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616696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 5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90 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1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的各项( ) 所作的规定。(A)技术(B)技术规范(C)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D)技术标准2 我国环境标准的法规特征是( )。(A)规范性(B)强制性(C)约束性(D)标准性3 (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A)环境标准(B)环境措施(C)环境指标(D)环境质量标准4 ( )提供了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质的标准。(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地方标准(C)国家环

2、境监测方法标准(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5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一阶段为编制评价实施方案阶段,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主要工作的是( ) 。(A)为研究区域开发规划及与规划相关的文件(B)进行初步的影响源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C)筛选主要评价项目,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D)编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书6 在标准体系方面,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 )。(A)国家级和地方级(B)地方级(C)行业级(D)企业级7 ( )以国家级标准为主。(A)国家标准(B)环境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D)方法标准8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两项标准中

3、的突出特点是:环境质量按( ),排放标准则根据( )确定分级排放限值。(A)功能分类 保护水域功能(B)功能分类 保护水环境质量(C)区域综合 治理水域功能(D)区域综合 治理水环境质量9 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环境要素的( )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A)使用目的(B)管理目的(C)检测目的(D)排放标准10 在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 )。(A)污染物数量(B)污染物排放浓度(C)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D)污染物排放的种类11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 )的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

4、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A)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B)环境质量标准(C)污染物排放数量标准(D)污染物浓度及种类12 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A)依法评价原则(B)早期介入原则(C)完整性原则(D)广泛参与原则13 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 )。(A)可行性分析(B)环境因素分析(C)有毒有害物质分析(D)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14 下列识别方法中不属于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的是( )。(A)矩阵法(B)网络法(C)数值模拟法(D)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15 环境影响评价中

5、,下列选项中反映评价因子不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是( )。(A)主要特征(B)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C)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D)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数量及排污特征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 )分别划分评价等级。(A)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C)环境要素(D)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要求17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划分( )级。(A)1(B) 2(C) 3(D)418 不属于各环境要素专项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A)建设项目工程时间(B)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C)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D)环境功能区划19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不包括( )。(A)

6、工程性质(B)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C)污染物排放特点(D)工程建设过程20 环境空气敏感区的评价范围包括( )类功能区。(A)1(B) 2(C) 3(D)421 特征污染物指( ) 。(A)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外的特有污染物(B)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特有污染物(C)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D)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及特有污染物22 简单地形是指距离污染源中心点(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A)2(B) 3(C) 4(D)523 对于存在多源情况下的建设项目,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项目( )的污染源高度作为判别标准。(A)几何高

7、度最高(B)几何高度最低(C)测量高度最高(D)测量高度最低24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A)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B)选择标准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C)选择数学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D)选择评价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25 ( )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A)正常工况下(B)非正常工况下(C)正常排放下(D)非正常排放下26 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

8、于(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7 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8 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 )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A)最低者(B)中级(C)低级(D)最高者29 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0 ( )评价应选择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

9、(A)一、二级(B)二、三级(C)三、四级(D)一、四级3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km。(A)2(B) 4(C) 5(D)632 在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 )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A)过往的(B)近几年(C)未获批准的(D)已批准的3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 )途径。(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34 大气环境评价的现状监测中,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 )(A)监测因子(B)评价因子(C)影响因子(D)重要因子35 大气环境评价的监测制度中,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

10、有季节代表性的( )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A)4(B) 5(C) 6(D)736 大气环境评价中的检测布点要求中的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个。(A)6(B) 8(C) 10(D)1 237 大中河流,当弯曲系数为( )时,可视为弯曲河流。(A)06(B) 13(C) 12(D)1438 大气环境一级评价中的检测布点中,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 )个监测点。(A)12(B) 23(C) 34(D)1339 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 )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A)

11、5(B) 10(C) 15(D)2040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 )。(A)小于 30(B)大于 30(C)小于 20(D)大于 20 4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应有( ) 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A)2000(B) 2200(C) 2500(D)270042 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 )m 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A)58(B) 38(C) 49(D)152043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

12、)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A)大于 40km(B)小于 40km(C)小于 50km(D)大于 50km44 生态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 )状况进行评价。(A)区域生物群落(B)区域生态系统(C)区域生物种群(D)区域生态环境45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 )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A)1 年(B) 2 年(C) 3 年(D)4 年46 将污染影响程度和植被或动物分布叠置成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分布图,此种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为( ) 。(A)生态机

13、理分析法(B)图形叠置法(C)质量指标法(D)生产力评价法47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 )(北京时间 08 点)的距地面 1500m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A)每日 1 次(B)每日 2 次(C)每日 3 次(D)每日 4 次48 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人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 )次的连续观测资料。(A)6(B) 12(C) 24(D)3649 低于第( ) 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要求进行简单的水环境影响分析。(A)1(B) 2(C)

14、 3(D)450 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 ) 的排放量。(A)含热量大的冷却水(B)冷却水(C)不含热量的冷却水(D)含热量的冷却水51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 )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A)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B)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大小(C)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多少及污染物种类的多少(D)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52 复杂污水水质中的污染物类型数是大于等于( ),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大于等于( )。(A)2,8(B) 2,10(C) 3,8(D)3,105

15、3 开发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要预测可能的固体废物的类型,确定相应( )处理方式。(A)分类(B)分级(C)分层(D)集中54 在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内,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达到( )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A)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B)水域功能环境评价标准要求的范围(C)水域功能水环境中污染物标准要求的范围(D)水域功能标准要求的范围55 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 )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A)污水排放方式(B)河流流向(C)污水排放量大小(D)河流规模56 湖

