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83973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狭义的刑法是指( ) 。(A)单行刑法(B)刑法典(C)附属刑法(D)刑事司法解释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刑法渊源的是( )。(A)刑法修正案(B) 企业破产法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C)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的规定(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 3 下列关于刑法解释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刑法规定的“ 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里的“审判的时候”是指从羁押到执行的整个诉讼过程。该解释属于文理解释(B)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

2、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该解释属于扩大解释(C)将 “奸淫被拐卖的妇女”中的“ 妇女”解释为包括不满 14 周岁的幼女在内的所有女性。该解释属于当然解释(D)抢劫罪加重构成中“持枪抢劫“中的“枪“指的是“真枪“。该解释属于限制解释4 下列选项不属于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A)罪刑法定原则(B)刑罚适用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5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 )。(A)排斥相对确定的法定刑(B)罪刑规范必须清楚明确(C)禁止适用类推解释(D)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6 我国在刑法溯及力上采取( )。(A)从新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D)从

3、新兼从轻原则7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绝对禁止适用事后法(B)罪刑法定原则并不排斥习惯法的适用(C)罪刑法定原则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绝对禁止对刑法条文的扩大解释8 某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某甲,参与了我国国内某犯罪集团的绑架、抢劫犯罪,对某甲的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是(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某甲的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其本国法律追究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9 犯罪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主观罪过性10 刑法第 13 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 )。

4、(A)从实质上定义的犯罪概念(B)从形式上定义的犯罪概念(C)从形式和实质相统一的角度定义的犯罪概念(D)从形式、实质和罪过形态相结合的角度定义的犯罪概念11 下列对我国刑法第 13 条规定“但书”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犯罪但不宜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但不予刑事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刑事打击面的刑事策略12 在罪刑法定原则支配下所体现的犯罪基本法律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反社会性13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犯罪构成是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B)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基础(C)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

5、(D)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具体化14 强奸罪(中止) 的犯罪构成属于( ) 。(A)基本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C)派生的犯罪构成(D)从轻的犯罪构成15 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刑法典的分则体系是依据犯罪的一般客体为标准而进行分类的(B)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或物(C)任何犯罪都必须有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D)一个犯罪可以同时侵犯数个直接客体16 下列犯罪行为中,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的是( )。(A)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B)使用暴力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C)非法拘禁他人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17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6、。(A)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B)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对象遭受损害(C)犯罪所用之物是犯罪客体的载体(D)人体可以成为犯罪对象18 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 )。(A)危害结果(B)危害行为(C)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D)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9 下列行为可以成为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的是( )。(A)受到诱惑而实施的行为(B)人在睡梦中的动作(C)身体受到外力强制情况下的动作(D)人在不可抗力下的举动20 铁路信号员甲因和恋人分手饮酒自醉,未能按时发出改变信号,致使火车相撞。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形式的危害行为(B)甲的行为与损害结

7、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甲的行为义务来源属于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21 下列选项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A)放火罪(B)交通肇事罪(C)遗弃罪(D)故意杀人罪22 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A)甲负有履行生效判决的义务,但甲在有能力履行的情况下却拒不执行判决,还将前来履行执行职责的法院执行人员打成轻伤(B)乙对严重残疾的儿子拒绝扶养,致其冻饿身亡(C)丙拦路抢劫孙某,过路人李某看见此情形后却见危不救(D)丁离婚后嫌才 3 个月的女儿戊累赘。某日将戊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丁 5 天后回家,戊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丁构成故意杀人

8、罪23 下列关于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于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无期徒刑(B)对于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C)对于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D)对于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宣告缓刑24 下列关于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死刑(B)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适用缓刑的,可以宣告缓刑(D)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适用缓刑,如果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需执行25 下列犯罪中,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犯罪的是

9、( )。(A)污染环境罪(B)妨害信用卡管理罪(C)违规销售枪支罪(D)洗钱罪26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76 周岁) 因过失致人死亡,对甲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乙 (14 周岁)在绑架他人之后将人质杀害,乙不负刑事责任(C)丙 (15 周岁)抢夺他人财物后,因抗拒抓捕而将被害人打死,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D)丁(17 周岁) 虽罪行极其严重,但不能适用无期徒刑27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于单位犯罪的处罚,应当以单罚制为原则,双罚制为例外(B)刑法分则规定只处罚单位的,自然人也可以构成该罪(C)单位犯罪只能是故意犯罪 (D)对于以走私毒品为目的成立有限责任

