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84053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2014 年单选 9)下列关于民主、法治、人治、德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方“民主 ”一词源于古罗马(B)法治与德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C)依照人治的理论,治理国家不需要法律(D)依照传统的德治理论,国家主要通过道德教化进行治理2 (2006 年单选 9)就国家与法的关系而言,能影响以至于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掌握国家

2、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政策(C)国家的中心任务(D)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3 (2011 年单选 15)下列关于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国家政体受法的渊源的影响(B)法律是国家存在的政治基础(C)国家意志只能通过法律形式来表现(D)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4 (2011 年单选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是( )。(A)执政为民(B)公平正义(C)服务大局(D)依法治国5 (2012 年单选 8)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为基础(C)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6 (2011 年单选 10)下列关于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有发达的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的要求就越高(C)法律的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高(D)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法治状况的重要标志7 (2004 年单选 10)关于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A)政策对法律具有指导作用,法律对政策的实施具有保障作用,两者相辅相成(B)政策决定法律,法律对政策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C)政策与法律在指导思想和制定

4、机关方面相同,两者不可分离(D)政策是法律的评价标准,法律是政策实施的有效手段8 (2009 年单选 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共同点在于( )。(A)表现形式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C)稳定性程度相同(D)实施途径相同9 (2006 年单选 15)当代中国社会受到多种法律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B)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化(C)前苏联的法律文化(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10 (2007 年单选 11)下列关于法律意识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必须通过法律制度和法律调整才能发挥作用(B)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

5、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C)根据专门化和职业化的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职业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D)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现象作出的客观价值判断11 (2009 年单选 11)依据人的认知阶段的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 )。(A)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与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与社会法律意识(C)法律心理与法律思想体系(D)职业法律意识与非职业法律意识12 (2009 年单选 12)法律与道德相比较而言,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法律的要求更高(B)法律规范的产生更早(C)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更广(D)法律规范的内容更加具体和明确13 (2009 年单选

6、 15)下列关于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成员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共同看法不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B)法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C)法律文化包括现行法律实践中一切因偶然因素而变化的成分(D)法律文化的多样性阻碍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4 (2006 年多选 49)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B)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C)法治与

7、法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后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D)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15 (2009 年多选 49)下列关于法律与国家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法律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B)法律决定国家的性质(C)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D)法律确认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16 (2014 年多选 51)下列选项中,属于法治基本原则的有( )。(A)法律至上(B)权利保障(C)权力制约(D)正当程序17 (2008 年多选 50)新中国建立初期,不重视法律作用和不依法办事的主要原因有( )。(A)对旧法制的仇视引起的对一切法制的轻视

8、(B)建国以前长期形成的主要依靠党的政策办事的传统和习惯(C)旧社会留下的封建专制传统较多,民主法制传统较少(D)法制不适合于当时我国的国情18 (2007 年多选 47)下列关于法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商品经济越发展,就越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调整(B)法的部门越多,对商品经济的决定作用就越大(C)简单商品经济的繁荣是罗马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D)法的发展程度受商品经济对法的需求程度的制约19 (2005 年多选 49)关于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在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中,法律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地服务于经济基础,并始终推动社会的发展(

9、B)在法律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中,一般而言,政治对法律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居于主导地位(C)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保障和规范国家权力的正常行使(D)生产力是联系法律与生产关系的中介,法律通过调整生产力而影响生产关系的发展20 (2008 年多选 49)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决定政策的效力(B)政策指导法律的制定(C)法促进政策的实施(D)政策指导法律的实施21 (2016 年多选 51)下列关于法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政治的变迁可以影响法的发展变化(B)法能够为政治行为提供合法律性依据(C)政治可为法

10、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D)法治社会需要法律与政治、权力保持适当的距离22 (2006 年多选 50)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与道德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B)道德是法律运作的社会基础(C)法律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D)法律是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23 (2010 年多选 50)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识的有( )。(A)消费者的维权意识(B)人们对法律尊重或反感的情绪(C)人们关于法律公正的观念(D)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的态度24 (2010 年多选 51)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道德与法律的内容互相渗透(B)道德因素影

