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转移性支出2 政府采购制度3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4 最低费用选择法5 公共定价法6 再贴现制度7 公开市场业务8 货币创造乘数9 总需求曲线10 总供给曲线11 就业创造标准12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13 有保证的增长率14 新古典增长模型15 价内税与价外税16 税收中性17 税负转嫁18 拉弗曲线19 收入指数化20 税制类型21 税制结构与税制模式22 分类所得税23 综合所得税24 税制改革25 市场出清26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二、简答题27 商业银行体系为什么能使原始存款扩大若干倍?通过什么方式?28 按照西方学者
2、的观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29 主流经济学的总需求曲线(AD)是如何得到的?30 主流经济学的 AS 曲线是如何得到的。相应的政策含义是什么?31 简述“十五 ”时期以来我国财政加大对 “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32 简要说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政策含义。33 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34 简述增值税的优点。三、论述题35 梯度渐进增长论36 试述新古典增长模型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借鉴意义。37 试论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38 我国 1994 年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9 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价格、工资黏性的?请加以评论。四、计算与证明40 假定一个经
3、济的消费函数是 C80008Y,投资函数为 I2 200100r,经济中货币的需求函数为 L05Y250r,若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M60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41 假设某一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 18,如果衰退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系数为h04,那么政府通过制造 10的衰退如何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 4的目标。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正确答案】 指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知识模块】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2 【正确答案】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
4、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知识模块】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3 【正确答案】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知识模块】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4 【正确答案】 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知识模块】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5 【正确答案】 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
5、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通信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的价格。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知识模块】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6 【正确答案】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行为。在需要现金时,商业银行可以持合格的有价证券到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或进行抵押贷款,这时,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再贴现率执行货币政策。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
6、再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这种政策也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知识模块】 宏观经济政策7 【正确答案】 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社会货币供应量;反之,中央银行可以卖出政府债券,以便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它是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工具。【知识模块】 宏观经济政策8 【正确答案】 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根据银行体系的制度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取一定比例留作准备金
7、,而另一部分可以由银行向客户放款,从而进一步增加货币供给量。如此继续下去,整个银行系统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 。式中:AD为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的存款;r d 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知识模块】 宏观经济政策9 【正确答案】 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表示经济当中的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中的消费需求量和投资需求量减少,因而总需求量通常与价格总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知识模块】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10 【正确答案】 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中可供使用的商品和劳务总量。表示经济中的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
8、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中的商品及劳务的供给量增加,因而总供给量通常与价格总水平呈同向变动关系。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知识模块】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11 【正确答案】 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知识模块】 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12 【正确答案】 在 20 世纪 40 年代由哈罗德和多马相继提出的分析经济增长问题的模型。由于基本分析思路相同,因而被合称为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基本形式为:,式中:v 为资本产出比;s 为储蓄率。模型表示,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成反比。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当实际
9、经济增长等于资本家意愿的经济增长率并且等于人口增长率时,经济才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同时认为,这一增长路径很难达到,因而是一“刃锋” 。【知识模块】 经济增长13 【正确答案】 资本意愿的经济增长率,它由社会的储蓄率与资本家愿意的资本产出比所决定,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v w 为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一产出比,s 为储蓄率。【知识模块】 经济增长14 【正确答案】 20 世纪 50 年代由索洛等人提出的一个增长模型。由于它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沿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思路,故被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这一模型假定:全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 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
