与世界政治活动的特点 1、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 2、对外行为的跨国性 3、上述两个特点 决定了非国家行为主体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三) 非由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两大类型 二、国际组织 (一)组成要素 1、多国,至扩三个国家以上 ,主权国家和群众团体是国际组织的主体,也是行使 权力和进行活动的保障。 2、以联合 面目出现,以正式协议为纽带 3、宣布特点的目的和原则,其活动仅限于国际事务 (二)政府间国

8、际组织 组织上成员资格具有普遍性 ( UN) (ZLO) (UNESCO) 组成成员的有限性:只有符合特定地缘、民族、宗教等标准 (阿拉伯国家联盟)(拉丁美洲自由贸易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 (三 )联合国 1、目前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 1945 年 10 月 24 日成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3、宗旨: (1)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 发展国家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力及自觉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3) 进行国际合作 4、主要机构: (1) 联合国大会 (2) 安全理事会 (3)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4) 联合国托管理事会 (5) 秘书处 (6) 国际法院(唯

9、一没设在纽约 以外 ,在荷兰海牙的和平宫 6 三、跨国公司 ( 一 )概念: 是人类社会经济 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二 )特点: (1) 跨国公司凭借巨大的经济市里对国际政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2) 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影响母国和东道国决策过程,进而影响母国和东道国关系的发展 (3) 跨国公司利用超越国家主权和法律之间的特殊地位,形成相对独立的行为能力,直接参与了国际事务 四 、教学 小结 第二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了解国际形势的情况下掌握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情况 2、明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3、了解目前世界经 济与政治的现状 二、授课形

10、式 讲授、讨论、 PPT 演示 三、 重点难点 1、世界经济的构成,行为主体及世界政治格局 2、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 3、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教学内容 : 第一部分 :当代世界经济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构成、行为主体及运行机制 一、世界经济的构成 1、 内容: 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协调 2、 ( 1) 世界市场: 外延:地理范围 内涵: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 2) 国 际贸易 : 也叫“世界贸易”:进口和出口贸易组成 B:两个条件: 社会生产力发展 国家的形成 C:与国内贸易

11、相比的特点: 第一:国际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第二:国际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7 第三:国际贸易容易受 到贸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条件的影响。 第四:国际贸易除了交易 双方外,还需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很多。 ( 3) 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 ( 4) 国际投资: 国

12、际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 ( 5) 国际经济协调 :又称:“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协调” 本质 ;各国经济利益的协调。 二、世界经济行为主体及运行机制 1、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 : 主权国家 非国家行为主体: 跨国公司:垄断 资本主义 高度发 展的产物 国际经济组织 2、运行机制 : (1) 传统竞争手段是价格竞争 (2) 非价格竞争是当代跨国公司 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 (3) 跨国公司主要通过 提高产品质量,逾越贸易技术壁垒 提高商品非价格竞争能力 加强技术服务,提高商品性能,延长使用期限 提供信贷 加建产品设计换代,不断推出新产品,更新花色品种 不断设计新颖和多样的包装,注意商品“个性化” 加强广

13、告宣传,大力研究改进广告销售技术 (4)影响世界经济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1945 年 12 月成立, 1947 年11 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 世界银行( WB) ,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170 多个) 世界贸易组织( WTO) 1948 年 1 月 1 日成立 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行 第二节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初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20 世纪 70 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一、美国夺取霸权的步骤 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缔结

14、关税及贸易总协会 3、实施“马歇尔计划”,既:“欧洲复兴 计划 4、推行“第四 点计划“:援助开发落后地区的计划 5、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的封锁 8 二、照成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主要原因 1、国际金融体系受 到巨大冲击 2、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 3、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放慢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 三、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资本主义世界从一国独霸逐渐转为三足鼎立的局面 2、两大体系之间的关系发生么较大的变化 3、发展中国国家经济实力增长,但两极分化趋于严重。 四、三大区域经济

15、组织 欧盟( EU): 25 个成员国,成立于 1951 年。 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启动,此举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最大变革 。 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1998 年美国与加拿大签订贸易自由区协议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 家 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1989 年正式起步,它是亚洲最具活力而且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第三节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基本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主 要表现: (1) (2)