11、响执法与司法(C)道德水平高低影响法的遵守(D)法律是道德的价值基础25 (2011 年多选 49)下列关于法律意识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法律意识无法通过教育形成(B)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C)法律意识制约着法律实践活动(D)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是法律心理三、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6 (2012 年分析 67)2008 年 7 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 S 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 草案”)。该草案第 N 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

12、 ”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处以 50 元罚款。在草案讨论过程中,甲认为该规定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联系中找到;乙认为该规定不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找到。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甲、乙观点中选择您较为认同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依据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27 (2013 年分析 67)近年来,有些人民法院在推进和谐司法过程中,推出了裁判文书中的“法官后语 ”,试图体现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司法理念的结合。下文是一起案件的案情、判决和法官后语:黄某因意外死亡,黄某单位分别给予其父母和其妻周某补偿款

13、2 万元和 9 万元。黄父、黄母拿到 2 万元补偿款后,诉诸法院,要求儿媳周某另行返还部分补偿费用于养老。法院最终判决周某给付原告 1 万元,并在法官后语中写到:“法律虽然可以公正地处理当事人之间的财产纠纷,但金钱毕竟无法替代感情。真诚以待、敬老爱幼、相互帮助、重修亲情,是本案当事人今后应深思的问题和共同努力的目标。”判决后周某主动将 1 万元给付黄父和黄母。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法律文化 ?该法官后语反映了哪一个层面的法律文化?(2)该法官后语是否体现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结合,为什么?28 (2015 年分析 67)2013 年 7 月,W 市某区人民

14、法院审理了一起父母诉请子女“ 常回家看看”的民事案件。该院判决:被告人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每两个月至少到父母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法定节假日均须履行探望义务。这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后的全国首例判决。对此,有人认为,该判决保护了老年人权益,维护了传统伦理道德;有人则认为,不应当将道德法律化,探望父母虽符合伦理道德,但不应成为法律上的强制义务。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2)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四、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2005 年论述 71)联系我国实

15、际,试从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论述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及其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30 (2013 年论述 70)联系当前实际,论述现代法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31 (2007 年论述 70)联系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谈谈应该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这一基本方略的实施。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32 (2014 年论述 70)试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33 (2008 年论述 70)联系实际,论述法律对我国社会

16、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34 (2006 年论述 70)联系我国实际,论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35 (2015 年论述 70)近年来,全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 40 多万起,近 10 万人死亡。司机的酒驾、超载和超速驾驶,行人无视红绿灯的“中国式过马路” 等行为都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西方思想家曾言,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中。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良好的法律意识对法治的意义以及培养法律意识的措施。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

17、清晰,语言规范、流畅。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西方“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而非古罗马。可见,A 项表述错误。法治与德治并非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而是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局限,并且这种优势和局限呈现一种互补关系,两者目标存在一致性。可见,B 项表述错误。法治与人治是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但在人治国家,并非不需要法律,而是在法律和当权者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当权者的个人意志高于法律,

18、法律是为人治服务的。可见,C 项表述错误。依照传统的德治理论,国家主要通过道德教化进行治理,而现代意义上的德治不再局限于运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二者在终极目标上都是为了要营造一个协调有序、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氛围。可见,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就国家与法的关系而言,对法的形式起决定作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来看,如果是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的命令就是法律;如果是民主政体,法律主要体现为民意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从国家结构形式来看,如果是单一制,立法是统一的;如果是复合制,立法是双规的,中央和各成员单位都有相对独

19、立的立法权。可见,选 D 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经济基础、统治政策和中心任务大致相同,但法的形式差别较大。可见,A、B、C 项表述的情形都不足以影响以至于决定法的形式。总之,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影响着法的本质和内容,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则影响着法的形式。【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的渊源受国家政体的影响,而不是相反。可见,A 项表述不成立。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而不是相反。可见,B 项表述不成立。国家意志除了可以通过法律形式表现以外,还可以通过政策等形式表现出来。可见,C 项表述不成立。法的制定、实施、实现、适用等都需要以国家为载体,国家权力是法的背后

