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381.1-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 部分 110(66)kV 变电站》及编制说明.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401005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DF 页数:75 大小:29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381.1-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 部分 110(66)kV 变电站》及编制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Q GDW 381.1-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 部分 110(66)kV 变电站》及编制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Q GDW 381.1-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 部分 110(66)kV 变电站》及编制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Q GDW 381.1-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 部分 110(66)kV 变电站》及编制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Q GDW 381.1-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 部分 110(66)kV 变电站》及编制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Q / GDW 381.1 2010ICS 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381.1 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 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1 部分: 110( 66) kV 变电站Codeofcontentprofundity forworking drawing designfor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projectsofSTATE GRIDPart1: 110(66)kVSubstation2011-01-04发布 2011-01-04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GDW代替 Q/ GDW381.1 2009Q / GDW 381.1 20

2、10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及目录 25 电气一次 26 二次系统 177 土建部分 318 水工及消防部分 539 暖通部分 6110 施工图预算 64编制说明 67Q / GDW 381.1 2010II前 言为贯彻落实公司“ 集团化运作、 集约化发展、 精益化管理、 标准化建设” 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变电站) ( Q/GDW381.1 2009)进行修订,形成以下系列标准

3、:Q/GDW 381.1 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1 部分: 110( 66) kV变电站Q/GDW 381.5 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5 部分: 220kV 变电站Q/GDW 381.6 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6 部分: 330 750kV变电站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 三个目录” (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 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 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 三通一标” 应用率,推进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

4、 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 标准化水平。为适应电网建设新的要求,本次修订认真总结了输变电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广泛征求了网省公司、基建管理、 设计、 施工、 监理等单位的意见,充分吸收了公司标准化、 信息化应用成果,对工程施工及安装工艺也提出了要求,可以有效规范施工图设计文件,满足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求,指导工程项目的施工,有效控制投资。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当前处于试点阶段,对于智能变电站区别于常规变电站的特殊部分的施工图设计,还未能总结出标准化的深度要求,因此本规定按照国家电网基建【 2010】 371 号 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 2010 年新建变电站设计补充要求的通知 文件的要求

5、,增加了成熟适用、 经济合理的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的设计内容,相应修改了二次系统部分的卷册划分,以保证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的通用性。 待智能变电站的施工图设计趋于成熟,形成标准后,再做补充完善或重新修订。本标准共分 10 章,主要包括: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总则、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及目录、 电气一次部分、 二次系统部分、 土建部分、 水工及消防部分、 暖通部分、 施工图预算。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电力公司、 北京电力设计院本标准参加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河南省电力公司、

6、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竹森 张强 刘稳坚 褚农 黄宝莹 石改萍 张靓 吴江 杨然静 黄伟吴培红 胡继军 盛帮明 孙静 贺向阳 张东宏Q / GDW 381.1 2010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1 部分: 110( 66) kV 变电站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 110( 66) kV 变电站的新建、 扩建和改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7、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Q/GDW383 2009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393 2009 110( 66) kV 110( 66) 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248 2008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及编制说明3 总则3.1 设计文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必须符合电力行业技术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的规定,其中的强制性条文及“ 反措” 必须严格执行。 设计文件应遵守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3.2 设计文件应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 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设备订货

8、资料等设计基础资料是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依据。3.3 设计文件应积极采用标准化设计,大力推广应用通用设计、 通用造价、 通用设备典型规范,贯彻“ 两型一化” 的建设理念。3.4 设计文件应满足公司 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 中对设计的相关要求。3.5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含的内容:a)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及目录b) 电气一次部分施工图图纸;c) 二次系统部分施工图图纸;d) 土建部分施工图图纸;e) 水工及消防部分施工图图纸;f) 暖通部分施工图图纸;g) 变电站施工图预算书;3.6 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a)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做到内容规范齐全、 引用标准正确、 表达方式一致、 方案表达简明。b

9、)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能正确指导施工、 方便竣工验收、 保证运行档案正确齐全。c)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 施工招标、 业主单位管理、 施工和竣工结算的要求。d) 施工图设计文件各部分具体的设计及计算深度要求,在本规定各章节中分别说明。 本规定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适当加以说明。e) 各专业计算书不属于必须交付的设计文件,但应按照本规定有关条款的要求编制并归档保存。Q / GDW 381.1 201024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及目录4.1 设计范围包含 110( 66) kV 变电站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总说明及各专业的图纸目录汇总。4.2 图纸编制4.2.1 图纸目录图纸目

