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84762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第一次提及“ 攘外必先安内 ”反动方针的是( )。(A)国民政府组织法(B) “敦睦邻邦令”(C) 告全国同胞书(D)上海停战协定2 1942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先后夺取了焦作、开滦等煤矿,华北沦陷区每年向日本输送的原煤达 800 万吨。这说明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B)转嫁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C)以战养战,解决战争需要(D)削弱沦陷区内抗日武装的力量3 全面抗战爆发后

2、,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平型关战役(D)徐州会战4 1940 年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的指挥员是( )。(A)彭德怀(B)叶挺(C)周恩来(D)陈毅5 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6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7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枣宜会战(C)台儿庄战役(D)豫湘桂战役8 1941 年1942 年,中共在根据地建设中,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

3、础的措施是( )。(A)整风运动(B)反 “扫荡” 斗争(C)大生产运动(D)“三三制 ”原则9 1935 年,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10 以下关于中国官僚资本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四大家族为代表(B)凭借国家政权积累财富(C)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D)依附英美帝国主义11 四大家族垄断全国金融业的第一个重要基地是( )。(A)中央银行(B)中国银行(C)中央信托局(D)交通银行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2 东方会议13 柳条湖事件14 九一八事变15 伪满洲国16

4、国难会议17 “一.二八”事变18 塘沽协定19 何梅协定20 秦土协定21 史量才22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23 “八一宣言 ”24 七君子事件25 两广事变26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27 福建事变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一一引自中共 1936 年苏维埃土地法材料 2:1931 年 2 月,毛泽东按中央决定指示各级政府发一布告;“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_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

5、侵犯。”“ 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生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 3: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地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引自中共中央 1942 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问题材料 4: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引自 1947 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请回答:(1)材料 1 和材料 2 是党在哪一时期的土地政策?材料 2 对材料 1 在土地所有权问题上有什么改变? 你认为作

6、此改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 3 是党在哪一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 作这一调整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 4 与材料 1、2 之间有什么联系? 说明了什么?(4)综观四则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是什么?四、论述题29 评“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30 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31 评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3 【正确答案】 C

7、【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2 【正确答案】 东方会议为 1927 年 6 月 21 日,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由内阁首相田中义一主持,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田中

8、在会议上提出了明确的侵华方针对华政策纲领。纲领表明了日本企图分裂满蒙、扩张在华权益的方针。纲领勾画出田中内阁企图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政策的基本轮廓,“ 满蒙特殊论”则成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理论根据。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国策” 的重要会议。东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重大的武力侵华行动即将展开。【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3 【正确答案】 日本为侵略中国东北制造的事端。1931 年 9 月 18 日傍晚,日本关东军在奉天北面约 75 公里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 3 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钲据。爆炸后,日军向中国

9、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 500 多人的日军击溃。此事成为了日本发动“九一八” 事变的借口。【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4 【正确答案】 日本精心策划,为实现其独占东北,进而灭亡中国,称霸亚洲而制造的事变。“ 万宝山事件 ”和“中村事件”之后,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军关东部队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东三省,突然攻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

10、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东北三省被奴役达 14 年之久。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5 【正确答案】 “ 九一八事变 ”后,日本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1932 年 3 月 1 日,日本宣布伪满洲国成立,9 日,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粉墨登场,就任“ 执政” ,年号大同,定都长春,改称“新京”。9 月 15 日,日本正式承认伪满洲国,溥仪同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完全控制东北,逐步把它经营成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重要基地。1934 年 3 月,伪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改称“ 皇帝” ,年号康

11、德。通过伪满洲国这一傀儡政权,日本在东北实行了14 年之久的殖民统治。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政府投降。18 日凌晨,举行了伪满皇帝退位仪式,伪满洲国覆亡。【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6 【正确答案】 南京国民政府出面召集民间人士共商国是的一次会议。“九一八”事变后,民主党派和国民党内的反蒋派一致呼吁召开国难会议或国民代表会议,以争取实现他们的主张。在各方压力下,国难会议于 1932 年 4 月由汪精卫主持,在洛阳召开。出席者仅百余人。会议最使人注意的是“共同御侮案” ,它的原则是:凡侵害国家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之敌人,政府应用武力与外交抵抗到底,有违上述宗旨之条约概不签订;在政府努力