20、力量和效力基础,因此,法的实现应当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可见,D 项表述成立。【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法委确定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内容有不同的定位,即: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可见,选 B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

21、设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观念体系、理论体系,而不是具体的制度体系。可见,A 项表述错误。不能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况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中并不包含法治理念的具体内容。可见,不选 B 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追求。可见,C 项表述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借鉴和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见,D 项表述错误。【

22、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对法律制度的要求就越高,反之,完善的法律制度又对市场经济以更有效的影响。但不能说有了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可见,B 项表述成立,A 项表述不成立。法律的数量越多,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因为还有法的遵守、执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也并非是衡量法治状况的重要标志。可见,C、D 项表述不成立。【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共产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律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政策对法律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法律对政策的实施具有保障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可见,A项表述正确。政策与法律联系

23、紧密,但二者也有区别,政策对法律只具有影响作用,但没有决定作用,对法律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可见,B 项表述错误。政策与法律不可分离,但政策与法律的制定机关不同,政策由共产党制定,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可见,C 项表述错误。法律是促进政策实施的有效手段,但政策并非法律的评价标准,评价法律好坏的标准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实施的程度或效果。可见,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产生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都体现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它们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它们所追求的社会目的从根

24、本上说也是一致的。可见,选 B 项。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主要区别表现在:意志属性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实施的途径和保障方式不同、稳定性程度和程序化程度不同。可见,A、C、D 项表述都不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化、前苏联的法律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条件下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但总的来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影响最大。可见,选 D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存在两种不同的作用形式:第一种是间接

25、作用形式,即法律首先渗透到法律制度之中,再由法律制度对社会进行法律调整,最终达到通过法律调整来间接影响社会的效果;第二种形式是直接作用形式,即直接发挥意识形态所固有的作用,向全社会传播和灌输统治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法律观,推广和普及法律意识和法律教育,为实施和贯彻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达到维护现行制度的目的。可见,A 项表述错误。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法律文化由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即法律意识组成。可见,B 项表述成立。依据法律意识的专门化、职业化的程度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职业法律意识和非职业法律意识。可见,C 项表述错误。法律意识是社

26、会主体在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主观经验和认识在意识中的反映,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现象本身的价值作出的主观价值判断。可见,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认知阶段来看,法律意识可以分为低级阶段的法律心理和高级阶段的法律思想体系。可见,选 C 项。依据法律意识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依据法律意识的专门化、职业化的不同程度,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职业法律意识与非职业法律意识。从法律意识的社会政治属性角度,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与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知识模块】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7、】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定的,是以法律为根据和基础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实在形态,具有确定性、呵预测性的特点。道德虽然也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但是道德上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应然性,是一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比,道德上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具体、明确。可见,D 项表述成立。法律与道德比较而言,道德的要求更高,而不是相反。可见,A 项表述不成立。在时间上,道德具有先在性,它的产生早于法律,是法律的产生、形成、发展、运作和实现的基础。可见,B 项表述不成立。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远比法律广泛得多,法律所调整的绝大部分对象,同样也可以用道德来调整,而道德所

28、调整的对象不一定可以通过法律来调整。可见,C项表述不成立。【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由一系列相关联的因素组成,如人们对法及法律现象的看法,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法的表现形式、法的结构、解决争端的主要方式、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法律技术水平、法律意识的特点,等等。可见,A项表述不正确。法律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是一个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通过法律调整社会关系、进行社会管理的智慧、知识和经验的结晶,反映了历史上形成的有价值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技术,反映了一个民族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具有民族性。可见,B 项表述正确。法律文化不包括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中一

29、切偶然因素、个别事件而变化的成分。它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从事法律活动的过程中长期起作用的“定式”,是一种习惯。法律文化是法律现象中所包含的知识、智慧和经验,是其中一切有价值的、流传久远的行为方式或思想方式,是一种传统文化。可见,C 项表述不正确。法律文化的多样性使法律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成为可能,不同类型的法律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矛盾和冲突,但冲突与融合是法律文化变迁与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可见,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