10、录见表 1表 1 图 纸 目 录序号 图 纸 名 称 备 注1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2 施工图卷册目录4.2.2 图纸深度要求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及目录要求如下:a) 设计依据1)执行的主要法规和采用的主要标准(名称、 编号);2)初步设计文件及其评审意见;3)其他依据性文件。b)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与分工1)工程建设规模(包括本期及远期规模)应说明变压器容量、 台数;无功补偿装置容量、 台数;各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分期建设的情况。2)设计范围与分工应说明本工程设计的范围和外部协作项目的分工界限。 对改扩建工程,尚应说明原有工程情况及其与本期工程的衔接和配合。c) 工程概述及特点应说明站址概况、 环境

11、条件、 电气主接线、 总平面、 主要设备选型、 配电装置型式、 监控方式、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本工程“ 三通一标” 、 “ 两型一化” 的应用情况及设计创新点;说明本工程采用的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 新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d) 说明相关强制性条文在工程设计中的执行情况。e) 施工图卷册目录应列出工程全部专业的所有卷册,并写明所属专业、 卷册索引号、 卷册名称。5 电气一次5.1 电气一次总的部分5.1.1 设计范围110( 66) kV 变电站总的部分卷册包含以下内容:a) 变电站的电气一次施工说明及设备材料清册。b) 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图及电气总平面布置图(屋内站还应包含各层平断面图

12、)。5.1.2 图纸编制5.1.2.1 图纸目录图纸目录见表 2。Q / GDW 381.1 20103表 2 图 纸 目 录序号 图 纸 名 称 备 注1 电气一次施工图说明2 电气一次设备材料清册3 电气主接线图4 电气总平面布置图 屋内站增加各层平断面图5.1.2.2 图纸深度要求a) 电气一次施工图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设计依据及内容,建设规模,对初设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2)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接线方案,布置型式,绝缘配合。 若有过渡方案,应说明原因及过渡措施;3)当设计方案需限制运行方式及使用条件时,应明确说明;4)扩建工程应说明本期工程与原有工程的接口情况,施工及运行中的注意事

13、项5)采用的主要设备型号及中标厂家;6)对应标准化成果应用目录,说明通用设备标准接口应用情况;7)采用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 新工艺时,应详细说明技术特性及注意事项;8)智能变电站应详细说明电气设备智能化技术配置方案。 包括电子式互感器选型、 设备状态检测范围与参量、 各传感测量装置的布置安装方式等内容。 当采用智能化装置时,还应说明与相关专业的配合要求。 并应符合 Q/GDW393, Q/GDW383 的要求。9)简要说明相关的强制性条文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10)说明与相关专业的划分界限、 接口要求;11)电气一次施工图卷册目录。b) 电气一次设备材料清册本清册应列出电气一次施工

14、图所有的设备及主要材料,包括: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及备注。c) 电气主接线图应包括以下内容:1)各级电压近、 远期主接线型式(包括过渡方案);2)各级电压进出线回路名称(或编号)、 排列、 相序;3)主变压器型号、 参数及中性点接地方式;4)其它设备型号及参数;5)母线及引线型号、 参数及母线编号等;6)站用外接电源接线。d) 电气总平面图1)主要电气设备、 站区建(构)筑物、 电缆沟(隧)道、 避雷针及道路等的布置;2)各级电压等级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间隔配置及进出线排列;3)母线及出线相序;4)应标注指北针,并附必要的说明及图例。5.2 35 110kV 屋外配电装置5.2.

15、1 设计范围本部分内容适用于 35 110kV 屋外配电装置。 35 110kV 屋外配电装置一般以进出线门型构架为设计Q / GDW 381.1 20104分界,不包括进线档绝缘子串、 金具和导地线,但包括通信和保护需要的结合加工设备的引下线和金具。5.2.2 图纸编制5.2.2.1 图纸目录图纸目录见表 3,可视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图纸名称及张数。表 3 图 纸 目 录序号 图 纸 名 称 备 注1 卷册说明2 屋外配电装置电气接线图3 屋外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 可与总平面合并出图4 屋外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5 母线平、 断面图 根据需要选择出图6 设备安装图7 管母线金具组装图、 连接加工安装图