16、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 )。(A)排放范围(B)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C)环境评价范围(D)现状调查直径57 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 ),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A)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B)丰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C)枯水期水质劣于丰水期时(D)枯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58 ( )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A)冰封期较长的水域(B)平水期的水域(C)丰水期的水域(D)枯水期水域59 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 )进行。(A)丰水期(B

17、)枯水期(C)平水期(D)冰封期60 点污染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 )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A)评价范围(B)评价级别(C)评级类型(D)评价方法61 非点污染源调查基本上采用( ),一般不进行实测。(A)数学分析法(B)大众参与(C)模型分析法(D)收集资料的方法6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 )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A)评价对象(B)供水水源(C)环境影响分析对象(D)供水水样分析63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 ) 临界量的功能单位。(A)等于(B)等于或超过(

18、C)等于或低于(D)超过6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类是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 )的建设项目。(A)水环境变化(B)水质变坏(C)水体平衡破坏(D)水质污染6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 )、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A)工程调查(B)工程分析阶段(C)工程环境分析方法(D)环境特征分析6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准备阶段,在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之后,需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 )。(A)评价内容(B)评价目标(C)评价重点(D)评价范围6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在建设项目

19、( )的基础上进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A)评价重点(B)评价范围(C)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D)初步工程分析68 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 )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A)生产运行(B)建设期(C)施工期(D)服务期满后69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中废水渗漏引起地下水( )、水量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A)水域面积(B)水位(C)水文变化(D)水质70 类和类建设项目,分别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的( )、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程度划定评价工作等级。(A)水文条件(B)水质条件(C)影响类型(D)水

20、污染源分析71 地下水环境影响中的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 )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A)水质条件(B)气象条件(C)水文地质条件(D)包气带防污性能72 根据建设项目所排污水中污染物类型和需预测的( ),将污水水质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A)污水水污染物数量(B)污水水质指标数量(C)污水水质变化情况(D)污水水质指标变化73 当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和根据污水水质指标数量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不一致时,取( )别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A)低级(B)中级(C)

21、较高级(D)高级7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A)引起的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B)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C)引起的地下水水温气候变化情况(D)引起的地下水微生物群的变化情况75 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区域地下水( )产生的土地次生荒漠化、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等。(A)水位下降(B)水质变化(C)断面垂线变化(D)横断面的变化76 对于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必要时监测范围还应扩展到(

22、)。(A)地表层(B)断面层(C)包气带(D)水平面7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当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一级评价以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为调查评价范围,二级评价原则上以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 )为调查评价范围。(A)地下水水位(B)地下水块段(C)地下水质条件(D)地下水水文条件78 对工业或生活废(污) 水污染源中的排放口,应测定其位置,了解和调查其( )、排放方式(如连续或瞬时排放)、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废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状况等。(A)排放量,排放途径和去向(B)排放量及渗漏量,排放途径和去向(C)排放量及渗漏量,排放去向(D)排放量,排放途径79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为(

23、 )级。(A)1(B) 2(C) 3(D)480 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可用( )来表示,分为大、中、小三级。(A)影响直径(B)影响半径(C)水位高度(D)水质变化8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级评价要求中指出,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 )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A)1(B) 15(C) 2(D)2582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以能说明( )为原则,并应满足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要求。(A)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况(B)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特征(C)地下水环境的性质(D)地下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83 要评价建

24、设项目建设前后声环境变化情况,就需要做好声环境现状调查监测评价工( )评价工作。(A)声环境影响评价(B)声环境影响(C)声环境影响预测(D)声环境影响监测检查84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为( ),二级为一般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A)详细评价(B)具体评价(C)分类评价(D)特殊评价85 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规定的( )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A)0(B) (C) (D)86 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必须于( )的洪水标高线上。(A)百年一遇(B) 50 年一遇(C) 30 年一遇(D)150 年一

25、遇87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在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在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时,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m 为评价范围。(A)50(B) 100(C) 150(D)20088 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的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 ) 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A)敏感目标(B)评价对象(C)评价方法(D)评价形式89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 )km、侧向各 12km 的范围为评价范围。(A)610(B) 612(C) 8

26、10(D)81290 生态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 )。(A)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原则(B)坚持预防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C)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D)坚持依法评价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意。91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C)国家环境检测方法标准(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92 地方环境标准包括( )。(A)地方检测方法标准(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D)地方环境基础标准93 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时,应根据建设项目的( )等分析其适用性(A)性质(B

27、)特征(C)评价范围(D)影响性质94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一般采用( )。(A)数学分析法(B)单项评价法(C)模型构造法(D)多项评价法95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体现了( )三方面的统一。(A)公众效益(B)环境效益(C)经济效益(D)社会效益9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 )。(A)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B)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C)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D)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97 结合国家对不同区域的相关要求,从( )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按工程实施不同时段,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工程内容,并分析合理性。(A)

28、保护(B)恢复(C)补偿(D)建设98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必要提出建设项目( )的环境管理措施与建议,为预防、降低、避免环境影响提供依据。(A)建设期(B)服务期(C)施工期(D)运营期99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应根据( )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情况,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A)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B)区域总量控制(C)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D)危险有害因素的总量控制10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中,环境可行性结论应从与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划一致性、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环境保护措施可靠性和合理性、达标排放( )等方面分析得出。(A)强制性(B)稳定性(C)公众参(D)接受性101 预测情景根据预测内容设定,一般考虑的内容是( )。(A)污染源类别(B)排放方案(C)预测因子(D)气象条件102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源类别分为( )。(A)新增加污染源(B)削减污染源(C)被取代污染源(D)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103 在极坐标中按各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绘制( )。(A)风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