10、; 储蓄率不变; 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人口增长率不变。从而得到 sf(k)k nk,式中:s 为储蓄率;k 为人均资本占有量;yf(k)为人均形式的生产函数;n 为人口(或劳动力)增长率;k 为单位时间内人均资本的改变量。模型表明,一个经济社会在单位时期内(如 1 年)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 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另一部分是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为新增加的人口配备设备nk。第一部分被称为资本的深化,而后一部分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该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加,条件是 k0,此时经济以人口增长率增长。促进入均产出量和人均收入量增加的途
11、径是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储蓄率和降低人口的出生率。【知识模块】 经济增长15 【正确答案】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与之相适应,价内税的计税依据称为含税价格,价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税价格。【知识模块】 税收原理16 【正确答案】 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知识模块】 税收原理17 【正确答案】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知识模块】 税收原
12、理18 【正确答案】 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知识模块】 税收原理19 【正确答案】 政府对付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时采取的一项措施。所谓收入指数化是指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比如政府规定,工人工资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在实践中,收入指数化的作用在于降低通货膨胀在收入分配上的影响。【知识模块】 通货膨胀理论20 【正确答案】 税制类型是指一国征收一种税还是多种税的税制。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只征收一种税的税制称为单一税制,同时征收两种以上税种的税制称为复合税
13、制。【知识模块】 税收制度21 【正确答案】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只有在复合税制类型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问题。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税制模式是指在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类税作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主体税种(税制模式),决定着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知识模块】 税收制度22 【正确答案】 它是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或来源)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知识模块】 税收制度23 【正确答案】 它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综合征收。这种税制多采用累进税率,并以申报
14、法征收。【知识模块】 税收制度24 【正确答案】 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旧税种的废弃,还有税种搭配组合的变化。【知识模块】 税收制度25 【正确答案】 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订了场上的商品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以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存在超额供给,每个市场都处于或趋于供求相抵的情况。【知识模块】 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歧26 【正确答案】 是理性预期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引申,是对凯
15、恩斯主义理论进行的尖锐批判。该理论的基本假设仍是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其发展在于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经济周期和实际经济周期)和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知识模块】 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歧二、简答题27 【正确答案】 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一定的比例留作准备金。这一比例是由中央银行依法规定的,故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得银行体系中可以成倍地创造货币供给。 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 10。若有一家商业银行增加了 100 元的存款,那它就可以贷款 90 元。客户将这 90 元存入自己的账户,则为他开户的银行就可以放款 81 元。如此等等,银行系统中增加的存款额为10010
16、0.(1 10) 100.(1 一 10) 2100(1 一 10) n。 一般地,如果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了 AD,那么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rd 留有准备金,整个银行系统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 。当然,上述存款扩大的倍数是以所有增加的存款在银行系统内全额流动为条件的。【知识模块】 宏观经济政策28 【正确答案】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以及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实现就业、价格总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在实践中,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
17、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可以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也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具体地说,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
18、币供应量。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降低贴再现率,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能够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随着经济中货币量的改变,影响了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国民收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知识模块】 宏观经济政策29 【正确答案】 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表示经济中的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在两部门的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通过分析消费和投资二者的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
19、总需求曲线。 依照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在既定的价格总水平下,经济中的货币量是总需求量的货币反映。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货币被用来满足交易和谨慎以及投机需求。交易和谨慎构成了消费需求,而用于投机的货币则通过金融市场转化为投资需求。因此不同的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由 ISLM 模型得到,即:I(r) S(Y) 与 L1(Y)L 2(r) ,从中消去利息率,即得到总需求函数。 对应于不同的价格总水平,既定的名义货币量表示的实际货币量相应与价格总水平发生变动,从而肼曲线发生变动。对应于不同 LM 曲线,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将决定不同的总需求量。在 IS 曲线既定的条件下,价格总水平
20、提高,实际货币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减少,从而经济中的总需求量减少,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知识模块】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30 【正确答案】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中可供使用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在生产技术等因素既定的条件下,社会的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呈同方向变动。总供给曲线是表示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价格总水平影响总供给量的基本过程是,价格总水平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资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就业量通过厂商的生产影响经济中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因此,总供给曲线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劳动市场的均衡分析、生产函数再到总产出量的过程而得到的