16、(3) 2、区域经济集团化步伐加快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相互作用: (1) (2) (3) 一、 当今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1、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信息的加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2、以经济为中心,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3、经济市场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方向 4、各国的经济结构在调整和改革中逐渐发展。 5、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加剧 第二部分 当代世界经济 第一节 世界政治和世界政治格局 一、世界政治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 :以世界经济的形成 为前提,以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为基础,以争夺和瓜分世界为原动力,是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产物。 2、发展 : 帝国

17、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宗主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9 3、世界政治的三种基本形态 : 国际竞争:互相攀比,你追我赶,力争胜利的状态 国际合作:在一定领域内的利益和目标一致或部分一致的合作 国际冲突:发生矛盾的一种自觉抵制摩擦、对立、对抗的状态。 二、 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演变规律 1、“格局”概念:是事物内在的结构形态或态势 世界政治格局:在一定时期内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各种政治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政治结构形态。 2、结构形态: 单极格局:一国独霸 两极格局:两个大国或两大集团相互推动和制约,决定国际事务 两极多元格局:一种由两极向多

18、极或由多极向两极过度的格局形 态 多极格局: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 3、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规律 其一:在一定历史时期国际社会中,各种行为主体之间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的基本动因和物质基础 其二:一定历史时期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是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直接动因。 其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第二 节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形成的两级政治格局,左右了世界和平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崩溃 世界格局进入转换时期,向多极化演变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政治格局是大国实力

19、政策强权政治的产物 2、两极格局是以实力为基础的 3、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峙并拉开冷战的序幕 二、美苏两个超级打过争夺世界霸权 第一阶段:战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政治斗争变现为两大阵营对峙 第二阶段: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末: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三、 两极政治格局的终结 第一, 1989 年东欧剧变, 1990 年两个德国统一,使苏联丧失了在欧洲与美国对峙的基础和阵地。 第二, 1991 年 6 月,经 互会解散,同年 7 月,华约被取消并宣布解散。两极在欧洲对峙的经济、军事支柱相互倒塌,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使雅尔塔体系濒临彻底崩溃。 第三,苏联解体: 1991

20、 年苏联的“ 8.19”事件,拉开苏联解体序幕 10 第三节 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世界政治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 1、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化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是对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2、新变化带来新发展 的原因: 第一:经济 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中发展的体现。 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 结果 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

21、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国家利益而屈服于别国利益。 二、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推动着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组织空前活跃,为构建和谐世界发挥着作用 3、新 兴国家群体发展和崛起,冲击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格局,正有力改变着国际力量对比格局。 4、地缘政治正在进行历史性重任,地缘战略竞争依然激烈 三、国际开发式在进入新世纪的新表现 1、霸权主义有新的表现 2、某些国家积极扩大军备线,强化军事同盟,从而导致了大国之间出现了高科技军备竞赛的局面,对国际安全的军事威胁增大 3、由民族宗教冲突,领土争端

22、及其他原因引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布断,地区冲突和地区危机增多 五、教学小结 11 第三讲 极力称雄世界的美国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 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重大历史事件等 2、分析美国当前的经济政治状态 3、讲解美国称雄世界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发展趋势 二、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辅助以纪律片形式 三、重点难点 1、 美国政治经济概况 2、 当代美国经济 3、 当代美国政治 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美国概述 一、美国概况 1、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南部,居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北接加拿大,南邻墨西哥。国土总面积 937 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世界排名第四,人口达3 亿,官方语言是

23、英语,现已形成有一定特色的美式英语。 2、美国是一个有 200 多年历史的国家, 前身是土著社会和欧洲殖民地,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犹太教、东南亚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有一定信众,信仰宗教的公民在总人口中占 91%。 二、美国政治 1、 1787 年,美国的 13 个联邦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会议,制定宪法 2、宪法确定美国是联邦共和制国家。 3、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联邦政府与洲政府有一定的权力区分。 4、作为共和制国家,美国联邦政府及各洲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 5、美国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 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 6、美国是一个政党政治国家,目前有共和党、民族

24、党 、绿党和改革党等多个党派 7、联邦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员和众议院联合组成。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员)、宪法修改权及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 三、美国经济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总体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自由市场经济是其基本特征。 2、 18771898 年是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狂飙时期 1898 年美西战争标志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变,也划分美国近代和现代的历史的界标 19291933 年美国经历了人类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 和政治危机 罗斯福新政 3、二战中处于中立的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行列,并在经济上发挥着