10、公司的股东,应当以自然人犯罪处理28 甲试图毒死乙,便在乙的饭碗中下入砒霜毒药,实际上甲错把碱面当成了砒霜,结果甲没有死。则甲在认识上的错误属于( )。(A)手段认识错误(B)因果关系的错误(C)对象认识错误(D)法律上的认识错误29 甲明知自己石头扔得不准,但为了砸死经过自家楼下的乙,便置乙身边的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将大铁石扔了下去。结果没有砸死乙,却砸死了丙。对于丙的死亡,甲的主观心理状态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30 某甲在林中打猎时,发现一只酣睡的猎物,同时又发现附近有一个孩子在玩耍,根据自己的枪法和离猎物的距离,甲不能肯定能够击中猎

11、物。但某甲打猎心切,不愿意放过这一机会,随开枪射击,结果子弹打偏,将小孩打死。某甲对小孩的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31 行为人因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引起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由于行为人( )。(A)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认识(B)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C)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故意或过失(D)不具备犯罪的主体条件二、多项选择题32 刑法第 99 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该条规定的解释属于( ) 。(A)司法解释(B)文理解释(C)立法解释(D)论理解释33 下列行为可以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

12、(A)外国公民甲在我国境内故意重伤第三国公民乙(B)我国公民丙在外国境内故意重伤该国公民丁(C)外国公民布劳恩在其本国国内杀害我国公民徐某(D)外国公民易卜拉欣将一枚炸弹邮寄到我国某市,致使 3 人被炸死34 关于刑法溯及力,世界上曾经采取的原则有( )。(A)从旧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从新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35 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

13、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C) A 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 B 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 C 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D)凡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中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36 下列情形可以不认为是犯罪的是( )。(A)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B)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盲人实施 2 次盗窃行为数额较大

14、,且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的(C)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D)初次犯罪并积极退赃并赔偿被害人损失的37 下列关于我国犯罪形式意义上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是犯罪的形式概念(B)犯罪的形式概念是从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两个方面来界定犯罪的(C)犯罪形式意义上的概念是从主观恶性来界定犯罪的(D)犯罪形式意义上的概念是从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来界定犯罪的三、简答题38 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基本内容与体现。39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有广义和狭

15、义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可见,选 B 项,不选 A、C 项。刑事司法解释既不属于广义刑法,也不属于狭义刑法,故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企业破产法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企业破产法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属于附属刑法的范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属于单行刑法。可见,A、 B、D 项表述属于我国刑法的渊源。附属刑法仅限于在非专门法律中有关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

16、条款,但行政法规、部委规章中有关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不属于附属刑法,当然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可见,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刑法规定的“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里的“审判的时候”是指从羁押到执行的整个诉讼过程,而非仅仅指法院的审理阶段。所以,该解释属于扩大解释而不是文理解释。可见,A 项表述错误。扩大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超出字面意义的解释,但扩大解释不能超出应有的,哪怕是最边缘的含义,扩大解释必须符合逻辑。B 项表述中,妇女不可能也不允许扩大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故 B 项表述错误。“妇女”从文理解释上看,应指 18 周

17、岁以上的成年女性和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少女,而对于不满 14 周岁的女性则属于“儿童”或“幼女”的范围,不属于“妇女”。可见,C 项表述中, “奸淫被拐卖的妇女”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不满 14 周岁的幼女在内的所有女性,该解释属于扩大解释,而不是当然解释,因为当然解释不能超出刑法规定的“妇女”的适用范围,可是 C项表述的解释明显超出“妇女”的适用范围,故 C 项表述错误。抢劫罪加重构成中“持枪抢劫”中的“枪“指的是“真枪”,该解释属于限制解释,故 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刑法明确规定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8、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其他的诸如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以及惩罚和教育相结合原则等,都不是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此外,较为权威性的观点认为,除了刑法明文规定的三个基本原则外,法益保护原则和责任主义原则也应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但刑法对此此未作出规定。【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体现在:(1)禁止类推解释。(2)排斥习惯法,实行成文法。(3)排斥绝对不定期刑,我国刑法实行的是相对确定法定刑主义。(4)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即禁止重法溯及既往,禁止法外用刑。罪刑法定原则在时间效力上体现为从旧兼从轻原则。(5)罪刑规范必须清楚明确,排斥含混模糊

