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简报 .ppt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9071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简报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简报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简报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简报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简报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简报 主编 继教网学科专家 ,目 录 刊首寄语 温馨提示 专家观点 热点聚焦 精彩日志 作业选萃 答疑回顾 编者的话,刊首寄语 踏着轻快的脚步,我们的培训已逐渐接近尾声。在这段日子里,是网络让 你我相识,是网络让大家彼此心连心。 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老师们都已经由开始时的摸索、学习、借鉴阶段转 入到探索、学习、总结中来。 在学习中大部分老师们克服工学矛盾,充分利用 休息时间来充电学习,部分老师还克服了网络、年龄等困难,按时提交了作 业,超额聆听了视频课程,提交了诸多优秀作品,这些无不让我们感动。 人生路上,泪水在左,欢笑在右,生命的鲜花在两

2、旁依次绽放。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走过生日的四时,走过生命的四季,眼观那日出日落,让我们用心 灵聆听轻风细雨,用思想凝视花蕊绽放。,温馨提示,1.因前段时间老师们忙于期末等事宜,所以有些学员未能及时提交学习成果,为了让大家顺利通过本次培训,故将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截止提交日期修改为7月10日,望还未提交的学员尽快提交。2.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视频答疑的相关视频及讲座PPT,已上传至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频道“专家视频答疑”栏目,欢迎各位未能按时参加会议的老师随时点播观看。具体网址:http:/ 呢?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已给出了清楚的答案!完整地表述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 童社

3、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简单地说,它是一门新开设的 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综合课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门“学习怎样做人的课程”。从形式上说,它与“活 动课程”相关,也具有学科课程的功能。再理论点说,它属于“生活经验课程”。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简单的概念虽然“易解”,但却不够准确。对于品德与社会课这门 综合课程而言更是如此。用上面这类简单的概念,好像可以对一个完整的概念做了更简白的解释,但实 际上是在简白中替换了准确的概念。结果会怎样呢?这门课程没有了自己的发展轨迹,可以想怎样搞就 怎样搞,可以想怎样教就怎样教。所谓“课程理念”,不过是弥漫于五里雾中痴

4、人嘴里的梦话,空空的而 没有方向。教师们要对新课程能够说“是”有一定的执行力。“是”就是明了“道理”,即这门课程为什么而存在 的道理。为此,就应该对新课程有一个完整的理念,完整地理解课程概念。怎样做到这点呢?我想,其 一,理解课程的设置原理。例如,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个体生活的态度、知识与 技能,使他们成长为有能力的、自信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且有行为能力,促进自我良好品德的形成 和社会性发展。其二,把握课程的基本特征。诸如对“综合性”、“基础性”、“实效性”的理解。基本特征有 关教师课程观的转变,因此,有着特别的意义。,第一,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是学生,它包含以

5、下含义:教学全过程始终以 学生为主体;预期的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相一致;教学内容与形式能够为学生提 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师围绕本地域环境特征及学生的需要,开发丰富的地 域课程资源,灵活改善和充实教材内容;强调各学校应该具备基本的学习条件,除在学校内准备必要的 教学条件外,应当尽可能开发社区中的课程资源,以求利用现实的、多样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发展需 要。 第二,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一是指教学不要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教学程度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二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指导提升学生

6、生活,达到了解生活、认识生活、适应生活,并能够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目的。切记站在学生生活的原点上,围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转转。 第三,情感与行为并重。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按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知识排列课程目标的次序,旨在突出本课程的特征。作为一门以“学习做人”为指导思想的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所当然地作为课程的落脚点。然而,对小学生来说,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中,情感又是第一位的。情感既是行为的源泉,又是信仰的基础。 但是,“激情”不能空洞,不能强制感染,它要在非常自然、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完成。有“情”还要有“意”,并学会用“意”指导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品德与社会课也不培养能说

7、会道、只说不练,或者是善于支配别人、自己决不行动的“意匠人才”。品德与社会课是为培养合格公民素质打基础的课程。什么是合格公民?他是行动着的人,而且必须是一个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任,使自己的行动对国家、社会的进步有意义的人。因此,本课程特别重视通过体验活动来落实学生学会怎样行动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参与完整的体验活动;知道做事的目的;掌握各种行动技能;学会自我决策等。 第四,价值判断依然重要。过去,无论是思想品德课,还是社会课,价值判断都是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品德与社会课在这方面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道理很简单:它是学习起码的做人道,理的课程。现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没有判

