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84229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与王夫之、颜元并称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并以批判怀疑精神著称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充(D)魏源2 标志我国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是( )(A)汉代太学(B)唐朝国子监(C)隋朝国子寺(D)齐国稷下3 以“六学二馆 ”作为简称的中央官学体系的朝代是( )(A)隋朝(B)宋朝(C)唐朝(D)西汉4 对声名德望取士和门第取士的扬弃的最为公平的取士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普选制5 汉朝由

2、郡国县邑办的学校称为( )(A)学和校(B)庠和序(C)太学(D)官学6 高扬师生关系,并具体论述教师问题的专著是( )(A)大学(B) 学记(C) 论语(D)师说7 王安石改革太学,提高太学质量和地位的举措是( )(A)三舍法(B)苏湖教法(C)改革科举考试(D)加强考试8 对颜元实学、设六斋有深刻影响的是( )(A)三舍法(B)苏湖教法(C)改革科举考试(D)对理学的批判9 书院作为一种高度发展的私学,其主要精神体现在( )(A)共同学习(B)书院讲会(C)自由学习(D)选择听讲10 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A)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书院(B)岳麓、应天府、嵩阳、茅山书院(C)岳

3、麓、白鹿洞、石鼓、应天府书院(D)嵩阳、茅山、丽泽、象山书院11 奠定我国近代洋务教育的启蒙思想家是( )(A)颜元(B)王夫之(C)魏源(D)黄宗羲12 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A)千字文(B) 史籀篇(C) 三字经(D)急就篇13 下列古代名著中,没有被朱熹辑入“四书” 的是 ( )(A)大学(B) 论语(C) 中庸(D)学记14 科举制创立于( )(A)宋代(B)唐代(C)隋代(D)魏晋南北朝15 主持熙宁兴学的教育家是( )(A)王安石(B)蔡京(C)范仲淹(D)胡瑗16 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苟子(B)王守仁(C)董仲舒(D)朱熹17 王守仁在儿童教育上提倡的

4、原则是( )(A)“随人分限所及 ”(B)反对 “小大人”(C)反对体罚儿童(D)主张和谐教育18 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墨、儒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所处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19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20 明代以后,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不仅社会思想受到牵制,而且在形式上的创造性也被遏制的是( )(A)四书五经(B)八股文(C)神学(D)六艺21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22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在( )(

5、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23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论语(B) 理想国(C) 学记(D)大教学论2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出自( )(A)学记(B) 师说(C) 论语(D)春秋25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26 我国最早使用“ 教育” 一词的是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27 下列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的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相观而善之为摩28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

6、 )(A)学记(B) 论语(C) 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29 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类型不包括( )(A)官学(B)骑士学校(C)私学(D)书院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30 古代的察举制与科举制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三、简答题31 简述北宋三次兴学。32 简述胡瑗的“ 苏湖教法 ”及其启示。必答题33 试从科举制的演变,分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34 分析书院的特点及其精神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发。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王充与

7、王夫之、颜元并称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批判神学及一些学习方式。【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目中问的是开始,隋朝国子寺最早,所以选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六学二馆”是唐朝中央官学的简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科举制是对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扬弃。【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汉朝的郡国地方所办学校的名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师说是最早论述教师问题的专著。【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8、】 三舍法及相关知识点应记住。【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苏湖教法的分斋教学对颜元实学、设六斋有深刻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书院讲会充分体现书院的自由精神,其他均不具体。【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是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书院。【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颜元实学思想对洋务派影响很深,倡导培养经世致用的实学人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3 【正确答案】

9、D【试题解析】 所谓的“四书”即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科举制创立于隋代。【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王安石主持领导了熙宁兴学。【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董仲舒的著作。【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提倡“随人分限所及”,反对对儿童的迫害,应量力而行。【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儒、墨两家成为显学。【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西周时期,

10、就出现我国最早的学校形态“庠”“序”。【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明朝实行八股文,加强思想钳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墨子的观点。【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教育史常识。【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学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于师说,应注意其中的基本思想及其与当代的联系。【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六艺”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内容。【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6 【正确答

11、案】 B【试题解析】 孟子.尽心上中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说法。【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D 两项出自学记,C 项出自说文解字。【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骑士学校是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形式。【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30 【正确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察举制始于汉文帝,确立于汉武帝,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任人选官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其程序为:由郡守以上的政府官员以德才两方面标准考察士人并以推

12、荐,中央政府设置秀才、孝廉等常科和贤良文学、贤良方正等特科,根据各科具体要求,经书面考试选拔后予以任用。察举制度的实行,保障了读书做官、以儒术取士的落实,成为科举制度的先导。汉代后期察举选人的权力渐为豪门大族所把持,成为少数人的特权,选人已名不副实。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依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既不同于以德取人的两汉察举制,又不同于以门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产生于隋朝,既是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展的结果,又是我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产物。源于对德才兼备人才的需求,隋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加强对人民控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