21、。 不同派别在推导总供给曲线过程中的区别在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按照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价格总水平对短期和长期的需求和供给具有不同的影响,因而总供给曲线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1)在短期内,由于工人具有货币幻觉,只注重货币工资,并且经济中货币工资通常具有下降刚性,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结果价格总水平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在充分就业前和充分就业后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货币工资既定的条件下,如果价格总水平使得实际工资高于劳动市场的均衡水平,那么,在劳动市场上,需求量小于供给量,因此,就业量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并且,如果价格总水平提高,需求量增加,从而就业量增加。这就是说,在低于充分就业状态时,价格总水平
22、与就业量从而与总产出量呈同方向变动。 如果价格总水平决定的实际工资低于劳动市场的均衡水平,那么劳动的需求量超过充分就业量,因而势必造成货币工资提高,从而使得实际工资趋向于劳动市场的均衡水平。这说明,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劳动量处于充分就业水平。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可以得到主流经济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AS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潜在产量水平前的区域内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如图 2121 所示。 (2)在长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如果价格总水平提高,实际工资下降,那么厂商愿意雇用更多的劳动力,但劳动者并不愿意在这一实际工资下提供厂商所需要的劳动。结果,货币工资必然会升高,直到劳动市场在此处于均衡状
23、态为止。如果价格总水平下降,实际工资随之提高,厂商会减少劳动使用量,从而导致失业。这时,劳动者会降低货币工资,以促使实际工资下降,直到实现充分就业为止。这表明,无论价格总水平多高,经济总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即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如图 2122 所示。 (3)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的均衡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经济可以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此时增加总需求,导致均衡产出水平增加。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增加总需求只会影响价格而不增加总产出和均衡收入。【知识模块】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31 【正确答案】 “ 十五” 时期以来,
24、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三农”投入的政策精神,连续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大对“三农” 的投入。主要措施有: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从 2004 年减免农业税和取消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2006 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这一政策的实施,减轻农民负担 1250亿元,人均减负 140 元。为此,中央财政于 20042006 年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9683 亿元。2)实行 “三补贴” 政策。从 2004 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即对种粮农民按种植面积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推广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2006 年又因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对种粮农民实行综合
25、补贴,3 年来累计补贴 6326 亿元。 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主要表现在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2006 年中央财政用于“ 三农 ”的资金增长 142,高于上年 09 个百分点,国家基建支出预算用于农业投资的比例为 457,高于上年 1 个百分点,新增预算内基建投资 100 亿元,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032006 年,支持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累计高达 9616 亿元,保护天然林和营造林木资金 326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金 80 亿元。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
26、从 2006 年起,按照“ 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负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 的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负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2006 年至 2010 年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将达 2182 亿元,同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实验培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知识模块】 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32 【正确答案】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在西方出现的有关经济增长的新理论。该理论的产生最直接的原因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存在的缺陷。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以内生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积累等来解
27、释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因而该理论也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目前还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加以概括,严格说来,新经济增长理论是一些持类似观点或使用相同方法的增长模型。其代表人物除了 P.罗默和 R.卢卡斯之外,还包括 G.格罗斯曼、E.赫尔普曼、R.巴罗、P.阿格亨、P. 克鲁格曼、A.扬、L. 琼斯、S.雷贝洛等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相互作用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这些内生因素也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在众多的因素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技术进步是由内生决定的。技术、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具有外部效应,这种外
28、部效应使得生产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的趋势,构成了经济实现持续增长所不可缺少的条件。由于外部效应的作用,经济的均衡增长率通常低于社会最优增长率。 影响经济当事人最优选择行为的政策,例如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可以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新经济增长理论使得稳态增长率内生化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条:在收益递增和外部性条件下考察经济增长因素中的技术因素,技术投入是由模型内生所决定的。可积累的生产要素具有固定的报酬,则稳态增长率就是由这些生产要素的积累率所决定。到 20 世纪 90 年代,模仿和创新等行为也被纳入到了经济增长模型之中。新经济增长模型的政策含义也是明显的,由于经济增长率不仅取
