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83930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要介绍皮亚杰的心理思维发展的阶段。2 什么是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 简要阐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点。4 简要阐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5 什么是直觉动作思维?6 儿童心理学中,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两种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 ?二、论述题7 简要阐述班杜扎的社会学习理论,并指出其教育意义。8 论述皮亚杰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及评价。9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之间的异同。三、单项选择题10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 )遵循快乐原则。(A)本我

2、(B)自我(C)超我(D)力比多11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中,儿童在学龄期面对的发展的矛盾是( )。(A)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B)基本的自主感对羞耻感和疑虑(C)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D)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 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是( )。(A)顺应(B)同化(C)平衡(D)图式13 通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 )。(A)顺应(B)同化(C)平衡(D)图式14 下面的人物中支持环境决定论的是( )。(A)高尔顿(B)华生(C)斯腾(D)格赛尔15 皮亚杰在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上属于(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共

3、同决定论(D)相互作用论16 关键期问题最早起源于( )通过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所获得的。(A)华生(B)劳伦兹(C)霍尔(D)高尔顿17 以下关于图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提出(B)认为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C)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D)通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18 ( )第一次最为详尽地论述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为今后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维果斯基(D)艾里克森19 ( )特别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即社会引导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式去活动。(A)班杜拉(B)华生(C)斯金

4、纳(D)荣格20 霍尔(GSHall)提出的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是( )。(A)白板说(B)复演说(C)进化说(D)成熟势力说21 根据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恋母情结” 出现的阶段是 ( )。(A)口唇期(B)肛门期(C)潜伏期(D)性器期2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可逆性(B)守恒性(C)形象性(D)互反性23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自主感(B)亲密感(C)勤奋感(D)同一感24 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儿童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替代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恋父或恋母情结得到解决的原因是( )。(A)个体成熟(B)在

5、游戏中获得自我教育(C)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教育(D)大众媒体的影响25 皮亚杰认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即( )。(A)象征思维和象思维出现(B)守恒概念和运算思维出现(C)前概念和直觉思维出现(D)主体与客体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26 皮亚杰的研究着重于从婴儿到十多岁儿童认知过程的发展,尤其注重某些特殊概念的形成,其中最著名的工作就是对( )概念的研究。(A)同化(B)顺应(C)适应(D)守恒27 心理缓慢发展变化的阶段是( )。(A)婴幼儿期(B)童年期(C)青春发育期(D)成人期28 在一项经典研究中,研究者选定出生后 2 个月、5 个月和 8 个月三个年龄段的儿童,把毛巾

6、(刺激变量) 分别放在他们的脸上,以考察不同年龄儿童的反应。这种研究方式属于( ) 。(A)整体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D)分析研究29 皮亚杰创造性地将谈话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综合运用以研究儿童心理,这种方法是 ( )。(A)测验法(B)作品分析法(C)临床法(D)问卷法30 他是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中受到普遍重视,他的地位和影响至今仍然难以替代。这位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维果斯基(D)班杜拉31 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6、7 岁11、12 岁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 ) 。(A)获得客体永久性(B)泛灵

7、论(C)自我中心(D)获得守恒概念32 皮亚杰认为,思维的结构具有( )。(A)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B)整体性、转换性和适应性(C)整体性、转换性和平衡性(D)平衡性、适应性和自调性33 皮亚杰认为,数理逻辑经验是( )。(A)先天遗传的(B)后天习得的(C)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获得的(D)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四、多项选择题34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包括( )。(A)自我(B)本我(C)良心(D)自我理想35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主要代表人物是( )。(A)华生(B)斯金纳(C)班杜拉(D)皮亚杰36 维果斯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观包括( )。(A)创立了“ 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 ,用以解释人类

8、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B)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一历史的发展观(C)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D)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37 皮亚杰认为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通过( )形式实现。(A)顺应(B)同化(C)平衡(D)图式38 皮亚杰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A)成熟(B)物理因素(C)社会环境(D)平衡39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分为若干阶段,基本上分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思维阶段(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0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是( )。(A)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B)发展