8、断能力就不能自立。再者,良好的价值判断能力,要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具体的问题解决来培养,品德与社会课可以借助批判性思考能力的训练,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第五,从学生需求到问题解决。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尽管在回归学生生活的理念指导下,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做了整体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够较好地实施课程,尤其不能保证课程的延展性。过去我们严格地遵守教科书,书本中的一课书安排一课时,一课时下来,既是为书本画了一个句号,也是为此项内容涉及的生活经验或道理画了一个句号。我们习惯了教科书内容上完了,教学任务也随之终结。 所谓的“完成教育”,就是把课堂、课时都看成固

9、定的学习单位,40分钟是个死的时间域,不可延伸也没有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的综合课还是这样做,尽管在形式上,再高度地综合知识、综合教学方式,事实上毫无课程价值,因为它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品德与社会课提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其现实生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解决问题作为活动的中心,依此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这样的“多元整合”,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因为用于解决问题的“整合”,就是综合课程之所以存在、发展和有价值意义的全部。 第六,重视情境中的知识、技能学习。我们反复强调品德与社会课不能忽视知识和技能学习。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目标放在情感、态度

10、和价值观之后,不是说它们不重要,而是从课程性质方面考虑它们的基础性。事实上,知识和技能好比公民的两条腿,没有它们是立不起来的,更何况现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储备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技能功底,否则很可能就是井底之蛙。 但是怎样学得知识和技能本领呢?“灌”显然不行,机械训练也不见效,而且很快就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营造开放的、民主的、学习情境,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长知识、熟练技能是有效的方法。说得再简单明白一点,在品德与社会课上,不要把知识当“知识”教,不要把技能当“技能”学,而是把课堂(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当成一个社会交流场所,让学生在其中自由自在地

11、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当然,这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要有周密的教学设计,具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技巧,以及其他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第七,教科书是重要的学习资料。凡见过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人,都会感叹它的变化之大。结构变了!形式变了!内容也变了!教科书不再整段地讲故事,不再有整版的长课文,而是由照片、图画和活泼的文字一同构成教科书的主体,生动了!教科书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将学习过程和问题都融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真实了!但是在感叹之余,也着实地意识到它难教了!当然,如果不能转变我们的教科书观念,不能把握课程特征,教科书不仅是难教的问题,或许就是教不了的问题。 我们必须看到,教科书在现代课程教

12、育中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由“一课之本”转变为“主要的学习资料”,其教学功能前后是不一样的。从现已实验的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看,基本采用范例式的主题学习方式,照本宣科的讲书法根本派不上用场,照猫画虎的教法也不能有好的效果。怎么办呢? “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国家审订通过的各版本教科书都自己的特点,教师教哪个版本,就应该熟悉它、研究它、用好它。需要强调的是“用”,而且要“用”好。除了上面表达的“用”的意思外,还有两层含义:因不能驾驭新教科书而不用教科书;因误解课程或教材开发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完全没有教科书的位置。“用教科书”或再广义些“用教材”,对品德与社会课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作为新课程用

13、好教科书,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为教科书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编写,并经过国家审订合格,有着很强的教学方向指导性的学习材料;新教科书将教学中“学”的功能和“做”的功能完整地结合起来,其内容选择和课题设计,包含着诸多的新教学思想;就目前的社会环境、教育制度的开放程度,学校管理、师资队伍结构和业务水平的现状看,我们不具备个人独立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的条件和能力。所以说,教科书仍然是通向课程教育目标、达成课程教育理念、保证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而且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热点聚焦,(一)第二次在线研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第二次在线研讨活动已于6月12日圆满结束,活动的讨论主题为“

14、谈一 谈您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是如何进行课堂导入的,有哪些技巧和困惑,又是如何解决的?请大家共同参与 讨论,分享好的方法。”此次活动的论坛点击数达到608点,共有144封回帖。针对本次的研讨主题,参与进来的老师围 绕着主题帖纷纷做了认真的回复,并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建议和方法。课堂导入是老师们在一个新的教 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 情调和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和情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老师们 都谈了各自的经验和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影视导入法等等,我们相信每一 位参与的老师都有所收获