30、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法治的核心内容在于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法治的所有价值目标都可以归结为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可见,A 项表述正确。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从而保障公民权利。可见,B 项表述正确。法治既是一种治国方略,也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可见,C 项表述错误。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在某种意义上,民主与法治之间也存在矛盾,法治的最高权威力量是法律,民主的最高权威力量是公意或多数,如果法律沦:勾公意的工具,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法治。可见,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31、 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法律的产生、制定和实施,法律的性质、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法律的发展变化都依赖国家。首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其次,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最后,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着法的形式。可见,A 、B 项表述将法与国家的关系颠倒了,都不能成立。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保障和规范国家权力的正常行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法律确认和宣称国家权力的合法性,组织和完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其次,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最后,法律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可见,C、D 项表述成立。【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正确答案】 A,B,C,

32、D【试题解析】 法治原则包括四项:法律至上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可见,备选项应全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以及“左”的思想的影响等原因,法制建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对旧的法制的仇恨,从而引起对一切法制的轻视,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相当严重。旧社会留下的封建专制传统较多,民主法制传统较少,在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主要靠政策办事。因此,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可见,选 A、B、C 项。D 项表述的情形明显与建国初期的法制现状不符。【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

33、析】 商品经济愈发展,社会对法的要求就愈多;法和法制愈发展,又反过来给予商品经济更有效的影响。法的产生与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法的发展程度,直接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及对法的需求程度的制约。商品经济越发展,法就越兴旺发达,法的权威性就越高,法的部门就越多,法的体系就越发达,法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作用就越大。可见,A 、C 、D 项表述成立。在法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方面,商品经济处于主导地位,而不是相反。可见,B 项表述不成立。【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是生产力,而非法律;法律可以加速经济基础的发展,但也可能延缓其发展。可见,A 项表述中

34、的 “(法律)始终推动社会的发展”的说法不成立。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法律的联系中,法律通过生产关系而与生产力发生联系,生产力通过生产关系而制约法律。因此,生产关系是联系法律与生产力的中介。可见,D 项表述不成立。B、C 项表述成立。【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执政党的政策对法具有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可见,B、D 项表述正确。社会主义法是贯彻执政党的政策,完善和加强党的领导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可见,C 项表述正确。A 项表述错在:法对政策的实施具有保障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法能够决定政策的效力。【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

35、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政治的变迁即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或意义上影响法律的内容或对价值追求的发展变化。可见,A 项表述正确。法律对政治具有确认、规范和保障作用,因此,法能够为政治行为提供合法律性依据。可见,B 项表述正确。政治可以影响法律的内容,政治也可以为法律的实现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可见,C 项表述正确。政治的核心是权力,而法律的核心是权利。虽然权力运用得当可以为权利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但权力往往对权利构成威胁与侵害,因此,法治社会需要法律与政治、权力保持适当的距离。可见,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36、法律与道德关系紧密。道德是法律运作的社会基础,法律是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可见,B、D 项表述正确。一般而言,法律与道德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只有符合社会道德的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法也要最低限度地体现道德的要求,否则为“恶法”。可见,A 项表述错误。法要最低限度地体现道德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共同意志,即法律与全社会成员的整体道德要求或者共同道德的要求可能不一致。可见,C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特别是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等的总

37、称。据此,备选项中,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属于对法的作用的看法,人们对法律尊重或反感的情绪属于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态度,人们关于法律公正的观念属于人们对法律的观点,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的态度则是人们对法律的态度。可见,备选项应全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可见,A 项表述成立。道德是法律运作的社会基础,法律权威、力量、合法性的发挥和实现是建立在道德这一基石之上的。法治的形成和实现离不开道德信念的支持,人们的道德水平越高,守法的程度也越高,选择法律所认可的合法行为的程度也越高。在具体的法律运作过程中,人们的道

