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84063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3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2011 年真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是( )。(A)执政为民(B)公平正义(C)服务大局(D)依法治国2 (2011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 )。(A)法治强调良法之治(B)法治的目的在于依法行政(C)法治要求法律得到普遍遵守(D)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3 (2011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国家政体受法的渊源

2、的影响(B)法律是国家存在的政治基础(C)国家意志只能通过法律形式来表现(D)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4 (2012 年真题)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5 (2014 年真题) 下列关于民主、法治、人治、德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方“民主 ”一词源于古罗马(B)法治与德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C)依照人治的理论,治理国家不需要法律(D)依

3、照传统的德治理论,国家主要通过道德教化进行治理6 (2015 年真题)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治国方略。关于法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法治以民主政治为基础(B)法治要求“良法” 之治(C)法治排斥和反对德治(D)法治要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7 (2016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制约权力与保障权利是法治的基本内涵(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规范公民权利的行使(C)法律至上意味着推进法治要排除道德和宗教的作用(D)法律的运行离不开人的作用,所以实现法治还要靠人治8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表述,正确的有(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B)

4、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C)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D)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9 下列有关法律和国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没有无国家的法律(B)没有无法律的国家(C)法律和国家可以相互独立而存在(D)国家也是一种法律主体10 法治的终极性的目标和价值是( )。(A)充分尊重和扩展人权(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权利义务一致性(D)遵循权力制约原则11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5、(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 12 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不包括( )。(A)表现形式(B)意志属性(C)社会目标(D)实施方式13 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 )。(A)经济基础决定法的产生(B)法没有相对独立性(C)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4 一般地说,实行法治的社会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包括( )。(A)完

6、善的市场经济体制(B)法治观念深入人心(C)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D)发达的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15 法治和人治的重要区别有( )。(A)靠法律还是道德来约束权力(B)靠规则还是靠个别命令来指引行为(C)实行民主还是专制(D)是否承认领袖的权威地位16 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A)法有赖于国家,国家也有赖于法(B)先有国家后有法(C)法的形式和法律制度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D)现代国家各方面的活动都受法的制约17 (2012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制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B)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要求“良法之治 ”(C)法治社会也可能出现严格

7、遵守法律制度却牺牲个案正义的情况(D)法治要求法律全方位介入社会生活,但并非完全取代其他社会规范18 (2014 年真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治基本原则的有( )。(A)法律至上(B)权利保障(C)权力制约(D)正当程序19 (2016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政治的变迁可以影响法的发展变化(B)法能够为政治行为提供合法律性依据(C)政治可为法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D)法治社会需要法律与政治、权力保持适当的距离20 关于法治与法制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 之治;法制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依法办事

8、(B)法治概念包括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而法制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C)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与人治相对立;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专制统治下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建立或推行法制(D)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而法制与民主和宪政无关,有时甚至是专制和主权的统治工具21 关于法治与民主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法治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B)法治用程序保障了民主制的正常运行,法治为民主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C)在法治社会中,民主是法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治支持民主,民主也兼容法治(D)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

9、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22 对于法律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和国家都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的,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都是控制和调整个人之间、集团之间、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有力工具(B)法律和国家都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是同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们的本质、内容和形式,归根结底都决定于这一经济基础(C)法律和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D)法律离不开国家,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国家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23 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些是不适当的

10、?(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C)实现了法治,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24 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B)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C)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后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D)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5 简述法治的含义及与法制的区别

11、。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6 在谈到法制、法治、人治、德治之间的关系时,有人得出结论:“法制、法治、人治是历史的,德治是永恒的。”试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评析该结论。27 恩格斯曾将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国家称为“高度发达的国家形态” ,其原因主要在于,与同一历史时期的其他典型专制国家相比,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具有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的某些特点。尽管当时的民主仅仅局限在狭小的城邦和男性公民,而且是一种“群众大会式的直接民主” ,当时的法治也并不包含现代法治的许多重要价值,如自

12、由、人权、权利保障等,但有关国家制度的根本问题毕竟是以法律形式确认的,执政官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而且雅典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政治生活的制度化、程序化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进入中世纪以后,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政体形式是君主专制。在这种制度下,法律成为统治者的附庸和贯彻独裁者个人意志的工具,“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法律一扫而光” ,曾经在雅典存在过的某些 “法治 ”因素荡然无存。请运用法理学知识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民主政治与法治的关系。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8 (2013 年真题) 联系当前实际,论述现代法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观点明确,

13、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29 联系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论述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30 从立法、司法、执法的角度论述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31 联系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32 从法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和意义。33 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点及其内涵。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3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

14、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但不是目的,法治的目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权,B 选项表述错误。法治强调良法之治,法治要求法律得到普遍遵守,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都是正确的表述。【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

