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经济学(导论、资本积累)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中南财大 2007 研)2 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华中科大 2001 研;中南财大 2004 研)3 生产劳动(上海财大 1998 研)4 内涵扩大再生产(浙江大学 1998 研)5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深圳大学 2005 研)6 社会再生产7 资本积累(上海财大 1999 研;深圳大学 2005 研;中央民族大学 2005 研;财科所2014 研)8 资本价值构成(人大 1999 研;南京大学 2002 研;武汉大学 2012 研)9 资本有机构成(社科院
2、 2001 研;首都经贸大学 2004 研;北京理工大学 2003 研;南开大学 2004 研;山东大学 2002 研;浙江大学 200l 研;人大 2000、2006 研;华南师大 2004 研;中山大学 2006 研;中南财大 2007 研;武汉大学 2007、2011 研;南京财大 2009 研;四川大学 2011 研;中央财大 2015 研;财科所 2015 研)10 资本社会化(南京大学 2001 研)11 资本原始积累(社科院 2004 研)12 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社科院 2003 研;南京大学 2003、2009 研;浙江大学2005 研;中央财大 2006 研;首都经贸大学
3、2008 研;东北财大 2008 研)13 怎样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西南财大 2000 研 )14 阐述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谈谈该原理的现实意义。(浙江大学 1999、2001、2003 研;北京理工大学 2003 研)15 试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大 2007 研)1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人大 2015 研)17 简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就业的影响。(浙江大学 2004 研)18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不仅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生产关系本身。(南京大学 2003 研)19 试说明资本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4、中央财大 2002研;厦门大学 2004 研;复旦大学 2006 研;社科院 2007 研)20 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是如何论述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北大 2001 研)21 资本积累的动因。(东北财大 2008 研)22 比较说明商品生产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占有权的主要区别和联系。(南开大学2000 研)23 目前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哪几种主要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人大 2001 研)2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过程中是如何分析生产力的?(人大 2003 研)25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农村经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变化的主
5、要原因。(华中科大 2006 研)26 概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西南财大 2006 研)27 综合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原理谈谈我国大中型企业谋求发展的战略。(吉林大学2005 研)28 怎样理解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首都经贸大学 2001 研)29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北大 2006 研)政治经济学(导论、资本积累)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此观点不正确。分析如下:(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
6、是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支配、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社会关系。(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研究生产关系的起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力;二是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生产关系看作是一个由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关系组成的体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由此产生的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 ”;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它构成社会
7、生产关系的基础。(3)可见,当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发生改变时,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关系都不会发生改变,即社会生产关系不会改变,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不会改变。计算机网络将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知识模块】 导论2 【正确答案】 劳动对象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人们的生产活动。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开采中的矿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和捕捞中的天然鱼类等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如磨面粉用的小麦、纺纱用的棉花和炼铁用的
8、矿石等等。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了生产资料。【知识模块】 导论3 【正确答案】 生产劳动指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加工劳动对象的过程。生产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需途径。生产劳动的进行必须具备二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要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因素,
9、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知识模块】 导论4 【正确答案】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的对称,指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和原有生产设备的数量,而是依靠技术进步、采用更先进的设备、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来扩大生产规模的再生产。有时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原有设备、挖掘生产潜力、减少浪费,不追加或少量追加投资也可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
10、展的条件下,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主要优点有:(1)可以广泛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组织形式,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2)可以节约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条件,提高经济效益;(3)可以在更高水平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5 【正确答案】 社会生产需要连续进行,这种周而复始、连续进行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在维持原有规模基础上的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资本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再生产称做扩大再生产。【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6 【正确答案】 社会再生产指整个社会或整个
11、国民经济范围内的总的再生产。个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个别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有机构成部分和基础,社会再生产是相互联系、相互交替的个别再生产所构成的有机总体和前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个别生产单位或企业,在社会分工的总体系中相互建立紧密的联系,相互交换其产品或劳务,因此,它们的存在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个别再生产正是通过这种相互联系而形成有机的总体。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个别再生产的总和,构成社会再生产。【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7 【正确答案】 资本积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
12、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剩余价值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资本家用作个人消费,另一部分用作资本积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大小。如果在一定量剩余价值中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比例大,积累量就小;反之,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比例小,积累量就大。【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8 【正确答案】 资本价值构成指资本在价值形态方面的构成,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c:V。资本价值构成与资本技术构成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来说,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却不一定是由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引起
13、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以价值构成来表示的。但是,这里的价值构成是必须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不是由于技术构成变化引起的价值构成变化就不属于有机构成的范畴。【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9 【正确答案】 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