15、,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形式对各位老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何春华我除了利用提示语与关键词导入外,用的最多的就是事例导入法,有自己班发生的真实事件,有其 他班级近期发生的事例,或自己以往带的班级发生的事件,还有就是引用新闻中看到的事件。当讲到这 些真实事件时,学生参与积极性特别高,特别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杨珊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品德课的导入环节一定要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方式入手,只有在课的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整节课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比如其他老师说的歌曲导入法,猜谜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当然,具体选用哪种方式,要根据一节课的目标定位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来。

16、 忻钏琳 秦老师在良好的开端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导入中介绍了故事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小品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影视导入法等。我对其中的“游戏导入法”有点心得。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我又把它细分为:竞赛型、猜谜型、活动型、动手合作型。 赵燕燕 一堂成功的课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利用短短的几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游戏,因为小学生是好玩的。这样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我在课堂上曾运用过,孩子们很投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而且之后的教学中他们也很认真地听,认真地学。 邬静娜 兴趣是

17、孩子最好的老师,而课程导入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基调,因此本次讨论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杨亚珍 老师这个话题选得不错,切口小,我们有话可说,也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也是一个很好的课前导入!说实话,对思品课了解不多,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思品课的本质渐渐清晰起来,受益匪浅!,李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品课的导入当然相当重要,本人觉得,首先,你导入的内容应与本课教学任务相对应,这样才能起到引起注意或者加深印象的作用;其次,导入的内容应以能吸引学生的视线为主,人说“先入为主”,把握好了导入这一块,那么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再次,导入的方式应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比如:声音导入、视频导入、游戏导入

18、,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还能把握导入的度,毕竟导入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如果喧宾夺主了,本末倒置了,那么就糟糕了。 李旭龙 我教的是小学高段五六年级,教学内容时代感比较强。我喜欢用“时事新闻或社会新闻”导入新课。如第四单元“生活在地球村”,我就社会新闻热点“日本地震、食物中毒、核泄漏”等实例导入新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因为学生也了解一些),学习效果很好。 代淑兰 有时让学生举手表决这个方式也不错。我在上失败怕什么这一课时,就用这种方式。我在两块乒乓球拍上分别写上成功和失败。我让学生举手表决,喜欢失败还是喜欢成功。分别让他们说说原因。对于喜欢失败的同学,老师给予赞美,顺

19、势就可以揭题了。 陈吉维 我认为有的课需要一开场就创设课的基调和情景。如我在上炎黄子孙一课时,第一个画面便是清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执五星红旗,在寒风中站立在洛杉矶街头,迎接奥运会圣火到来。而不是平时的歌曲、游戏等轻松环节导入。这样的导入带给学生的是一份庄严的心情,体会炎黄子孙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和责任。所以我认为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导入方式,但其共同点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伸入主题,首尾呼应。,李建芬 行走在品德这条路上,有敬爱的专家引路,有亲爱的学友相伴,幸福指数在上升! 周小央 无论做什么事良好的开端都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对于上课来说显得更有意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20、课堂导入不能讲什么样方法是好方法或坏方法。贵在适合。只要适合教学内容、适合教育教学对象、能起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周美芳 这位老师道出了我们心中的无奈。不过,通过这次培训,认真学习了讲座内容,如:秦老师在良好的开端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导入中介绍的故事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小品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影视导入法等,令我受益匪浅。 (二)第三次在线研讨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第三次在线研讨活动已于7月3日圆满结束,活动的讨论主题为”谈一谈您 平时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中采取过哪些教学组织的技巧,使课堂教学有序而高效,请 大家交流。”

21、 在两个小时的研讨中,论坛点击数达到229点,共有31封回帖。针对本次的研讨主题,参与进来的老师围绕着主题帖纷纷做了认真的回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胡青 小组合作讨论,调查,汇报,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也较活跃。 品德课是以孩子口头表达为主,适当的让孩子动手试试也是不错的。在上世界之窗时,我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涂一涂三大人种的分布,让孩子更好的理解造成不同人种的原因和生存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谢余羽 根据以往的听课所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有音乐伴随,等音乐结束也就意味着讨论结束。但当学生讨论热烈时,往往是无法察觉音乐。我想是不是可以讨论时无需音乐,等要让他们结束时,音乐

