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489172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章节练习试卷 9及答案与解析 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1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请回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依据是什么 ? (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3)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 199

2、7年 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使用 “邓小平理论 ”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年又载入宪法。 请回答: (1)邓小平珲论形成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 3 2000年 6月,江泽民在全国党校 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各级党的组织和全党同志都应按照 “三个代表 ”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请回答: (1)“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3、? (2)“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3)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三个 “根本要求 ”和四个 “必须 ”是什么 ? 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请回答: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 (3)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4)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 (5)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5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一般是

4、指一个政党在思考其纲领、方针、政策及一切活动所要遵循的最广泛最基本最重要的准则,其实质是一个党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请回答: (1)党的思想路线的四个内容在思想路线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 (3)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 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确定为发展生产力。 1979年,邓小平明确指出: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

5、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 请回答: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涵以及重大意义是什么 ?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及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是什么 ? (3)现阶段发展生产力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什么 ? 7 材料 1 邓小平指出: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对于对改革一时持有怀疑或担心的人, “处理的办法也一样,就是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来说服他们。 ”20多年来的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经济方面而言,从 1978年到 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 1743亿美元增长到 2225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从 206亿

6、美元增长到 1422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 8189亿美元,居世界前列,农村贫困人口由 2.5亿减少到 2300多万。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 织的成员,中国的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2006年 3月 6日,胡锦涛在参加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材料 2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

7、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 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请回答: (1)我国从 1978年以来主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改革主要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 (2)我们进行改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3)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 8 邓小平在 1988年提出了 “两个大局 ”的战略思想,新世纪初以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8、在此基础又提 出了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请回答: (1)提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 (2)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3)如何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 9 据统计,从 1978年到 2003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共计 56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 2004年开始连续下发 4个 “一号文件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 2007年 1月 29日中央下发的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 “一号文件 ”,明确了

9、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请回答: (1)什么是现代农业 ? (2)为什么说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 (3)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 (4)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主要途径。 10 党中央在 1995年提出了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根本性转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 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请回答: (1)经济发展方

10、式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 (2)把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改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意义是什么 ?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是什么 ? 11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邓小平在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决策和号召, 2006年 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并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用 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

11、在创新型科技人才。 请回答: (1)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到 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要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 (2)为什么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人才 ? (3)你认为作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 ? 12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 持续发展能力。并第一次明确把 “建设生态文明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 请回答: (1)阐述生态文明的含义及其实质。 (2)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举措是什么 ?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 1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会影响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请回答: (1)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依据是什么 ? (2)为什么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不会影响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 14 材料 1 2007年 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 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报告显示, 2005年,各地区的 “城乡收入差 ”比上一年扩大 500元以上,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3。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比上一年拉大

13、 462元,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拉大 545元。 2000年到 2005年的五年间,城镇居民中 10%最高收入组与 10%最低入组的收入之比从 4.6倍上升到9.2倍,扩大了 一倍。最后,中国劳动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2年至 2006年,全国在岗职工工资 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不尽合理,部分行业及企业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其中行业工资差距问题尤为突出。2000年,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 2.63倍, 2005年增加到 4.88倍。这些数据所反映的,正如人们普遍所感到的那样,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进一

14、步扩大。 材料 2 对于收入差距问题,长期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社会上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必然导 致收入的不平等,无论如何调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有人说,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出现了两极分化,这都是改革造成的,证明改革 “失败了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请回答: (1)通过以上材料说明你对收入差距扩大的看法。 (2)我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 (3)如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

15、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 请回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意义和举措。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坚持这一制度的意义。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4)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举措。 16 材料 1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 8级特大地震。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灾难,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

16、城,形成了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迅速打响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巨大的自然灾害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悲伤的同时,也使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剧创中进发,在苦难中深化,铸造了一座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历史丰碑。 材料 2 2008年 8月 8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奥运会开幕。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灿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 材料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表 ”