12、实行上项原则之时期内,全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概应以最大之力量,赞同政府共同御侮。这表明国民党政府坚持屈辱妥协的对外政策,不准人民起来抗日。此外,还有“政治制度改革案” 、军制改革、推进地方自治等案,但都无果而终。会议表明,国民党是决不肯改变一党专政统治的,是不会给人民民主权利的。【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7 【正确答案】 日本为侵略中国武装进攻上海的事件。1932 年 1 月 18 日,受川岛芳子指使的五名和尚与上海工人义勇军发生冲突,即“五和尚事件” 。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中国提出无理要求,并向上海增兵。1 月 28 日夜,日军向闸北中国驻军发起猛烈进攻,“ 一.二八 ”事变就此爆发。驻守上海的

13、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但由于蒋介石政府的对日妥协和投降政策,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协定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而日本则可以驻扎军队。【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8 【正确答案】 1933 年 5 月,国民党政府和日本关东军签订的停战协定。1933年 5 月,国民党政府代表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称塘沽协定。主要内容为:中国军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镇、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日军确认中国军队已撤退后,不超越该线续行追击,且主动撤归长城线。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协定

14、之线以北及以东地区内由中国警察机关维持治安。这样,国民党政府实际上承认日本占有东三省及热河,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使华北门户洞开。【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9 【正确答案】 于 1935 年日本强迫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旨在进一步控制华北的协定。1935 年,日本借口中国当局破坏了塘沽协定,由东北调遣军队人关,进行武力威胁。6 月 9 日,日本天津驻屯军司梅津美治郎向国民党政府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 觉书 ”。何应钦与日方秘密会谈后,全部承诺日方的无理要求,出卖了华北的大部分主权。此即通称的何梅协定。主要内容有:取消河北境内的一切党部,撤退驻河北的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解散国

15、民党军分会训政处及蓝衣社等机关;撤免河北省主席于学忠及日本提出的其他官吏和禁止一切抗日活动等。【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0 【正确答案】 此为 1935 年 6 月日本强迫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旨在进一步控制华北的协定,协定由侵德纯与日方代表土肥原贤签订。协定规定:二十九军撤离察北地区;接触排日机构;就张北事件向日方道歉,处罚有关人员;禁止山东移民通过察省;两星期内完成上述工作。作为协定的解释事项,双方密约如下:承认日伪在蒙古的活动;招聘日本军事及顾问;帮助日方设立各种军事设备;给日本人在该区旅行、调查提供方便。通过秦土协定,日本实际上控制了察省北部地区。【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1 【正确答案】 中国

16、报业家。1908 年,任时报主笔。1912 年,同张謇等人购得申报产权,自任总经理。1929 年,又陆续购进新闻报和时事新报等大部分的股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报业资本家。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团结抗日,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对申报进行改革,邀请爱国人士黄炎培、戈公振等人进报馆设计部。改革副刊“ 自由谈 ”,大量发表鲁迅、茅盾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从1932 年起,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出版申报月刊等。1934 年 11 月 13 日,在沪杭公路上被国民党特务刺杀。【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2 【正确答案】 1933 年 11 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联合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

17、国人民革命政府,由李济深任主席。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举行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同蒋介石集团公开决裂。蒋介石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坚持了不到两个月,最后失败了。【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3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发表的宣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 年 8 月 1 日,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通常称为“八一宣言 ”。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民党政府加紧卖国的情况下,亡国灭族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呼吁各党派、各

18、界同胞和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倡议成立国防政府;号召全体同胞总动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八一宣言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对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4 【正确答案】 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等 7 人因进行抗日救国活动而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的事件。1936 年 7 月 15 日,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宣言性文章,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红军、共同抗日。对此国民党政府竟以“危害民国”的罪名,于 11 月 23 日凌晨,在上海非法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史

19、良七人,制造了震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同胞和广大爱国侨胞的义愤,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5 【正确答案】 1936 年两广军阀联合反对蒋介石的事件,又称“六一事变” 或“六一运动”。两广军阀自 1931 年以来就处于独立、半独立的状态,一直与南京中央政权相对峙。1936 年 5 月胡汉民病逝,两广势力失去重心,蒋介石企图趁机消灭两广势力。两广军阀为了自存,决定举兵反蒋。时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他们便以“抗日救国 ”为名出兵反蒋。对此,蒋介石调集军队准备迎战,战争一触即发。由于全国上下反对内战和中间人士从中调解,双方妥协,避免了战争,广西问题和平解