22、由轻到重,给学生一个结束的信 号。 杨珊珊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设计。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以下技巧: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的重难点;问题要有启发性;问题要有梯度。 曾经尝试过在课堂讨论活动中用“抛绣球”的方式,一个同学发言完毕,将手中的“绣球”抛给其他举手的同学,一个一个接连不断。学生兴趣较浓,较之单纯的老师指名回答这一方式活泼多了。,曾经在教学圆明园在哭泣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清政府的无能,课堂上在交流反馈了学生所收集的各个不平等条约后,组织学生在清朝疆域图上将各不平等条约中被割让的土地涂黑当学生手下的残缺的地图展示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都沉默了,有的眼眶

23、也湿了让学生手动起来,才能心动起来!,精彩日志,(一) 浅谈初遇品德“常态课”的心得浙江省集士港镇中心小学 谢余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各种各样的展示课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甚至会有些疲惫。每每将“经 典之作”搬到实际教学之中,收效甚微。刚听说“常态课”这一教研方式时,精神为之一振,跃跃欲 试。那么“常态课”又是怎么样的一种新形式呢?与各类示范观摩课又有何联系和区别呢?在近一年的 不断学习和研究中,终于得到了一些启示。常态课又叫家常课,与公开课并不矛盾。公开课就好比是一块精雕细琢的美玉,精心打造;而常态 课却如平凡无比的雨花石,在现实教学面前,它却往往是最基本、也是师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形 式,

24、上好常态课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真正把握好“常态课”的尺度,如何将“常态 课”实效性发挥到最佳呢?一、当“推陈出新”遇到“朴实无华”回顾聆听的公开课,那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教师的精心雕琢,学生的 细心准备。一次次试教,无数次修改,不知疲倦地攀登着自身在教学领域的新高度。然而,常态课则是 朴实无华的。它需要教师脚踏实地按照既定的长远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 西,没有花拳绣腿,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接近原生状态。,在本学期的我校教研组教学探讨,围绕“常态课”展开了研究。因为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来说 知识、情感等方面会

25、有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而且较有系统性,原来的各上各的课,上完了也就无后续了。教师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都更加倾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发展中的城市一课中,两位来自于不同学校的教师都展现出常态课的朴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资源条件,生源情况,教学更趋于实际,注重实效。两位教师整合了教学内容,将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碧水工程”、“安居工程”等问题放到课堂上探讨分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两位教师摒弃了原先的精彩异常的课件,取而代之的是针对学生发言实实在在的评价,清楚明白的板书,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板书,加深对本课的认识。 二、将“有心栽花”推向“无心插柳” 各类示范

26、课上师生的注意力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转移。当学生回答问题未预设时,教师就会脸红了,甚至打乱上课节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太追求完美,学生太看重自己班级的表现和教师、领导、其他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了,他们怕稍有闪失造成名誉上的损失,因此就极力约束自己,极力保持沉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不能得到有效的交流。 而常态课上的师生都较为活跃。教师与学生配合很自然默契的,课堂上精神放松、情绪正常。 本人也在这学期初次尝试了常态课。在接到通知后,就开始思考,这节课应该要以前上过的公开课有区别。于是,在课的选择上也是顺其自然地选择按照进度,上了让我们同行的第一课时。参考了教科书和教参后,感觉应该将内容整

27、合。于是把“活动角”以课前导入形式来体现,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助人与受助。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也着实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畅谈在成长道路上的受助与助人。因为没有太多的预设,我们都畅所欲言,而我也根据他们的真实事例有感而发。正当感觉融洽之时,突然,有个学生说起了母亲“帮助”他成长的事例,可是他说着说着,自己却潸然泪下。全班顿时诧异,其实我了解他与母亲的极其深厚的感情。因为他父亲的自私,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成人,这期间有多少的心酸泪水,可能只有他母亲自己知道。想到此处,我也不禁眼眶湿润,有些失态,激动地,对大家说:“是呀,XX同学与他母亲的感情亦亲亦友!他妈妈真的很不容易!”全班同学们见状,从议

