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84228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选项正确地阐述了墨家的教育方法的是(A)主动、创造、量力、盈科而进(B)主动、创造、实践、反求诸己(C)主动、量力、循序渐进、反求诸己(D)主动、创造、实践、量力2 有几个学生在学习正业之外还请求学射,其师日“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这体现了 “量力 ”的教学方法。持这一主张的是(A)墨子(B)荀子(C)孟子(D)老子3 宋代理学家评价它是“ 初学入德之门也 ”。这部著作是(A)大学(B) 学记(C) 中庸(D)乐记4 被朱熹称为“ 为学之

2、序”,列为白鹿洞书院揭示 的“学、问、思、辨、行”出自(A)大学(B) 学记(C) 中庸(D)乐记5 下列关于学记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B)从教育理论阐发的集中与专门而言,先秦诸子的论著中当首推学记(C) 学记的作者是颜氏(D)学记全文 1200 多字,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部分6 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及时施教原则(B)长善救失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及时施教原则7 提出“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这一后代的艺术标准的是(A)大学(B) 中庸(C) 学记(D)乐记8 “毋以日

3、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体现了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中的(A)推明孔氏,罢黜百家(B)兴太学以养士(C)重视选举,任贤使能(D)兴郡国学9 博士从一种朝廷备顾问之官转化为一种以教授为主要职能的学官的历史时期是(A)汉兴太学之后(B)兴鸿都门学后(C)兴郡国学后(D)兴宫邸学后10 下列选项不属于董仲舒的教学方法的是(A)强勉努力(B)专心致志(C)精思要旨(D)必仁且智11 针对当时的谶纬神学和浮妄虚伪的世书俗说,论其是非、辨其真伪的书籍是(A)论衡(B) 春秋繁露(C) 养性(D)讥俗12 下列说法不是王充关于教育对人的作用的观点的是(A)强调胎教(B)教育决定人性的发

4、展方向(C)教育是人类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D)性相近、习相远13 认识到教育在发挥社会作用时具有隐效性的人物是(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充14 王充将当时知识分子分成五个级别,即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这五个级别的知识分子中,是王充的思想体系中的培养目标的是(A)文吏、儒生(B)儒生、鸿儒(C)通人、文人(D)文人、鸿儒15 西晋创办的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教育机构是(A)太学(B)国子学(C)鸿都门学(D)四门学16 “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 。这段话反映的是(A)太学和鸿都门学(B)太学和四门学(C)鸿都门学和国子学(D)太学和国子学17 从“利”的角度,从

5、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作用的人物是(A)颜之推(B)韩愈(C)傅玄(D)王充18 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有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一馆,其中一馆是 750 年设立的广文馆,那么六学是(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B)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医学(C)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医学(D)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医学19 进士科的开始标志着何种选拔人才制度的产生(A)察举制(B)荐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0 下列选项不是唐朝科举考试的类型是(A)常科(B)制科(C)武举(D)玄举21 在常科、制科和武举中,实际上经常举行的是常科

6、中的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其中注重考核儒家的经义的科目是(A)明经科(B)进士(C)秀才(D)明法22 科举自产生后,就不断探索考试的方法,经过唐代 200 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考试方法,它们是(A)帖经、口试、墨义、策问、诗赋(B)帖经、口试、墨义、策问、质疑问难(C)帖经、口试、墨义、诗赋、质疑问难(D)帖经、口试、诗赋、策问、质疑问难23 提出“圣人无常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人物是(A)荀子(B)韩愈(C)扬雄(D)柳宗元24 宋代为了兴学育才,采取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它们是(A)范仲淹.庆历兴学、王安石.熙宁兴学、蔡京. 崇宁兴学(B)王安石.

7、庆历兴学、范仲淹.熙宁兴学、蔡京.崇宁兴学(C)范仲淹.庆历兴学、王安石.崇宁兴学、蔡京.熙宁兴学(D)范仲淹.崇宁兴学、王安石.熙宁兴学、蔡京. 庆历兴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5 唐代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26 书院是学术研究之所。三、简答题27 简述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28 简述墨子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必答题29 论述宋初的三次兴学运动。30 有观点认为书院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请依据实例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8、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墨家的教育方法是主动、创造、实践、量力。盈科而进是孟子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在孟子学记中都有体现,但表述不同;反求诸己是孔子的教育方法。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墨子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学方法的,他十分注意在施教时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墨子的量力要求具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就学生的精力而言,人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第二,就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应当量其力而教。他要求对学生“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量力方法的提出,表现出墨翟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因此,答案为 A。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宋代理学家对大学有一个基本估价,认