14、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10 【正确答案】 资本社会化是指随着生产和管理的社会化,资本也日益采取社会化的形式。股份资本、国家资本等社会资本形式得到普遍的发展,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股份资本是资本家的集体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的初级形式。随着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控制生产和市场的大股份公司进一步发展成为私人垄断资本。私人垄断资本是资本的集团所有形式,是资本社会化的较高形式。资本的社会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资本积累方式的社会化。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在社会范围
15、内筹集资本,通过联合的形式把分散的小额资本迅速集中起来发展为大资本,克服了单个资本主要依靠内部积聚的方式进行资本积累的局限性。资本占有方式的社会化。在股份公司中,单个资本的所有权转化为了集体资本的所有权,单个资本变成了社会资本。与此同时,资本的所有权被分解为股权与法人财产权两种形态,私人所有者对于企业的支配地位下降,而主要体现为一种收益权;与股东的最终所有权相区别的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地位日益重要,虽然这并不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资本所有权的个人性质,具有了明显的社会化性质。资本生产方式的社会化。股份资本与单个资本相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适应生产社会化或集中化的要求,推动劳
16、动过程中分工协作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使生产社会化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资本管理职能的社会化。在股份公司中,资本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了,资本的管理职能从资本的私人所有者手中转移到了普通的职业化的经理人员手中,资本的管理职能日益社会化。 【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11 【正确答案】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从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
17、地的剥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它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12 【正确答案】 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许多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的迅速增大。资本集中不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也不受社会财富增加量的限制。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它们可以使资本迅速增大。在资本
18、主义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大资本拥有较优越的生产条件,处于优势地位,因而能够战胜许多中小资本,从而兼并这些中小资本,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大的资本;或者两个实力相同的资本出于更高层次竞争的需要而联合成一个规模更大的资本。同时,由于信用的发展,一方面大资本能得到巨额贷款,增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信用的基础上股份公司可以广泛的形成和发展,这样就加速了资本的集中。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和基础,资本积聚则能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来增强资本积累的能力。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
19、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并且资本积聚在增大单个资本的同时,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但以这种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一般速度较慢。【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13 【正确答案】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所谓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任何经济
20、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只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可以创造某一种新的经济条件,可以改变甚至消灭一种原有的经济条件。原有的经济条件被消灭了,以此为基础的原有的经济规律便随之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经济条件产生了,在新的经济条件基础上就出现了新的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创造、改变或消灭经济条件的行动本身,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必须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来进行。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凭经济规律的摆布。相反,正因为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便可以通过充分发挥
21、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只有在深刻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对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做出科学的表述和概括,才能自觉地熟练地加以运用。【知识模块】 导论14 【正确答案】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这个辩证关系中,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单纯消极被动地由生产所决定,它们又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2)该原理的现实意义如下:社会生产四个环节中生产的决定性主导作用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要重视
22、生产,把生产放在第一位。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发展是硬道理”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过程中要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原理要求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协调好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协调各地区经济发展。还要逐步完善市场交换竞争机制,规范市场交换秩序。所有这些都要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为目的。社会生产总过程四环节关系原理还要求反对和抵制有损长远利益的发展,如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以及生产有损消费者利益的产品,还有以牺牲经济结构合理化为代价来换取经
23、济的片面发展以至于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些原理也说明为了一国经济的协调、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一定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仅仅靠市场调节是不行的,市场调节有其弊端,要把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政府实施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要依据经济形势来确定。【知识模块】 导论15 【正确答案】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曾作过不止一次的论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在资本论 第 1 卷序言中,马克思指出: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得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4、(1)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个规定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农主义,也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2)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任
25、何物质资料的生产都是连续不断的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它们就如马克思所说,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问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3)生产力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当然,政治经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力,而是要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
26、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矛盾有根本性不同。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单靠资本主义自身的力量是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克服的,因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而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得到解决。因此,以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动力。【知识模块】 导论16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27、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即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1)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使命,就是要揭示人类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的这种本质联系,以及其实现方式和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不管人们承认与否、认识与否,它们始终按照自己的要求起作用。一旦经济条件变化了,它也就随之发生变化甚至消失。它的客观性质还在于人们不能违背它,也不能制定或任意改造它。任何人违背了或是企图臆造任何经济规律,
28、都会受到无情的惩罚。不过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也并非无能为力,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掌握它们,并学会正确地利用它们。应当既深刻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又充分重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3)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这是在任何社会中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消费需求上升的规律等等。这类经济规律,表现人类所有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质联系,它们作为不同社会经济形态规律系统中的构成部分,在作用的形式上,将受到不同规律系统的制约而表现出差别。第二层次是几个社
