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理学(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下列哪些法律事实不属于法律行为?( )(A)张某将自己的汽车赠与给李某(B)王某和赵某签订买卖合同(C)郑某和杜某成立一合伙企业(D)宋某的墙倒塌砸伤了周某2 行为人基于意思表示而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是( )(A)违法行为(B)积极行为(C)意思表示行为(D)非表示行为3 在违法行为的构成中,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 )(A)故意(B)过失(C)故意和过失(D)故意或过失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绝对法律关系的是( )(A)担保物权(B)所有权(C)人格权(D)债权5 下列思想家中,
2、第一次对法律关系作了理论阐述的法学家是( )(A)萨维尼(B)耶林(C)考库雷克(D)布莱克斯通6 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A)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B)抽象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C)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7 任何法律关系主体都具有( )(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责任能力(D)办事能力8 引起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 )(A)行为(B)事件(C)积极行为(D)消极行为9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关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
3、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10 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称为( )(A)行为(B)事件(C)事实行为(D)法律关系内容11 下列有关行为能力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某人因被法院处以有期徒刑 10 年,他在监狱服刑期间不具有行为能力(B)公民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有行为能力(C)公民有行为能力必然具有权利能力(D)一个精神病人享有权利能力12 下列哪一个属于
4、保护性的法律关系?( )(A)诉讼关系(B)行政管理关系(C)合同关系(D)婚姻关系13 张三将一批货物交给某铁路运输公司,让其运到北京西站。张三与某铁路公司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货物(B)铁路(C)运输行为(D)火车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14 法律关系客体中的行为,包括( )(A)积极行为(B)消极行为(C)作为(D)不作为15 作为法律事实组成部分的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A)是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B)是有自觉意识或意志的行为(C)是人们从外部表现出来的行为(D)是计划实行的行为16 违法行为与违
5、反道德的行为的关系是( )(A)违法行为同时是违反道德的行为(B)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一定构成违法行为(C)并非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D)许多违反法律的行为特别是犯罪行为,同时是违反道德的行为17 关于违法行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律上无效的行为必然是违法行为(B)有些行为虽不合法,但也并不违法(C)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一定是违法行为(D)违法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18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 )(A)法律事实的存在(B)权利主体的存在(C)法律规范的规定(D)合法行为的存在19 依据内容不同,行为能力划分为权力能力、义务行为能力和责任行为能力,下列关于义务行为能
6、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义务行为能力就是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B)义务行为能力是权利义务能力的一种(C)义务行为能力是行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D)义务行为能力是行为人能够实际履行法律义务的能力。20 下列哪些选项的法律关系不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A)刑事法律关系(B)继承法律关系(C)诉讼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关系21 法律关系有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之分,在以下法律关系中,属于横向法律关系的有( )(A)在父亲对儿子提出的民事诉讼中二人间的民事法律关系(B)刑事诉讼中公诉人与被告人间的法律关系(C) A 市公安局于春节前向 B 公司购买了
7、一批葡萄酒,准备作为福利发放,因而产生在 A 市公安局与 B 公司之间的买卖法律关系(D)母公司与子公司达成原材料购销协议,因此形成的法律关系22 法律关系是一种( )(A)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B)体现意志性的关系(C)权利义务关系(D)社会关系23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主要是指( )(A)法律规范(B)法律原则(C)法律事件(D)法律行为24 一切相关的法律关系都有主次之分,下列有关这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中,前者是第一性的法律关系,后者是第二性的(B)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中,前者是第二性的法律关系,后者是第一性的
8、(C)实体性法律关系和程序性法律关系中,前者是第一性的法律关系,后者是第二性的(D)实体性法律关系和程序性法律关系中,前者是第二性的法律关系,后者是第一性的25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物(B)人身(C)精神产品(D)行为结果26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下列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事实哪些不属于法律行为?( )(A)空难导致保险理赔(B)超过诉讼时效导致丧失诉权(C)因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导致丧失继承权(D)因为年满十八周岁而开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7 下列能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B)天津市第二中学(C)清华大学聘任的外籍教授(D)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9、28 法律行为29 代理行为30 消极行为31 非表示行为32 不完全行为33 要式行为34 法律行为主观要件35 法律关系36 法律事实37 法律行为38 简述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39 如何理解法律行为的确认及其内容?40 简述法律行为的特征。41 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种类。42 如何理解公民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43 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44 简述法律事实的分类。45 试述合法行为的特点及种类。46 根据的标准和认识的角度不同,法律关系可作哪些分类?47 论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48 德国人施米特今年某日持所购京剧票去北京某剧院观看京剧“空城计” ,不料因该剧几位主要
10、演员在外地演出未能返京,该剧院被迫安排了一场交响乐,施米特以该剧院违约为由向北京某区法院提起诉讼。请回答:(1)施米特与该剧院先后形成几种法律关系?(2)施米特因购京剧票与该剧院彤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及内容是什么?(3)根据什么原则,此案应适用中国法?(4)简要分析实行这一原则的优点与不足。法理学(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行为是指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宋某的墙倒塌砸伤周某并非人为的行为,而是一种事件,所以不属于法律行为。【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2 【
11、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意思表示行为的概念。【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第 2 题有关违法行为构成要素的解析中,可知构成违法行为,须要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过错,即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原则上,由于过错,才构成违法行为。但没有过错,法律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仍应承担。本题应选D。【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债权是相对权,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相对法律关系的范畴。【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 19 世纪,法律关系才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而出现。在法学上,德国法学家萨维尼于 1839
12、年第一次对法律关系作了理论阐释,最早将法律关系界定为“由法律规则所决定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权利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任何法律关系主体都具有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公民的行为能力是公民的意识能力在法律上的反映。责任能力是行为能力的一种,并非所有的法律关系主体都具有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律事实分为行为和事件。引起财产继承
13、关系的法律事实是被继承人的死亡,这一法律事实与人的行为无关,乃是一种事件。【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而言,权利应该是本位的,享有权利不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而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享有权利。【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法律事实的把握。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的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法