16、8 绝缘子串组装图9 动力箱、 检修箱、 端子箱、 汇控柜安装图10 SF6气室分隔图 当采用组合电器时11 设备材料汇总表5.2.2.2 图纸深度要求a) 卷册说明1)应说明该电压等级建设规模、 本卷册包含内容及与其它卷册的分界点;2)应说明配电装置布置特点、 主要设备型式及安装要求、 导线挂线施工要求、 硬导体扰度及安装要求。3)应说明金具选择、 设备接地要求、 安装构件防腐要求等。4)当采用智能化装置时,应说明与相关专业的配合要求。b) 屋外配电装置电气接线图应与主接线中设备、 参数一致,详细标注各间隔名称、 设备参数、 母线编号等。c) 屋外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1)应与总平面中进出线方向

17、一致,按规定标注指北针;2)应标注设备、 构架、 道路、 围墙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标注纵向、 横向总尺寸;3)应标注各间隔名称、 相序、 母线编号、 母线相序、 相间距;4)应示意避雷针、 电缆沟、 端子箱、 动力、 检修箱、 汇控柜等位置。d) 屋外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1)应表示该间隔接线示意图(可不标注设备型号、 参数);2)应详细标注设备、 构架、 道路、 围墙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标注断面总尺寸;3)应标注进出线、 母线的标高、 设备安装支架高度,需要时标注设备高度;4)应标注各种必要的安全净距;5)应标注设备、 导体、 绝缘子、 金具等的编号,并应与设备材料表对应;6)设备材料表中的设备

18、材料应注明编号、 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及备注。Q / GDW 381.1 20105e) 母线平、 断面图1)应详细标注设备、 构架、 支架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标注断面总尺寸,尺寸标注应与平面图一致;2)当采用支持式管母线时,应标注母线架构高度、 母线高度、 母线固定支持金具、 母线滑动支持金具、 母线伸缩线夹、 母线接地器、 隔离开关静触头安装位置;3)当采用软母线时,应标注母线架构高度、 软母线耐张串悬挂高度、 软母线弧垂、 母线避雷器、母线电压互感器、 母线 T 型线夹安装位置;4)当采用厂家成套设备时,应在图中标示接地点、 接地连接要求、 母线(或 GIL 管道)安装位置

19、、 纵横向定位尺寸等,并应明确电缆屏蔽等要求。5)当采用管母线时,应说明管母线连接及安装的特殊措施及要求。6)设备材料表要求参见间隔断面图。f) 设备安装图1)应详细标注设备基础、 设备支架高度、 设备底部安装孔孔径及孔间距、 设备外形尺寸、 一次接线板材质、 外形尺寸、 孔径及孔间距,说明安装件的加工要求,并应表示设备接地引线及二次电缆管沟、 槽盒的位置。 设备安装方式应与通用设备接口标准相一致,若有特殊要求的,应在图中加注说明;2)当采用智能化状态检测装置时,应表示装置安装要求。3)安装材料表应注明编号、 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及备注。g) 管母线金具组装图、 连接加工安装图金

20、具组装图应表示各个部件的规格、 安装关系。 连接加工安装图应注明衬管规格、 长度、 焊接要求等。h) 绝缘子串组装图1)组装图中所需的绝缘子片及连接金具应全部示意在组装图中,并表示绝缘子片及连接金具的组装长度、 重量;2)材料表中应注明绝缘子片及连接金具的型号、 参数、 单位、 数量、 重量,组装图中绝缘子片及连接金具的编号应与材料表中一一对应。i) 动力箱、 检修箱、 端子箱、 汇控柜安装图应详细标注箱体基础、 外形尺寸、 安装尺寸、 安装方式及所用材料,并应表示接地引线。j) 设备材料汇总表应按间隔开列设备及材料并汇总,并注明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及备注。 对已按程序招标采购的

21、设备材料应注明生产厂商。5.2.3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5.2.3.1 计算项目本部分计算项目见表 4,具体工程可视需要增减。表 4 计 算 项 目序号 计 算 项 目 备 注1 软导线力学计算 根据需要进行5.2.3.2 计算深度要求软导线力学计算。 计算在最高温度、 最大荷载、 最大风速、 最低温度、 三相(单相)上人检修等对应环境温度下的水平拉力、 导线弧垂、 支座反力等;计算各种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水平拉力、 导线弧垂、导线长度。Q / GDW 381.1 201065.3 110( 66) kV 屋内配电装置5.3.1 设计范围本部分内容适用于 110( 66) kV 屋内布置的气体绝缘