19、的规范。(6)禁止处罚不当罚行为、禁止不均衡、残酷的刑罚。(7)罪刑法定原则在犯罪特征中体现为刑事违法性。可见,只有 A 项表述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第 12 条第 1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据此,我国刑法在溯及力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绝对禁止事后法

20、,即禁止重法溯及既往,但这并不意味着罪刑法定原则绝对排斥事后法,因为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适用于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可见,不选 A 项。罪刑法定原则排斥习惯法,即要实行成文法。可见,不选 B 项。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这意味着罪刑法定原则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可见,选 C 项。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对刑法条文的扩大解释。可见,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第 11 条规定了属地原则的一种例外适用情形: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主要有: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高级官员;外交代表、

21、外交职员、参加国际会议、执行特定外交任务或者参加典礼活动的外国代表;与外交官员一起居住的外交官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本题中,某甲属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员,其刑事责任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3 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基本特征中最本质的特征。【知识模块】 刑法学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第 13 条规定了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

22、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定义兼顾犯罪的实质特征和形式特征,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定义。【知识模块】 刑法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第 13 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对其正确的理解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由于其危害性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所以法律认为不构成犯罪。既然不构成犯罪,自然也不存在刑事处罚问题。可见,选 C 项,不选 A、B 项。“但书“的意义在于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

23、范围,从而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打上犯罪标记,这并非刑事策略,而是刑法规定。故 D 项对“但书”的定性错误。 【知识模块】 刑法学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事违法性是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下体现出来的犯罪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虽然犯罪的基本特征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只有同时被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时,才是犯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的联系表现在: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可见,B、D 项表述错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功能不同:犯

24、罪概念的功能是从整体上回答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揭示犯罪行为的社会、政治本质,从而能够从总体上区分罪与非罪;而犯罪构成的功能是解决构成犯罪的具体规格和标准问题,进一步明确回答犯罪是怎样成立的,构成犯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从而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可见,A 项表述错误,C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犯罪构成可以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刑法第236 条规定了强奸罪的基本犯罪构成,但并没有规定强奸罪的修正形态,修正形态包括停止形态的修正(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等形态)和共同犯罪的修正(帮助犯、教唆犯等形态)两种,修正形

25、态规定于刑法总则中。可见,选 B 项。犯罪构成还可以分为标准犯罪构成和派生犯罪构成。例如刑法第 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适用“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律后果的构成要件(故意杀人且致人死亡),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标准犯罪构成。而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是适用“处 3 年以上 lO 年以下有期徒刑”较轻法律后果的构成要件,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派生犯罪构成(减轻的犯罪构成)。可见,C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要注意:有减轻的犯罪构成的说法,但没有从轻的犯罪构成的说法。可见,不选D 项

26、。【知识模块】 刑法学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分则按照同类客体把所有的犯罪分为 10 大类,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刑法分则体系。可见,A 项表述错误。B 项表述混淆了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错误的。任何犯罪都必须有犯罪客体,但未必有犯罪对象,如脱逃罪,没有犯罪对象,但有犯罪客体。可见,C 项表示错误。一个犯罪可以同时侵犯数个直接客体,例如,以暴力抢劫他人财物的,不仅侵害财产权还侵害人身权,就属于复杂客体的犯罪。可见,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直接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简单客体即某一犯罪行为只侵害一个利益,如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只侵

27、害了财产权,因而盗窃罪的犯罪客体是简单客体,故选 A 项。复杂客体即某一犯罪行为侵害两个以上利益,如以暴力抢劫他人财物的,不仅侵害财产权还侵害人身权;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或死亡的,不仅侵害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还侵害了他人的健康、生命权利;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不仅侵害了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而且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见,B 、C、D 项的表述属于侵犯复杂客体的情形。【知识模块】 刑法学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但不一定有犯罪对象,例如,组织、参加、领导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脱逃罪,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偷越国(边)境罪,