38、德信念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法官、律师、检察官、警察的道德信念、原则、水平的状态,直接影响法律的实施和实现。可见,道德因素影响着执法、司法和守法。可见,B、C 项表述成立。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而不是相反。可见,D 项表述不成立。【知识模块】 法理学25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法律意识是可以通过教育形成的,即法律意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可见,A 项表述不成立。一般而言,法律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的、制度的与观念的法律文化三个层面,而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就表现为法律意识,可见,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故 B 项表述成立。法律职业者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对法律精神实

39、质的理解程度,并直接关系到他们处理案件的正确、合法与否。可见,C 项表述成立。法律意识本身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其中,法律心理是法律意识的初级形式,而法律思想体系则是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可见,D 项表述不成立。【知识模块】 法理学三、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6 【正确答案】 支持甲观点的参考答案,从法与道德的联系角度展开分析:(1)原理:法律和道德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整手段;它们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一致性;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法律是传播道德与保障道

40、德的有效手段。(2)分析:结合上述原理中四点内容进行分析(例如,从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关系的调整手段、二者具有关联性和一致性、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手段,或者从其他法与道德联系的角度展开分析,言之成理的,均可给分)。支持乙观点的参考答案,从法与道德的主要区别角度展开分析:(1)原理:法与道德的产生方式不同;法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法与道德的实现方式不同;法与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同;法与道德的评价尺度不同;法与道德规定的权利义务不同。 (2)分析:结合上述原理中关于二者区别的理论进行分析【知识模块】 法理学27 【正确答案】 (1) 法律文化一般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国家创制

41、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等的复合有机体。该法官后语反映了法律文化的精神层面,即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2)传统法律文化以伦理为核心,当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以法治为核心,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冲突,但也有相契合的因素。本案法官后语吸纳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并融入了现代法治理念,体现出两种文化的有机结合。后语中提到的 “真诚以待、敬老爱幼、相互帮助、重修亲情”既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需要强调的基本方面,与法治精神不相违背。该法官后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和谐统一。【知识模块】 法理学28 【正确答案】 (1

42、)第一,某些道德上的要求可以上升为法律,并以强制力保障执行。在这起案件中,“ 常回家看看 ”是我国伦理道德的要求,通过立法将其上升为法律规范,并在司法中予以确认,不仅有助于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也有助于弘扬关爱老人这一伦理道德。第二,并非所有的道德都应上升为法律。有些道德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上升为法律,反而可能损害法律的权威。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需要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的相互协调。(2)第一,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道德是法律的理论基础;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基础;道德是法律运行的社会基础;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可以弥补法律的漏洞。第二,法律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法律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

43、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法律的强制力;法律是道德的承载者;法律是形成新的道德风貌、新的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知识模块】 法理学四、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正确答案】 (1)法治社会中,权利保障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法治的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没有权利保障就没有法治。(2)权利保障原则的主要内容: 尊重和保障人权,如生存权、自由权、财产权或者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依法平等地保护权利和依法平等地追究责任。权利义务一致,即公民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依法履行自己的义

44、务。(3)在立法活动中,贯彻权利保障原则是立法良善的表现,也是法治的前提。民主是法治的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没有民主,法治就缺少了其最重要的基石。(4)在政府执法活动中,尊重和保障人权,贯彻执行权利保障原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5)在司法活动中,贯彻权利保障原则,切实保障人权是法治的重要保证。【知识模块】 法理学30 【正确答案】 (1)法治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2)现代法治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法律至上原则。指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法治最基本和首要的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指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体现为现

45、代法治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定位;权力制约原则。体现了现代法治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运用法律防止国家权力的专横、恣意和腐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正当程序原则。主要是针对国家公权力而言的,要求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应当按照公正的程序采取公正的方法进行。【知识模块】 法理学31 【正确答案】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实施的具体措施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坚持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我