22、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IS)的高压配电装置。架空进出线的 110( 66) kV 屋内配电装置的设计分界为进出线门型构架或厂房上的挂点,不包括进线档绝缘子串、 金具和导地线,但包括通信和保护需要的结合加工设备的引下线和金具。 电缆进出线的 110( 66) kV 屋内配电装置的设计分界为 GIS 电缆终端(不包括电缆终端)。5.3.2 图纸编制5.3.2.1 图纸目录图纸目录见表 5,可视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图纸名称及张数。表 5 图 纸 目 录序号 图 纸 名 称 备 注1 卷册说明2 屋内配电装置电气接线图3 屋内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4 屋内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 可与平面布置图合并出图5 SF6气

23、室分隔图6 设备基础安装图7 绝缘子串组装图 根据需要选择出图8 动力箱、 检修箱、 端子箱、 汇控柜安装图9 设备材料汇总表5.3.2.2 图纸深度要求a) 卷册说明1)应说明该电压等级建设规模、 本卷册包含内容及与其它卷册的分界点;2)应说明配电装置布置特点、 主要设备型式及安装要求;3)应说明金具选择、 设备接地要求、 导线安装要求等;4)当采用智能化装置时,应说明与相关专业的配合要求。b) 屋内配电装置电气接线图应与主接线中设备、 参数一致,详细标注各间隔名称、 设备参数、 母线编号等。c) 屋内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1)应与总平面中进出线方向一致;2)详细标注设备、 墙(柱)等中心线之间

24、的距离、 通道的净尺寸、 纵向及横向布置尺寸。3)详细标注进出线间隔名称、 相序、 母线编号、 母线相序、 设备及导线线相间相地距离。d) 屋内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1)应在各断面图中表示各断面接线示意图(可不标注设备型号、 参数);2)详细标注设备、 墙(柱)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标注断面总尺寸,标注安全净距、 通道的净尺寸;3)标注进出线、 母线、 设备间引线的标高、 设备安装支架高度;4)表示起重设备位置、 吊重、 起吊高度。5)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Q / GDW 381.1 20107e) 设备基础安装图详细标注埋件定位、 电缆沟道定位、 墙(柱)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通道的净

25、尺寸、 纵向及横向布置尺寸。f) 其余图纸深度参见 5.2 相关要求。5.4 10kV 35kV 屋内配电装置5.4.1 设计范围本部分内容适用于 10kV 35kV 采用高压开关柜的屋内配电装置。 10kV 35kV 屋内配电装置以主变进线穿墙套管至 35kV 出线电缆头或厂房上的出线挂点为设计分界,不包括主变进线穿墙套管、 由厂家成套供货的 10kV 35kV 封闭母线与穿墙套管连接用的导体、 10kV 35kV 出线电缆终端、 出线档绝缘子串及金具。5.4.2 图纸编制5.4.2.1 图纸目录图纸目录见表 6,可视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图纸名称及张数。表 6 图 纸 目 录序号 图 纸 名 称

26、 备 注1 卷册说明2 屋内配电装置电气接线图3 屋内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4 屋内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5 设备安装图6 检修箱、 端子箱安装图7 设备材料汇总表5.4.2.2 图纸深度要求a) 卷册说明应说明该电压等级建设规模、 本卷册包含内容及与其它卷册的分界点、 设备接地要求等。b) 屋内配电装置电气接线图应与主接线中设备型号、 参数一致,详细标注进出线间隔名称、 相序、 母线编号,标明电缆编号、二次线图号和开关柜外形尺寸,间隔排列顺序应与面对高压开关柜正面时的间隔排列顺序一致。c) 屋内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1)应与总平面中进出线方向一致;2)应详细标注设备、 墙(柱)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通道

27、的净尺寸、 纵向及横向布置尺寸;3)应详细标注进出线间隔及母线设备名称、 相序,并表示进出线方式。 用粗线条表示开关柜正面,绘出配电室一、 二次电缆沟;4)应标注母线桥的定位尺寸,穿墙套管定位尺寸、 相间距离、 相序;5) 35kV 配电装置采用架空进出线时,应标明挂线环的高度及位置。6)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d) 屋内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应详细标注开关柜、 配电室墙(柱)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母线桥及穿墙套管高度、 开关柜外形尺寸,标注断面总尺寸。 对采用架空出线的屋外部分设计要求,参见 5.2 相关要求。 设备材料表参见 5.2相关要求。Q / GDW 381.1 20108e)

