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83714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9 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荷马问题2 破晓歌3 自然派4 象征主义文学5 酒神精神6 苏菲派文学7 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阐释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 的悲剧。8 以哈姆雷特为例,分析莎士比亚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认识。9 分析浮士德对善与恶辩证关系的体现。10 比较托尔斯泰笔下的两个聂赫留朵夫形象,分析托尔斯泰思想的发展变化。11 简述百年孤独的魔幻色彩。12 简述川端康成小说的美学特质。13 谈谈 1830 年代法国文学对历史的贡献。14 联系创作实际,论述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2009 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真题试

2、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荷马问题又叫荷马诸问题,通常我们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叫作荷马。但是,学术界对荷马及其相关一系列问题是存在争议的。从本质上讲,荷马问题主要是对荷马史诗的作者:身份(一位或多位诗人)的探寻问题,连带涉及荷马和他的两部史诗之间的其他关联性问题。古希腊学者克塞农和海勒尼科斯曾指出两部作品存在差异和内在不一致问题,从而认为奥德赛不是荷马所作。18 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形成的看法是荷马史诗在被写定前经历过口头传播阶段,且该阶段比荷马所处的时期晚。1795 年德国学者沃尔夫刊发的一篇论文荷马引论成为导火索,引发了 19 世纪分辨派和统一派之间的论战,同时也成为 2

3、0 世纪“ 口头程式理论 ”学派崛起的一个重要前因。2 【正确答案】 破晓歌这一文学样式最早出现在古罗马的拉丁语诗歌中,拉丁语称其为“alba”。到了中世纪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破晓歌对宗教神权和来世主义而言,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封建、反禁欲主义的色彩,尤其是法国普罗旺斯抒情诗中的破晓歌所描写的超越封建婚姻关系的一种爱情理想。破晓歌本是一种描写天色破晓、白昼来临、恋人必须分离的哀歌。如歌颂典雅爱情的中世纪的破晓歌,主要是描写骑士和贵妇人在共度良宵之后,黎明前醒来依依惜别的情景。它以真挚热烈的情感、男女之间幸福的缠绵以及坦诚热切的语言为主要特色。3 【正确答案】 自然派是 19 世纪 40 年代初在俄

4、罗斯形成的以别林斯基美学思想为指导、以果戈理创作为方向、以反农奴制为共同思想基础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它包括一大批具有各种世界观的作家。主要创作园地为祖国纪事和现代人两本杂志,以及由涅克拉索夫主持的丛刊彼得堡风貌素描和彼得堡文集。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有格里戈罗维奇、屠格涅夫、赫尔岑、谢德林、涅克拉索夫等。19 世纪 40 年代下半期,自然派掀起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高潮,小说在其中占压倒优势地位。1848 年别林斯基去世后,“自然派” 这一名称曾遭禁用。19世纪 50 年代开始以“ 果戈理方向 ”代指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派作家的世界观各有差异,但其作品大都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抨击农奴制度和专

5、制制度,同情被压迫的人民。4 【正确答案】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 10 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 20 世纪初期扩展到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它分为前期象征主义和后期象征主义,前期以波德莱尔、兰波、魏尔伦为代表,后期以叶芝、艾略特为代表。其特色为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前期和后期的区别在于前者内涵单一,注重情感丰富性的表达,

6、后者意象复杂,含义有多层性,注重哲思的表达。5 【正确答案】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这两个术语解释了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独特性。酒神精神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相关联,酒神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常用在希腊的悲剧中,也是主流文化精神内核之一,具有哲学意义。酒神精神来源于人类的物质性渴望,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个体消失和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原因在于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产生艺术,因艺术而产牛美。6 【正

7、确答案】 苏菲派是伊斯兰教内部的一个神秘教派,强调以个人的主观直觉和内心体验来感受真主。苏菲派思想对伊斯兰细密画等艺术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斯兰细密画方面受其影响形成独特的时空观、色彩观,而文学方面受其影响则产生了以鲁米为代表的苏菲派诗歌。7 【正确答案】 (1)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第六章一开始就明确给出了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亚氏认为,情节的安排是悲剧艺术中的第一件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因而要求作品情节要