9、为它是“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认为,只有它揭示了“古人为学次第”,故“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大学以其对为学过程表述的严密逻辑性和程序的一定合理性,对后人的为学、为人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因此,答案为 A。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阐述,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并为后世学者引为求知的一般方法与途径,朱熹曾称之为“为学之序”,列为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重要规定。因此,答案为 C。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在毛礼锐编著的中国教育史简编中认为

10、它是教育学的雏形。学记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可以具体说是孟轲学生乐正克。因此,C 项中认为学记的作者是颜氏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答案为 C。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乐记的作者认为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论述乐的作用的过程中,乐记实际上把艺术置于工具和手段的地位。既然乐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即归根结底是服务于社会伦理和政治的,乐的思想内容就是第一位的,而艺术形式是第二位的。于是,乐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艺术评价和艺术创造的标准“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这一标准不仅成为后代的艺术标准,还泛化为人们

11、其他实践活动的一般标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答案为 D。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董仲舒前后三次回答汉武帝的策问,其中三条建议后来成为政府施行的三大文教政策,即第一,推明孔氏,罢黜百家;第二,兴太学以养士;第三,重视选举,任贤使能。题中引文内容强调了重视贤能、量材授官,录德定位,其思想符合任贤使能的思想。因此,答案为 C。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三项建议后,先后采取了“专立五经博士、开设太学、察举制完全建立”的举措。“为博士官设置弟子五十人”,从此,博士从一种朝廷备顾问之官转化为一种以教授为主要职能的学官。太学正式设立,博士弟子即是太学生。太学的设立,

12、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以后各代王朝都依例设立。因此,答案为 A。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董仲舒在教学方法上没有系统的论述。他强调学习者应该尽主观努力,才能学有成就。在教学方法上,董仲舒主张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必仁且智”是董仲舒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原则与方法的主张。因此,答案为 D。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论衡养性讥俗都是王充的著作,论衡一书是一部针对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和浮妄虚伪的世书俗说,论其是非、辨其真伪的书籍。论衡的书名也正是表明了这个意思。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因此,答案为 A。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王充肯定了教育的作用

13、。他强调胎教;认为教育决定人性的发展方向;教育是人类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因此,答案为 D。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王充认识到教育在发挥社会作用时所表现出的隐效性。他认为,有些事本身好像不产生任何效益,但它是那些直接产生效益的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无效而效待之。”教育便是这样一种事业。“夫道,无成效于人;成效者须道而成”、“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因此,答案为 D。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王充的培养目标是知识分子中五个级别中的后两种,即文人、鸿儒。王充是把培养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西晋除

14、继续兴办传统的太学外,还创办了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子学。这是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另外设立一所传授同样内容的中央官学的开始,也是西晋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特点。国子学设立初期,隶属太学,国子学的国子祭酒是由太学博士祭酒兼任。这是国子学发展初期的必然现象。因此,答案为 B。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国子学在西晋创立,这与西晋政权的性质有密切联系。西晋是一个以士族为政治基础的政权,它的一切政策旨在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和尊贵。国子学的设立,正是为了满足士族阶级享有教育特权、严格士族之别的愿望。所以,南齐曹思文指出了这一点“太学之与国学,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所以,答案为 D。17 【

15、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颜之推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要求整个士族阶层应该注重教育。他的理由如下:第一,他继承了前辈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来论述教育作用的传统,认为人性分为三品,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第二,他从接受教育与否同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受特殊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强调“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第三,他从利的角度出发,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颜之推从利的角度来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有别于儒家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是国子

16、监领导下的六学一馆,其中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一馆是 750 年设立的广文馆。唐朝对六学一馆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数、招收学生的标准以及教学内容,都做了具体规定。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科举制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隋朝是科举制的创立时期。隋初开始沿用了以荐举为主的选士方式。隋朝的统治者从积极地探索新的选士方式,逐步向着科举制迈进。唐杜佑通典卷一四说:“炀帝始建进士科。”宋朱熹通鉴纲目卷三六载:大业二年秋七月,“始建进士科”。隋炀帝大业三年,诏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和膂力骁壮

17、十科举人。十科举人中,文才秀美一科就是进士科。进士科的开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唐朝的科举考试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常科,每年定期举行。一种是制科,由皇帝根据需要下诏举行。除常科和制科外,科举考试还包括武举,主要内容有马射、布射、马枪、负重等。因此,答案为 D。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明经科注重考核儒家的经义。考试的内容主要以大经、中经、小经为主,外加论语孝经两门公共必修课。明经科主要考查人们的记忆力,只要熟读经文、注疏即可。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科举自产生后,就不断探索考试的方法,经过唐代 200 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考试