28、这些犯罪都侵犯了某类犯罪客体,但是这些犯罪却没有犯罪对象。可见,A 项表述错误。任何犯罪都必然侵害一定的社会利益,即侵害一定的客体,但是犯罪对象不一定受到侵害。例如,盗窃电脑,电脑未必损坏,但是犯罪客体,即财产所有权受到了侵害。可见,B 项表述错误。犯罪所用之物是行为人实施犯罪所利用的物,例如,盗窃罪中,罪犯使用的绳索就是犯罪所用之物。犯罪所用之物并不是犯罪客体的载体,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载体。可见,C 项表述错误。从物质表现形式上看,犯罪对象包括物体和人体两种。可见,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犯罪客观方面中,危害行为是犯罪构成方面的必要要素,而

29、行为对象、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要素,都属于选择性要素。可见,选 B 项,不选 A、C 项。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在实害犯(或结果犯)中探讨才有意义,而在行为犯或危险犯中,一般不存在解决刑法中因果关系的问题,可见,不是所有犯罪都存在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故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并非犯罪客观方面的必要要素,故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一般而言,下列行为不应当认定为刑法上的危害行为:(1)无意识行为,如反射动作,睡梦中或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情况下的动作,不可抗力引起的行为等

30、。(2)欠缺有害性的行为,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3)欠缺刑事违法的行为,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言论等,言论成为危害行为,须具有社会危害性。可见,B、C、D 项表述都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A 项表述中,行为人受到诱惑而实施的行为,仍是在行为人意志支配下实施的行为,可以成为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故选 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甲作为铁路信号员没有按时发出改变信号导致火车相撞,这属于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行为。可见,A、C 项表述错误。甲的不作为义务的来源是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故 D 项表述正确。甲的不作为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甲的不作为与损害结

31、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见,B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纯正不作为犯只能由不作为的形式来实现。典型的纯正不作为犯包括遗弃罪,逃税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可见,选C 项。不纯正不作为犯既可以通过作为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不作为的方式来实现。故意杀人罪、放火罪和交通肇事罪既可以以作为的方式实现,也可以以不作为的方式实现,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故意杀人罪的作为方式例如用枪将人打死,不作为的方式例如母亲不给婴儿喂奶任其饿死;放火罪的作为方式例如用引燃物将货物点燃,不作为的方式例如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作为义务人不履行义务导致火灾发生;交

32、通肇事罪的作为方式例如酒后开车,强行超车等,不作为方式例如通过交叉道口不鸣笛示警、夜间航行不开照明灯、岔路口不减速等。可见,不选A、B、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表述中,甲的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属于纯正不作为犯,故不选 A 项。B 项表述中,乙的行为构成遗弃罪,遗弃罪属于纯正不作为犯,故不选 B 项。C 项表述中,过路人李某不负有救助义务,虽然具有道德的可责性,但却不构成犯罪,既然不构成犯罪,就谈不上纯正不作为犯和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区分,故不选 C 项。D 项表述中,丁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由于故意杀人行为既可以由

33、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因此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3 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据此,A 项表述错误。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第 14 条第 1、2 款规定,除刑法规定“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外,对未成年犯一般不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如果对未成年犯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当依法从轻判处。据此,B 项表述错误。刑法第 17 条第 3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

34、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C 项表述正确。修正刑法第 72 条第 1 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 18 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 75 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据此,适用缓刑的条件之一是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于判处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即便年满18 周岁,也不适用缓刑,故 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修正刑法第 49 条第 2 款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 75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据此,A 项表

35、述过于绝对,故不正确。修正刑法第 17 条之一规定,已满 75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B 项表述未区分故意和过失,故不正确。修正刑法第 72 条第 1 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 18 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 75 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据此,C 项表述错误。根据刑法规定,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妨害信用卡

36、管理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单位不能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故选 B 项。污染环境罪和洗钱罪既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也可以由单位构成,故不选 A、D 项。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只能由单位构成,故不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修正刑法第 17 条之一规定,已满 75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A 项表述正确。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乙对绑架罪不负刑事责任,但

37、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指的是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指具体罪名,因而乙应当对杀害人质的故意杀人行为负刑事责任。可见,B 项表述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0 条第 1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 6 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据此,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而不是抢劫罪。可见,C项表述错误。上述司法解释第 13 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38、 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据此,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单位犯罪采取以双罚制为原则,以单罚制为例外,即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可见,A 项表述错误。刑法分则规定只处罚单位的,自然人不能构成该罪。刑法分则规定只处罚自然人的,单位不能构成该罪。可见,B 项表述错误。单位犯罪多数是故意犯罪,但也有少数是过失犯罪,如商检失职罪。可见,C 项表述错误。单位犯罪中的“单位”必须是合格的单位,对于以从事犯罪活动为目的而成立单位的,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可见,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28