20、决。这就结束了两广地方实力派与南京蒋介石政权对峙的状态,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6 【正确答案】 由爱国将领冯玉祥等人组织的抗日队伍。“九一八” 事变后,冯玉祥多次通电呼吁团结抗日,反对蒋介石的抵抗政策,1933 年春,日军进犯察哈尔。冯玉祥等人为保卫察哈尔,收复失地,于 5 月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6 月,同盟军召开军民代表大会,冯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方振武为北路前敌总司令,率部迎击日伪军。6 月下旬至 7 月初,同盟军连续收复康保等县,并乘胜收复多伦,将日军驱逐出察哈尔。蒋介石为整垮同盟军,除派人分化瓦解外,还调集军队向张家口进逼。冯玉祥被

21、迫通电下野。同盟军一部被国民党政府收编,方振武、吉鸿昌等人率余部转移至张北,坚持抗日反蒋。后在蒋军和日军的夹击下失败。至此,抗日同盟军完全解体。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虽以失败告终,但其抗日精神激发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全国的抗日运动。【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7 【正确答案】 1933 年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福建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简称“ 闽变” 。 “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等人由于主张抗日,与蒋介石的矛盾日益激化。11 月 20 日,李济深等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福建事变爆发,蒋介石抽调部队进攻福建政府。1934 年 1 月,福建事变失败。福建事变的发生,表明国民党内

22、部对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的不满。事变虽然失败,但是,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8 【正确答案】 (1)是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材料 1 规定土地归苏维埃政权公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材料 2改为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是党在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目的是调整阶级关系,既调动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又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3)材料 4 是材料 1、2 土地政策的继续和发展。说明抗日战争胜利

23、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反封建斗争重新成为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4)主要依据:不同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主要任务。出发点: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借以战胜一切敌人。【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四、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1931 年“九一八” 事变后至 1937 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前夕,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一项基本政策。“九一八” 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国民政府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并把它作为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这种政策所带来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国民政府的

24、一系列内政外交活动上。对内表现:首先,调集军队剿灭共产党,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从 1932 年底到 1934 年 10 月蒋介石国民政府向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第五次军事围剿,迫使红军长征。长征途中,蒋介石又派军队围追堵截,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其次,削弱国民党内部异己力量,加强个人权力。1933 年 5 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蒋介石借口冯玉祥妨碍政令统一,组织军队扼杀同盟军,于 1933 年底摧毁了这一抗日政权,大大加强了蒋介石的个人权力。对外表现:“九一八” 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 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对日寇侵略不作任何抵抗,致使东北三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全部沦

25、陷,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拒绝支援坚持抗战的十九路军,并调他们到南方围剿共产党,致使上海抵抗失败,中国被迫签订淞沪停战协定,1935 年,国民政府又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致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民族危机加深。由此可以看出,“ 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的实质是,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把 “安内”摆在第一位,借“ 攘外” 的口号来争取全国舆论的支持,以求尽快实现其剿灭共产党、消除异己的目的。这一政策本质上具有独裁、妥协的性质。反映了国民党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急剧变动时期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本认识。“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巨大影响

26、,在这一误国害民的方针指导下,日本的侵略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反而越来越猖狂,中国大片国土沦陷。同时,中国的反共内战也越打越大,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1936 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了“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政府开始逐步把重心放到抗日上,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带领中国人民投入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30 【正确答案】 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正确分析了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秦邦宪等到西

27、安。张、杨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事变的正确方针和条件。最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了联抗战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使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化,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宣告了国民党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中共“逼蒋抗日”方针实现。从此内战基本结束,给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建立了必要的前提。揭开国共两党的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第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显示了中国各阶层强烈要求团结抗日的愿望。第

28、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明中共能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进一步成熟。也表明了中共团结抗日的诚意。【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31 【正确答案】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举起抗日大旗,号召“ 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 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 年 12 月,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

29、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中国共产党改编工农红军。9 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抗日民族战线形成的促成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对日本的侵华,国民党各派别有抗日斗争的要求和表现。日本侵华,影响到了英美的在华利益,促成了蒋介石态

30、度的变化。(3)评价: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是全民族广泛而长期的合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这一特点,加重了统一战线的不稳定性。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和军队,中国共产党只掌握局部政权,但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它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始终。(5)经验教训: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号召、倡导、坚持不懈的产物,是全国人民大力推动的产物。合作是在民族生存关头提出的,民族存亡压倒一切。国共两党相互让步,是实现合作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合作中两党都应克服内部的消极因素。在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的条件下,可以承认两种制度长期并存。【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