9、的连续性与阶段性(C)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D)儿童心理发展的“ 关键期” 问题41 在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发展中作用的争论上存在( )等观点。(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共同决定论(D)相互决定论42 共同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斯腾(B)格赛尔(C)阿纳斯塔西(D)瓦龙43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特点是( )。(A)否认遗传的作用(B)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C)对儿童情绪发展有研究(D)从人的社会性角度研究学习问题,强调观察学习44 婴儿动作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表现在遵守如下原则:( )。(A)头尾原则(B)客观原则(C)近远原则(D)大小原则45 托马斯和切斯将婴儿的气质类

10、型分为( )。(A)容易型(B)困难型(C)迟缓型(D)活泼型46 皮亚杰将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为( )。(A)前道德判断阶段(B)好孩子定向阶段(C)他律道德判断阶段(D)自律道德判断阶段47 伊扎特用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婴儿情绪表达能力,认为( )。(A)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迹象:惊奇、苦恼、厌恶、微笑、感兴趣(B) 34 个月婴儿会表现出愤怒(C) 57 个月出现蔑视、内疚等复杂情绪(D)1 岁后婴儿能表示恐惧和害羞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发展现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上,他认为:(1)心理发展过程

11、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阶段可能提前或推后,但其先后次序不变;(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都有一定次序且有一定的交叉;(4)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分为若干阶段,基本

12、上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前运算思维阶段(27 岁)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 岁)、形式运算阶段(12 15 岁)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 【正确答案】 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的观点,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而通过教学消除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他还根据这个思想提出第二点,即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三是为了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开始某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错过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会造成儿童智力发

13、展的障碍。他指出,教学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将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为内部活动,在头脑中进行。对我们的启示是:开始某一教学,必须以成熟和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3 【正确答案】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或者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

14、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遵循快乐原则。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就越重要,婴儿几乎完全处于本我状态,他们只在意基本的需要和满足。自我介于本我和现实之间,它的作用是满足基本需要,同时又要控制和压抑本我的过分冲动,是意识的结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只允许个体获得为外界现实所许可的快乐,从而保护个体不会因本我的盲目冲动而遭受伤害。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自我消耗的能量是本我提供的。自我出现于婴儿早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懂得考虑行为的现实后果,这是自我作用增强的表现。超我是指人的各种良心和理想,代表社会的伦理道德,遵

15、循理想原则活动。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当本我突破自我控制而违背某些规范时,超我的良心作用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内疚感和犯罪感。自我理想由积极的雄心和理想构成,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超我是在 36 岁儿童与父母互动中发展起来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我是生来就有的,个体为了与外部现实发生作用,又从本我中发展出自我,充当本我和现实世界的调节者,超我从自我中分化而来,它使个体把握社会标准,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这三个部分构成完整的人格系统,支配着人的活动。(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他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

16、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按里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 岁)、肛门期(1 3 岁) 、前生殖器期(36 岁) 、潜伏期(611 岁)、青春期(11 或 13 岁开始)。不同的阶段是随着性的发展情况而变化的。(3)对弗洛伊德发展心理学理论的评价:优点:一是他的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的早期经验有关,与家庭关系、父木对儿童教育态度有关,这一理论观点的提出对推动心理学界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早期教育和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有极大影响。二是他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格发展中的本能、现实环境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有助于改

17、变传统心理学中重理念轻意欲、重意识轻无意识的倾向,是一个重大贡献。缺点:首先,该理论过分强调性本能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性本能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其次,他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他个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很难重复验证。再次,他的理论是基于性压抑的精神病人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它适应于 19 世纪的维多利亚社会,但不适应于其他文化环境。最后,他并没有直接研究儿童,因此他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受到了人们的质疑。【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 【正确答案】 (1)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基本心理性欲框架,但他又把弗洛伊德的理论扩展到整个人的一生,提出了心理社会理

