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381.4-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 部分 110(66)kV 架空输电线路》及编制说明.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401006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381.4-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 部分 110(66)kV 架空输电线路》及编制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Q GDW 381.4-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 部分 110(66)kV 架空输电线路》及编制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Q GDW 381.4-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 部分 110(66)kV 架空输电线路》及编制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Q GDW 381.4-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 部分 110(66)kV 架空输电线路》及编制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Q GDW 381.4-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 部分 110(66)kV 架空输电线路》及编制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Q / GDW 212 2008ICS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381.4 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内容深度规定第 4 部分 : 110( 66) kV 架空输电线路Codeofcontentprofundity forpreliminary designfor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projectsofSTATE GRIDPart4:110(66)kV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2011-01-04发布 2011-01-04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GDW代替 Q/ GDW381.4 2009Q /

2、GDW 381.4 2010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线路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2编制说明 17Q /GDW 381.4 2010II前 言为贯彻落实公司“ 集团化运作、 集约化发展、 精益化管理、 标准化建设” 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根据电压等级对原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四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 Q/GDW 381.4 2009)进行修订,形成以下系列标准:Q/GDW381.4 2010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4 部分: 110( 66) kV 架空输电线路Q/

3、GDW381.7 2010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7 部分: 220kV 架空输电线路Q/GDW 381.8 2010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8 部分: 330kV 750kV 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本册为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110( 66) kV 架空输电线路) 分册。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 三个目录” (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 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 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 三通一标” 应用率,推进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 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

4、设计的精益化、标准化水平,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贯彻落实初步设计方案,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行维护,规范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要求。本次修订,认真总结了以往输电线路工程设计、 施工及运行维护经验,广泛征求了网省公司、 建设管理、 设计、 设计评审等单位意见。 对工程的薄弱点进行重点加强,增加在线监测、 防舞动以及施工工艺等设计技术要求,深化、 细化走廊清理设计。 对于在初步设计阶段已确定的结论,本次修订进行了简化。本标准共分 5 章,主要包括: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线路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

5、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电力公司、 北京电力设计院本标准参加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河南省电力公司、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强 孙竹森 张强 史梓男 张子引 陈大斌 张亚富 李志鹏 朱占巍林一凡 张学礼 张天光 曹玉杰 邓锦辉 吕金祥 谈磊 陶礼学Q / GDW 381.4 2010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4 部分: 110( 66) kV 架空输电线路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 110( 66) kV 空输电线路新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 技

6、术改造线路可参照执行。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Q/GDW248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3 术语和定义3.1 术语3.1.1 架空输电线路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3.1.2 轻、 中、 重冰区设计覆冰厚度为 10mm 及以下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 10mm 小于 20mm 地区为中冰区,设计覆冰厚度为 20mm 及以上地区

7、为重冰区。3.1.3 基本风速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 10m 高度处 10min 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 30( 15)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3.1.4 耐张段两耐张杆塔间的线路部分。3.1.5 平均运行张力年平均气温情况下,弧垂最低点的导线或地线张力。3.1.6 间隙线路任何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距离。3.1.7 对地距离在规定条件下,任何带电部分与地之间的最小距离。3.1.8 保护角通过地线的垂直平面与通过地线和被保护受雷击的导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3.2 标准术语下列标准术语适用于本规定。GB/T2900.1 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4 总则4.1 施工图设计应执行

8、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Q /GDW 381.4 20102符合电力行业技术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及相关规定。4.2 施工图设计应以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设备订货资料等设计基础资料为依据开展。4.3 施工图设计应积极采用标准化设计,大力推广应用通用设计和通用造价,贯彻“ 两型三新” 的建设理念。4.4 施工图设计应对影响工程质量的重点工艺提出要求。4.5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含的内容:a) 施工图总说明书及附图;b)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c) 各专业施工图图纸及说明;d) 施工图预算书;e) 勘测报告(水文气象、 岩土工程等报告)

9、。4.6 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的基本要求:a) 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应完整规范、 引用标准正确;b)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表达设计意图;c)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招标及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d) 本规定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设计;e) 各专业计算书不属于必须交付的设计文件,但应按照本规定有关条款的要求编制并归档。5 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5.1 施工图总说明书及附图5.1.1 卷册内容本部分应包括图纸目录、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 图纸及附件。5.1.2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5.1.2.1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内容每个单项工程应编制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书中应编制卷册总目录。5.

