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84227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我国教育史上,深刻阐述“深造自得” 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2 在先秦诸子中,最为提倡尊师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3 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 )。(A)性善论(B)明人伦(C)盈科而进(D)大丈夫4 在先秦诸子中,提出绝对“性恶论” 的学派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纵横家5 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的是( );认为

2、“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的是( );认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 )。(A)孟轲、墨翟、荀况(B)墨翟、荀况、孟轲(C)墨翟、孟轲、荀况(D)孟轲、荀况、墨翟6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对社会文明进行猛烈批判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7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是( )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A)儒家(B)法家(C)墨家(D)兵家8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 )的一所著名学府。(A)鲁国(B)秦国(C)齐国(D)魏国9 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中,系统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

3、是( )。(A)中庸(B) 大学(C) 学记(D)论语10 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的是( ) 。(A)论语(B) 大学(C) 学记(D)中庸11 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大学(B) 中庸(C) 学记(D)论语12 主张培养“ 虚壹而静” 学习态度的是 ( )。(A)孟子(B)荀子(C)朱熹(D)王夫之13 在先秦思想家中,“ 学而优则仕 ”出自( )之口。(A)孟子(B)荀子(C)孔子(D)子夏14 “豫时孙摩 ”是( ) 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A)中庸(B) 大学(C) 学记(D)论语15 提出作为

4、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两者相辅相成的是( )。(A)孟子(B) 学记(C) 大学(D)论语16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 的“处士横议”时代是指(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代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孔子的“六艺 ”教育中, “书”是指教学生识字、写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18 孟子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扩充人固有的“善性”的过程。19 墨家教育中所谓的“ 博乎道术 ”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文史知识的教育。20 稷下学官是我国初期文化教育中心,各家私学的集散地,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21 荀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性。孟子所讲的人

5、性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三、简答题22 孟子关于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23 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24 简述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意义。25 简述墨家的教育方法。必答题26 从“人性论 ”的角度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27 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28 试述法家的教育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4 【正

6、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7、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正确答案】 错误。孔子招收的学生主要为青年或成人,而教学生书写和计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是儿童阶段学习的“小艺” ,并非孔子私学所重。孔子教育内容虽袭用西周“ 六艺” 名称,但对所传授的课程都已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在孔子的“六艺”教育中,“书”是指尚书,它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正确。孟子认为“性善论” 是整个教育理论的基础,教育的过程就是扩充人固有的“ 善性” 的过程。【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错误。“乎道术” 指通晓治国的道理,要求不仅掌握墨

8、家的基本思想,而且还要掌握实用技术。它是墨子对“兼士” 提出的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要求,而非仅限于文史知识。【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错误。稷下学宫是战国后期的文化教育中心,而非初期。【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错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性,这是孟子人性说所探讨的问题,而荀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孟子论教育的作,是以其政治主张“施仁政” 和哲学思想“性善论”为基础的,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他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

9、得民心”。“得民心”是 “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2)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 求放心”。他指出每个人虽然先天具有四个善端,但在后天的环境里,由于外物的诱惑与自身努力的不够,可能会失掉或摒弃这些善端。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1)荀子特别推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 “礼”、实行 “礼”的榜样,是“ 礼”的化身,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2)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

10、,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他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3)荀子也对教帅持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有尊严,使人敬服;二是有崇高的微信和丰富的经验;三是讲授解说准确适当,不违背师道,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四要能体会“礼法” 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尊师重道,待遇优厚; “不治而议论”;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学无常师; 管理规范,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历史上

11、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2)稷下学宫前后历时 150 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促进了战国期学术思想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在先秦各家中墨家的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与其他各家有着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倡“ 上说下教” 、 “强聒不止”、“虽不扣必鸣”的主动精神;第二,主张“ 既述且作” ,既要继承,更应创造;第三,强调“ 合其志功而观焉 ”、“言必信,行必果”的实践意识;第四,重视量力而学、量力而教的量力原则。【知识模块】 中国古

