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84704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 ) 、( )。2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3 “风”又称“国风”,共( )篇,是 15 个地方的歌谣,称为 “十五国风”。4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 )”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5 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 )。6 诗经中的“ 二南” 指的是 国风中的( )和 ( )。7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 )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2、8 国语是一部( ) 体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等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9 ( )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对诗经价值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10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 )为“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11 宋代刘辰翁称屈原的( )为“ 咏物之祖”。12 九歌共( ) 篇,最后一篇送神曲篇目是( )。13 东汉王逸注解楚辞的著作是( )。14 诗三百15 兴观群怨16 情志统一17 易经18 得意忘言19 楚辞20 简评“发乎情,止乎礼义” 。21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有什么影响?22 简述先秦说理散文的

3、成熟过程。23 离骚中的“ 香草美人 ”有什么寓意?比兴的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正确答案】 赋、比、兴【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 【正确答案】 思无邪【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3 【正确答案】 160【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4 【正确答案】 风雅【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5 【正确答案】 诗集传【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6 【正确答案】 周南,召南【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7 【正确答案】 虞书【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8 【正确答案】 国别体【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9 【正确答案】 论语阳货【知识模块】 先秦

4、文学10 【正确答案】 庄子【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1 【正确答案】 橘颂【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2 【正确答案】 11,礼魂【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3 【正确答案】 楚辞章句【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4 【正确答案】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 ,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 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 305 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5 【正确答案】 “ 兴观群怨 ”是孔子关于文艺的社会作用的全面论述,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兴” 是指诗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

5、读者感情激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观” 指通过诗歌可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和政治的得失。“ 群” 指诗可帮助人沟通感情,相互切磋,提高修养。“怨”指诗可以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情。【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6 【正确答案】 “ 情志统一 ”是毛诗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毛诗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情,是感情;志,是志向怀抱,但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毛诗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 ,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视志。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 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歌抒情言志的

6、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情志统一”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7 【正确答案】 易经,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 易 ”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 “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 前 “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8 【正确答案】 “ 得意忘言 ”是指庄子对言、意关系的看法。 庄子外

7、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 “得意忘言说 ”。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他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庄子的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

8、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9 【正确答案】 “ 楚辞” 这一名称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义称“骚体” ,它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 字的大量运用;一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一部楚辞体诗歌集,用“楚辞” 作书名,内有屈原离骚天问九章九歌及宋玉、景差等楚辞体作家的作品。所以,“楚辞” 既是一种诗体的名称,又是一部总集的名称。【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0 【正确答

9、案】 毛诗序能提出“发乎情,止乎礼义” 的诗学准则,既符合了封建统治的政治标准,也把握住了诗歌的本质,可以说它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正确性的。但如果把“ 发乎情,止乎礼义 ”此一准则放到当下的文化语境去予以探讨,其理论缺陷亦是明显的。(1)它过于看重文学、艺术的社会教化功能。在这里,它已不是单纯地以“文以载道”对诗歌提出要求,而是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匡正民风世俗,“ 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的政治目的而对诗歌作出规限,把文艺与政治直接对接起来,带有浓厚的现实功利性。虽然它承认诗歌也应“吟咏情性” ,但这 “情性”也只不过作为“ 以风其上”的帮扶政治上层的工具而存在着。这一理论否定了文学除了具有

10、功利性以外,还具有不容忽视的无功利性。诗人去写一首咏叹自然的诗,并不一定要带有某种“正得失,动天地 ”的现实目的,而可以仅是为获取某种纯粹、独立的审美体验。它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看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而只把文学看做一般意识形态,甚至只是一件为现实政治的宣教任务服务的附属品。(2)“止乎礼义”强调“志”比“ 情”重要,也就是强调了经封建道德规范的情感比未经规范的性情地位要高,强调了诗歌的理性思维要比感性情感的生发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这样看来,它轻视了感性形象在文学中的地位,而只是简单地把作品中的思想等同于理性观念,存在着在封建道德范围内将诗歌作为抽象理性概念的载体或传声筒看待的倾向。别林斯基

11、所说的“在真正诗的作品里,思想不是以教条方式表现出来的抽象概念” 可以看做是回击此一错误倾向的最有力的论据。(3)它束缚了创作主体的主观想象及其对艺术表现客体的独特领悟。虽然毛诗序提出“发乎情,民之性也” 这个注重创作主体情感的观点,然而这种 “民之性”又是在封建政治伦理道德的大前提下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它本质上仍很大程度地干预了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独立的驾驭能力,阻碍了文学创作获得多样性的特征,制约了文学反映、观照外在世界和内在自我的视角,使文学在面对纷繁的现实时,显得艺术表现力不足,由此某程度上更损伤了文学艺术的内容、技巧及文体风格等全方位的发展。【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1 【正确答案】 先

12、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1)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时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2)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我国古代小说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串联情节,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并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以预叙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结局。这些都是在左传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叙事传统。(3)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

13、貌描写、心理描写,而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的共同特点。(4)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这不仅是指诸如东周列国志之类以先秦叙事散文为题材的作品,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也和我国叙事文学最初成果是产生在历史著述中不无关系。【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2 【正确答案】 先秦时期,说理散文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儒家和道家的代表著作论语老子,以其弘深的思想,词约义丰的写作特点,对后世说理散文有广泛的影响。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但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论语言近旨远的说理,

14、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先秦说理散文,在语录体的发展变化中逐步成熟。战国中期的孟子散文也是语录体,全书不仅记录孟子的只言片语,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时代在孟子之前的墨子,和孟子同时代的庄子,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只是这些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因而就再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庄子中的许多篇章虽然围绕论题仍有

15、不少对话,但许多篇章整篇不是问答式的对话结构,而是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题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荀、韩之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从此以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3 【正确答案】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美人香草” 的意象。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16、。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离骚中缤纷的香草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界上美好品德的形象化,诗人正是通过他所铸造的这些绝美意象,展示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德。他还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追求。诗经的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实写;离骚的比兴,大多是虚构、想象,是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诗经的比兴大都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的客体,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联想;离骚却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性质,情具有更具体的寄托,构成一种象征体。诗经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离骚则构成了一个完整庞大的比兴系列。【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