10、1.2.2 总述5.1.2.2.1 工程概况简要说明本工程名称、 起迄点、 线路长度、 回路数、 通过行政区,地形、 地貌等工程情况。5.1.2.2.2 设计依据a) 项目立项批文、 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中标通知书或勘测设计合同等;b) 执行的主要技术文件、 标准、 规程及规范;c) 科研试验报告、 咨询报告及评审意见的名称、 编号;d) 有关的协议文件。5.1.2.2.3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包括输电线路的本体设计,线路走廊清理设计,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设施的危险和干扰影响的保护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有特殊要求时),预算编制(如合同有要求)等。5.1.2.2.4 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对初步设计

11、评审意见执行情况的简要说明。5.1.2.2.5 参建单位对建设、 设计、 监理、 施工、 运行单位进行说明。5.1.2.2.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a) 主要技术特性:说明电压等级、 回路数、 输送容量、 导地线型号、 线路长度、 曲折系数、 沿线Q / GDW 381.4 20103地形划分、 气象区划分、 污区划分、 导地线换位、 主要交叉跨越次数、 杆塔、 基础型式及数量;b) 主要工程量指标:列表说明线路长度、 平均档距、 平均耐张段长度、 每公里杆塔数量、 导线、地线、 杆塔钢材、 基础钢材、 挂线金具、 接地钢材、 绝缘子、 混凝土、 开方量等主要工程量指标;c) 走廊清理工程量:房屋

12、拆迁、 树木砍伐、 厂矿企业拆迁及其它补偿额度较大的项目。5.1.2.2.7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a) 杆塔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说明:包括线路杆塔数量、 采用通用设计杆塔的模块及数量、 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塔数等。 说明未采用杆塔通用设计的原因及设计原则;b) 金具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说明:包括线路金具串数量、 采用金具通用设计的金具串数量,未采用通用设计的金具串数量等。 说明未采用金具通用设计的原因及设计原则;c) 按表 1 要求填写通用设计原则:表 1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一览表电 压 等 级 110kV架设及传输方式(回路数) 2 线路长度( km) 68导线型号 2 400气象条件(基本风速 /覆冰) 3

13、0/10地形条件 山地 工程概况杆塔总数(基) 170通用设计模块编号 1G 塔型模块应用数量 110 自行编制塔型模块应用数 50杆塔设计其他(以大代小等情况) 5通用设计模块编号金具模块应用数量金具设计其他注:表中模块编号应对照 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应用目录 进行选取。5.1.2.2.8 “ 两型三新” 应用情况简述工程贯彻执行国家电网公司“ 两型三新” 线路设计建设导则的情况。5.1.2.3 线路路径5.1.2.3.1 两端变电站出线说明两端变电站本期和远期间隔排列及出线相序,进出线方向和终端塔布置;本线路与已有和拟建线路的相互关系,过渡方案等。5.1

14、.2.3.2 线路路径a)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结合贯彻环境友好、 资源节约的建设理念,详细说明线路路径。 说明线路起迄点、 控制路径的主要因素,经过的地区、 市、 县名称及线路长度、 曲折系数;b) 列表说明线路跨越铁路、 公路、 河流、 电力线(分电压等级统计)、 通信广播线、 油气管道、林区等障碍物的次数或长度;c) 说明沿线的地形、 地质、 水文情况及海拔高度范围;d) 对线路经过的不良地质地带、 重冰区、 舞动区、 林区、 自然保护区、 文物保护区等进行描述;e) 简述沿线交通情况;Q /GDW 381.4 20104f) 说明“ ” 接、 改接、 “ T” 接等线路工程的改造、 拆除