28、 设备安装图1) 应表示开关柜及屋内封闭母线桥安装要求。2) 穿墙套管安装图应详细标注穿墙套管外形尺寸、 安装孔孔径及孔间距、 一次接线板材质、外形尺寸、 孔径及孔间距,安装板制作方式。 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f) 设备材料汇总表设备材料汇总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5.5 主变压器安装5.5.1 设计范围本部分内容适用于 110( 66) kV 变电站主变压器及其各侧引线(母线桥)的电气平断面布置及安装图。 主变压器安装以各侧引线从各自配电装置跨线引下线(母线桥)为设计分界,包括引下线及金具、至屋内低压配电装置的穿墙套管及屋外部分金具。5.5.2 图纸编制5.5.2.1 图纸目录

29、图纸目录见表 7,可视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图纸名称及张数。表 7 图 纸 目 录序号 图 纸 名 称 备 注1 卷册说明2 主变压器平面布置图3 主变压器断面图 可与主变压器平面布置图合并出图4 主变压器安装图5 中性点设备布置平断面图6 设备安装图7 绝缘子串组装图8 避雷线安装图 当采用避雷线保护时出此图9 检修箱、 端子箱、 汇控柜安装图10 母线桥安装图11 设备材料汇总表5.5.2.2 图纸深度要求a) 卷册说明1)应说明该电压等级建设规模、 本卷册包含内容及与其它卷册的分界点、 金具选择、 导线安装方式、 设备接地要求、 构支架防腐要求等。2)当装设设备状态监测装置时,应说明与相关专业

30、的配合要求。b) 主变压器平面布置图1)应与总平面中主变场地平面布置图一致,按规定标注指北针;2)应详细标注设备、 构架、 道路、 主变压器器身、 基础、 油坑、 防火墙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标注纵向、 横向总尺寸;3)应详细标注主变压器各级套管定位尺寸、 引线挂线点定位尺寸、 各附属设备的定位尺寸。4)应详细标注主变压器编号、 相序、 相间及相地距离。Q / GDW 381.1 20109c) 主变压器断面图1)应详细标注设备、 构架、 道路、 主变压器器身、 基础、 油坑、 防火墙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标注断面总尺寸,标注安全净距;2)应标注主变及各级套管、 防火墙、 各中性点设备等设备和支架

31、高度;3)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d) 主变压器安装图1)应根据厂家资料标注变压器外形尺寸、 重量,详细标注主变基础与油坑中心的相对位置,绘制主变压器器身、 散热器(当采用分体布置时)固定方式,表示一次接线板外形尺寸及孔径和孔间距,表示出二次电缆埋管、 槽盒敷设要求。2)当装设设备状态监测装置时,应表示状态检测装置安装要求、 定位尺寸等。3)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e) 母线桥安装图1)应分平面、 断面表示出母线桥支柱位置、 安装高度、 母线桥导体相间距离、 绝缘子档距等。2)应详细表示母线桥钢件加工尺寸、 布置间距等。f) 其余图纸深度参见 5.2 相关要求。5.5.3

32、计算项目及其要求5.5.3.1 计算项目本部分计算项目见表 8,具体工程可视需要增减。表 8 计 算 项 目序号 计 算 项 目 备 注1 硬母线力学计算5.5.3.2 计算深度要求硬母线力学计算。 计算在短路状态时硬母线短路电动力,校验支柱绝缘子的破坏负荷,确定支柱绝缘子型号及间距。5.6 无功补偿5.6.1 设计范围本部分内容适用于 110( 66) kV 变电站内 10kV 成套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布置及安装设计。 成套并联电容器装置包括电容器组、 串联电抗器、 避雷器、 隔离及接地开关、 放电线圈、 中性点设备等部分。 设备安装分屋内、 屋外两种方式。5.6.2 图纸编制5.6.2.1 图