29、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这是在具有某种相同经济条件的几种社会形态中共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等。这类规律,表现几个社会形态经济运行过程中共同的内在联系,但其具体效应的发挥,还是会出现差异的。第三个层次是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这是只在一个特定社会形态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人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按劳分配规律。这类规律,表现特定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特殊的本质联系。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科学。它不仅研究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而且研究人类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30、及其运动规律。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以自己特有的经济规律相区别,又以共有的经济规律相联系。【知识模块】 导论17 【正确答案】 (1)资本有机构成指由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凡是简单地说资本构成的情况,一般应当理解为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构成的变化,一般是以单个资本总额增大为前提的,而单个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两种形式实现的。(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影响工人的就业。随着资本积累和集中的进行,资本有机构成必然会不断提高。与此相应,可变资本就会日益相对减少,造成相对人口过剩。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同步的。资本积累的增加与劳动生产
31、率的提高互相促进:资本积累的增加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累增长得更快一些,成为推动积累发展最有力的杠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反映在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上,即生产资料的量比推动它的劳动力的量相对增长得更快一些。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是资本价值的不变部分较之可变部分增长更快一些,资本的可变部分同不变部分相比相对减少。而另一方面,劳动人口也是不断增加的,即工人的供给数量是增加的,在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会带来劳动者失业的增加。随着资本积累,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从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指劳动者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就
32、是说,这些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是“多余 ”的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降低,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人失业成为所谓过剩人口。(3)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固然使资本的可变部分相对减少,但并不排斥它的绝对量的增加。在可变资本的绝对量增加和劳动力增加很慢或不增长的情况下,工人的就业率可能会提高,即工人失业的人数可能会减少。这种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工人的就业是有利的。【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18 【正确答
33、案】 (1)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同任何其他社会一样,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重复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社会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如果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那就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如果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资本化,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那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2)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同时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用以补偿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下一次生产过程创造出物质条件,使再生产得以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因而,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
34、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又决定了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绝不仅仅满足于生产产品本身,而是要最大限度的追求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必然是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的过程。(3)资本主义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经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再生产出各种物质资料,同时使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也不断再生产出来,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会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体现在:a 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由劳动者自己创造出来的;b不仅可变资
35、本,而且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c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本家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的需要,它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条件。由此看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断再生产出来,作为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结果,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雇佣工人。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被再生产出来。这表现在:a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b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成为进一步
36、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c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不等价物来占有工人的劳动的一部分,从而换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总之,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再生产过程,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是商品和剩余价值再生产以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19 【正确答案】 (1)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态和价伍形态两方面来考察:从物质方面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们之间有一定比例,一般说来,这个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每个工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就越多;相反,技术水平越低,每个工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就越少。这种反
37、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方面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一般用 c:v 表示。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也就是说,资本有机构成是以价值构成来表示的,但是,这里的价值构成是必须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不是由技术构成变化所引起的价值构成变化就不属于有机构成的范畴。(2)资本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划分建立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按照劳动价值论的原理,活劳动是创造包括利润在内的新价值的源泉。马克思
38、把用于劳动力的资本(即能够使价值量发生变化、使资本增殖的资本)定义为可变资本,用 v 表示,以生产资料形式表现的资本(在生产中仅仅转移原有价值而不能创造新价值)定义为不变资本,用 c 表示。(3)资本价值构成与资本技术构成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一般来说,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却不一定是由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以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来表示的,它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20 【正确答案】 (1)商品
39、所有权规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有两种形式,即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和劳动成果的所有权是统一的,他的所有权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以自己的劳动占有自己生产的产品,而要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就必须让渡自己的劳动产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实行商品等价交换,这样就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这就是商品所有权规律。(2)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与劳动成果的所有权相分离,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产品,却不能占有自己生产的劳动产品,而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资本表现出来的无偿的占有他人劳动的权利,这就