15、、 过渡方案及注意事项。5.1.2.3.3 路径协议说明复核和补充路径协议的情况。5.1.2.3.4 走廊清理a) 说明线路走廊清理原则(包括相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文件、 环评报告和批复、 规程规范的要求);b) 走廊清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 拟拆迁或跨越情况 ,包括建(构)筑物的属性、 规模、 结构分类;2) 拟拆除或迁移电力线、 通信线、 广播线的情况;3) 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 跨越长度及砍伐数量等;4) 拟拆迁、 压覆厂矿的类型、 所属单位、 规模、 数量;5) 拟拆除或迁移改造道路或管线的情况,包括所属单位、 类型、 等级、 数量;6) 对导航台、 雷达站、 通信基站等特殊障碍物的

16、影响及处理措施;7) 其它。5.1.2.4 设计气象条件说明气象区划分情况,按表 2 列出设计气象条件组合情况。表 2 工程气象条件一览表项 目 气温( ) 风速( m/s) 覆冰厚度( mm)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基本风速操作过电压大气过电压安 装带电作业覆 冰验算条件雷暴日数( d)冰的密度( g/cm3)5.1.2.5 导线和地线根据工程情况,具体说明“ 两型三新” 线路设计建设导则的应用情况。 明确导线和地线(含 OPGW)的型号、 机械物理特性、 设计安全系数、 最大使用应力(张力)、 平均运行应力(张力)、 蠕变伸长的处理方法和应力放松情况等,说明导线分裂根数、 分裂间距和排列方

17、式。5.1.2.6 绝缘配合5.1.2.6.1 说明全线污区划分、 污秽特性和绝缘配置水平。5.1.2.6.2 说明绝缘子主要尺寸参数及机电特性。5.1.2.6.3 对不同的海拔、 污区、 冰区,分别说明导线悬垂和耐张绝缘子串的片(支 ) 数和联数。5.1.2.6.4 明确不同海拔高度时工频(工作)电压、 操作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及带电检修的最小空气间隙。Q / GDW 381.4 201055.1.2.7 防雷和接地5.1.2.7.1 简述防雷措施,说明地线架设根数、 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5.1.2.7.2 说明不同土壤电阻率下允许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型式。 说明对接地体敷设有特殊要

18、求的塔号及具体要求。5.1.2.7.3 说明特殊地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 强雷电活动地区、 强腐蚀性地区等)的接地设计方案。5.1.2.7.4 说明地线运行方式。 如采用绝缘地线,列表说明地线绝缘子型号、 片数、 联数、 间隙取值及机械电气特性。5.1.2.8 导地线防振防舞5.1.2.8.1 说明导地线防振措施,结合工程所经舞动区范围及等级,说明所采取的防舞措施。5.1.2.8.2 根据工程情况,具体说明“ 国家电网公司新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要求” 的执行情况,给出防振锤、 阻尼线、 间隔棒、 防舞装置的型号及安装方式。5.1.2.9 相序及换位说明交流线路相序布置、 换位(相)方式、 换位次

19、数及长度等情况,说明地线是否换位及换位方式。5.1.2.10 绝缘子串和金具5.1.2.10.1 说明悬垂串、 耐张串组装型式及适用条件,明确各种工况下绝缘子和金具的安全系数。5.1.2.10.2 说明跳线型式、 悬挂方式以及跳线安装的施工工艺要求。5.1.2.10.3 说明悬垂线夹、 耐张线夹、 间隔棒等主要金具的型号、 材质要求。5.1.2.10.4 说明非标金具的名称、 作用及其机械电气特性。5.1.2.10.5 说明落实“ 两型三新” 要求,使用新型金具的情况。5.1.2.11 电磁影响及其保护说明对邻近的通信线路、 无线电设施和金属管道等的电磁影响情况以及采取的保护措施。5.1.2.

20、12 杆塔和基础5.1.2.12.1 杆塔a) 杆塔设计原则说明杆塔规划情况与通用设计条件的相符性,明确采用的通用设计模块。 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塔型,应说明设计原则。按表 3 说明采用的杆塔型式及使用条件。表 3 杆塔使用条件表使 用 条 件序号 塔型名称水平档距( m)垂直档距( m)代表档距( m)转角度数( )呼高范围( m)备 注b) 杆塔荷载1) 杆塔荷载的主要计算原则;2) 说明杆塔荷载在正常运行、 事故、 安装及稀有气象条件下验算的工况组合。c) 结构设计1) 结构设计原则及塔(杆)型介绍;2) 杆塔塔腿设计情况(平腿、 长短腿);3) 杆塔设计时采用的特殊结构;4) 线路经过舞动