12、代教育史必答题26 【正确答案】 “ 人性论 ”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最早引起广泛讨论并进行理论论证的是在战国时期。对“人性” 的讨论,表明了人类开始自觉地把自己与自然界分开,理性地思考自身的特殊本质。(1)孟子的“性善论”有以下要点:人性应该是指人类所独有的道德属性;人性的善性是人类在缓慢的进化中学习的结果;“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道德发展的可能性;教育的作用:“ 求放心”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固有的“善端 ”。荀子的“性恶论 ”认为,孟子的性善论是根本错误的。他认为人性从根本上说是恶的,而教育的作用在于“ 化性而起伪 ”,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荀子认

13、为人性“不可学,不可事” ,包括人的生理本能和人的感知认识能力。这种自然本能中不仅不存在礼义,而且顺着本能倾向发展,人类社会必然产生争夺、伤害和淫乱,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生存。这就证明了人本性是一种“恶端” ,必须通过教育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使人接受礼义的约束。他还说,礼仪教化的产生就是为同人的天赋罪恶倾向进行斗争。“ 性伪之分”教育的必要性。“性” 和“伪” 是素质与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质就无从加工,不经加工素质也不能发展。但是,恶的素质如何能被加工为善的品质?荀子为解答这一矛盾,又提出了“ 涂之人可以为禹”的观点,即认为仁义礼法有可以被人认识的“ 理”,任何人哪怕是下贱的“

14、涂之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而习得善,成为像大禹一样的圣人。这一点与孟轲的“人皆可以为尧舜” 道理相通,表现出每个人都可以受教育的平等观念。 “性伪之合”教育的可能性,在阐明教育必要性之后,荀子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 化性起伪” 。 “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 是有条件的,“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 ”,即政治、教育、环境和个体之间相顺相谐,人的造就就是可能的了。(2)孟子和荀子,一个认为人性本善,一个认为人性本恶,实际上他们两个所说的人性并不是一回事,可以说是各井各的人性。孟子所讲的人性,侧重于“人”

15、字,探讨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性。具体说就是指产生各种道德规范的社会和个人基础,即同情心、正义感,券敬态度和是非观念等,因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天生就不可救药的坏蛋是没有的。但这种善心的萌芽常会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被扼杀,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把丢失的善心再找回来,也就是复归于善,可见教育又是必要的。荀子所讲的人性,侧重于“性” 字,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如喜欢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追求舒服、安逸等,实际上是指人的生理本能,而这些个人利欲的追求正是为恶的根源,所以必须靠教育来改造恶性产生善行。可见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强调教育的必要性,而孟子的性善论则绕了一个

16、弯子先强调教育的可能性,再强调教育的必要性。【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学记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1)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互相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这里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后人则把教学相长进一步引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相互促进。无论作本义还是引申义的理解,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都是有启发意

17、义的。(2)尊师重道。 学记明确提出了“ 师严而后道尊” 的思想。一方面,学记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又说“ 师严然而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另一方面,又对教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育理论和技能技巧。(3)藏息相辅。 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言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又可使学习

18、有张有弛,让学生既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感受到教师、同学的可亲可爱,最后达到虽离开师友而信仰不易的目的。(4)启发诱导。 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就是说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明了,既注重引导,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既督促勉励,又不强制压抑;既能打开学生思路,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5)豫时孙摩。 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出“教