18、论,或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相比,艾里克森强调广阔的社会背景和自我对人格发展的作用。他强调,自我不仅在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要求之间起着调节作用,而且是个体发展中的积极力量,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自我获得的技能和态度使个体成为一个积极的、有所贡献的社会成员。他把人格的发展看成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在一生中要经历八个同定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和社会文化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如果儿童解决了冲突,完成了任务,就会获得积极的品质,转而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儿童完成得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个儿童完成任务的程度不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端点之间的

19、某一点上。不同社会中人们的个性或人格发展的结构基本相同,都要经历八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婴儿期,从出生到 2 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婴儿在本阶段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是儿童早期,从 2 岁到 4 岁,基本的自主感对羞耻感和疑虑。儿童在本阶段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是学前期或游戏期,从 4 岁到 7 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儿童在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是学龄期,从 7 岁到 12 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儿童在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

20、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是青年期,从 12 岁到 18 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他提到在这一阶段有“合法延缓期 “,是指在儿童期后的青年在此时觉得没有能力挣久地承担义务,在作出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 的时期,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 18 岁到 25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大约到 5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是老年期或成年晚期,直至死亡

21、,自我完善感对失望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他认为,上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的顺利通过,但是如果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得不好,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中得以完成。同时他认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也并不等于这个矛盾不复存在了,在以后的发展阶段里仍然有可能产生已解决的矛盾。(2) 对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的评价:优点:一是他从情绪、道德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整体角度来解释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弗洛伊德对人格的理解仅限于性欲、本能相比有明显的进步。二是他的理论中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如他认为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对矛盾,儿童的发展始终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22、。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一个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好虽然会影响以后的发展,但是可以通过补偿作用获得解决,这就为良好人格的培养指出了希望。三是他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中不仅重视父母的作用,而且也十分重视同伴、教师和社会的作用。缺点:他虽然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了重大修改,把人格发展基本动力由本我移向自我,重视自我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仍未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他的人格发展阶段的一些结果,如繁殖感、自我完善感等模糊不清,以致难以甚至不可能进行科学的检验和验证。【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5 【正确答案】 直觉动作思维是一种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来进行的思维,它的特点是,儿童在动作中思维,而不

23、是用表象和概念来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一方面直接依赖于客观的对象,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另一方面,还必须直接依靠动作,边动作边思考,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直觉动作思维具有狭窄性(思维的范围限于直接感知的物体)、表面性(思维的内容难以揭示物体间的内在联系)和情境性(思维的持续时间短,离不开问题的情境)的特点,不可能掌握事物的本质联系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尽管婴儿期的动作思维比较简单,思维水平较低,但它是人类智力大厦的砖瓦,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必经阶段,绝不是可笑的、可有可无的。直觉动作思维使儿童的动作协调,同时通过动作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皮亚杰指出,动作思维直到学龄时期,

24、也仍然是“概念智力”( 抽象思维)的一个基础。【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6 【正确答案】 (1)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分别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观点和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一些苏联心理学家的观点。(2)皮亚杰的观点是: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非社会性的言语,是儿童特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唯我思维)的表现;自我中心言语和社会化言语是相互对立的,只有儿童到了 78 岁时,自我中心言语才逐步消失,而让位于社会化的言语。(3)维果斯基根据他的观察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认为:所谓自我中心言语也是社会性的语言,而不是自我中心的表现。儿童在没有交谈者的情况下,才有自我中心言语。儿童在行动

25、中遇到困难时,经常会出现自我中心言语。这实际上是思维的有声表现,是一种言语的自我调节的机能。因此,所谓自我中心言语,实质上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式。这是人的言语发展中的一个新的质变,是真正的人的意识的开始。自我中心言语和社会化言语不是对立的东西。学前晚期自我中心言语的下降,也不是意味着它的消失,而是意味着它向内部言语的转化。【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二、论述题7 【正确答案】 (1)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包括以下内容: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所谓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