8、单一、完整,即事情要“ 有头、有身、有尾 ”。作品长短要适度,如戏剧一般要求 35 幕最好,但是亚氏还认为,在情节有条不紊的情况下,越长越美,一般来说,只要能容许事件相继出现,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能由逆境转人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长度就算适当了。伟大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它共 8 幕,但通篇是围绕着俄狄浦斯个人的悲剧命运展开的,可谓有条不紊,娓娓道来。(2)亚氏认为:“ 最完美的悲剧的结构不应是简单的,而应是复杂的,而且应摹仿足以引起恐惧与怜悯之情的事件。”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情节的安排完美地契合了亚氏这一观点,“ 俄狄浦斯 ”意为双脚肿胀的人,这似乎早已暗示了俄狄浦斯的悲惨命运。

9、神的参与、人的命运,构成一件件复杂的、令人恐惧与怜悯的事情。俄狄浦斯因为害怕应验神谕而逃离到另一国家,却鬼使神差地落入了他的命运之网,应验了杀父娶母的神谕。在他得知真相之后,悲痛不已。自我斗争始终脱离不了宿命悲剧,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悲哀,可以引起后世无数观众的共鸣。(3)诗学中,动作 (故事情节) 、人物性格、语言、思想、表演方式与歌曲是悲剧的六大要素,情节是行动的摹仿,性格是人物品质的决定因素。亚里士多德认为:“完美的布局应有单一的结局,而不是如某些人所主张的,应有双重的结局,其中的转变不应由逆境转人顺境,而应相反,由顺境转人逆境,其原因不在于人物为非作恶,而在于他犯了大错误,这人物应具有上

10、述的品质,甚至宁可更好,不要能坏”也就是说好人自身犯错误由幸转为不幸,更易引起人们怜悯。俄狄浦斯王名声显赫、生活幸福,但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歹,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是无意的行动,出于对环境不知情而不是由于恶德,这种行动使人痛苦和懊悔。(4)剧中人物性格必须符合人物身份且要在剧中保持性格前后一致。也就是说,如果作家一开始在剧中塑造的人物性格就是前后不一致的,那么应该始终保持这一方向不变。再者,人物性格应该合乎必然律与可然律。俄狄浦斯是善良的,为了避免弑父娶母而离家出走,他耐心地倾听祭司们的再三请求,并负责任地执行着自己的职责。在面对预言家“ 一再推脱 ”之时,他没有恼怒得立刻杀了他

11、。从头至尾他的行动体现性格的发展都是合乎必然律或可然律的。8 【正确答案】 莎士比亚身处文艺复兴的大潮,其思想必然经受人文主义思想的洗礼,挑战着中世纪神学压抑、摧残人性的思想,而积极探索人解放后人性的真实和普遍性。道顿说:“ 莎士比亚制造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一个永远激发思想而又永远不会被思想解放的思考对象”这一丰富性和模糊性并存的局面来源于莎士比亚笔下形象人性的复杂性。哈姆雷特便是交织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的典范之作。哈姆雷特为父复仇便是善与恶的交锋,哈姆雷特是善的代表,克劳迪斯是恶的化身。哈姆雷特不杀国王的原因有:第一次是不能确定鬼魂“ 是一个善良的灵魂或是万恶的妖魔” ;第二次是在国王祈祷的时