15、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与国家的关系,除了它们具有共生性和一致性外,还体现为法律与国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与国家的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方面,法律离不开国家,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法的渊源受国家政体的影响,例如在复合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下,在法的渊源上,还表现为联邦法与成员单位法并存的局面。国家政体不受法的渊源的影响,A 选项表述错误。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 B 选项表述错误。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表达国家的意志具有稳定性、规范性等优点,但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

16、性,不能说国家意志只能通过法律形式来表现,C 选项表述错误。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法的实现有三种基本的途径,即行政执法、司法和守法(法的遵守) ,这三种途径的运用都是以国家政权的存在和运行为基础的,D选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可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关系紧密,但理念本身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A 选项表述错误。当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7、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为基础。B 选项表述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C 选项表述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批评、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虽不存在直接的延续关系,但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D 选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西方“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并非古罗马,A 选项错误。法治与人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但法治与德治的分歧不是根本性的,并不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二者可以相融、共同推动国家治理,B 选项错误。人治国家也存在法律,治理国家也需要法律,只

18、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C 选项错误。依照传统的德治理论,国家主要通过道德教化进行治理,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意识形态、治国方略和社会文化现象,法治以民主政治为基础,法治要求“良法”之治,法治要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A、B、D 选项表述正确。现代社会的法律与道德仍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其特点、优势和不足,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法治不排斥和反对德治。C 选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制约权力与保障权利是法治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上的根本

19、性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即首先要制约权力而非规范公民权利的行使。A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法律至上”首先意味着在治理国家的规范体系,包括道德、宗教、政策、习俗等当中,法律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权威,但并不意味着推进法治要排除道德和宗教的作用。C 选项错误。法治是与人治对立的治国方略,法律的运行离不开人的作用,但是实现法治并不靠人治。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

20、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对这五个方面各自的地位应准确理解和记忆。 【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和国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离。因此没有无国家的法律,也没有无法律的国家的说法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治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

2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二者是存在继承关系的,选项 A 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不是经济思想,选项 B 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选项 C 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制度体系,选项 D 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二者在社会目标上是相同的,即都是维护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法有一个方面的表现就是经济基础决定法的产生,但法不是自动产生的。同时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

22、【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其中 A 项是经济条件,C 项是政治条件,B、D 两项是文化条件。【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D 项是否承认领袖的权威地位不是法治、人治的区别。【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国家和法同时产生共存亡,因此 B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23、法制是一个制度的概念。它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以实现立法者期望的法律秩序,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现代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求“良法”之治,法治概念包括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等一系列原理和基本要求。因此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要求“良法之治”,A 选项表述错误,B 选项表述正确。法治社会坚持法律至上,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可能出现严格遵守法律制度却牺牲个案正义的情况,C 选项表述正确。法治虽然要求法律全方位介入社会生活,但并非完全取代其

24、他社会规范,D 选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至上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正当程序原则,A、B、C、D 项均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法与政治关系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二者的相互作用。政治对法的作用表现为:由于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或意义上影响法律的内容或价值追求的发展变化。法对政治的作用表现为:法作为上层建筑相对独立的部分,能够为政治行为提供合法

25、律性依据,法对政治具有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综上,A、B、 C 选项表述正确。比较难理解的是 D 选项,这需要将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放在法治社会中去理解,由于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法律至上,法律的运作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和权力的干预,需要法律与政治、权力保持适当的距离。D 选项表述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在法治社会法律的运行不受政治和权力的干预,并不意味着政治对法没有作用,其固有的作用仍然存在。【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之治,强调法律的至高权威,强调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

26、保障;而法制侧重于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以实现立法者期望的法律秩序,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只要法律和制度存在法制就存在,但这不一定就是法治。法治与人治相对立,法治要求“法律的统治”,将法律置于统治者的权力之上,要求公共权力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历史上的专制君主和法西斯独裁统治者为了建立有利于他们的统治秩序,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建立或推行法制。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其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国家权力以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代,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法制的问世先于法治,早在没有民主和宪

27、政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法制。古代东方和西方都有倡导法制者,那时的法制与民主和宪政无关,而是专制和主权的统治工具。因此,A、B、C、D 四选项的表述都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A、B、C 三项是有关法治与民主的联系的三个重要方面,其表述都是正确的。尽管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但不能说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因为对于中国来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把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统一起来,逐步通过民主法制化和法治民主化的途径,促进民主和法治的同步发展。在增强民众参与意识的同时增强法治观念

28、,逐步扩大自由、完善民主,让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中逐步实现民主政治。这样,民主与法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我国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得到最终保障。因此,D 项是不正确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A 项从起源上,B 项从社会根源和决定力量上, C 项从阶级本质上分别说明法律和国家的相同点,这些表述都是正确的。D 项表述的是法律和国家的相互作用,从前面三个相同点上就可以看出,法律离不开国家,国家也离不开法律,因此 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全方位地介入社会