13、相应的行政机构,要保证正常运转,需要大批官员。由于隋以前的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选人的大权落在地方中正官手中,为豪门贵族所垄断,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隋的建立使大批庶族地主得以升迁,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改变垄断局面,必须作出改变。隋文帝为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以前的制度。隋炀帝把录用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创立的开始。(3)由此可见,科举制是对察举制的扬弃,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三、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1)“庆历兴学”。始于宋仁宗庆历四年 (1044 年) ,由当时担任参

14、知政事的范仲淹主持发起。主要内容: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士必须达到一定的在学天数,方可参加科举。改革科举考试,罢帖经与墨义。 建立太学,推行教育家胡瑷的“ 分斋教学” 制度。庆历新政实施不过一年多,便在旧官僚权贵集团的强烈反对下失败,此次兴学也宣告夭折。但毕竟促成了宋代学校教育的兴起,一些改革措施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2)“熙宁兴学”。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发起,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措施:改革太学,创立“ 三舍法”。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一是设置学官全权负责管理当地教育,地方当局不得随意干预学校事务。朝廷还为地方学校拨充学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县学校的维持提供了保障。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

15、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编撰 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为了统一经学,熙宁六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修撰诗书周礼三经义。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3)“崇宁兴学”。发生在宋徽宗崇宁年间,由蔡京主持。主要内容: 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至此,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兴学。建立县、州、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县学考生考试升州学,州学学生再根据成绩升入太学的不同舍,成绩上者升上舍,中者升下等上舍,下者升内舍,其余升外舍。扩建太学。恢复和创立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 罢科举,改由学

16、校取士。【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2 【正确答案】 “ 苏湖教学法 ”是指“分斋教学”,是宋代学者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在“庆历兴学” 时被用于太学的教学。胡瑗是北宋著名教育家。他早年在苏州、湖州两地州学讲学二十余年,主持苏湖州学期间,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声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明体达用” ,其内容是在学校内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 制度。经义斋主要学习 六经经义,属于“明体 ”之学,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为目标;治事斋分为治兵、治民、水利、历算等科,属于“ 达用” 之学,旨在培养具有专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胡瑗的苏湖教法中,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

17、学其他科,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分斋教学尤其是治事斋的提出并以之与经义斋并列,对以经学为内容、科举为主导的官学教育造成冲击,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不求实用的缺陷。【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必答题33 【正确答案】 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依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既不同于以德取人的两汉察举制,又不同于以门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产生于隋朝,既是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展的结果,又是我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产物。首先,源于对德才兼备人才的需求。隋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加强对人民控制,从中央到地方建

18、立了相应的行政机构,要保证正常运转,需要大批官员;其次,由于隋以前的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选人的大权落在地方中正官手中,为豪门贵族所垄断,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隋的建立使大批庶族地主得以升迁,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改变垄断局面,必须作出改变。隋文帝为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以前的制度。隋炀帝把录用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创立的开始。(1)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对教育影响十分深刻。由于选材与育才标准和要求一致起来,科举制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因为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名位,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为获得名位而努力读书。隋唐以后学校毕业的

19、人必须经过科举选拔才能获得吏部考试的资格,合格后才能授官,这就是说科举制的产生在客观上推动学校封建教育的发展。科举主要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结束魏晋以来学校教育所流行的清淡学风和玄虚思想,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一致,对于良好风气的形成有积极意义。科举考试科目中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和史科、开元礼、道举、童子科,对社会上出现的重文轻武、重经轻算、重成人轻儿童的陈规,或多或少进行了冲击,有积极意义。(2)科举本身有种种缺点和弊端: 教学内容局限于儒家几部经典著作,方法多是死记硬背,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学校的教学工作充满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这既不利于选拔和培养有实际能力的人才

20、,又容易养成空疏的学风。科举将读书、应考、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科举成了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阶梯,成为他们取得高官厚禄、权势的最好门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科举最后的取舍权为主考官、礼部、吏部、宰相、皇帝,录取标准又多以权势门第为转移。一般知识分子无靠山、门路窄很难进入。在这种状况下,个人关系全面启动,严重毒害知识分子精神面貌,败坏学校和社会风气。(3)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科举制的确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官吏任用大权由中央朝廷来行使,加强全国政权的统一和集

21、中。选官有统一标准,全国想做官的人都全力去适应这些标准,加强了思想的统一。向各地的庶族地主、平民打开了门路,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参政机会,调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促使广大知识分子只知埋头读书,养成极其驯服的性格,不易产生犯上作乱的思想,利于统治的稳定。它的消极作用表现在,国家只重视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学校失去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具有强大的欺骗性;败坏学风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4 【正确答案】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

22、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1)北宋时期书院兴盛的主要原因: 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佛教出于避世遁俗、潜心修行的宗旨,多选择环境僻静优美的山林建立寺庙。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书院的讲会制度就是借鉴了佛教的讲经方式。印刷术

23、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众都可以拥有的,才有可能使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2)书院具有的教育特点: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同时,许多书院还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有影响的印刷出版机关。书院的创建者、主持人大多是一方有名的学者,他们担任主讲时,一般都是讲自己的学术心得。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会讲等。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书院教学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 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师生关系融洽。(3)书院产生的历史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