12、候,哈姆雷特不能容忍克劳迪斯罪恶的灵魂升人天国;第三次是误杀波洛涅斯。可见哈姆雷特的复仇之剑是指向恶的。而克劳迪斯的阴谋、哈姆雷特的自卫、奥菲利娅的死与墓地展示出的则是伪善和奸诈、生命的脆弱、死亡的永恒。王后和克劳迪斯的死是罪有应得,而不顾一切为父复仇的雷欧提斯却在临死时请求仇敌宽恕,可见莎士比亚认为任何利己行为都是人性恶的表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果抛开哈姆雷特的性格弱点,会发现他伪善自私、沽名钓誉、争权夺利、凶残冷酷,甚至出卖国家利益等诸多人性弱点。他一方面想为父报仇、伸张正义,另一方面在没有确定叔父就是凶手时,便痛恨叔父夺权。为父报仇也是他夺回自我权力的欲念外化。在复仇

13、过程中,他对克劳迪斯使用了攻心计,让其灵魂受煎熬,在错杀情人父亲后认为其罪有应得,这便是在善良优柔背后人性罪恶的体现。9 【正确答案】 (1)上帝和靡非斯特的“ 善”与“恶”的关系。上帝认为人是积极进取的,即使会误入迷途走上“恶” 之路,最后还是会迷途知返,通往 “善”的天堂。而靡非斯特则相反,认为人的本性是贪图享乐的,人类的努力是没有价值的、毫无结果的徒劳。靡非斯特跟上帝打的赌,充分说明他高举“恶” 的旗帜向上帝所相信的人类“善”的本质挑战。这表明,不仅是人类自身,就连宇宙其实也充满了“善”与“ 恶”的矛盾。(2)浮士德和靡非斯特“ 善”与“恶”的辩证关系。靡非斯特用魔力引诱浮士德走上邪恶之

14、路,而浮士德要探索人生真理,不能为沿途风景所累。浮士德代表的是人永远向上,渴望追求进步的“ 善”的原动力,靡非斯特是阻止人类进步事业的 “恶”势力,它揭示的是人类发展中前进和停滞的矛盾斗争,刻画了两种相悖的人生观。另外,这两者其实也是相互依存的,靡非斯特想办法阻挠浮士德前进的同时,也促使了浮士德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不断探索生命意义的欲望,可见“恶” 也是“善”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浮士德和靡菲斯特自身“ 善”与“恶”的辩证关系。浮士德在探索追求的每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追求爱情反倒害得葛丽卿家破人亡;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惜与皇帝妥协,甘愿充当暴君的帮凶。这些都说明,浮士德追求

15、“善” 是与“恶”分不开的。代表否定、消极和罪恶的靡非斯特也是浮士德自身“恶” 的一面,是浮士德身上贪图安逸、迷恋享乐、不择手段的性格侧面的外化。与此同时,“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靡非斯特对社会现实充满批判,他对人类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10 【正确答案】 俄罗斯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面目各异,成分复杂,地位不尽相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但是,如果我们理乱梳繁,仍会看出这些人物都有各自的归向和系列。聂赫留朵夫的形象便留下了一条鲜明的轨迹,可以从比较中窥探出作家的某些思想变化过程。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写于 1856 年,属于托尔斯泰早期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

16、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其中,地主聂赫留朵夫的形象是一个带有作者自传色彩的精神探索者。探索者都是一些既敢于面对现实,又勇于面对自己的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在复杂的矛盾斗争中紧紧抓住自己所面临的主要的社会矛盾地主与农民的对立,围绕这一矛盾,既无情地揭露社会罪恶,又决然地解剖自己。强烈的自责意识和忏悔意识成为支配探索的主导力量。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为自己生活基础的动摇而惶惑不安的情绪使整篇小说涂上一层黯淡的色彩。聂赫留朵夫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社会探索上,探索的内容是如何缓解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小说一开始,通过给姑母的信,揭示了聂赫留朵夫农事的“ 混乱” 和农民的