28、论纷纷到异常寂静,他们竟以鼓掌的方式想支持同学。我想,这样的方式虽不在预设之中,但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真所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生活琐事是存在于生活中的细小而繁杂的事,常常会被我们的传统教学拒之门外,而这些琐事又是学生每天都会碰到的。在这些不起眼的事情背后,却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恰当地选用“琐事”进行评价,往往触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从“凸显自我”到“目中有生” 常态课不像是公开课,教师为了自己能在难得的一次机会中,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将学生作为基石,助自己攀登高峰。常态课则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

29、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在区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听到陈老师的寻访大师的童年一课时,感受到了教师的“目中有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陈老师的教学并没有生硬的因为寻访而寻访,而是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说、看、唱等环节,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认识名人环节中,陈老师通过让学生听音乐、背诵古诗、观看录像等不同形式接触“大师”,了解什么是“大师”。而不是空谈,这是谁,那又谁?在“走进鲁迅”教学环节里,陈老师的“摇啊摇”儿歌领着学生踏上了寻访之路,就像开始了一次旅行,学生对于即将展开的活动跃跃欲试,学的兴致又怎么会不高呢?在认识

30、“外婆家”的鲁迅先生中,学生自己参与认识,不仅听老师讲故事,而且自己轻声读故事、同学互看故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感受鲁迅童年的趣味。看完故事后,陈老师又顺势问道“小朋友们肯定也喜欢去外婆家吧?你在外婆都做过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呢?”这个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有话说,踊跃发言,参与的兴趣更浓了。学生童年的快乐和“大师”童年的乐趣有了碰撞,情感擦出了火花。学生不在是独立于教材内容之外了。,理想中的家常课也许会因准备的时间有限,不一定能用上各种媒体,不一定要有一个十分完美的预案,不一定要让学生去准备很多的课外资源。也许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就能够成就一节完整的课。如果能将教师的经验、积累、才

31、学、功底、风度、气质全部融入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随时创设自己的教学方式,随着课文和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正如大家所言,家常课养人,公开课炼人;家常课能看出人的耐心,公开课却见出人的悟性;家常课比的是人的耐心,公开课比的是才气。也不是说公开课就是不济,家常课是经典。其实,从整体看,公开课确实会有引领着家常课的优化发展的效应,促进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是希望能辩证地看待公开课和家常课,让公开课从某些浮华和虚假的误区里走出来,更好地发挥对日常性课堂的指导作用。要上好一节最普通的家常课,还是要通过多次公开课的磨练,使公开教学得到健康的发展,对日常课堂的优质提升,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取其精华用于家常课,才能取

32、长补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形成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触及课改的灵魂,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二) 美丽,就此离去 浙江省鄞州区东湖小学 励 艳 随着上课铃声,我微笑着走上讲台,本堂课是我前几年在评教坛新秀后的展示课,曾经的我上的比较成功,所以面对本班的学生我充满了自信。 前面的课都如同我预想的那样,进行得很顺利。当进行到优点大轰炸这一环节,我暗中窃喜,哈哈!本课的高潮就要来了!信物随着音乐声往后传,忽然音乐停了,信物稳稳地

33、落在一位小女孩小z中,只见她想把信物往后传又不是,拿着信物又不是,一脸惊慌地望着我。我走下去,亲切地对她说:,“请这位幸运儿上台,接受大家爱的祝福,当然这个祝福就是夸奖!”这时好多学生都扭过头去看着这位 幸运儿,掌声稀稀落落地响了起来。“没关系,大胆上来,瞧,你是最幸运的!”在我的再三鼓励中,她 终于慢慢地上台了,此时下面有一部分学生捂着嘴,偷偷地笑,而她则不知所措地站在台上。我引导学生说:“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这位同学的优点。”这时,下面一阵骚动,一个学生马上说:“老师,她没有优点。”“怎么会呢?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就看你能不能去发现。”这时,又一个小男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她真的没有优点,经

34、常被老师批评的。”“是的,是的!作业也经常不做的。”下面学生都纷纷说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啊?这节课是让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来夸一夸而不是让他们发现同学的缺点;是要让他们能真诚地夸奖别人,从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啊!我本来预设的高潮怎么会这样呢?为了控制这个场面,我灵机一动,说:“老师就发现了她的优点,瞧,这个小朋友在这堂课上听得非常认真,这就是她的优点。其他同学谁再来说一说,她还有什么优点?”学生都沉默了,好象还都没有发现她的优点,又或者不想去发现。这时,一只小手慢慢地竖了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我急忙请她站起来说。“恩恩她做值日很积极”“不对,不对,她好几次值日没做就逃走了!”“就是,我是组长