18、方法,它们是:帖经、口试、墨义、策问、诗赋。帖经是把所试的经书任揭一页,将其左右两边遮住,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住三字,令应试者填出来。帖经是各科考试中普遍应用的方法。帖经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记诵能力。口试,即让考生当场口头回答问题。墨义是一种简单的笔试问答,不需要考生发挥自己的思想,只需熟读熟记经文和注释就能答出。这种方法主要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策问要求考生针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类似于政治性的论文。策问的方法是从西汉射策发展而来的。策问让考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考查出一个人治国安邦的才能,能够促使考生开动脑筋去思考一些现实问题,有利于人们思维水平

19、的提高。诗赋要求考生当场写作诗赋各一篇,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创作能力。这五种考试方法从不同侧面考查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韩愈写了我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师说,在师说中,他阐述了“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热情赞扬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的做法。因此,答案为 B。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宋代为兴学育才,采取了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兴学运动由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史称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改革科举考

20、试;第三,创建太学。第二次兴学运动由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史称“熙宁兴学”。主要措施有: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第三次兴学是由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崇宁兴学”,措施主要有: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第四,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5 【正确答案】 正确。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是唐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21、特点之一。中央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国子监。唐代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分级管理,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专职官员长史负责管理;统一管理和对口管理并举,以统一管理为主。中央设国子监,负责统一管理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又将一些专科性质的学校,如医学、天文学等划归到各个对口的部门中去,由各专职部门对其所办的学校进行对口管理。因此,命题正确。【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唐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的掌握情况。唐代的学校教育发展特点为:(1)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2)完善学校管理制度。(3)增添教学内容,扩大知识范围。(4) 学校类型和设置形式多样化。(5)教育等级性加强。本题着重考

22、查的是第一个特点。26 【正确答案】 错误。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同时,许多书院还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有影响的印刷出版机构。早期的书院均不以参加科举考试为目的,而以研究、传播学问和道德践行为宗旨。书院的创建者、主持人大多是一方鸿学。他们在担任主讲时,一般都是讲自己的学术心得,不少研究成果也是在讲学的过程中完成并取得社会承认的。清代以前的书院活动主要是讲学、供祀、藏书三方面,到了清代以后,书院对藏书和刊印书籍尤为重视。有的书院还把师生的读书心得,记在日记册上,然后汇编刊印成书。教学、研究和出版三者的结合,对推动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命题说书院是学

23、术研究之所,窄化了书院的职能,是错误的。【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书院的特点的掌握情况。(1)书院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机构。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2)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3)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4) 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5)师生关系融洽。三、简答题27 【正确答案】 孔子的道德教育的思想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仁”和“礼”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孔子所强调的基本道德修养原则。二是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孔子坚持“外铄” 和内省相结合的路线。因此,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孔子主张要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等六种方法。【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

24、的是考生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孔子从仁出发,强调培养人们的“爱人”的情感。主要是推己及人的逻辑路线,启发人们内在的道德自觉,这是一条内发的道德修养路线。从“礼”出发,强调人必须接受外在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社会行为规范即是“礼”,因此必须接受礼的约束。这是一条外铄的道德修养路线。28 【正确答案】 “ 兼士”“贤士”是墨家私学的培养目标。墨子认为,兼士和贤士必须能够“以自苦为乐 ”,为天下人献身,能够发挥自己的雄辩才能“上说下教”,向社会推行“兼爱 ”的主张。因此,墨家私学的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兼士”展开,可以归纳为四方面:(1)政治和道德教育。主要是墨家的十大纲领,即尚贤、尚同

25、、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名。其中兼爱是核心。(2)科学技术教育。(3)文史教育。 (4)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因此,墨家的教育方法有主动、创造、实践。【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墨家的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墨家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科技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墨家的教育方法也独具特色,强调主动、创造、实践。这在先秦时代是很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必答题29 【正确答案】 宋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但却相对忽视学校的建设,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官学制度。到宋仁宗时,有识之士呼吁重视学校教育,认为只重科举不重学校,是只顾

26、收获不问耕耘。自此以后,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1)庆历兴学。这次兴学的主要内容是: 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士必须达到一定的在学天数,方可参加科举。改革科举考试,罢帖经与墨义。 建立太学,推行教育家胡瑗的“ 分斋教学 ”制度。(2)熙宁兴学。宋神宗熙宁间发起,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措施有:改革太学,创立“ 三舍法 ”。即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太学生相应分三部分,初入学者获得第一、二等者,在参酌平时行艺,升入内舍,肄业为内舍生。内设生成绩优秀者升入上舍。上舍生成绩优秀者直接授官。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 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等专科学校。 改革教育内容,

27、新编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三经为礼诗书)。(3)崇宁兴学。发生在崇宁年间,由蔡京主持发动。其内容为: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新建辟雍,作为太学的外舍,扩充太学。恢复和创立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 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宋初三次兴学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宋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宋初三次兴学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也最