40、是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使得资本家能够不断的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并把它资本化。资本积累不仅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结果,同时也是资本家扩大剥削的手段。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买卖劳动力虽然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等价交换,但这是一种表面现象,仅仅在外表上是等价交换,因为:用来交换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本身,只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劳动的一部分。这部分资本不仅必须由它的生产者即工人来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必须提供新的剩余价值。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只是其劳动力的价值,因而他必须不断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样,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
41、动的权利;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成了似乎是一个以它们的统一为出发点的规律的必然结果。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条件的。只要劳动力成为商品,商品所有权规律必然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21 【正确答案】 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实现价值增殖是资本的本质要求,它是决定资本积累的内在因素。资本积累本质上是把资本的增殖转化为实现资本进一步增殖的手段。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在市场上运营的资本扩大自身规模,以便提高其竞争力;这种外在的竞争压力会转变为内在的资本积累的动力。资本增
42、殖和市场竞争,不仅都是资本积累的动因,而且二者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实现价值增殖的本质欲望,推动着资本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的成败又影响着资本价值增殖的程度。【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22 【正确答案】 (1)商品生产所有权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有两种形式,即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和劳动成果的所有权是统一的,他的所有权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所有权掌握在商品生产者的手中。商品生产者以自己的劳动占有自己生产的产品,而要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就必须让渡自己的劳动产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实行商品等价交换,这样就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这就是商品所有
43、权规律。(2)资本主义占有权资本主义占有权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对生产资料和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的权利。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与劳动成果的所有权相分离,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产品,却不能占有自己生产的劳动产品,而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资本表现为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权力。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3)两者的主要区别后者的范围更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而且也拥有商品生产的所有权。同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前,商品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占有权是分离的,是两个独立
44、的范畴。而且,商品所有权的出现要早于资本主义占有权。(4)两者的联系劳动力成为商品以后,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使得资本家能够不断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并把它资本化。资本积累不仅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结果,同时也是资本家扩大剥削的手段。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买卖劳动力虽然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等价交换,但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仅仅在外表上是等价交换,因为:用来交换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本身,只是不支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劳动的一部分。这部分资本不仅必须由它的生产者即工人来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必须提供新的剩余价值。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只是其劳动匀的价值,因而他必须不
45、断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样,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动的权利;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成了似乎是一个以它们的统一为出发点的规律的必然结果。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条件的。只要劳动力成为商品,商品所有权规律必然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知识模块】 资本积累23 【正确答案】 (1)目前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仅研究生产关系,而且应扩展为“经济利益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突出研究生产关系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46、学是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其任务是要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客观规律,揭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榨取剩余价值的本质关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这方面研究得不够。但目前的任务是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服务,可以把研究对象扩展为“ 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不仅包括生产关系,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客观规律等。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类经济学理论在研究对象上是统一的,都要研究市场经济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未必不研究经济运行;西方经济学也并非没有制度分析。所以,两类经济学理
47、论在研究对象上是统一的,前者研究的制度可以说是经济运行的制度,后者研究的运行可以说是经济制度的运行,判别仅在于立场和观点不同从而得出的结论不同。第三种观点认为,广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及相应地进行分配和交换与消费的条件、形式中固有规律的科学。它既不能像古典经济学那样将研究对象命名为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也不能像资本论那样主要研究生产关系,同样也不能像西方经济学那样只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它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更加宽泛的生产方式。第四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应从过去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研究人,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才是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方向。经济学的研究应该
48、以消费需要作为起点范畴。 第五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随着任务的改变而改变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加强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研究,应将经济分析的领域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由于现代社会生产中“财富的材料” 区分为物质本身和为形式关系改变了的物质内容,后者构成现代生产系统的要素,应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第六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回到研究“社会财富的增进” 上,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2)个人看法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中马克思指出:“ 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在资本论 第 1 卷序言中马克思指出: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
49、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服务领域提供服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知识模块】 导论24 【正确答案】 马克思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以及逻辑和历史有机结合的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逐步深入来分析生产力的。通过对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从而介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各种矛盾,并从趋于瓦解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形势中,发现能够消除这些矛盾的力量和因素。(1)和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分析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人类经济行为的两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和人与人的关系:亨面被称之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这二者的结合称之为生产方式。从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论述中,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过程中一直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力的分析。,正是在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