21、区时,在杆塔构造及防松措施等方面采取的措施;Q /GDW 381.4 201065) 杆塔防松防卸措施及使用范围;6) 杆塔防腐措施;7) 接地孔设置具体要求。d) 附属设施1) 杆塔登塔措施及设置具体要求;2) 标志牌设置要求及多回路色标要求。e) 杆塔材料要求1) 杆塔采用的材料(角钢、 钢管、 混凝土或其它材料);2) 杆塔材质及高强钢的使用情况和应用率;3) 连接螺栓的强度级别;4) 焊条型号及使用要求。f) 杆塔加工及施工要求1) 执行的杆塔验收规范;2) 杆塔加工、 焊接的要求;3) 分期架设、 锚线、 临时拉线、 导地线起吊等架线施工要求。5.1.2.12.2 基础a) 地质、

22、水文概况1) 简要说明线路沿线地形地貌、 地质、 地震设防烈度及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和腐蚀情况;2) 说明沿线跨越河流、 内涝区、 滞洪区、 泄洪区、 冰凌区、 局部冲刷地段等水文条件对基础的影响;b) 基础设计1) 基础选型及主要设计原则;2) 新型基础的特点和应用情况;3) 其它必要的设计说明。c) 基础材料要求1) 插入角钢、 地脚螺栓及基础钢材等材质;2) 基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d) 基础施工要求1) 基础施工及验收遵循的规程、 规范;2) 塔基复测及基础根开校验的要求;3) 基础的预偏要求;4) 基坑开挖及回填要求;5) 弃土堆放原则;6) 边坡保护及要求;7) 塔位的排水处理要求;8

23、) 特殊基础型式的施工要求;9) 其它必要的说明。5.1.2.13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列表说明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说明特殊情况的处理措施。5.1.2.14 在线监测如需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应说明其安装和数据传输方案等。5.1.2.15 环境保护5.1.2.15.1 说明沿线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生态保护区等区域植被保护措施情况。Q / GDW 381.4 201075.1.2.15.2 说明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的措施,施工和运行的注意事项。5.1.2.16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5.1.2.16.1 根据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规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必要的防火、 防爆、防尘、 防毒及防

24、坠落、 防电磁感应电压等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5.1.2.16.2 在特殊条件(高海拔、 高寒等)下施工,应提出特殊防护措施。5.1.2.17 施工、 运行注意事项提出施工、 运行中关于安全、 工艺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包括架线、 绝缘子串组装、 接地、 杆塔、 基础等方面内容。5.1.2.18 运行维护设施说明必要的运行维护设施。5.1.3 附图5.1.3.1 线路路径图5.1.3.1.1 一般宜采用 1:50 000 或 1:10 000 比例地形图。5.1.3.1.2 标出起讫点及转角位置。5.1.3.1.3 标出影响线路走向的保护区、 厂矿设施、 主要道路及规划设施等障碍物情况。5.1

25、.3.1.4 标出与本线路交叉或平行接近的主要高压输电线路情况(路径、 名称、 电压等级)。5.1.3.1.5 标出指北针及新增标示的图例。5.1.3.2 变电站进出线平面图标注本线路所占间隔、 相序、 终端塔位置、 与已有及规划进出线的关系,并标出指北针。5.1.3.3 杆塔一览图杆塔一览图内容包括杆塔的名称、 使用条件、 主要尺寸和单基塔材指标等。5.1.3.4 基础一览图基础一览图内容包括基础名称、 主要尺寸范围和基础材料的主要指标等。5.1.3.5 线路走廊拥挤地带平面图标明线路路径及塔位、 塔号、 线路两侧的主要障碍物及规划预留通道情况。 图纸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5.1.3.6

26、特殊图纸(必要时提供)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供需要的图纸(如路径协议附图等),图纸内容应能明确表达设计意图。5.1.4 附件包含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必要的会议纪要和文件、 路径协议文件等,必要时可单独成册。5.2 平断面定位图及塔位明细表5.2.1 平断面定位图平断面定位图中的设计内容和深度要求如下:a) 应编制平断面定位图目录;b) 应绘出最大弧垂的地面线,对铁路、 高速公路、 通航河流( 2 级及以上 ) 等重要跨越,还应绘出实际悬点高的最大弧垂线并标注相应气象条件;c) 应标明塔号、 塔型、 施工基面、 塔位高程、 杆塔位置、 档距、 耐张段长度及代表档距;d) 边线和风偏的断面开方处,应注