35、,她走的时候都没有跟我说过”小女孩的头越低越下。糟了,优点大轰炸变成了缺点批判了!见此,我又赶紧说:“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看到她优点的小朋友请把你的大拇指贴到她的身上。”我环视着教室,希望大家都能把手中的大拇指卡片贴到小女孩的身上,当我目光移到一个学生身上,他就把脸转向了别处,在我再三的目光鼓励下,有一两位平时比较听话的学生犹豫着上台,把大拇指贴到了那个女孩子的身上,而那个女孩子则是一脸的木然,并没有出现欣喜自豪的神情。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更具有不可预测性,因为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

36、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如何面对自己的预设,如何及时捕捉生成,让它成为教育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但是瞬间即逝的流星呢? 反思这课堂,我担心学生的思维无法控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率,从而把自己的课堂事先设计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学生在我预设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朝着目的地进,发。但是正因为课堂有太多的偶然性,在之前的上课中都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而这次刚好抽到本位班级中最差的孩子,学生一再地认为她没有优点,这与老师希望看到的热烈夸奖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而我再三启发都不见效果的情况下,只好让学生回到了自己的位子,原本设计好的让该学生谈谈被别人夸

37、奖后的感受、这一优点是怎么得来的等等这些深入的环节都不能够得以开展。因此,整堂课学生泛泛而谈,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却空空荡荡。 (三) 学习并快乐着 浙江省中河街道东湖小学 钟媛君 一直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很少有这样专业系统的学习计划,而这次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润泽枯竭的绿苗。都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而教学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是一条常流常新的清泉。学生在变化,时代在进步,课程在变革,更需要我们抱着终身教育的信念不断学习,不断前行。 虽然在线学习需要大量的业余时间,但是重新认识到课程的魅力,理清自

38、己原先的困惑,又是非常快乐的。比如,在学习中,我发现课堂的导入是如此重要,方式方法又是如此之多,我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在教学我会学习一课中,我用游戏导入,让孩子们先一起拼拼图,孩子们一下子就集中到学习中来,并发现了学习的法宝,要会用眼睛看,会用耳朵听,会用大脑思考,还会和同学互相合作。 学习的道路需要我们舍弃看电视的时间,和朋友相聚的时间,但获得的是更多教学的成功与快乐!,作业选粹,作业题目:在你任教的年级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尝试设计出一组有效的教学提问,并谈 谈你设计的理由。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400字左右。 2. 作业内容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适

39、时提问,让课堂教学更趋有效性浙江省宁波市孙文英小学 张赟德国的克林伯格曾鲜明的提出: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而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 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活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学生实践的有效融合,把问题设计成一把开启学生心锁的钥匙,把问题设计成激 起课堂千层涟漪的小石子,把问题设计成指引学生前行的明灯,这样才是真正形成有效的课堂。接下 来,以我执教的竞争与合作一课中的一个教学情境,来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品德课有效提问、适 时提问的一些粗浅理解和把握。 【教学情景】 1、初次合作,(1)师:刚才我们开展了个人之间的竞

40、争,下面我们要来举行一次小组竞争,看看哪个组在竞赛中可以取得胜利。请先听清楚竞争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橡皮泥在第一张卡纸上搭一个房子。比一比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 (2)师:(采访做得快的小组)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作品,觉得怎样?成功一定有办法,老师想采访下,你们是怎么会做得既快又好呢? 生:我们是分工合作的,我做屋顶,他做窗户 师:你们是分工合作。 生:我们也是合作的,我在做烟囱时褐色的橡皮泥不够了,他主动把褐色橡皮泥借给我。 师:你们在合作中,互相帮助。 (采访失败的、未完成的小组)真可怜,房子只造了一半,能说说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我们没有分工好,比赛开始,大家都抢着做,结果都做相同的

