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84788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称为( )抑制。(A)外(B)超限(C)消退(D)分化2 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A)内受感觉(B)本受感觉(C)外受感觉(D)运动觉3 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感知(B)记忆(C)想像(D)表象4 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同时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集中5 ( )智力不属于加德纳 “多元智力

2、理论”中的智力类型。(A)音乐(B)内省(C)空间(D)操作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6 经典性条件反射7 绝对感觉阈限8 泛化9 内部言语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10 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及其信号功能。11 什么是神经元? 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12 简述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13 试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14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

3、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外抑制。如突然出现强声,会立刻使原来的活动受到抑制。巴甫洛夫对外抑制的解释是额外刺激物的出现引起皮层相应部位较强的兴奋时,这个新的兴奋中心增强了它对周围皮层区域的抑制,使原来的条件反射被抑制。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来源来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属于外受感觉的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均属于内受感觉。本受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本受感觉是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

4、反映。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创造新形象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所以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注意可以相对维持在不同的对象上。这就是日常所说的“一心二用”。严格地说来,一心不能二用,因为一个人很难同时完成两件要求高度集中注意的事情。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许多活动要求人们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讲课,既要讲授,还要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司机开车,既需要驾驶车辆,又需要留意马路上的会车和行人等等。因此,正确

5、答案为 C。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 7 种能力:语言能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逻辑数理智力,包括数字运算与思维思考的能力;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内省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6 【正确答案】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

6、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反应形式。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巴甫洛夫认为,无条件刺激物和无关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可以形成两个兴奋灶。由于多次重复,两个兴奋灶就会沟通起来,形成暂时神经联系,这就是条件反射的基础。新的条件反射不仅可以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而且可以在旧的、已经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系统是动物和人的一切学习行为的基础。条件反射形成后随着条件的变化,可产生抑制。7 【正确答案】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那种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它是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

7、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相反,绝对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在公式中,E 代表绝对感受性,R 代表绝对感觉阈限。阈限的值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且人的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是不同的。不同个体的绝对感觉阈限也有差异,而且感觉阈限也会因机体健康状况或机体生理状况及一些其他心理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8 【正确答案】 泛化是指条件反射建立以后,不仅原初的条件刺激,而且与原初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能引发条件反应的现象。泛化的强度与刺激的相似程度有关,刺激的相似程度越高,泛化反应的数值就越

8、大。巴甫洛夫用兴奋辐射给予说明,即条件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了一个兴奋点,该兴奋点向周围“辐射” 兴奋,使附近的类似刺激投射区也发生兴奋,引发反应。9 【正确答案】 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语言,是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有两个主要特点,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和言语结构的不定型性。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不直接用于交际,只是个人自己的言语活动,所以在内部言语中,语句的许多组成部分被省略。内部言语也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当人们计划自己的外部言语时,内部言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10 【正确答案】 (1)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过

9、程而产生的心理过程,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即客观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与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情绪和情感的源泉。情绪和情感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2)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个体以体验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一定影响的功能。在人类的活动中,情绪和情感是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人通过情感的评价方式把主体的愿望、需求、态度或观点传达给周围人或去影响对方。例如,机

10、体的饥、渴、疼痛所引起的情绪表现,是表示个体对特定对象的需求;悲哀是表示对人对事的惋惜;愤怒是对某种状况的不满。这都说明情绪、情感具有信号功能。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包括以下几层含义:a人的情绪、情感一旦和有关事物结合起来,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具有情感色彩的记忆映像。b人一旦有了情绪、情感的记忆经验,不仅见到某类事物会引起相应的情绪,而且再度遇到某些表情也能领会它的含义,并对它做出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及行为上的趋避动作。c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意义性的鉴别经常是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例如,在实验中,当被试接受到故事讲授者的情绪信号后,也会激起相应的情绪活动或情绪共鸣。11 【正确答案】 (

11、1)神经元的含义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系统由大量神经元组成。1891 年,瓦尔岱耶提出了神经元这一名称,并确立了神经元学说。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细胞体大小不一,有细胞核。通过生化反应,细胞体为神经活动提供能量。树突较短,长度只有几百微米,形状如树的分枝,其作用类似于电视的接收天线,负责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比树突长,也称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分布于其他组织中,并形成各种神经末梢;许多平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成为分布于全身的神经。轴突的作用是将神经冲动由细胞体传至远处,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肌肉与腺体。有些神