29、决于人口增长率,而且也与储蓄率和技术进步有关,因而政府采取促进积累和提高技术水平的政策对经济增长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新经济增长理论建议政府对物质资本、设备投资和基础设施增加投资,同时鼓励人力资本的积累,加大科技投入。【知识模块】 经济增长33 【正确答案】 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嫁的程度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的有供求弹性的大小、税种性质的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以及税负转嫁与经营者利润增减的关系等。(1)供求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2)税种的性质不同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税负转
30、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价格,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及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所得课税往往难以转嫁。(3)课税范围的宽窄课税范围宽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因为课税范围宽,消费者难以找到应税商品的替代品,只能购买因征税而加了价的商品。(4)经营者的目标经营者的利润或市场份额目标与税负转嫁也有一定关系。经营者为了全部转嫁税负必须把商品售价提高到一定水平,而售价提高就会影响销量,最终影响经营总利润或市场份额。此时,经营者必须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商品销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
31、售量。【知识模块】 税收原理34 【正确答案】 增值税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是我国现行税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税种。它的优点表现在:1)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2)增值税采取道道课税的课征方式,并以各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为计税依据,可以使各关联企业在纳税上互相监督,减少乃至杜绝偷税漏税。3)增值税的课征与商品流转环节相适应,但税收额的大小又不受流转环节多少的影响。4)企业的兼并和分立都不影响增值税额,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5)对于出口需要退税的商品可以实行零税率,将商品在国内已缴纳的税收一次全部退还给企业,比退税不彻底的一般流转税更能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知识模块】 税收制度三
32、、论述题35 【正确答案】 它也称内外因素论。英国经济学家皮库克与威斯曼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 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 GDP 上升呈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一旦发生了外部冲突,比如战争,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而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即税收容忍度提高了;同时,此时产生了所谓“替代效应 ”,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增加。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上升之前的水平。一般情况是,
33、一个国家在结束战争之后,总有大量的国债,公共支出会持续很高。【知识模块】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36 【正确答案】 鉴于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得出了经济不稳定的结论。经济学家在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修正。索洛等人创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例。新古典增长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假定:全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劳动与资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并不能完全替代; 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储蓄率,即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保持不变; 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人口按照一个固定速度增长。 利用人均生产函数的形式 yf(k),新古典增长模型可以概括为:sf(k) knk,式中:k 为人均资本占
34、有量;s 为储蓄率;n 为人口(或劳动力)增长率,为单位时间内人均资本的改变量。上述模型表明,一个经济社会在单位时期内(如 1 年)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七,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另一部分是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为新增加的人口配备设备 nk。第一部分称为资本的深化,而后一部分发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基于上述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中自发的作用将使人均资本量维持在 k0 的水平上。此时,经济会因为劳动力的增加而稳定增长。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其增长率为人口增长率,如图 2131 所示。 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具有明
35、显的政策含义。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种途径:提高总产量,即提高技术水平。 提高储蓄率,使得人均资本量增加。降低人口出生率。这些对于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知识模块】 经济增长37 【正确答案】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由于宏观经济均衡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因而通货膨胀的成因也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增加都会对社会总需求增加产生影响。如图 2141 所示,在总供给曲线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增加
36、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但在经济处于不同状况时,需求拉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也不相同。在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总需求增加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较小;而在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或充分就业状态时,总供给增加会遇到生产能力的限制,因而总需求增加主要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供政府采取的方案是人为地制造衰退。既然通货膨胀是由于超额总需求所致,那么降低总需求水平,从而增加失业,减少收入,则会使得通货膨胀率降低。制造的衰退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率下降的速度也就越快。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37、成本推动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无论是工资还是利润,如果超过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速度,则会对商品和劳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实践中,工会对工资增长率的要求以及垄断厂商借用市场支配力索要高价都会对生产成本增加产生影响。如果要素收入的增长超过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就会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在总需求既定的条件下,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表现为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导致一般价格水平提高。 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政府主要采取收入政策逆转通货膨胀。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对货币收入和价格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政策。收入政策往往借助于工资、价格管制、收入指数化和一定的税收政策来实现。 政府采取的工资