17、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确保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请回答: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 (2)民族精神和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 (3)为什么要在全体人民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

18、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系统阐逆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强调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请回答: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有哪些 ?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 (4)构建和谐社会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 18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

19、建设和谐社会。 请回答: (1)优先发展教育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如何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 (2)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意义及举措。 (3)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及举措。 (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需要正确认识和处 理的关系是什么 ? 考研政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章节练习试卷 9答案与解析 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1 【正确答案】 (1)我们党在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

20、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

21、,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2 【正确答案】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

22、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 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3 【正确答案】 (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党成立以

23、来经验的科学总结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

24、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 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四个 “必须 ”是: 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生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25、兴增添新力量; 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4 【正确答案】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 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具体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借鉴。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

26、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

27、基本观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谋发展促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我们考虑问题、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发展是不是科学、衡量发展有无成效和成效太小的最高标准,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和基础。离开了以人为本,发展便失去了意义,并且必然走上歧途。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规约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道路和模式。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始终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知识模 块】 邓小平理论和 “

28、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5 【正确答案】 (1)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四个基本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等内容。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内容,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29、,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 “实事求是 ”,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3)党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6 【正确答案】 (1)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的这一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

30、体。 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明确的方向,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3) 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征,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31、【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7 【正确答案】 (1)我国从 1978年以来主要进行的改革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 转变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 30年来我们国家所取的的成就是空前的、辉煌的。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家有了很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地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2)我们社会

32、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 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问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同时由于认识上、工作上的多种原因,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 ”的严重错误,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邓小平说: “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 (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

33、要在引领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两个重要观点。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不断提高对 外开放水平的举措: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二

34、,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8 【正确答案】 (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合作机制不健全,功能布局不合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 “两个大局 ”战略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发展合力,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 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从现在到 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

35、、在西部、在 “老少边 ”地区。 (2)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投资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知识

36、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9 【正确答案】 (1)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 (2) 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成果大小,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 成效; 发展现代农业,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的重要举措; 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一是增加农业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支撑;二是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发展现代

37、农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三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建设完备产业体系,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支撑;四是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市场 体系支撑;五是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 (4)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主要途径有: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10 【正确答案】 (1)经济发展方式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

38、,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过多依靠资源的大 量消耗去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集约型增长方式则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2) 更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更深刻地反映了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要求; 更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实现以下 “三个转变 ”: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

39、主要依靠 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11 【正确答案】 (1)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和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 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

40、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要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总体目标是:到 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 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要抓好的工作: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自主创新道路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

41、、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坚持把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2)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竞争力和实 现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导者和开拓者,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3)在当代中国,要成为一名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的主要素质和品格是:具有高尚的人才理想;具有

42、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志;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具有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 【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12 【正确答案】 (1)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 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建设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建

43、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的举措: 建设生态文明,观念是先行; 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 建设 生态文明,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核心, 建设生态文明,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 (3) 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13 【正确答案】 (1)这一

44、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 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 ”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以不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同时要毫不

45、动 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3) 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进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他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要改进 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46、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14 【正确答案】 (1) 当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在绝大多数人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的扩大。 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 如果任由收入差距无限扩大下去,一旦其超出合理的限度,就会产生消极作用。一方面,会阻碍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稳定与进步。所以,看待收入差距问题,实际上涉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问题。因此,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当前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更加 注重维护社会公平,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机制,切实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 收入差距扩大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关; 收入分配调控政策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是

47、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收入差距扩大,还与发展不平衡有关; 收入差距扩大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比如,城乡二元结构等等。 (3)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知识模块】 邓小平

48、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15 【正确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能够有效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协调发展;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开 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广阔前景,必须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 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

49、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 层民主,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受到民主实践的锻炼,不断提高民主意识、民主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增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时效性。 (4)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保证各方面自治活动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必须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扩大自治范围;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制; 必须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 步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必须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权益,建立健全与基层群众自治相适应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知识模块】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