29、生活,但并不能取代社会其他调整手段比如道德,A 项不适当。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不是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其根本区分在于法制主要侧重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有效实施,而法治除上述要求外,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因此B 项不正确。尽管法治的概念包含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但并不排除牺牲实体正义的情况,C 项不适当。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治的有关知识。私权利保障、公权力制约是法治的真正内容,故 A、B 项表述正确。就法治与法制的关系而言,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而法制是一种依法

30、办事的原则,但这不是二者的根本区分,法治也要求依法办事,二者的实质区分在于法律的不同地位上,法治一定要做到法律至上,与人治格格不入,而只要有法律制度存在就可称为法制,甚至古代社会人治下也有法制,故 C 项表述错误。就法治与民主的关系而言,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在某种意义上法治与民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故D 项表述正确。 【知识模块】 法理学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5 【正确答案】 法治包含着如下社会内涵和意义:(1)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在这种意义上,法治的对立面是

31、“人治” 。(2)法治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3)法治意指良好的法律秩序。(4) 法治代表某种包含特定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法律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必须是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并且是以维护和促进全体人民的利益为目标的。法律必须承认、尊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法律承认利益的多元化,对一切正当的利益施以无歧视性差别的保护。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法治和法制的含义不同。现代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 之治,法治概念包括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等一

32、系列原理和基本要求。法制则不必然地具有这些内涵,法制是一个类似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概念。(2)法治和法制与人治的关系不同。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是与人治相对立的。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3)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其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国家权力以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法制与民主和宪政无关。【知识模块】 法理学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6 【正确答案】 这一结论是对法与道德,法制、法治、人治、德治之间的关系的概括总结。(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

33、可的,法律的产生必须以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建立为前提;道德是人们在交往中自然演进形成的,只要人们结成社会进行生产和生活,道德就必然会出现并发挥作用。因此,从起源上看,法律的出现晚于道德,因此在法律产生之前和消灭之后,道德都会永远存在并发挥作用。(2)法制、法治、人治都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法治形成之前,法制、人治、德治长期并存,古代社会以人治、德治为主,其间也需要法制是由法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法律具有明确性、具体性、统一性,并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统治阶级也需要利用法律来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统治。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工具。法治是法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治的政治基

34、础是民主政治,其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国家权力以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将法律置于统治者的权力之上,要求公共权力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但法治与德治作为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27 【正确答案】 上述材料表明:民主政治与法治的联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具有内在的共生关系。可以说,较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和依法治理的原则是雅典民主制的依据、体现和保障。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和法治理念同时发端于启蒙运动,并在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转化为现实的政治结构和制度现实,这绝非偶然,而是二者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

35、历史发展的轨迹说明了民主与法治的共生性,一方面,民主政治的构建和运行必然要实行法治,离开法治就没有民主政治;另一方面,民主又是法治的政治基础,没有民主也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总之,民主政治与法治的一般关系是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知识模块】 法理学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8 【正确答案】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法治要求“法律的统治” ,意味着公权力的取得和行使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现代法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制约国家公权力的运行从而

36、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现代法治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至上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法律至上原则是指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这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标志,是法治的首要条件,是法治中最基本的重要原则。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其中宪法至上是该原则的核心。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制约,这是法治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问题。法治所强调的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既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制约,也包括各项具体职权之间的制约。例如,不同级别的审判权之间的制约,在审判活动中审判员和书记员

37、之间的制约,等等。权利保障原则是指法治国家要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权利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目标。正当程序原则是指任何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经过正当的程序以确保结果的公正,具体包括回避制度和程序公正。正当程序原则主要是针对国家公权力而言的,即国家机关在行使公权力时,应当按照公正的程序采取公正的方法进行。因此,现代法治所强调的正当程序主要体现了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强调有关法律程序的制度设计应当贯彻平等性、公开性、普遍性、稳定性等要求。【知识模块】 法理学29 【正确答案】 (1)法律至上就是指法律有极大权威,没有任何人或组织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至上是检验真假法治的一个基本标准。法律至上具体

38、表现在:无论何种形态的社会,总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存在。如果公众心目中认同的最高权威不是法律,那么这个社会就肯定不是法治社会。法律至上意味着:在国家生活中法律应当有至上的效力和最高的尊严,国家机关的一切职权根源于法律,而且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应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和制约,其决定不得与立法机关的一般性决策相冲突,否则无效。政党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政党的政策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当国家领导人个人的意志与法律出现矛盾时,法律必须高于领导人个人意志,否则,就会出现法律和国家政策因为领导人个人意志或情绪的转变而改变,出现人治政体下经常发生的领导人更替过程中的政局波动和政局危机。(2)从立法的角