3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手段认识错误指行为人对犯罪手段发生误用。本题题干表述中,甲试图毒死乙,但由于误认而错用了无毒的碱面,系手段不能犯未遂,属于手段认识错误。可见,甲的行为属于手段认识错误,故选 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甲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伤害丙,虽然不积极追求但却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系间接故意,故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某甲明知自己开枪打猎的行为可能打中小孩使其毙命,但为了追求打到猎物的目的,仍然开枪打猎,听任打死小孩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具备了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和其特定的意志因素,因而构成间接故意。

40、【知识模块】 刑法学3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第 16 条规定了无罪过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意外事件有三个特征:(1)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2)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既无故意也无过失;(3)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所谓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见,而且根据当时客观情况和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也不可能预见的原因。因此,意外事件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出现是没有预见到,而且在当时的具体环境和情形下,也不能要求他预见到,也就是说,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发生没

41、有预见的能力和预见的义务,危害结果对他来说纯属意外。如果对于这个纯属意外的结果追究刑事责任,就是客观归罪,有悖于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的要求。可见,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二、多项选择题32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刑法第 99 条关于“以上、以下、以内”的解释,是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术语所作的解释,因而属于立法解释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学理解释。同时,该条规定是对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所进行的说明,而不是从逻辑上根据立法的精神与目的对条文进行的说明,因而是文理解释,而不是论理解释。可见,选 B、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3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A、D 项

42、表述的情形都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我国可依据属地管辖行使刑事管辖权,故选 A、D 项。B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属于我国公民在域外犯罪,我国可依据属人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故选 B 项。C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外国人在域外针对我国公民的犯罪行为,我国可依据保护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故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3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关于刑法溯及力问题,世界上曾经采取的原则包括从旧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新原则和从新兼从轻原则。我国现行刑法在刑法溯及力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可见,备选项应全选。【知识模块】 刑法学3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在共同犯罪的场合,共同犯

43、罪行为有一部分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或者共同犯罪结果有一部分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就认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因此,如果约翰果真进入我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可见,A 项表述错误。根据刑法 第 7 条第 1 款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据此,我国刑法可以根据属人原则对赵某行使刑事管辖权。可见,B 项表述错误。C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属地管辖原则而不是保护管辖原则,故 C 项表述错误。根据刑法第 10 条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

44、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据此,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36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刑法第 13 条规定了不认为是犯罪的“但书”: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6 条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该规定是“但书”规定对认定未成年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具体适用。可见,A 项表述的情形不认为是犯罪。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第 9 条第 1 款规定,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45、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未超过 3 次,盗窃数额虽已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1)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2) 在共同盗窃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或者被胁迫;(3)具有其他轻微情节的。据此,B 项表述的情形不认为是犯罪。“但书”规定的“不认为是犯罪”,不仅不应当认定为犯罪,而且也不存在刑事责任和刑罚适用的问题,故 C 项表述的情形是犯罪,不选 C 项。初次犯罪也是犯罪,不论其是否积极退赃或是否赔偿被害人损失,故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3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我国

46、是从犯罪的实质意义和形式意义相结合来定义犯罪概念的,即犯罪是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实质意义上的概念,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形式意义上的概念。可见,A 、B 项表述正确,C、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三、简答题38 【正确答案】 (1)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准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明文规定。这里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令。明确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具体的

47、规定,并用文字表述清楚。合理化,即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合理确定犯罪的范围和惩罚的程度,防止滥施刑罚,禁止采用过分、残酷的刑罚。(3)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在刑事立法方面,刑法总则规定了犯罪的一般定义、共同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刑罚运用的具体制度等;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定刑,为正确定罪量刑提供明确、完备的法律标准。在刑事司法上,废除了刑事司法类推制度,要求司法机关严格解释和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知识模块】 刑法学39 【正确答案】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必须是人的具体行为,而且是外化的:行为,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