19、之所由兴 ”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而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6)长善救失。孔子曾经提出过“ 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一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20、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四种缺点,即或贪多务得,或片面狭窄,或把学习看成很容易而浮皮潦草,或把学习看成很难而止步不前。这些缺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各异,教师要学会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并采取针对措施,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28 【正确答案】 (1)倡导“ 耕战”,完全排斥教育和教化。(2)“人性利己说”与教育的作用。法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荀子的 “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都是“ 为己” 、“利己”的,而传统的教育的效力是有限的,只有刑法具有最大的约束力,可以使人畏惧,而不敢作恶。由此法家极力反对仁义、礼乐的道德教育,强调法制对人性不良品质的改造作用,推行法制教育的赏罚来实现扬善去恶,安民治国。(3)禁诗书与 “以法为教”。法家认为传统的“先王之教”多以学问为教,以谈辩论学,以游宦为事,这些都有碍于耕战、法治,必须加以废止,转而“以法为教” ,只允许以官府统一制定的律令条文作为教学内容,诸子各家的诗书均不得作为教材。(4)禁私学与 “以吏为师”。法家不仅坚决主张废止 “先王之教”,对于当时诸子各家及其活跃的私学教育,也完全持否定态度,认为其不利于法家主张的思想专制的统一,因而坚决要求禁止私学,主张由官吏来为师施教,推行法制教育,向民众传授律令条文,教民学法,即“以吏为师”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50536-2011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 Thunderstorm warning systems German version EN 50536 2011 + AC 2011《防雷保护 雷暴警报系统 德文版本EN 50536-2011 + AC-2011》.pdf DIN EN 50536-2011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 Thunderstorm warning systems German version EN 50536 2011 + AC 2011《防雷保护 雷暴警报系统 德文版本EN 50536-2011 + AC-2011》.pdf
  • DIN EN 50539-11-2013 Low-voltage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including d c  Part 11 Requirements and tests for SPDs in photovoltaic a.pdf DIN EN 50539-11-2013 Low-voltage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including d c Part 11 Requirements and tests for SPDs in photovoltaic a.pdf
  • DIN EN 50540-2011 Conductors for overhead lines - Aluminium Conductors Steel Supported (ACSS) German version EN 50540 2010《架空电力线路 钢芯软铝绞线(ACSS) 德文版本EN 50540-2010》.pdf DIN EN 50540-2011 Conductors for overhead lines - Aluminium Conductors Steel Supported (ACSS) German version EN 50540 2010《架空电力线路 钢芯软铝绞线(ACSS) 德文版本EN 50540-2010》.pdf
  • DIN EN 50543-2011 Electronic portable and transportable apparatus designed to detect and measure carbon dioxide and or carbon monoxide in indoor ambient air - Requirements and test.pdf DIN EN 50543-2011 Electronic portable and transportable apparatus designed to detect and measure carbon dioxide and or carbon monoxide in indoor ambient air - Requirements and test.pdf
  • DIN EN 50547-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 Batteries for auxiliary power supply systems German version EN 50547 2013《轨道交通 辅助电源系统电池 德文版本EN 50547-2013》.pdf DIN EN 50547-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 Batteries for auxiliary power supply systems German version EN 50547 2013《轨道交通 辅助电源系统电池 德文版本EN 50547-2013》.pdf
  • DIN EN 50551-1-2011 Simplex and duplex cables to be used for cords - Part 1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and minimum requirements German version EN 50551-1 2011《用于索线的单工和双芯电缆 第1部分 空白详.pdf DIN EN 50551-1-2011 Simplex and duplex cables to be used for cords - Part 1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and minimum requirements German version EN 50551-1 2011《用于索线的单工和双芯电缆 第1部分 空白详.pdf
  • DIN EN 50551-2-2014 Simplex and duplex cables to be used for cords - Part 2 Detailed specification and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a 3 0 mm simplex ruggedised single mode fibre cable .pdf DIN EN 50551-2-2014 Simplex and duplex cables to be used for cords - Part 2 Detailed specification and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a 3 0 mm simplex ruggedised single mode fibre cable .pdf
  • DIN EN 50554-2011 Basic standard for the in-situ assessment of a broadcast site related to general public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German version EN 50554.pdf DIN EN 50554-2011 Basic standard for the in-situ assessment of a broadcast site related to general public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German version EN 50554.pdf
  • DIN EN 50556-2011 Road traffic signal systems German version EN 50556 2011《道路交通信号系统 德文版本EN 50556-2011》.pdf DIN EN 50556-2011 Road traffic signal systems German version EN 50556 2011《道路交通信号系统 德文版本EN 50556-201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