17、“不幸”。随后在形象的画面上印证了这一点。在一个早晨,青年地主聂赫留朵夫走访了几家“挺可怜而又挺穷困” 的农民,发现了社会的裂痕。青年地主聂赫留朵夫的思想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自由主义贵族青年共同的思想面貌。在一个地主的早晨里,尽管暴露了作者的贵族地主立场,但是,他想当一个“ 好主人 ”的动机促使其产生一种自责和鞭策,毕竟是一种进步。而聂赫留朵夫探索的失败更表现出现实主义的胜利。年轻地主聂赫留朵夫的拜访,甚至愿意为农民提供帮助的高尚行为,却遭到农民不信任的拒绝。这就从客观上说明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对立,社会探索的任务远没有实现,发展这一主题已成必然之势。同时,聂赫留朵夫也想在大

18、自然中求得精神的平衡和自身的归宿,以图在现实生活中缓解沉重的负担,也试图在神秘莫测的高高的天空中,从广袤无垠的蓝色的天空中领悟“ 爱” 的真理,也在积极探求着 “自我牺牲的爱”、“ 积极的爱”,但是这些探索都是把现实社会的矛盾引入精神伦理范畴之中。这种探索不仅不能缓解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剧烈。长篇小说复活写于 19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是托尔斯泰探索小说的终点。此时经历了半个世纪,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是巨大的。在小说中,主人公贵族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成为探索主题的主线。人性的失而复得是社会罪恶促使聂赫留朵夫觉醒的结果。但是,他的探索并没有停留在只承认社会罪恶是一种客观存在上,而是超越这

19、一认识,进而弄清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产生社会罪恶的根源。他不仅认识到土地私有制度是农民贫困的根源,还明白了专制制度是维护贵族地主特权的工具。他达到了他的前辈所没有达到的高度,完成了他的前辈所没有完成的任务。因此,聂赫留朵夫较之他的前辈更为清醒和自觉。聂赫留朵夫是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尤其是在与受迫害的贫苦农民、流放犯、劳役犯、政治犯等社会底层人民的交往中探索的,这使他更能发现人性的魅力。一些并不为生活忧虑的政治犯,却为整个社会献身,人性的这一美德对聂赫留朵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实践不仅为他人性的复归,而且为他人性的升华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这时的聂赫留朵夫表现出自我认识、自我忏悔和自我否定。从自

20、我做起,使聂赫留朵夫探索主题深化,产生内在的感召力。托尔斯泰使内向与外向两个侧面同步升高,充分显示人的主体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自我认识、自我忏悔和自我否定终将形成自我道德的完善。复活是聂赫留朵夫的终点。小说结束了对一个时代的沉思,暴露了东方式思想观点的软弱,显示出托尔斯泰在新形势面前的惶惑。遗憾的是,托尔斯泰并没有探索到科学的真理,他只是在空幻的宗教学说中找到了一条永远无法付诸实践的道路。11 【正确答案】 (1)魔幻色彩之一是表现在人物能力的非凡超常上,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蒂亚家族几代人历经坎坷的遭遇,以及这个家庭建立起来的马孔多镇百年的历史变迁。这里的人物具有非凡性,如奥雷良诺,生下来是睁着眼

21、睛的,跟17 个女人生 17 个孩子,还躲过了 14 次暗杀、73 次行刑队的枪决等,这种奇特的经历,表现出了他的智慧、勇敢和毅力。此外,有的人习性异常,有的人有非凡的特异功能,但这些个性迥异的人却有着共同特征孤独。(2)魔幻色彩之二是表现在情节的离奇荒诞上,作者像哈哈镜一样把它扭曲、变形,使读者产生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惊讶、新奇的接受效果。如乌苏拉治全镇人民的失眠症,人们睁着眼睛做梦,为了和失眠以及健忘作斗争,布恩蒂亚在家里每件东西上都标出了名称。这种健忘告诫世人不可忘记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应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3)魔幻色彩之三是表现在表现手法的奇异多彩上,主要有交