25、民主 国家兵工厂的作用,并推动着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发展。 12 第二节 当代美国经济 当代经济发展: 第一阶段:二战后 20 世纪 5060 年代,经过恢复与改造,西部、南 部呈现繁荣景象 第二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危机与“滞涨”到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 第三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末,通过调整政策,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一、 20 世纪 5060 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1、从 1955 年至 1968 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 4%的速度增长。 2、其优势地位的白痴,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

26、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 特点: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财政支出,依靠军事订货和对垄断组织甚中心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国家固定资本投资。 表现: (1) 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 (2) 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 二、 20 世纪 7080 年代美国经济的“ 滞涨”与调整 1、概念:经济滞涨指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 通货 膨胀的现象 2、三次调整和改革: 19691976 年共和党尼克松、福特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 19771980 年民主党卡特政府的反滞涨经济政策 19811992 年共和党里根、布什政府的振兴和稳定发展经济政策 3、 尼克松新联邦

27、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 宣布停止和缩减约翰逊政府推动的“伟大社会政策”。 (2) 推行“分享税收计划”,主张从个人所得税中划出比例,由财政部拨给各州,联邦税 收在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分配比例,按各州人口的比重来定。 (3) 改革福利制度。推行家庭援助计划。 (4) 继续加强环保。 (5) 适当精简和改组了联邦政府机构,但总统的行政制定权并未削弱。 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时代 原因: (1) 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 (2) 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3) 稳健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四、美国经济的现状与问题 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科技强国,其表现: (1) 从国内生产总值,

2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宏观经济指数看, 美国全球化优势地位明 显。 (2) 美国的全球竞争力连续多年高居世界首位。 (3) 美国在产业结构和关键性产业中局世界领先地位。 (4) 美国整体科技实力居世界领先地位。 (5) 美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三节 当代美国政治 13 一、总统行政权力进一步扩大 1、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大首先表现为联邦官僚机构的扩大 2、表现在联邦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 3、总统在立法、外交、对外战争方面的权力也都有加强 的趋势 二、最高法院积极行驶司法审查权 1、即宣布某项法令违宪,而使之归于无效的权力,是美国宪 法规定的三权

29、分立,相互制衡 政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2、 1803 年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约翰 马歇尔的有关判决确立 的 三、联邦与各州之间权力重新定位 四、政党作用衰弱和利益集团活动盛行 五、各种政治思潮与意识形态广泛传播 五、教学小结 第四讲 谋求大国地位的日本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概况等。 2、了解日本的经济政治地位的状况。 3、明确日本现状基础并研究其经济、政治实力。 二、授课方式 讲课、讨论 三、重点难点 1、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政治大国策略的提出的背景 3、日本谋求政 治打过的现行标准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打过地位的确立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五个阶段: 1、

30、19461955 年为战后恢复阶段 2、 19561973 年为高速发展阶段 3、 19731990 年为 中 低速增长阶段 4、 19902000 年为经济发展的低速阶段 5、 2000 年至今日经济略显恢复阶段 二、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 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除了恢复时期以外,大体出现过 20 年( 19541974年)的大发展时期 。 第二节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一、确立政治大国战略 ( 1)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和确立 1、“所谓政治大国”的核心概念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基本战略, 是由日本前首相 中曾根康弘正式 提出并加以确立的 14 3、 1983 年 7 月 30 日,中曾根康

31、弘在他的家乡群马县发表讲话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日本要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 2)谋求政治大国的背景和原因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确立,既有深刻的经济根源,又有其国际政治背景和国内的社会原因。 1、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既是日本经济实力膨胀的必然结果又是其经济稳定发展的 客观要求。 2、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较大的调整,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提供了有利时机。 3、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还有其深刻的国内根源和社会思想基础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方略 1、以经济实力为后盾,走“以经促政”的发展道路 2、以“日美同盟”为依托,借美国力量护航 激进发展方式,即废除日美同盟,抛开制约军事发挥发展的各种限制。发展

32、独立军事力量 渐进发展方式,即依托日美同盟,借组美国的庇护,逐步突破军事发展限制。发展军事力量。 3、以亚洲地区为立足点,全面拓展国际政治空间 4、 以“入常”为目标,着力扩大国际 事务发言权 三、日本所谋求的政治大国的现行标准 1、 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真正“极”的政治大国 2、 在亚太地区起主导作用的政治大国 3、 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政治大国 四、 对日本政治大国进程的估计 1、 修改宪法需要酝酿很长的时间 2、 今后一个时期,日本的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 3、 日本发挥核武装的可能性不大。 4、 今后日本在联合国的活动会更加积极,在不久将来可能实现安理会常任理事的梦想 5、 日本今后虽仍把日美