27、明开方范围及所开土、 石方量;e) 应标明拆迁的电力线、 弱电线、 道路等;f) 耐张绝缘子串倒挂宜说明或用不同耐张塔符号加以区别;g) 与跨越协议有关的铁路、 高速公路等重要跨越,应注明跨越处的里程及交叉角度;h) 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明气象区分界点;i) 必要时,绘制重要跨越平断面分图。Q /GDW 381.4 201085.2.2 塔位明细表塔位明细表卷册包括卷册说明、 分册说明及塔位明细表,其编排形式可作适当调整,应包括下述内容:a) 卷册说明卷册说明应简要说明对下文内容表达方式的约定及注意事项。1) 说明本线路的起迄点、 长度、 回路数、 线路前进方向和左右侧定义、 约定塔位中心桩位移的

28、表示方法等。2) 列表说明导线、 地线(含 OPGW)型号、 实际安全系数、 适用区段和导地线放松段情况等。3) 列表说明使用的塔型和数量。4) 说明导地线绝缘子金具串配置及代号表示方法,耐张绝缘子串倒挂情况。5) 说明标段分界塔的施工分工、 接地装置敷设的特殊要求、 导线施工弧垂误差、 杆塔空号等注意事项。6) 简要说明施工运行注意事项。7) 其它必要的说明。b) 塔位明细表塔位明细表应包含以下内容:1) 设计风速与设计覆冰厚。2) 序号、 塔号、 塔位里程、 塔型及呼称高、 塔位桩顶高程及施工基面。3) 档距、 耐张段长与代表档距、 转角度数与中心桩位移。4) 接地装置代号、 导线绝缘子串

29、代号和串数、 地线金具串代号和串数、 导地线防振锤、 档内间隔棒及防舞装置数量、 交叉跨越及处理情况等。5) 污区划分、 导地线不允许接头等内容。5.2.3 平断面定位图和塔位明细表的计算要求5.2.3.1 对线路应进行优化排位及综合技术经济比较。5.2.3.2 计算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风偏净空距离和开方量。5.2.3.3 对以下内容进行计算校核:杆塔使用条件、 K 值、 导地线悬点应力、 直线及悬垂转角塔绝缘子串摇摆角、 绝缘子金具串强度、 耐张绝缘子串倒挂、 悬垂角、 导地线上拔。5.3 机电施工图及绝缘子串组装图5.3.1 卷册内容机电施工图及绝缘子串组装图应包括下列分册:导地线力学特

30、性曲线及架线曲线(表)、 绝缘子串及金具组装图、 换位(换相)及跳线、 接地装置图、 导地线防振及间隔棒安装图(表)、 防舞装置安装图(表)等。5.3.2 导地线力学特性曲线及架线曲线(表)5.3.2.1 分册内容导地线力学特性曲线及架线曲线(表)应包括以下图纸:a) 按不同导地线型号、 不同气象区、 不同安全系数分别绘制导地线力学特性曲线(表)及架线曲线(表);b) 孤立档架线表;c) 连续倾斜档线夹安装位置调整表。5.3.2.2 导地线力学特性曲线(表)及架线曲线(表)图5.3.2.2.1 导地线力学特性曲线(表)图纸a) 导地线力学特性曲线应包括力学特性曲线及弧垂特性曲线两部分;b) 导

31、地线特性曲线应绘制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 最大风速、 覆冰、 最高气温、 安装、 外过有风、Q / GDW 381.4 20109外过无风、 内过电压等工况的力学特性曲线;c) 导线特性曲线应绘制最大弧垂(覆冰或高温弧垂较大者)及外过无风的弧垂特性曲线(表);d) 地线特性曲线应绘制外过无风的弧垂特性曲线(表);e) 当有验算气象条件时,应绘制验算条件的导线及地线特性曲线(表);f) 图上应标明临界档距;g) 图上应标明物理特性表与单位比载表。 物理特性表应包括截面积、 计算外径、 弹性系数、 线膨胀系数、 计算拉断力、 最大使用张力、 平均运行张力、 安全系数。 单位比载表应包括自重、 冰重