22、混、轮回、夸张和象征等。交混是将现实与神话、传说熔于一炉;轮回是人名的不断重复;夸张是以真实的事件和现实为基础,借助想象与幻想,对描写的对象或事物加以夸大或渲染;象征是指超出事件和人物等本身的意义,如时间概念上突出了“久远” 二字,把它作为拉美苦难岁月的漫长和社会问题积重难返的象征。12 【正确答案】 (1)川端康成的小说擅长表现细腻的情感之美,尤其是与悲哀有关的情绪,也就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物哀” 精神。“物”是客体,“ 哀”是主体,“ 物哀”意味着人对世界、事物等的悲凉心绪与感受。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这种由物传意、昭示人物内心的写法随处可见。(2)川端康成将“ 幽玄”融入自己作品中,“幽玄”

23、从空寂和闲寂演化而来,它 “主要表达以悲哀和寂静为底流的枯淡和朴素的美,一种寂寥和孤绝的美”。川端康成的小说便兼有“余情妖艳 ”与“寂寥孤绝”的特点。(3)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致辞中谈道,真理“ 不立文字” 而在“言外”,并援引一休大师的诗歌来印证这种境界,“若问心灵为何物,恰如墨画松涛声” 。他欣赏“意在言外”的美学境界,他的小说经常略去许多描写和交代以保持文学的“ 余情”,为观者留下足够的审美空间。13 【正确答案】 (1)19 世纪初的文学具有“ 反抗倾向” 、“憎恶恐怖统治和拿破仑专制”、“反对当时的社会秩序 ”等特点,实际就是一种强烈的政治意识,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对政治问题的关注成

24、为法国作家的一种普遍心态,司汤达在红与黑中曾借一个人物的口说:“ 如果你的人物不谈政治,那就已经不是 1830 年的法国人了。”法国作家对政治生活密切关注的同时,把个人对政治的体验和思考渗透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时代掠影,记录了形象生动的 19 世纪法国人民真实的心灵史。(2)第一种形态是文学作品直接参与政治斗争。这类文学往往产生于政治斗争激烈的时刻,并以其针对性强和现实感重而发挥出巨大的战斗作用。诺蒂埃在拿破仑开始实行专制时,即写作了讽刺诗拿破仑小姐,因刺痛了独裁者而被关进监狱几个月。莫洛则经常以赤裸裸的诗句抨击复辟王朝,激励人民的反抗斗志。出版了政治歌集的阿尔塔罗什,甚

25、至创作了直接嘲讽七月王朝的国王路易菲利普的大、胖、傻,刻画了贪婪、愚蠢的国王的丑恶嘴脸,使人读后感到痛快淋漓。雨果即使在流亡国外期间,仍以小拿破仑来抨击路易波拿巴发动的政变。国际歌的作者鲍狄埃在 1840 年写作的是人各一份的时候了,以平均共产主义的思想在工人中播下了反抗的火种,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工人运动。列宁后来高度评价了鲍狄埃的创作,指出:“从 1840 年起,他就用自己的战斗诗歌对法国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作出反应,唤起落后的人们的觉悟,号召工人团结一致,鞭笞法国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府。”像这样的文学创作者和作品不胜枚举。(3)第二种形态是直接记述和描写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斗争。法国

26、社会的政治斗争不是平缓发展的,它的激烈性、它所发生的巨变,常常通过一些重大政治事件而凸显出来。法国作家对政治的关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在对这些重大政治事件的直接反映上,并通过对这些激烈的政治斗争的记录和评价,具体表达自己的社会思想和政治观点。法郎士的小说诸神渴了描写了雅各宾专政时期的法国政治斗争。雨果在他的著作悲惨世界里,真实全面地再现了滑铁卢战役这一巨大的历史事件,正面完整地描写了 1832 年巴黎人民举行的起义斗争,并通过主人公的生活历程,生动地描绘了从拿破仑帝国后期到七月王朝前期法国社会的政治生活。(4)第三种形态是从更广阔的范围内深刻反映法国的社会政治问题。综观这一日寸期的法国文坛,在