33、军事联盟作为其军事安全框架的“基石”,把日美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轴”,但是为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日本外交策略会更强调积极灵活,呈现全方位 特征。 五、 教学小结 第五讲 重振大国雄风的俄罗斯 1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联的兴亡及其历史教训 2、 明确俄罗斯的经济与政治 二、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 三、重点难点 1、苏联经济政治体制 2、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 3、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与改革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苏联的兴亡及其历史教训 1917 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俄罗斯)。 一、苏联经济政治体制 20 世纪

34、 20 至 30 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在 1936 年通过的新宪法中,宣布已经建成社会主义,标志着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正式形成。 特点:经济政治的高度集中 (一)经济体制: 1、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农业集体化 2、经济管理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分配体制上,全部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 4、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忽视农业。 (二)苏联的政治体制 1、在领导体制上,统一领导,党政不分 。 2、在干部制度上,实行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干部委任制。 3、民主 和法制不健全,党内和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

35、新思维 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地 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改革现有的国家机关 (二)“ 8.19”事件和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 (一 ) 苏联解体的原因 1、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2、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3、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4、处理民族问题的失误和错误以及民族分离主义的出现,是苏联解 体的又一重要原因 5、苏联解体的最关键因素,是苏共日益严重地脱离群众,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 变成了一个官僚阶级的党。 (二 ) 苏联解体的教训 1、经济建设是关系国家

36、兴亡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把经济建设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16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建设模式。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重视执政党的建设,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第二节 俄罗斯的经济与政治 俄罗斯联邦面积 1707.54 万平方功力(占原苏联 76%),人口 1.45 亿(截至 2007 年) 一、俄罗斯的经济与改革 (一)俄罗斯“休克疗法”式经济改革 措施: 1、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 2、实行经济自由化,转变整个经济运行机制 3、迅速实现私有化,完成

37、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转轨 “休克疗法”: 1、经济进一步滑坡,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下降 2、通货膨胀失控,财政赤字更加严重 3、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4、进出口金额大量下降,外汇储备趋于 枯竭 (二)俄罗斯经济的逐步调整与复苏 1、俄罗斯经济的逐步调整 (1)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财政稳定政策 (2) 实行经济结构改革 (3) 加强居民的社会保障 2、俄罗斯经济的艰难复苏 (三)世纪之交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成效 1、普京政府的经济改革 2、普京政府经济改革的成效 二、俄罗斯的政治与变革 (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转轨 目标:建立西方式的多党议会民主制度 (二)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确立

38、 “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权力格局 ( 三)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政治变革 1、普京进一步改革和加强了联邦制,建立联邦区并任命总统驻联邦区代表 2、改革联邦委员会 3、整顿联邦宪法秩序纪律 4、普京加强了总统权力的政党 基础 五、教学小结 第六讲 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1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其外交政策 2、明确中国在当代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提问、 PPT 及视频播放 三、重点难点 1、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 2、中国的外交政策 3、中国在当代国际舞 台上的地位 4、中国在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及其外交

39、政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总书记领导下,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一、 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 外交政策 “一边倒” :倒向苏联 (二) 20 世纪 60 年代联合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帝反 修 “一边倒” “两个拳头 打人 ” : 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 一、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二、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三、 反对美国帝国 主义和各国反动派 (三) 70 年代基本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一、调整中美关系,实现中美建交( 192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 二、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三

40、、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四、改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大发展 (一)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一个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崭新时期。 1、科学判断形势,从根本上调整外交战略 2、提出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改善和发展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 3、妥善处理同邻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4、推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 5、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扩大国际影响 6、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的统一 (二)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外交进入承前

41、启后的新的历史时期 1、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想结合,顶住国际压力,打破西方“制裁” 18 2、推动同各大国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新型合作关系 3、发展睦邻友好,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 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5、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三) 21 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工作新的重大进展 1、与主要大国关系稳定发展(中俄、中美、中日)。 2、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3、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缺德重要进展。 4、多边外交丰富多彩,更加活跃。 5、全面开展经 济外交。 6、努力开展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