26、程。强化也可以是替代强化,即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者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儿童就是在这种自我调整的作用下,形成观念、能力和人格,改变自己的行为。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班杜拉特别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即社会引导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式去活动。一是攻击性。他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也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如果儿童用合乎社会的方法表现攻击性时,父母就奖励和鼓励他,反之则会惩罚他。二是性的作用。男女儿童各自性别品质的发展大多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的学习,特别是模仿而获得;三是自我强化。他认为,自我强化是社会学习模式影响

27、的结果。四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帮助、合作和利他主义等,可以通过适当的模式施加影响,亲社会行为不是训练出来的,只有模式的影响才会更加有效,且影响持续时间长。(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这使人们对榜样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曾说道:很多父母为了防止孩子打架,就在他们斗殴时打他们,这样做往往使孩子间的格斗变本加厉了,这就是消极示范的影响。这提醒我们,品德教育中应尽量多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少提供反面、消极的榜样。教育者应该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注意言传,更应该注意身教,使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另

28、外,我们从班杜拉的实验中也看到,年幼儿童易于模仿地位高的人(如父母、教师、英雄模范人物);对受奖行为比受惩行为模仿的可能性大;敌对的攻击性行为最易被模仿,因此电视、电景中提供过多攻击性场面,是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即使是好的影片,教师与家长也应该加强指导,以免儿童模仿与社会道德相悖的思想行为。班杜拉的观察等习理论对我们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也有启发作用。比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做好示范,突出知识技能的主要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提供详细的言语解释,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象系统和符号编码;在学生运用知识或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或改正学生的错误,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之通过自我调节来改

29、进自己的学习。【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8 【正确答案】 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和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这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这种平衡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另一个是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这样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2)心理发展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30、心理发展的结构。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结构是认知结构或思维的结构,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位就是图式。认知结构是主体认知活动的产物,它是不同发展水平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形式,认知结构在头脑中没有相对应的生理结构,但是它是有组织的统一体,儿童借此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影响因素。皮亚杰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成熟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为发展开辟可能性,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环境作为外在因素影响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平衡则是心理发展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皮亚杰把通过

31、同化和顺应获得平衡的过程和结果看成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概念,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提出,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然后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其中同化和顺应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同化是数量上的变化,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发展的过程。(3)发展的阶段。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32、02 岁),相当于婴儿期,是儿童思维的萌芽,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前运算阶段(27 岁),相当于学前期,出现表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但还没有所谓的“守恒” 和 “可逆性”,只能从自我考虑问题;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 ,相当于小学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开始出现“守恒”,开始能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相当于初中阶段,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这时儿童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不断发展,并逐步接近成人的水平。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上,他认为:心理发展过

33、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阶段可能提前或推后,但其先后次序不变;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都有一定次序且有一定的交叉;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评价:优点:一是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

34、影响上是划时代的,他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了传统的发展观。皮亚杰提出的相互作用论具有辩证法的因素,他还特别强调了以往一直被忽视的儿童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作用。二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第一次最为详尽地论述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为今后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缺点:一是皮亚杰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在研究思维中过分强调生物学因素的作用,贬低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贬低语言的作用。二是由于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研究中引进了大量的生物学、数学逻辑等语言,整个理论体系十分庞大,文字较晦涩难懂,易造成对理论的误解。三是在研究方法上有缺陷,他采用的临床法往往把许多变量混淆起来,影响了结

35、果的真实性。【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9 【正确答案】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都对世界心理科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皮亚杰是认知学派的创始人,维果斯基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灵魂人物,他们对心理学的一系列基础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且两者存在分歧:(1)关于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图式” 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出发展水平的学习。例如,还处于思维的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是不可能学会抽象的逻辑概念的,因此,发展是学习的必要前提。而维果斯基则提出了另一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在的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