14、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本题中,张三委托铁路公司运货,将货物运到指定的地点。由此可见,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运输行为所产生的非物化结果,故 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14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15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1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与道德的关系。许多违法行为,特别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因为有些违法行为并不涉及道德评价的问题。同样,有些
15、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1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违法行为的把握。首先在法律与道德关系上,两者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有些不道德的行为并不违反法律,比如随地吐痰;有些违法行为也不一定违反道德,比如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无效的行为也不必然是违法行为,比如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作的民事行为。另外,由于法律不可能是完美的法律,现实社会中必然还存在一些既不合法,但也不违法的行为。故本题选 BCD。【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同时存在。另外,任何法律关系首先有权利主
16、体存在才有意义,故 B 项也应选。【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19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义务行为能力是行为能力的一种形式,是指行为人能够实际履行法律义务的能力。A 项中规定的义务行为能力的范围过于广泛,是错误的。 B 项混淆了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也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20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作用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都是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故 AC 项不选。【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横向法
17、律关系是指平权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纵向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其特点是:(1)法律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2)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具有强制性。根据本题选项中的内容,ABCD 均符合规定。【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法律关系的把握。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它具有如下的特征:(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23 【正确答案】
18、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法律事实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主要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故本题选 CD。【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24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根据一般的法学理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中,调整性法律关系是第一性的法律关系;实体性和程序性法律关系中,实体性法律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2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法律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以人的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而事
19、件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ABD 均属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法律事件,不属于法律行为。【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在我国,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侨民和无国籍人)、机构、组织及国家都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28 【正确答案】 法律行为是指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29 【正确答案】 代理行为是指法律主体根据法律授权或者其他主体的委托而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所从事的法律行为。【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30 【正确答案】 消极行为,又称“不作为” ,是指行为人以消
20、极的、抑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31 【正确答案】 非表示行为是指非经行为者意思表示而基于某种事实状态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民法上的先占、遗失物的拾得、埋藏物的发现等。这种基于事实而生效的行为,在法律上又被称为事实行为。【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32 【正确答案】 不完全行为,是指仅有部分效力或不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这其中包括无效的法律行为和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等。【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33 【正确答案】 要式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些特定形式或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34 【正确答案】 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又称“法律行为构成之心素” 是法律
21、行为内在表现的一切方面。它们是行为主体在实施行为时一切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及认知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意思;一是行为认知。【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35 【正确答案】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36 【正确答案】 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37 【正确答案】 法律行为是指可以作为法律事实而存在,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有意识的行为。【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38 【正确答案】 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是法律行为外在表现的一切
22、方面,主要包括行动、手段和结果等要素。(1)外在行动。行动是行为人通过其身体或语言或意思表现于外的举动。法律行为的外在行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身体行为,即通过人的身体的任何部位所作出的为人感知的外部举动。二是语言行为,即通过语言表达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行为。(2)行为方式(手段) 。手段是行为人为达到预设的目的而在实施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包括行动计划、措施、程式、技术,行动使用的物品、工具、器械等。(3)具有法律意义的结果。法律行为必须有结果,因此结果是法律行为事实的重要内容之一。判断法律行为结果,主要有两个标准:行为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该结果应当从法律角度进行评价,即由法律根据结
23、果确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类别。【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39 【正确答案】 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法律行为,除了要看它是否符合构成要件,在多数情况下还要看它是否经过确认以及由谁予以确认。未经确认的行为虽然在形式上符合法律行为的条件,但还不能说就是真正的法律行为。行为的确认,不属于法律行为自身的结构,故不以法律行为之构成要件看待。但它对于法律行为的有效性而言,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说到底,所谓法律行为的确认,就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机关或个人审查在形式上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和效力,并给予法律上的认定。法律行为的认定主体主要是司法机关和某些行政机关,经当事人同意的某些组织和个人也有一定的确认权限。法律行
24、为确认的内容主要有: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否具备? 这些要件之间是否具有必然的关系? 行为的成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实质要件(或有效要件),违法行为是否经过追诉等等。【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40 【正确答案】 (1)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所谓社会意义,是指法律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效果,造成社会影响,具有交互性。法律行为的发生,一定是对行为人自身以外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国家之利益或关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所谓法律性,是指法律行为由法律规定、能够发生法律效力或产生法律效果。首先,法律行为是由法律所调整和规定的行为。其次,法律行为是能够发生法律效力或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3)