42、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包括五个基本要求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 1954 年万隆会议) 互不干涉内政 平 等互利 和平共处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一贯政策。 第二节 中国在当代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奠定了国际地位的物质基础 1、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2、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焦点 3、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 二、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 地位

43、显著提高 1、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2、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唯一的常任理事国 3、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4、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各方面都能给其他国家借鉴 三、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的意义重大 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2、中国的和平发展将给各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 3、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世界提供 了有别于某些大国依靠武力扩张实现国家发展的实例和经验。 4、中国以实际行动与世界各国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共合理的方向发展。 五、教学小结 第七讲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 1

44、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阿以冲突的由来 2、了解中东和平进程及其发展 3、明确恐怖主义的定义及特点 4、了解恐怖主义的基本类型和根源 5、明确恐怖主义的危害及对策 二、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实时视频观看 三、重点难点 1、 阿以冲突的由来 2、中东和平进程发展 3、了解恐怖主 义的基本类型 4、明确恐怖主义的对策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阿以冲突问题 自 1948 年以色列宣告成立以来,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矛盾和冲突就没有停止过。 一、阿以冲突的由来 1、中东: 政治概念 “近东”“中东”(西亚、北非) 包括 22 个国家期中 18 个阿拉伯国家,阿拉伯约占 70% “远东” 2、中

45、东冲突的核心: 阿拉伯人与以色列犹太人的冲突,主要根源是民族矛盾和领土之争。 3、 中东冲突的焦点和核心:中巴勒斯坦建国的问题 4、阿以冲突的根源:两个 民 族“有你无我”的排他意识 二、五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冲突 1945 年 5 月 14 日,犹太复国主义者本古里安在 特拉维夫 宣告以色列国成立,美国立即宣布承认。 1948 年 5 月 15 日,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联合进攻以色列,阿以第一次中东战阵爆发。 1、第一次中东战阵:以阿拉伯国家遭受重大损失而告终,战争使将近 100 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无家可归。 2、第二次中东战争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3、 1967 年

46、 6 月 5 日,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 五战争”,亦称“六天战争”。 4、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十月战争”。 5、第五次中东战争,也称 “ 黎 巴嫩战争 ” 。 三、中东和平进程和发展 1、 2001 年 5 月 4 日“米切尔报告” 2、 2001 年 6 月 5 日“特尼特停火计划” 3、 2002 年 3 月 28 日“阿拉伯和平倡议” 4、 2003 年 5 月美国提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第一阶段:以巴双方将实现停火 20 第二阶段 :过渡期 第三阶段:以巴双方将就最终地位进行谈判 第二节 国际反恐问题 (一)恐怖主义及其基本特点 含义:一种旨在制造恐怖气氛

47、,引起 社会主义 以威胁有关政府和社会,为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标服务的。无论弱者或强者都可能采用的, 针对非战争目标的暗杀、爆炸、绑架与劫持人质、劫持交通工具、施毒、危害计算机系统以及其他形式的违法或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暴力威胁或非暴力破坏活动 . (二)特点: 1、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性 2、具有强烈的暴力、讹诈和威胁性 3、具有强烈影响受众的恐怖性 4、具有受害对象的无辜性 (三)判定恐怖主义及行为的几个误区 1、混淆恐怖主义行为和 2、故意模糊受害对象的无辜性 3、恐怖主义不是革命 4、恐 怖主义不同于战争 (四)恐怖主义的基本类型和根源 1、民族主义型恐怖主义 2、宗教极端恐怖主义 3、

48、高技术类型的恐怖主义 4、其他类型的恐怖主义:黑社会组织、国际贩毒集团、极“左”极“右”恐怖组织等其他国际恐怖主义 (五)恐怖主义的根源 1、恐怖主义是民族矛盾上升、种族、宗教冲突加剧的必然结果。 2、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为恐怖主义营造了适宜的土壤。 3、新科技革命正在有形无形地推动着恐怖主义的发展 4、国际事务中心诸多不公正现象为恐怖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六)恐怖主义的危害 1、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安全的危害 2、恐怖主义对国家与国家间关系的危害 3、恐怖主义对联合国权威的挑战 (七)反恐对策 1、反恐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2、反恐必须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3、必须摒弃反恐双重标准 4、反恐必须从根源上铲除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 五、教学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