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89888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6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十七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十七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十七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十七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十 七 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第 一 节 概 述,疝的概念,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疝 的 病 因,腹壁强度减弱 腹内压力增高,疝的解剖结构,疝环 疝囊 疝内容物 疝外被盖,疝的临床分类,易复性疝 难复性疝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第 二 节 腹 股 沟 疝,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管的解剖,内口(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中的卵圆形裂隙。 外口(腹股沟管浅环):腹外斜肌筋膜下方的三角形裂

2、隙。 前壁: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筋膜,外侧1/3有腹内斜肌覆盖。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膜,内1/3有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先天性因素:鞘突成为疝囊。 后天性因素:内环处的腹膜成为疝囊。,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易复性斜疝:腹股沟区肿块、偶有肿痛。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常于腹压增高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可还纳。 难复性斜疝: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可伴胀痛。 嵌顿性疝:疝块突然增大,伴明显疼痛,不能还纳,可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 绞窄性疝:肠袢坏死穿孔时疼痛可因疝内压力骤降而暂缓解,绞窄时间长时可发生脓毒症。,腹股

3、沟斜疝的治疗,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股沟直疝,腹内脏器经直疝三角突出而形成的疝。,直疝三角的解剖特点,外侧缘是腹壁下动脉。 内侧缘是腹直肌外缘。 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此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又比周围部分薄。,腹股沟直疝的临床特点,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平卧时肿块多能回纳而消失,极少发生嵌顿。 主要是手术修补。,斜疝与直疝的鉴别,第 三 节 股 疝,股疝,腹内脏器通过股环、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形成的疝,称为股疝。,股管的解剖特点,上口(股环):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

4、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 下口(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是股部深筋膜上的薄弱部分,覆有筛状板。大隐静脉在此处穿过筛板进入股静脉。,股疝的临床特点,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的疝块。 容易嵌顿和绞窄,嵌顿时除明显疼痛外,常有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症状。 手术治疗。,第 四 节 腹外疝的护理,嵌顿性及绞窄性疝的术前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疼痛部位、性质及伴发症状等。 禁食、胃肠减压。 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抗感染。 作好急诊手术的各项准备(备皮、备血及各种常规检查等)。,腹外疝的术后护理措施,体位:平卧位,髋关节微屈。 饮食:术

5、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食。 活动:术后35天可离床活动。 防止腹内压增高。 预防阴囊水肿。 预防切口感染。 尿潴留的处理。,腹外疝病人术后的健康教育,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提举重物。 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若疝复发,应及早诊治。,小 结,第一节 概述 概念、病因、分类 第二节 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第三节 股疝 第四节 护理 嵌顿性及绞窄性疝的术前护理 腹外疝的术后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腹外疝的病因是什么? 典型的腹外疝的解剖结构。 腹外疝的类型。 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 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的临床特点。 股疝的临床特点。 嵌顿性及绞窄性疝的术前护理措施要点。 腹外疝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术后的健康教育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综合培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