33、纸目录图纸目录见表 9,可视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图纸名称及张数。表 9 图 纸 目 录序号 图 纸 名 称 备 注1 卷册说明2 并联电容器组接线图3 并联电容器组平面布置图Q / GDW 381.1 201010表 9 (续)序号 图 纸 名 称 备 注4 并联电容器组断面图 可与平面布置图合并出图5 并联电容器组安装及基础图6 设备安装图7 设备材料汇总表5.6.2.2 图纸深度要求a) 卷册说明应说明本卷册包含内容及与其它卷册的分界点。 说明电容器组接线方式、 保护方式、 安装要求、 金具选择、 设备接地要求、 支架防腐要求等。b) 并联电容器组接线图应与主接线中设备、 导体的型号、 参数一

34、致,详细标注各间隔名称、 设备编号等。c) 并联电容器平面布置图1)应与总平面中并联电容器平面布置图一致,按规定标注指北针;2)详细标注设备、 支架、 围栏、 电容器、 集合式电容器油坑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标注纵向、横向总尺寸;3)详细标注电容器编号、 相间距、 相序。d) 并联电容器组断面图详细标注设备、 支架、 围栏、 电容器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标注断面总尺寸,标注安全净距;对于干式空芯串联电抗器应标注防磁范围,设备材料表应区分表示电容器组成套供货范围和安装所需的设备材料。 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e) 其余图纸深度参见 5.3 相关要求。5.7 交流站用电系统及其他5.7.1

35、设计范围本部分内容适用于 110( 66) kV 变电站内以下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设计:a) 站用电系统及其安装设计,包括站用电外接电源的站内部分。b) 接地变压器及中性点消弧线圈(或小电阻)的电气布置及设备安装设计。5.7.2 图纸编制5.7.2.1 图纸目录图纸目录见表 10,可视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图纸名称及张数。表 10 图 纸 目 录序号 图 纸 名 称 备 注1 卷册说明2 站用电系统接线图3 380/220V 站用电配置接线图4 站用电配电装置平断面图5 站用电外接电源配电装置平、 断面图 根据需要选择出图Q / GDW 381.1 201011表 10 ( 续 )序号 图 纸 名 称

36、备 注6 站用变压器安装及基础图 根据需要选择出图7 接地变压器及中性点设备接线图8 接地变压器安装平、 断面布置图9 接地变压器安装及基础图 根据需要选择出图10 检修箱、 端子箱安装图11 设备材料汇总表5.7.2.2 图纸深度要求a) 卷册说明应说明该卷册建设规模、 本卷册包含内容及与其它卷册的分界点等。b) 站用电系统接线图应绘出各站用变引接电源、 高压侧设备参数、 低压侧的接线及运行方式,站用变的编号、 容量、 规格。c) 380/220V 站用电配置接线图1)应注明配电屏型号、 母线编号、 母线规格、 开关柜外形尺寸,绘出各段母线、 回路排列、 回路名称、 设备的型号规格、 参数、

37、 电缆编号、 电缆型号及规格;开关柜排列顺序应与面对低压开关柜正面时的排列顺序一致。2)设备配置应满足交直流一体化功能要求。d) 站用电配电装置平断面图1)应绘出各台站用变压器、 配电屏的布置图,标注通道、 围栏的尺寸。2)断面图中应表示电缆支架详图,保护网制作图。3)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e) 站用电外接电源接线及平、 断面图1)应包含站用电外接电源接线及平、 断面图,站外电源电缆走向示意图。 设备材料表参见 5.2相关要求。2)站用变压器安装及基础图3)应表示出站用变压器基础埋件、 围栏立柱埋件、 电缆支架埋件及孔洞的布置尺寸,表示出站用变与基础埋件固定方式。g) 接地变压器安

38、装平、 断面布置图1)应标注接地变压器(消弧线圈或小电阻)、 控制箱、 端子箱的相互位置尺寸,标出接各侧进线相序,标出定位尺寸。2)应绘出接地变压器(消弧线圈或小电阻)基础图并标注标高。3)应绘出设备外形尺寸、 安装高度。4)应示出带电体之间及带电体对检修、 搬运通道之间的安全净距。5)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h) 接地变压器安装及基础图应表示出接地变(消弧线圈或小电阻)基础埋件、 围栏立柱埋件、 电缆支架埋件及孔洞的布置尺寸,表示出接地变(消弧线圈或小电阻)与基础埋件固定方式。Q / GDW 381.1 201012i) 设备材料汇总表设备材料汇总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5.7.