32、、 风荷重及综合荷重等;h) 列表说明上述曲线所对应的气象条件组合,对最大风速宜注明计算高度及基本风速。5.3.2.2.2 导地线架线曲线(表)图纸a) 架线曲线(表)可绘制不同代表档距下的架线弧垂或百米架线弧垂;b) 架线曲线(表)应绘制从安装气温(考虑降温)到最高气温,每隔 5 10 的架线数据;c) 架线曲线(表)图纸上应标明补偿蠕变伸长所考虑的预降温度数;d) 图(表)上应注明观测档弧垂换算公式。5.3.2.2.3 计算要求a) 非标导地线( OPGW)应采用中标厂家提供的准确参数;b) 应分别计算工程涉及的各气象区导地线力学特性和架线曲线(表);c) 应分别计算同一气象区下不同安全系

33、数的导地线力学特和架线曲线(表);d) 应计算不同温度,不同代表档距下的弧垂和张力,计算温度(要考虑降温从最低气温到最高气温,每隔 5 10 计算一组数据);e) 国标导地线应按设计技术规程规定降温后进行计算,非标导地线应根据厂家提供的蠕变特性数据来确定降温度数。5.3.2.3 孤立档架线表5.3.2.3.1 图纸a) 包括架线及竣工验收弧垂;b) 孤立档还应在安装表上标明允许的过牵引长度及补偿蠕变伸长所考虑的预降温度数。5.3.2.3.2 计算要求a) 当孤立档档距较小时,应分别计算架线及竣工验收弧垂;b) 孤立档的弧垂应力计算应考虑过牵引的问题。 过牵引长度按照相关规定考虑;c) 进出线档

34、放线弧垂计算时,应考虑导线上集中荷载对弧垂的影响;d) 其它要求参照导地线力学特性曲线(表)及架线曲线(表)图要求执行。5.3.2.4 连续倾斜档线夹安装位置调整表5.3.2.4.1 图纸a) 在可能的架线温度范围内,宜每隔 5 10 绘制一组观测弧垂和悬垂线夹安装位置调整值;b) 应给出耐张段杆塔号、 代表档距、 架线气温,各档档距及其观测弧垂与每基直线杆塔上悬垂线夹安装位置调整值,并画图示意调整值正负号所代表的偏移方向;c) 在图上应标明:“ 当施工放紧线段与实际耐张段不一致时,施工单位应重新计算连续倾斜档线夹安装位置调整表,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d) 图上应标明补偿蠕变伸长所考虑的

35、预降温度数。5.3.2.4.2 计算要求a) 应计算各档的观测弧垂及每基直线杆(塔)上悬垂线夹安装位置的调整值;b) 计算中采用的应力应考虑塑性伸长的影响(即采用降温后的应力);c) 计算温度宜在可能的架线温度范围内,每隔 5 10 计算一组观测弧垂和悬垂线夹安装位置调Q /GDW 381.4 201010整值。5.3.3 绝缘子串及金具组装图5.3.3.1 分册图纸内容绝缘子串及金具组装图应包含如下内容:a) 导线绝缘子串,跳线串;b) 地线金具串;c) 非标金具元件加工图;d) 耐张串、 悬垂串长度调整表;5.3.3.2 设计深度5.3.3.2.1 绘出绝缘子金具串的正视图,多联绝缘子串还

36、应有其它方向视图。5.3.3.2.2 注明各元件主要联接尺寸及总尺寸。5.3.3.2.3 标明该串材料表:包括元件名称、 型号、 图号、 数量、 单位重量,并给出绝缘子串或金具串总重量。5.3.3.2.4 对多分裂导线耐张串,画出引流板安装示意图,标明各子导线金具联接顺序。5.3.3.2.5 说明与安装工艺有关的注意事项与特殊要求。5.3.3.2.6 必要时,应出非标金具元件(主要指联结金具)加工图a) 按照每个需加工的金具分别出图;b) 图中应有金具加工的控制尺寸,应标明金具的材质、 强度和重量;c) 应有必要的加工要求和说明。5.3.3.2.7 导线耐张串长度调整表a) 表中分别列出耐张转