25、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自然受人的意志的支配和控制,反映了人们对一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一定的利益和行为结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动方式的选择。【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41 【正确答案】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法律关系客体具有三个特征:(1)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2)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之物;(3)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之物。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主要有四种:(1)物。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2)人身。人身是指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
26、生理整体(有机体)。(3) 精神产品。精神产品是人通过某种物体或大脑记载下来并加以流传的思维成果。(4)行为成果。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结果是特定的,即义务人的行为所产生的能够满足权利人利益要求的结果。【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42 【正确答案】 公民要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即具有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或主体构成的资格。(1)权利能力。又称权义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2)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公民
27、的行为能力是公民的意识能力在法律上的反映。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其标准有二:一是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二是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43 【正确答案】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其特点是:(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具有合法性:(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3) 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44 【正确答案】 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1)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
28、志为转移而可以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又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这两种事件对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主体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但由于这些事件的出现,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有可能产生,也有可能发生变更,甚至完全归于消灭。(2)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可以作为法律事实而存在,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因为人们的意志有善意与恶意、合法与违法之分故其行为也可以分为善意行为、合法行为与恶意行为、违法行为。善意行为、合法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同样,恶意行为、违法行为也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如下两种情
29、况:同一个法律事实(事件或者行为)可以引起多种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引起同一个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在法学上,人们常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事实所构成的一个相关整体,称为“事实构成” 。【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45 【正确答案】 根据是否符合法律的内容要求,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合法行为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与法律规范内容要求相符合的行为。合法行为具有如下特点:合法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具有法律意义;合法行为是受国家所保障和保护的行为。合法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如下分类:第一,按行为所实现的法律规范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禁令
30、的遵守、积极义务的履行、合法权利的享有和法的适用。第二,按行为人的内心动机和心理期望可以分为:由于深刻理解并确信法律规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作出的合法行为。对法律规定并无全面深刻理解,而仅仅出于对法律规定的服从而作出的合法行为,这类行为也称为顺应行为、这种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但这是在国家强制下作出的是出于对惩罚的惧怕。第三,按照行为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人的合法行为、法人的合法行为、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合法行为。第四,按照是否产生奖励性后果,可将合法行为分为一般的合法行为、受奖励的合法行为。第五,按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可将合法行为分为作为的合法行为与不作为的合法行为。作为的合法行为是指符合
31、法律规定或法律原则的积极行为,不作为的合法行为是指人们遵守禁止性规范的行为。【知识模块】 法律行为46 【正确答案】 在法学上,由于依据的标准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可以对法律关系作出不同的分类。(1)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按照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发挥法的调整作用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可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创设性法律关系的特点是,在法律规范产生之前某种社会关系并不存在,法律规范作用于社会生活后才出现该种社会关系。(2)纵向(隶
32、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 (平权)的法律关系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纵向 (隶属) 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其特点是:法律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强制性,既不能随意转让,也不能任意放弃。与此不同,横向法律关系是指平权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特点在于:法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当然,在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对等的法律关系,还是不对等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互相制约的。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认识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复杂性,正确处
33、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3)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按照法律主体的多少及其权利义务是否一致为根据,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所谓单向(单务)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仅享有权利,义务人仅履行义务,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联系。单向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双向(双边)法律关系,是指在特定的双方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着两个密不可分的单向权利义务关系,其中一方主体的权利对应另一方的义务,反之亦然。所谓多向(多边)法律关系,又称“复合法律关系” 或“复杂的法律关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关法律关系的复合体,其中既包括单向法律关系,也包括双向
34、法律关系。(4)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依法建立的不依赖于其他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由此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的法律关系,就是第二性法律关系或从法律关系。一切相关的法律关系均有主次之分。【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47 【正确答案】 (1)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即条件包括:法律规定,即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权利主体,即权利与义务的承担者;法律事实,即出现法律规范所假定出现的情况。其中法律规范和权利主体是法律关系产生的抽
35、象的、一般的条件,而法律事实则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法律关系只有在一般与具体的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产生(2)法律事实在产生法律关系的条件中占有突出地位。只有法律规范并不能在主体之间产生法律关系,因为法律规范只是规定在某些事实存在的情况下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些事实没有发生的情况下,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是现实的关系,法律关系不可能产生。因此,法律事实具有使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的作用。【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48 【正确答案】 (1)施米特与该剧院形成了两种法律关系:民事(合同)法律关系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施米特因购京剧票时与剧院形成民事(合同)法律关系,而其将剧院诉至法院时与剧院形成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2)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在本题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剧院依合同应为的具体行为,而不是一种物化的结果。(3)根据属地原则,该案应适用中国法律。(4)属地原则是以地域为标准所划分的管辖原则。适用属地原则有以下优点:便利、切实可行、尊重当地法律。不足之处有:不利于保护本国公民在外国时的利益。【知识模块】 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