27、对法国社会政治问题的认识上最具穿透力的当属司汤达和巴尔扎克,前者是封建残余势力的批判者,后者是资产阶级社会现实的揭露者,这两位作家的创作连缀起来,深刻反映了法国 50 余年的社会发展史。例如司汤达就对帝国和复辟时期的政治生活有着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他的红与黑就是一部寓意深刻的政治小说,对当时政治风云和斗争方式的变幻做了出色的描绘,正因为如此,司汤达的创作才成为法国 19 世纪前期阶级关系和政治斗争的形象化的历史文献。14 【正确答案】 (1)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在对现代主义文学继承基础上的悖离和超越,它们都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表现出激烈的彻底的反传统倾向。哈维在后现代性的条件一书中指出,在现代主义和

28、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一种雷蒙威廉斯所谓的“感觉结构”的变化,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变易性、碎片性、断裂性、混沌性的无条件接受。现代主义作家注重形而上的沉思,而后现代主义作家怀疑混杂交错,超自我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杂,现实与梦幻混杂,现实与神话混杂,如此共同“创造一个世界 ”,使后现代主义作品成了 “没有出口的迷宫”。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甚至尝试着把数学的次序强加于人物之上。他们企图通过一种文化观念来对抗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就是“ 对抗文化 ”,而这种“对抗文化”最招人非议的便是性的观念和对性的描写,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写希特勒的火箭在美国着落和爆炸的地点,总在某个军人发生淫乱的处所,于是,淫乱的性

29、关系支配着火箭的抛物线,成了“万有引力之虹 ”,即“死亡之虹”。可见,后现代主义作家由于无法把握世界,只能从自己最切近的经验和感受人手来描述这个世界,致使他们走向了极端的实用主义。(2)后现代小说向世人揭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是可以建构的,它摒弃了终极价值追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尼采说“上帝死了” ,而罗兰巴特则说 “作者死了”。后现代小说使用元小说的表现手段颠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也动用戏仿和互文性消解现实主义的文本价值和意义。在法国新小说名作罗伯一格利耶的橡皮中,一个叫杜邦的人千方百计躲避死神。可他在逃过杀手的枪口后,最终还是被官方侦探当作刺客而误杀。该侦探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地工作,最后反而杀

30、死了自己本应保护的人。显然,这个故事表明了人的努力的徒劳与无意义。在海勒的开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先河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荒谬邪恶、专门捉弄摧残人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布下天罗地网控制着全世界。由于它的存在,正常的事物变为不正常,反常、荒诞离奇的事物变为正常。活人被当成死人,而死人仍被当作活人对待。在它面前人既无力抗争,又无法逃避,“只能是一只皮球,被无人格的巨型机器愚蠢无聊地踢来踢去”。(3)崇尚所谓的零度写作。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零度写作,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 1953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他在

31、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能指”和“所指”:他认为由于代码的相互作用及其自身的编码功能,文学在本质上显示出二重性。一方面它提供着某种意义,具有能指功能;另一方面,它又使自身具有所指性,把自己变成所指。所指与能指无必然联系,自然不能构成一种二元对立式的逻辑中心主义,能指并非所指的附属物。相反,能指具有独立的品质和自由权利,它可以完全游离于所指之外。罗兰巴特在十八九世纪的文学中,欣喜地发现了能指的这种独立性和自由性。零度写作这种中性的和客观的写作方式,与古典写作所力图表现的“文字对现实的客观再现” 截然不同。现在的零度写作方式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