37、角塔的塔型、 转角度数、 绝缘子串补偿长度;b) 标明补偿采用的金具名称、 型号,还应画出简图并写出说明,说明图中符号的意义、 施工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5.3.4 换位(换相)图5.3.4.1 分册内容换位(换相)图应包含以下图纸:a) 导线相序(换位、 换相)示意图;b) 地线布置方式示意图;c) 耐张换位塔导线布置图。5.3.4.2 换位(换相)图5.3.4.2.1 导线换位示意图a) 绘制相序平面示意图与相序在杆塔上变换的立体透视图;b) 标明各相导线的连接方式和相序及两端变电站(发电厂)进出线的相序排列;c) 标明换位段长度,各换位杆塔号和塔型。5.3.4.2.2 地线布置方式示意图a

38、) 标明每根地线型号、 分段长度;b) 标明分歧塔、 终端塔地线联接。5.3.4.2.3 耐张换位塔导线布置图a) 采用立体透视图的形式标明导线在耐张换位塔上换位时具体走向和连接方式;b) 标明各关键节点的相序和耐张换位塔的塔号、 塔型及塔两侧的来去方向;c) 如果采用辅助塔换位,应标明辅助塔的位置及辅助塔之间的导线架线表;d) 注明必要的施工要求及说明。5.3.5 接地装置图Q / GDW 381.4 2010115.3.5.1 接地装置图应包含以下图纸:a) 不同的接地装置型式图;b) 接地元件联接图。5.3.5.2 设计深度5.3.5.2.1 根据不同地形、 实测土壤电阻率配置接地装置,

39、并根据塔位周边设施确定敷设方式。5.3.5.2.2 标明每种接地装置的各部尺寸、 埋深要求、 材料规格、 数量及土方量,并注明适用的土壤电阻率范围和验收时的工频电阻要求值。5.3.5.2.3 注明每种接地装置适用的塔型与地区。5.3.5.2.4 注明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5.3.5.2.5 采用降阻剂、 接地模块或其它降阻措施时,应标明技术要求和施工安装方法。5.3.5.2.6 对于强腐蚀地段应采用相应的防腐措施。5.3.6 导地线防振锤及间隔棒、 防舞装置安装图5.3.6.1 分册内容导地线防振锤及间隔棒、 防舞装置安装图分册应包括以下图纸:a) 导地线防振锤安装图;b) 间隔棒安装图

40、(表);c) 防舞装置安装图。5.3.6.2 导地线防振锤安装图5.3.6.2.1 标明各个防振锤安装距离。 采用特殊型式的防振锤时,应说明防振锤的安装方法。5.3.6.2.2 采用其它防振方案时,应绘制相应的安装图和说明。5.3.6.3 间隔棒安装图(表)5.3.6.3.1 说明相关安装原则要求说明(含不对称安装、 最大平均次档距限值、 特殊地段的最大平均次档距限值、 间隔棒型式等)。5.3.6.3.2 根据不同的档距范围给出间隔棒安装距离表(按次档距)及一档中每相安装导线间隔棒的数量。5.3.6.4 防舞装置安装图5.3.6.4.1 说明采用的防舞装置规格、 型号及安装原则(含防舞装置型式

41、图、 布置方式、 安装要求、连接金具的要求、 与子导线间隔棒的关系等。5.3.6.4.2 根据不同的档距范围给出防舞装置安装距离表(按次档距)及各档内安装数量。5.4 杆塔结构图5.4.1 杆塔设计图纸5.4.1.1 总图应包括杆塔单线图、 主要尺寸、 分段编号、 材料汇总表及说明。 材料汇总表应包括材料类别、 材质、规格、 数量。 在总图中标注转角塔的转角方向。 总图应由电气专业会签。5.4.1.2 分段结构图5.4.1.2.1 绘出单线控制尺寸图、 正侧面展开图、 隔面俯视图、 复杂节点的大样图、 接头断面图以及本段与相应段的连接方式。5.4.1.2.2 材料明细表应包括构件的编号、 规格