39、3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5.7.3.1 计算项目本部分计算项目见表 11,具体工程可视需要增减。表 11 计 算 项 目序号 计 算 项 目 备 注1 设备、 导体选择2 回路电压降、 热稳定校验 根据需要5.7.3.2 计算深度要求a) 设备、 导体选择根据相关专业提供的负荷资料,进行导体、 元器件参数的选择计算。b) 回路电压降、 热稳定、 保护灵敏度校验对站用电回路的保护配置和导体、 电缆规格,应按短路电流水平进行回路电压降、 热稳定、 保护灵敏度校验。5.8 全站防雷、 接地5.8.1 适用范围本部分内容适用于 110( 66) kV 变电站防雷、 接地设计及安装。5.8.2 图纸编制

40、5.8.2.1 图纸目录图纸目录见表 12,可视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图纸名称及张数。表 12 图 纸 目 录序号 图 纸 名 称 备 注1 卷册说明2 全站防直击雷保护布置图3 全站屋外接地装置布置图4 屋内接地装置布置图5 建筑防雷布置图 根据需要出图6 等电位地网布置图7 特殊接地装置布置图 根据需要出图8 接地体连接加工图9 临时接地端子加工制作图 根据需要出图10 设备材料汇总表5.8.2.2 图纸深度要求a) 卷册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1)说明防直击雷、 接地设计原则;Q / GDW 381.1 2010132)说明防直击雷、 接地的设计范围及主要内容;3)避雷针(线)设置方式;4)接地网

41、及设备接地引下线截面选择及设置方式。 全站设备支架及架构接地件布置方向;5)电缆沟接地布置,屋内接地母线布置;6)接地电阻及最大接触电势、 跨步电压计算值、 允许值;7)当因接地电阻过高无法满足最大接触电势或跨步电压要求时,应说明解决方法及处理措施。简要说简要说明与本卷册相关的强制性条文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b) 全站防直击雷保护布置图应绘出被保护物及避雷针(线)的相对位置尺寸,针(线)编号,高度,并示出其保护范围,列出保护范围计算结果表。c) 全站屋外接地装置布置图1)应绘出主接地网及集中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的布置,主接地网网格尺寸,变电站大门和主控楼入口处地下的均压措施。

42、应说明主接地网的埋设深度和与建筑物、 设备的距离要求。2)应绘出断线卡紧固件连接示意图和反措要求铜排(铜电缆)敷设示意图,设备及接地体的图例说明。3)应表示各避雷针(线)的接地引下点位置集中接地装置的布置方式,并说明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方式;4)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d) 屋内接地装置布置图1)应绘出屋内配电装置、 建筑物接地干线的走向布置,与主接地网的连接点及引接方式。2)应绘出临时接地端子的设置,设备及接地体的图例说明。3)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e) 建筑防雷布置图应绘出建筑物避雷带网格及引下线位置,说明网格大小,引下线位置加装集中接地装置。 建筑结构钢筋应提出等电位

43、连接接地要求。f) 等电位接地网敷设示意图根据相关专业要求,应绘制等电位接地网布置图,并表示出各接地点位置及接地材料要求等。 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g) 特殊接地装置布置图应包含 GIS、 H-GIS 设备、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等特殊接地方式的接地布置及安装要求。h) 接地体连接加工图应包含站内所有接地体连接、 搭接方法详图,包括十字交叉, T 字搭接、 棒板连接、 爬梯、 抱箍、横梁、 法兰联接盘等位置防雷接地细部做法。i) 临时接地端子加工制作图应绘制临时接地端子型式和加工制作方法,列出其制作所需材料,说明施工注意事项。j) 设备材料表参见 5.2 相关要求。5.8.3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5.8.3.1 计算项目本部分计算项目见表 13,具体工程可视需要增减。Q / GDW 381.1 201014表 13 计 算 项 目序号 计 算 项 目 备 注1 避雷针(线)防直击雷保护范围计算2 避雷线选择及力学计算 根据需要3 主接地网及接地体材料选择计算4 主接地网接地电阻、 接触电势及跨步电压计算5.8.3.2 计算深度要求a) 避雷针(线)防直击雷保护范围计算进行独立避雷针及构架避雷针数量、 位置、 针高、 保护范围的计算。b) 避雷线选择及力学计算进行避雷线架构布置,高度,架构受力情况的计算。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