41、部件了。 师:哦,你们没有明确的分工。 生:我们有的说房子颜色要红色的,有的说咖啡色的好看,结果什么也没做成。 师:意见不统一导致了失败。 (3)师: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小组要既快又好的完成作品,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提高速度、意见统一、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这就是我们从活动中得出的经验。 2、再次合作 (1)师:为了合作的成功,老师这里也有一份合作的计划书,请小组讨论一下并写一写: 你们准备合作做什么?打算如何分工?并为小组合作设计口号。 (2)一起来交流一下协商意见。 (3)师:(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纸)现在我们就开始第二次合作吧,相信大家一定能合作的更好! (4)师:第二次合作后,请同学们把第

42、一次合作的作品和第二次的作品比较一下,并谈谈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理由】 这一教学环节是先后两次组织小组合作捏橡皮泥活动。看似重复,实有变化。尽管两次捏的内容相同,但是教师提问的侧重点不同,体验与感悟也有所不区别。,第一次尝试,在没有任何指导前提下,学生缺乏真正的合作,成功的小组不多,学生在活动中有的是失败的体验。我紧紧抓住这一对比契机,有针对性的向“成功者”、“失败者”分别发问,在交流中了解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第二次活动前,及时引导讨论“要想既快又好的完成作品,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在学生有过一次亲身尝试的前提下,由于此时已经燃起竞争的欲望,所以学生寻求解决的意识也变得

43、更为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的再一次尝试。活动由失败转为成功的过程体验更是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而教师顺势力推,在关键时刻的有效提问引发的思考,也是指引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有力保证。 专家评语: 张老师在竞争与合作这一课中,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在卡纸上搭房子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性的活动,来主动感知合作的重要性及如何与人合作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从教师知识传授为中心到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知识,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系列层层递进式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第一次合作活动失

44、败的原因,有效地促成了再次小组合作活动的成功,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值得提倡。,答疑回顾,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总结继教网浙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专家视频答疑活动已于2011年6月27 日(周一)上午09:00如期举行。本次视频答疑活动,继教网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的赵亚夫教授为大家 做精彩的讲座和答疑。赵老师以老师们的问题为出发点,做了题为“创建自己的有效课堂”的细致讲 解。本次活动共计两个半小时,会议最高点数达到38点,现场气氛热烈。赵老师采取了先答疑后讲座再 答疑的方法,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在赵老师的精彩讲解过程中,活动现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45、大 家不断地就本课程提出诸多问题。,赵亚夫教授讲解过程:赵老师的讲座内容分为两部分,具体如下:第一,赵老师首先从课程标准出发,具体的谈了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基本思想,涉 及到的内容有修订原则、基本思路及其若干重点问题。并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两方面,分别谈 了谈品社课的基本追求(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承认儿童生活的价值;回归儿童生活,重视儿童经 验;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愿望,试图在社会生活中做实儿童的道德教育。)在课程目标的内容上,赵老 师用生动的案例详细分析了教学目标。第二,赵老师着重讲了追求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性的几个重要方面,在这里分别从教学目标 有意义、教学过程有生成、教学情境有创

46、意、教学细节有智慧、教学评价有效益,五 个方面来细致分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使讲座的内容更切合老师们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赵亚夫教授答疑过程: 本次视频答疑活动中,赵老师采取了先答疑后讲座再答疑的方法,先是对之前论坛中的学员问题进行了部分回复,后又对会议系统答疑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许多老师感到受益匪浅,并对赵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陈萍 (11:17:48) 谢谢赵老师的指点! 小学思品一班忻钏琳 (11:19:28) 受益匪浅! 小学思品一班何春华 (11:30:26) 谢谢,辛苦赵老师了! 小学思品一班胡青 (11:30:55) 谢谢赵老师! 目前,我们已经把本次活动的视频内容发布到继教网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频道上了,具体网址:http:/ 本学科的答疑活动虽已结束,但我们的工作还在继续。在今后的日子里,继教网将会继续竭尽所能服务于广大一线教师,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研修活动,期待老师们的热情参与!,编者的话,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用心去看去感受 总会发现有新的风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吸纳更多的成长元素 长成自己累累的硕果用成熟谦卑的躯体 将耕耘的辛勤和醉人的芬芳悄悄迎上枝头 驻足,欣赏 一路走来 因为收获,我们从未孤独 因为收获,我们躇志满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