28、重要的体现。30 【正确答案】 (1)书院的特点: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同时,许多书院还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有影响的印刷出版机构。清代以前的书院活动是讲学、供祀、藏书三方面。到清代以后,书院对藏书和刊印书籍尤为重要。教学、研究、出版三者的结合,对推动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盛行“ 讲会”制度,促进了百家争鸣。“讲会” 是书院讲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官学教育体制中是没有的。开讲会风气之先的是南宋的朱熹和陆九渊。鹅湖之会开了不同宗派宗师一起辩论讲学、共办“讲会” 风气的先河。此后,许多南宋时期著名学者经常登门论战,使江南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

29、面。明后,随着东林会约的制定,讲会之风大盛。书院通过讲会,把书院的讲学活动扩展为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学术的交流,也推动了学术的发展。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书院教学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允许不同书院、不同派别的师生互相讲学和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 的精神。如朱熹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讲学,如明代的湛若水和王守仁的讲学。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如朱熹为了指导学生读书,专门制定了读书法。师生关系融洽。(2)书院中的 “讲会”制度、教学上的门户开放的措施都体现了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所以说,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对我国今天的大学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书院产生的原因、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书院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最初属于私学的性质,无论在教育管理形式上,还是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方面都具有和官学不同的特点,对我国封建社会人才的培养和文化学术的发展都起过重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R P 1144-8-2017 Guid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agation methods of Radiocommunication Study Group 3.pdf ITU-R P 1144-8-2017 Guid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agation methods of Radiocommunication Study Group 3.pdf
  • ITU-R P 1144-9-2017 Guid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agation methods of Radiocommunication Study Group 3.pdf ITU-R P 1144-9-2017 Guid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agation methods of Radiocommunication Study Group 3.pdf
  • ITU-R P 1147-4 FRENCH-2007 Prediction of sky-wave field strength at frequencies between about 150 and 1 700 kHz《150-1700 KHz频段内天波场强的预测》.pdf ITU-R P 1147-4 FRENCH-2007 Prediction of sky-wave field strength at frequencies between about 150 and 1 700 kHz《150-1700 KHz频段内天波场强的预测》.pdf
  • ITU-R P 1147-4 SPANISH-2007 Prediction of sky-wave field strength at frequencies between about 150 and 1 700 kHz《150-1700 KHz频段内天波场强的预测》.pdf ITU-R P 1147-4 SPANISH-2007 Prediction of sky-wave field strength at frequencies between about 150 and 1 700 kHz《150-1700 KHz频段内天波场强的预测》.pdf
  • ITU-R P 1147-4-2007 Prediction of sky-wave field strength at frequencies between about 150 and 1 700 kHz《150-1700 KHz频段内天波场强的预测》.pdf ITU-R P 1147-4-2007 Prediction of sky-wave field strength at frequencies between about 150 and 1 700 kHz《150-1700 KHz频段内天波场强的预测》.pdf
  • ITU-R P 1148-1 FRENCH-1997 STANDARDIZED PROCEDURE FOR COMPARING PREDICTED AND OBSERVED HF SKY-WAVE SIGNAL INTENSITIE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SUCH COMPARISONS《预测和实际观察到的高频(HF)天波信号强度.pdf ITU-R P 1148-1 FRENCH-1997 STANDARDIZED PROCEDURE FOR COMPARING PREDICTED AND OBSERVED HF SKY-WAVE SIGNAL INTENSITIE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SUCH COMPARISONS《预测和实际观察到的高频(HF)天波信号强度.pdf
  • ITU-R P 1148-1 SPANISH-1997 STANDARDIZED PROCEDURE FOR COMPARING PREDICTED AND OBSERVED HF SKY-WAVE SIGNAL INTENSITIE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SUCH COMPARISONS《预测和实际观察到的高频(HF)天波信号强.pdf ITU-R P 1148-1 SPANISH-1997 STANDARDIZED PROCEDURE FOR COMPARING PREDICTED AND OBSERVED HF SKY-WAVE SIGNAL INTENSITIE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SUCH COMPARISONS《预测和实际观察到的高频(HF)天波信号强.pdf
  • ITU-R P 1148-1-1997 Standardized Procedure for Comparing Predicted and Observed HF Sky-Wave Signal Intensitie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Such Comparisons《预测和实际观察到的高频天波信号强度的对比的标准化程序以及.pdf ITU-R P 1148-1-1997 Standardized Procedure for Comparing Predicted and Observed HF Sky-Wave Signal Intensitie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Such Comparisons《预测和实际观察到的高频天波信号强度的对比的标准化程序以及.pdf
  • ITU-R P 1238-8-2015 Propagation data and prediction methods for the planning of indoor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radio local area network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300 MHz to 10.pdf ITU-R P 1238-8-2015 Propagation data and prediction methods for the planning of indoor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radio local area network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300 MHz to 10.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