36、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之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是“ 最近发展区 ”。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例如,他主张应帮助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进行概念系统化,以促进其思维向抽象逻辑方向转化。(2)儿童的自我中心问题。皮亚杰通过临床法研究与收集了有关儿童言语与思维发展的大量事实,发现 6、7 岁以前的儿童说话的对象只是自己,目的不在于与他人交流,说话只是儿童活动中的伴随现象。皮亚杰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这些儿童不能进行自我观察,不能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思维含糊不清。所以皮亚杰从儿童自身发展阶段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的言语

37、和思维都具有自我中心的性质,儿童的心理与活动的特点都是从这一基本特点中产生的。而维果斯基则认为,言语的最初功能就是交往、沟通、与他人进行联系并对他人施加影响,所以语言一经产生就是社会性的,并且儿童的言语本来就是多功能性的,随着儿童的成长,它的功能逐渐分化,到了一定阶段便分化为内部言语与交际言语。不管是“自我中心言语” 还是“社会化言语”。它们都是在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或自我言语是在社会言语基础上通过儿童将行为的社会形式、集体协作形式等转化为个人的心理机能而产生的。同样,维果斯基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与对婴儿行为的分析来看,认为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从自我中心思维开始的,而是现实的、实际的、有实效的

38、思维,以外界满足儿童需要为基础,认为再大的儿童也不会认为想象中的苹果比真正的苹果好,因此思维从发生来讲也是现实性、社会性的。(3)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认知的关系。皮亚杰认为,语言起源于思维;认知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语言;语言只是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自我中心言语反映的是不成熟的思维形式,社会化言语反映的是发展程度更高的思维形式,语言对思维的发展不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皮亚杰所指的思维是一种概括化的、整体的心理结构,是个体发展的图式。而维果斯基则认为,儿童的言语在认知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言语作为思维的工具起着计划、协调、解决问题的作用,思维认知隧着语言这个心理工具的成熟而成熟,经由语言的发展而提高,

39、而语言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中实现的。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发展的方向是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个体思维的社会化是发展的标志,认知发展的过程是“非言语动作思维” ;在维果斯基看来,社会性事物内化于个体思维,个体化是发展的标志。(4)两种发展观的对立:“ 从外到内”与“从内到外”。维果斯基指出,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 由外部向内部的转化,由社会机能向个性机能的转化” ,并概括为“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规律” : “儿童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机能都是两次登台的,都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起初是社会方面,后来才是心理方面;起初是人们之间的属于心际的范畴,后来才是儿童内部的属于心内的范畴。”在这一从外到内的发展中,“

40、 符号”(或信号) 起着独特的作用。皮亚杰将个体作为基本的关注点,考虑到个体的社会化问题,认为发展开始于无差别的前自我状态,然后逐渐向社会化发展。他认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发展的动力是平衡化,认知冲突导致了不平衡从而激起了平衡化,平衡就如一种内部组织机制起作用,社会文化对发展的影响是次要的。所以皮亚杰的发展观可以说是“从内到外” 的建构。(5)分歧的实质。经由分析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主要理论分歧可见,皮亚杰着重论述在大环境中的个体内部过程发生的变化,以及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如何指引个体下一步的发展;维果斯基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如何对个体发生作用并规范着发展的历程。皮亚杰专注个体内部心理发展次序

41、与方向的研究,认识到人类心理活动内部的逻辑运算方面的基本作用,强调人类本身内在的逻辑过程的作用;而维果斯基则关注使发展可能实现的客观文化模式,认识到人类个体智能依靠适当的人类文化历史作为心智活动工具手段实现心理活动,强调文化的影响作用。这些分歧必然导致他们理论与研究方面的尖锐差别。我们可以发现,一切争论的中心都源于是否为人类的发展找到一个基本的原因,是个体自身内部的生长还是历史、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作用。【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三、单项选择题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42、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

43、展的基本理论2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3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3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3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3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四、多项选择题34 【正确答案】 C,D【知识模

44、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35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36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37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38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39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0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1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2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3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4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5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6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7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