38、、价格管制手段主要有:对工资和价格进行直接控制;对工资和价格规定指导性指标;对厂商和工会进行道义劝告。通过这些手段,以期达到限制产品价格和工资上涨幅度的目的。这种手段一般短期内较为有效,但长期内会对市场机制起到限制作用。 收入指数化是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等收入与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收入也随之上升。例如,政府规定,工人工资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收入指数化政策侧重于消除通货膨胀对收入的影响。 除此之外,政府也采用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作为补充。为了更好地使指导性的工资、价格政策有效,国家对那些执行政策的经济当事人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惩罚违规者,以便促进通货膨胀
39、率的下降。 (3)通货膨胀的成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因而政府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也并非是单一的,往往是各种政策搭配使用。【知识模块】 通货膨胀理论38 【正确答案】 1994 年税制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体系。税制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1)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调整税种布局,确定合理税率,理顺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时,合理划分中央税种和地方税种,为理顺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创造条件。2)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主要是统一企业所得税,完善流转税,改变按不同所有
40、制、不同地区设税种和税率,并使各类企业之间税负大体公平,为平等竞争创造条件。3)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调节作用,使个人收入分配保持合理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4)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简化、规范税制。主要是取消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税种,合并重复的税种,开征必要的新税种。6)保持原有的税负总水平,既不增加企业总体税负,又不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但一些地方、部门、企业以及个人的利益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税制改革理应是利益关系和分配格局的调整。7)严格控制优惠减免,规定除税法、税收条例所列的减税免税项目外,
41、在执行中不准随意减税免税。1994 年税制改革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1)以推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的流转税体系,对外资企业停止征收原工商统一税,统一实行新的转税制。2)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取消原来分别设置的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同时,国有企业不再执行企业承包上缴所得税的包干制。3)统一个人所得税,取消原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统一实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4)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如调整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取消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
42、、烧油特别税、奖金和工资调节税;开征土地增值税、证券交易税;盐税并入资源税,特别消费税并入消费税等。【知识模块】 税收制度39 【正确答案】 新凯恩斯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价格和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包括: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和交错调整工资论、不完全竞争论、市场协调失灵论、劳动市场论和信贷配给论等。菜单成本论认为,菜单成本的存在阻碍厂商调整价格,所以价格有黏性。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编印更改价目表等所花费的成本。也包括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价。因此,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地变动价格,所以价
43、格水平有黏性。交错调整价格和交错调整工资论以理性预期假设为前提,认为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时间是交错进行的。交错调整导致价格和工资具有惯性。因而,即使存在理性预期,政府政策仍有积极作用。不完全竞争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利用垄断力定价时,价格通常不会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价格对总需求变动不敏感,导致产量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另一方面,总需求变动具有外部影响,可以通过宏观经济中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放大,导致经济波动。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经济不存在自发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机制,因而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才能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市场协调失灵论是新凯恩斯主义为解释非市场出清原因而提出的一种
44、新理论。市场协调失灵论从市场机制不能协调众多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来说明市场失灵。他们认为,在一个由许多经济当事人构成的经济体系中,尽管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之间的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而,每个经济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单个经济人无力协调整个经济行为,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协调失灵,使市场机制不能确保经济处于有效率的均衡状态。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改变协调失灵的状况,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劳动市场论多侧面地探讨了工资黏性和失业的原因。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隐含合同、局内人的压力、效率工资等都是工资黏性的原因。隐含合同是指风险中性的厂商与风险厌恶的工人之间存在着非正式的协议;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
45、差别使得厂商面临着来自于厂商内部在职工人的压力;效率工资则说明,劳动的效率并不总是常数,它与厂商的工资呈正方向变动。为了保持效率,工资是以高效率工人的标准制定的。所有这些,使得实际工资出现黏性。信贷配给论认为,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上,利率和配给机制都在起作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供给方不完全了解风险程度,因而可能存在信贷配给。政府货币政策能成功地纠正信贷市场失灵,提高信贷市场效率,降低市场风险,增进社会福利。总之,新凯恩斯主义注意到了市场的不完全特征,强调与各种市场失灵相联系的工资和价格黏性所导致的市场非出清,进而解释短期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原旨。并为原有的宏观经济理论提供
46、了更符合实际的微观基础。同时,新凯恩斯主义也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不过,新凯恩斯主义最大的问题在于对黏性原因的解释过于散乱,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框架。【知识模块】 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歧四、计算与证明40 【正确答案】 经济中的总需求来源于 ISLM 模型, 即:I(r) S(Y)与 L1(Y)L 2(r) 代入已知条件, 得到 2200100ry80008y 与 05Y 250r解得 2y15000 ,即 y7500 为经济的总需求函数。【知识模块】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41 【正确答案】 假定人们按上一年的通胀率形成下年度的预期,那么该经济的价格调整方程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t t1 04u t。 在政府作用下,第一年,尽管人们对通胀率的预期为 18,但衰退使通胀率下降到 1180410 18414。 第二年,人们的预期由 18下降到14。若政府继续人为地制造衰退,则该年度的通胀率为 214410。 第三年: 3104 6。 第四年: 46 42。 可见,按假定,经过 4 年即可实现目标。【知识模块】 通货膨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