48、。社会危害性即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或可能造成这样或那样损害的特性。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也不构成犯罪。(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是违反刑法即触犯刑律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也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犯罪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属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基础。社会危害性如果没有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也就不构成犯罪。因此,这三个特征是任何犯罪都必须具有的。【知识模块】 刑法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4341-2002 Aerospace series - Aluminium alloy AL-W46431 - Filler metal for welding Wire and rod German version EN 4341 2001《航空航天系列 铝合金 AL-W46431 焊接填充金属 线材和棒材 德文版本 EN 4341 200.pdf DIN EN 4341-2002 Aerospace series - Aluminium alloy AL-W46431 - Filler metal for welding Wire and rod German version EN 4341 2001《航空航天系列 铝合金 AL-W46431 焊接填充金属 线材和棒材 德文版本 EN 4341 200.pdf
  • DIN EN 4342-2002 Aerospace series - Titanium TI-W99001 - Filler metal for welding Wire and rod German version EN 4342 2001《航空航天系列 钛合金 TI-W99001 焊接填充金属 线材和棒材 德文版本 EN 4342 2001》.pdf DIN EN 4342-2002 Aerospace series - Titanium TI-W99001 - Filler metal for welding Wire and rod German version EN 4342 2001《航空航天系列 钛合金 TI-W99001 焊接填充金属 线材和棒材 德文版本 EN 4342 2001》.pdf
  • DIN EN 4343-2002 Aerospace series - Steel FE-WM1001 (X13Cr12) - Filler metal for welding Wire and rod German version EN 4343 2002《航空航天系列 钢 FE-WM1001 (X13Cr12) 焊接填充金属 线材和棒材 德文版本 EN .pdf DIN EN 4343-2002 Aerospace series - Steel FE-WM1001 (X13Cr12) - Filler metal for welding Wire and rod German version EN 4343 2002《航空航天系列 钢 FE-WM1001 (X13Cr12) 焊接填充金属 线材和棒材 德文版本 EN .pdf
  • DIN EN 4344-2002 Aerospace series - Steel FE-WM1002 (X13Cr13) - Filler metal for welding Wire and rod German version EN 4344 2001《航空航天系列 钢 FE-WM10022 (X13Cr13) 焊接填充金属 线材和棒材 德文版本 EN.pdf DIN EN 4344-2002 Aerospace series - Steel FE-WM1002 (X13Cr13) - Filler metal for welding Wire and rod German version EN 4344 2001《航空航天系列 钢 FE-WM10022 (X13Cr13) 焊接填充金属 线材和棒材 德文版本 EN.pdf
  • DIN EN 4346-2008 Aerospace series - Steel FE-PM1505 (X1CrNiMoAlTi12-9-2) - Vacuum induction melted and consumable electrode remelted softened forging stock a or D 300 mm German and.pdf DIN EN 4346-2008 Aerospace series - Steel FE-PM1505 (X1CrNiMoAlTi12-9-2) - Vacuum induction melted and consumable electrode remelted softened forging stock a or D 300 mm German and.pdf
  • DIN EN 4347-2008 Aerospace series - Steel FE-PM1506 (X3CrNiMoAl13-8-2) - Vacuum induction melted and consumable electrode remelted softened forging stock a or D 300 mm German and E.pdf DIN EN 4347-2008 Aerospace series - Steel FE-PM1506 (X3CrNiMoAl13-8-2) - Vacuum induction melted and consumable electrode remelted softened forging stock a or D 300 mm German and E.pdf
  • DIN EN 4352-2006 de en 5242 Aerospace series - Bolts double hexagon head with lockwire holes relieved shank long thread in heat resisting nickel base alloy NI-PH2601 (Inconel 718) .pdf DIN EN 4352-2006 de en 5242 Aerospace series - Bolts double hexagon head with lockwire holes relieved shank long thread in heat resisting nickel base alloy NI-PH2601 (Inconel 718) .pdf
  • DIN EN 4354-2008 Aerospace series - Six lobe recess - Drivers relieved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4354 2006《航空航天系列 六角形凹槽 释放旋具》.pdf DIN EN 4354-2008 Aerospace series - Six lobe recess - Drivers relieved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4354 2006《航空航天系列 六角形凹槽 释放旋具》.pdf
  • DIN EN 4355-2009 Aerospace series - Six lobe recess - Drivers socket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4355 2008《航空航天系列 六角形凹槽 插座旋具》.pdf DIN EN 4355-2009 Aerospace series - Six lobe recess - Drivers socket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4355 2008《航空航天系列 六角形凹槽 插座旋具》.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