32、,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书写。(4)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合流。第一,矛盾性。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后一句否定或推翻前一句,叙述者的欲望和笔触摇摆不定,文章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贝克特的小说无名的人里的结束语是个绝妙好例:“你必须讲下去。我不能讲下去,我愿意讲下去。”第二,不连贯性。后现代主义作家有时候喜欢把几种可能性进行排列组合,用来显示生活和故事的荒谬。这种叙述方法打破了行文的连贯性,后现代主义文学怀疑任何一种连贯性,它无限地夸大文章每一个章节的独立性。第三,随意性。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创作和阅读成了一种随随便便的行为,作者一味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创新,一味追求写作快乐。作品内容被形式所替代,即被文体的词语、句法、反讽性修辞效果等替代。叙事中心、整体性和统一性被非中心、偶发性和局部性的叙事游戏所取代。第四,反体裁性。现代主义写作已大大超越传统体裁形式,后现代主义的体裁则继续细分下去,写作体裁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写作呈现无体裁的状态。不同体裁界限的消失,似乎使写作变得更加自由。后现代主义各种艺术创作中都呈现出这样一种特征。当体裁瓦解时,在作者、读者、批评家之间达成的传统契约的条件与框架就被修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ISO 11297-3-2013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renovation of underground drainage and sewerage networks under pressure Lining with close-fit pipes《地下排水和压力下污水网络用翻新塑料管道系统 紧密配合的管道.pdf BS EN ISO 11297-3-2013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renovation of underground drainage and sewerage networks under pressure Lining with close-fit pipes《地下排水和压力下污水网络用翻新塑料管道系统 紧密配合的管道.pdf
  • BS EN ISO 11298-3-2011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renova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supply networks Lining with close-fit pipes《地下供水网翻新用塑料管道系统 无缝衬管衬里》.pdf BS EN ISO 11298-3-2011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renova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supply networks Lining with close-fit pipes《地下供水网翻新用塑料管道系统 无缝衬管衬里》.pdf
  • BS EN ISO 11299-1-2013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renovation of underground gas supply networks General《地下铺设送气管道翻修用塑料管道系统 总则》.pdf BS EN ISO 11299-1-2013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renovation of underground gas supply networks General《地下铺设送气管道翻修用塑料管道系统 总则》.pdf
  • BS EN ISO 11299-3-2013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renovation of underground gas supply networks Lining with close-fit pipes《地下供气网修缮用塑料管道系统 紧密管加衬》.pdf BS EN ISO 11299-3-2013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renovation of underground gas supply networks Lining with close-fit pipes《地下供气网修缮用塑料管道系统 紧密管加衬》.pdf
  • BS EN ISO 11303-2002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 Guidelines for selection of protection methods against atmospheric corrosion《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防大气腐蚀方法的选择指南》.pdf BS EN ISO 11303-2002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 Guidelines for selection of protection methods against atmospheric corrosion《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防大气腐蚀方法的选择指南》.pdf
  • BS EN ISO 11306-1998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 Guidelines for exposing and evaluating metals and alloys in surface sea water《金属和合金腐蚀 金属和合金暴露于海水表面后的评估指南》.pdf BS EN ISO 11306-1998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 Guidelines for exposing and evaluating metals and alloys in surface sea water《金属和合金腐蚀 金属和合金暴露于海水表面后的评估指南》.pdf
  • BS EN ISO 11334-1-2007 Assistive products for walking manipulated by one arm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Elbow crutches《由单臂操作行走的辅助产品 要求和试验方法 肘拐杖》.pdf BS EN ISO 11334-1-2007 Assistive products for walking manipulated by one arm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Elbow crutches《由单臂操作行走的辅助产品 要求和试验方法 肘拐杖》.pdf
  • BS EN ISO 11334-4-1999 Walking aids manipulated by one arm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Walking sticks with three or more legs《用一只胳膊操作的助步器 要求和试验方法 具有三条或更多条腿支撑的步行器扶杖》.pdf BS EN ISO 11334-4-1999 Walking aids manipulated by one arm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Walking sticks with three or more legs《用一只胳膊操作的助步器 要求和试验方法 具有三条或更多条腿支撑的步行器扶杖》.pdf
  • BS EN ISO 11337-2010 Plastics Polyamides Determination of e-caprolactam and w-laurolactam by gas chromatography《塑料 聚酰胺 气相色谱法测定e-己内酰胺和w-十二内酰胺》.pdf BS EN ISO 11337-2010 Plastics Polyamides Determination of e-caprolactam and w-laurolactam by gas chromatography《塑料 聚酰胺 气相色谱法测定e-己内酰胺和w-十二内酰胺》.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