12、经细胞的轴突上包有髓鞘,髓鞘由胶质细胞构成,起着绝缘作用。轴突的末梢有许多膨大的分枝,称为突触小体,它是传递信息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的发放端。(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通常,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接收刺激信息并将其向中枢输送的神经元称为感觉神经元;将脑和脊髓加工后的信息向效应器传递的神经元称为运动神经元;把信息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传向另一部分的神经元称为联络神经元。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即两

13、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着信息的方向、范围和性质。12 【正确答案】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受人的意识自觉调节和支配,主动地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要求。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要做到:(1)要求具体,目的明确。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因为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对所从事的学习、工作的目的、任务越明确,对其意义的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达到目的的愿望也越强烈,就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2)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如,及时提出问题、进行积极的

14、思维活动,有利于集中注意;提出“ 加强注意 ”的自我要求,适时地提醒自己 “必须注意”,有助于克服分心;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等,都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3)培养间接兴趣。在有意注意中,注意和兴趣的关系往往是间接的。这种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所达到的目的、获得的结果感兴趣。由于对活动的目的、活动结果的兴趣,人们就会自觉地把注意维持在该活动上。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产、生有意注意。(4)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排除干扰。有意注意是与排除干扰相联系的,人在进行某种活动中,难免不碰到其他诱因或环境的干扰,使注意难以集中,这就需要意志的努力与干扰作斗争,坚强的

15、意志力则有利于克服分心,集中注意。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13 【正确答案】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地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则是在活动中由于练习而巩固、并在活动中应用的基本动作方式。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联系论述如下:(1)三者之间的区别所属的范畴不同。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技能是在活动中由于练习而巩固、并在活动中应用的基本动作方式,它以行动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而能力的发展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完成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知识、

16、技能可能取得的成就。生理机制不同。知识、技能赖以获得的神经机制,是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和动力定型,而能力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和巩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特性。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知识是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中对相应经验的概括化结果,技能是在行为方式的练习巩固过程中对相应行为方式的概括化结果,而能力则是调节行为、活动的相应心理过程的概括化结果。迁移的范围不同。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范围都比较狭窄,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能力则有相当广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间(即使它们并不很相似)发生作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较之能力的发展,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

17、快一些,能力也不是永远随知识、技能的增加而成正比地发展。(2)二看之间的联系能力与知识、技能是紧密相联的。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例如智力落后的儿童,掌握知识较慢、较难,学习跟不上正常儿童;超常儿童因为智力发展水平较高,一年内可以掌握一般儿童 2 到 3 年才能学完的知识。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是发展能力的条件和因素。两个具有同等知识水平的人,不一定具有同等水平的能力。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则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发展学生的能力简单地等

18、同起来,也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来衡量他们的能力高低。同时,也要注意通过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使能力得到发展。14 【正确答案】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需要:(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学校应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使性格得到健康发展。(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实施有效奖惩,是对行为习惯进行外部监督的基本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好的性格特征,矫正不良性格特征。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应及时给予赞扬、奖励等正面强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3)充分利

19、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榜样是青少年模仿的对象,榜样作用在个体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很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具体培养时,不可忽视运用榜样的作用。教师可通过树立历史上的伟人、现实中的模范和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等作为榜样,让学生学习,以对这些榜样的优秀性格进行模仿与认同。以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为榜样,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因为是同龄伙伴关系,年龄相近,有共同语言,而且天天在一起,耳濡目染,所产生的影响更大。教师本身对学生也具有榜样作用。在学生面前,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纪律的执行和监督者,理所当然地被要求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这种作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可能对学生起到表率作

20、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良好的集体和集体舆论对学生的性格形成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内,组织领导和集体舆论的形成,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作用很大。通过集体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和集体主义性格特征,而且其他许多优良的性格特征,如诚实、助人、组织性、纪律性、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也都能得到培养。(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的核心成分,世上绝对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学生的性格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培养学生性格时要注意到学生性格在素质基础上客观存在的差异,以及在形成原因上的客观差异,不能不顾及这些差异的存在

21、,强求千人同“性” ;相反,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允许对不同学生确定不同的性格培养目标。(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 越来越重要,尤其到了青年期,它起着主导作用。通过自我意识,个体塑造自己的性格,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只有既不自视过高,也不自我贬低,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和集体的教育力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并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不同学生的性格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在教育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塑造自己的性格,进行自我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