39、度看,法律至上就是: 必须坚持立法的合宪性与法律统一原则。首先要从立法上保证法律自身具有正确的方向,内部和谐统一,相互一致,相互协调,为实现法治奠定基础,这就要求立法必须在主体、内容和程序上都要合宪,从而统一立法尺度。同时注意各个部门法之间互补和互融以及注意不同类别法律之间的矛盾。坚持科学性原则。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规则,它要为国家、社会及普通公民确立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规范的行为模式、正确的价值选择。坚持民主性原则。立法过程的民主性直接影响立法的质量,因此,法律只有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才能获得普遍的服从。(3)从执法的角度看,法律至上就是要严格依法行政,从而保证国家行政权得以

40、合法运行,即要坚持执法主体、内容、程序均合法,这样才能防止专断和腐败,从而为法律至上观念的确立提供最基本的保证。(4)从司法的角度看,法律至上就是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的原则,这是法律至上的基本要求,因为人人平等意味着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同时依法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平等地依法受到法律制裁和追究,决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坚持这一原则,对于切实保障公民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惩治司法腐败行为,维护法制的权威、尊严和统一,从而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有重要意

41、义。【知识模块】 法理学30 【正确答案】 (1)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就是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既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制约,也包括各项具体职权之间的制约。法治与国家权力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限度等问题的关系十分密切。法治内在地要求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制约。一个国家由谁来掌握统治权,政权机构如何组织,权力如何分配和制约,按照什么原则和规则来运转和行使,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参与政治生活等问题,是法治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问题。能否实现法治,也取决于其权力结构中是否实行分工和制约。(2)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在立法上的表现就是要求立法:坚持立法的合宪性及法制统一原则,即在行使立法权

42、时要以宪法为根据,同时保证各立法主体和立法对象统一协调,实际上是对立法权的制约;要坚持民主性原则,即立法过程要反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内容、程序都要有民主性、科学性,民主性的过程就是对立法权的制约和限制。(3)从执法的角度看,就是要求坚持依法行政,亦称合法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执法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全部行政管理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完全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具体来说,第一,执法的主体合法。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立及其职权必须有法律依据,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越权违法,越权无效。第二,执法的内容合法。执法活动

43、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的,采用的具体方式也要符合法律的规定。第三,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4)从司法的角度看: 就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防止司法权的滥用和法律适用的偏差。坚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同时,要认识到司法权如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都要接受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包括司法权力),会导致腐败。对司法权的监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司法权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这是司法权正确行使的政治保证。其二,司法权要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因此,国家权力机关有权监督司法权的行使,司法机关也有义务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其三,司法机关的上

44、下级之间以及同级之间也存在监督和约束,这种监督和约束是通过司法制度中的一系列制度来体现和实现的。其四,司法权也要接受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还要接受舆论的监督。这些种类广泛的监督形式和监督机制,有利于更好地行使司法权,并防止司法权的滥用等司法腐败现象和行为。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就是司法机关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只能以被合法证据证明了的事实和依法推定的事实作为适用法律的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是指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把法律作为处理案件的唯一标准和尺度。【知识模块】 法理学31 【正确答案】 (1)社会主义民主

45、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从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来看,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前提和基础;从民主作为一种公共决策方法和机制来看,社会主义民主决定法的创制的质量;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方面也有重大作用。(2)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内在地需要法治,要求法治原则贯穿于民主发展的全过程,应当通过发展来积极推进民主的进程。社会主义法治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确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确认国家的基本民主体制及其活动原则的合法性;社会主义法治确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为政治参

46、与提供畅通的渠道;社会主义法治确认和规范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并为其实现规定了程序、原则和方法;社会主义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是密切结合、不可分割的。离开民主,法治就会变成专制,民主就会落空,代之而起的将是无政府主义的泛滥甚至动乱的出现。由此,离开社会主义民主的法治决不是社会主义法治,离开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也绝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把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统一起来,逐步通过民主法治化和法治民主化的途径,促进民主和法治的同步发展。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一个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是从不完善到初

47、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必须做到:本土化:在引进西方民主经验的时候,必须考察它特定的孕育背景,仔细研究它与本国国情的契合条件,防止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乘虚而人;稳步走:在增强民主参与意识的同时增强法治观念,逐步扩大自由、完善民主,让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中逐步实现民主政治。这样,民主与法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我国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得到最终保障。【知识模块】 法理学32 【正确答案】 法与国家的关系体现为法律与国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法律与国家的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方面,法律离不开国家,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离

48、不开法律,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1)国家是法律存在的基础。首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其次,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最后,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着法的形式。(2)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作进一步说明:其一,法律确认和宣告国家权力的合法性,组织和完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其二,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其三,法律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国家要健康发展就必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既有其必要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

49、导,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民主同法治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法治将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并确保其实施。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及市场的运行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标志。从人治到法治,从资本主义法治到社会主义法治,这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不断走向文明的过程。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第五,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保证有力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保证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在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领导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