42、、 长度、 数量、 重量,还应包括螺栓、 脚钉、 垫圈的级别、 规格、 符号、 数量及重量和备注栏。5.4.1.2.3 采用特殊钢种的部件,应醒目标示所用钢种的代号。5.4.1.2.4 导地线挂线点、 接地孔应依据电气要求设计,并由电气专业会签。5.4.1.2.5 根据施工、 运行检修的需要预留安装孔。5.4.1.2.6 在分段结构图中需标明脚钉布置示意图。Q /GDW 381.4 2010125.4.2 杆塔加工说明每一种(类)杆(塔)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说明或对一个工程所涉及的杆塔编写一份统一的结构设计和加工说明。 说明包括以下内容:a) 杆塔加工的方法和应遵守的规程、 规范及规定的名称编

43、号;b) 钢材材质和质量等级及所对应的产品标准(必要时提出其它特殊要求。 角钢构件应有角钢准距表和边距端距的要求);c) 各种钢材的焊接方法及所采用的焊接要求;d) 螺栓种类、 性能等级及螺栓规格表;e) 构件及螺栓防腐措施;f) 其它加工、 安装要求。5.4.3 杆塔计算书5.4.3.1 杆塔计算书内容a) 铁塔计算书内容应包括:计算简图、 荷载计算、 结构受力计算、 构件选材计算、 辅助材结构计算、 导地线挂点和节点计算、 塔脚板(法兰)计算、 连接计算、 构件规格调整后复核验算,基础作用力计算等。 绘制计算成果司令图作为施工图制图的依据;b) 混凝土杆计算内容应包括:混凝土杆弯矩、 轴力

44、、 挠度、 刚度计算,拉线、 钢横担、 地线支架、叉梁计算,杆顶挠度计算、 挠度的二次效应影响、 局部稳定计算,杆段出裂弯矩、 裂缝宽度、 抗剪、 抗扭、 同时出现受剪受扭计算,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对混凝土产生的压应力计算,预应力钢筋(丝)控制应力、 抗裂参数取值,最小配筋率要求,基础作用力计算等;c) 钢管杆计算内容应该包括:杆身强度计算、 压弯局部稳定、 环形构件压弯局部稳定、 连接、 管状横担根部轴向力、 横担最小轴和最大轴水平剪力、 横担根部的扭力矩、 横担根部断面最小轴和最大轴弯矩、 挠度计算、 基础作用力计算。5.4.3.2 采用人工计算的结构计算书,应给出计算简图、 荷载取值的计

45、算或说明,注明计算采用的规程、 规范和规定;计算步骤要条理分明,引用数据有可靠依据,采用计算图表及不常用的计算公式,应注明其出处。5.4.3.3 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 代号、 版本。5.4.3.4 套用杆塔图纸时应验证杆塔设计使用条件。5.5 基础施工图5.5.1 基础明细表基础明细表应包括编号、 塔型及呼高、 转角度数、 基础型式、 定位高差(降基值)、 长短腿配置等。5.5.2 基础图5.5.2.1 一般应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平、 立、 剖面及配筋图、 外形尺寸,埋置深度,材料表和必要的施工说明。5.5.2.2 对于不同的基础型式应根据各自特点增

46、加详图,例如:对于预制基础增加铁件制造图;现浇基础增加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定位尺寸图;桩基础增加承台详图及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详图、 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定位尺寸,锚固件加工图。5.5.2.3 护坡、 排水沟等防护设施施工图可包括平、 立、 剖面图,配筋图,外形尺寸,埋置深度,材料表,必要的施工说明等。5.5.2.4 特殊塔位单独出图。5.5.3 基础根开表基础根开表应包括基础根开、 地脚螺栓间距和规格等参数。5.5.4 基础施工说明基础施工说明应包括沿线地形地貌、 水文、 地质概况,基础型式种类和采用新技术的基础型式特点Q / GDW 381.4 201013及要求,基础材料种类及等级,基面开方和放坡要求,基础内外边坡要求,基础开挖和回填要求,基础浇注与养护要求,不良地质条件地段的地基和基础处理措施,基础防护措施、 处理方案,基础工程验收标准,基础施工和运行注意事项等。5.5.5 基础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