46、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执法体制,做到严格依法行政。在行政执法体制建设上,应当建立行政权力分工与制约制度,包括行政权力的具体分工及职责的制度,规范行政行为的制度、公务员制度、行政程序制度、行政赔偿制度等。要严格执法体制,做到严格依法行政。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司法体制,做到严格公正司法。在司法体制方面,必须健全和完善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的各项制度,如司法人事、独立审判等制度。完善我国的法律监督体制,尤其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大力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47、和法制观念,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和能力。【知识模块】 法理学32 【正确答案】 (1)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理论:法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其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法的特性,如概括性、稳定性、滞后性、普遍性等,与社会生活的具体性、复杂性存在着矛盾;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法的实施还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2)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从法的制定、实施到监督看,首先应有良好的法律体系,其次应在现实中得到落实。(3)应清醒地认识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要不断修正,在适用中进行解释;法律不能独自发挥作用;要注意法律运

48、行的社会环境建设。【知识模块】 法理学33 【正确答案】 (1)法律在宏观方面的作用。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引导、促进、保障和必要的制约方面。具体而言:法律对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引导作用。法律引导市场的运行和发展,使市场经济更符合客观的经济运行规律。法律对经济体制具有确立作用。国家通过立法活动,确立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法律对宏观经济秩序具有保障作用。国家通过立法活动,来保障和协调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维系平等关系,促进良好市场秩序的

49、形成,并保护和改善环境。因此,保障作用具体体现在利益保障、秩序保障、平等保障和环境保障等各个方面。法律对市场经济中消极因素具有制约作用。 法律对不同主体利益关系具有协调作用。法律在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处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协调作用。法律能够确立和保障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国际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这就要求国家不仅要完善国内法律体系,而且要善于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和惯例等。因此,国家有必要通过立法活动,保障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国际性。(2)法律在微观方面的作用。具体而言: 确立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市场主体的行为需要法律来规范,市场主体的独立地位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障,只有保障市场主体的独立地位,才能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才能确认和保障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平等地位。市场经济关系是契约关系,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几乎都是通过契约来实现的,契约关系在本质上就是形式上平等的法权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这就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障契约关系的平等性,以便为市场经济提供平等、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平等竞争的经济,法律就是竞争的规则,因此,通过法律确认市场经济交易过程中的自由与平等竞争的具体规则,并保护自由交易和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HRAE IJHVAC 2-3-199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2卷第3号 1996年7月》.pdf ASHRAE IJHVAC 2-3-199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2卷第3号 1996年7月》.pdf
  • ASHRAE IJHVAC 2-4-199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2卷第4号 1996年10月》.pdf ASHRAE IJHVAC 2-4-199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2卷第4号 1996年10月》.pdf
  • ASHRAE IJHVAC 3-1-199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3卷第1号 1997年1月》.pdf ASHRAE IJHVAC 3-1-199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3卷第1号 1997年1月》.pdf
  • ASHRAE IJHVAC 3-2-199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3卷第2号 1997年4月》.pdf ASHRAE IJHVAC 3-2-199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3卷第2号 1997年4月》.pdf
  • ASHRAE IJHVAC 3-3-199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3卷第3号 1997年7月》.pdf ASHRAE IJHVAC 3-3-199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3卷第3号 1997年7月》.pdf
  • ASHRAE IJHVAC 3-4-199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3卷第4号 1997年10月》.pdf ASHRAE IJHVAC 3-4-199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3卷第4号 1997年10月》.pdf
  • ASHRAE IJHVAC 4-1-199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4卷第1号 1998年1月》.pdf ASHRAE IJHVAC 4-1-199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4卷第1号 1998年1月》.pdf
  • ASHRAE IJHVAC 4-2-199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4卷第2号 1998年4月》.pdf ASHRAE IJHVAC 4-2-199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4卷第2号 1998年4月》.pdf
  • ASHRAE IJHVAC 4-3-199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4卷第3号 1998年4月》.pdf ASHRAE IJHVAC 4-3-199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ng Research《供暖 通风 空调和制冷研究的国际期刊 第4卷第3号 1998年4月》.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