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84857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1 价值形式(浙江大学 1999 研;人大 2000、2002 研;华中科大 2006 研)2 货币(四川大学 2007 研;社科院 2007 研)3 货币流通(东北财大 2007 研;中央财大 2011 研)4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深圳大学 2005 研)5 复杂劳动(人大 2000 研;吉林大学 2003 研)6 商品拜物教(人大 2001 研)7 价格标准(首都经贸大学 2008 研)8 供求规律也是价值规律作用过程中作为内在规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武汉大学 2004 研)9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量和价值量。(东北

2、财大 2007 研;西南财大 2008 研)10 货币形式无非就是一般等价物固定于金银商品上的一般价值形式。(中央财大2007 研)11 不同商品的价值之间之所以能相互比较大小,是因为有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东北财大 2008 研)12 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这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命题是矛盾的。(东北财大 2008研)13 价值规律是如何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武汉大学 2005、2009 研)14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南开大学2006、2007、2009 研;首都经贸大学 200

3、7 研;西南财大 2007 研)15 如何理解商品价值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西南财大 2005 研)16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北师大 2003 研;社科院 2007 研)17 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在表现。(东北财大 2007 研)18 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紧缩。(武汉大学 2004 研)19 说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理论与西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异同。(人大 2004 研)20 简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西南财大 2005 研;南开大学 2007 研;人大 2014 研;中央财大 2013 研)21 马克思主义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东北财大

4、 2008研)22 从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论述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复旦大学 2006 研)23 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企业必须注意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东北财大 2007 研)24 试论价值规律的现实意义。(武汉大学 2008 研)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价值形式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分为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勾商品与商品、商

5、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2 【正确答案】 货币是指固定地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货币的起源看,货币只不过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普通商品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还具有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的使用价值。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表现出

6、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3 【正确答案】 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商品媒介的不断运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需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它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所需货币量= 。公式中的商品价格总额,是由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决定的;公式中

7、的同名货币流通速度,指单位金属货币(例如1 元)在一定时期内充当流通手段的平均次数。【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4 【正确答案】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作为基础资源配置机制的经济体制形式,与之相区别的是计划经济。所以,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5 【正确答案】 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胜任的劳动。一定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而相应的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每一个普通的、具有劳

8、动能力的人都能够胜任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的产品可以和多量的简单劳动的产品相交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交换比例的折合,是在生产者背后,在无数次的竞争和交换活动过程中自发确定的。【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6 【正确答案】 商品拜物教指人的社会关系被物的关系所掩盖,人的关系被颠覆地表现为物的关系并反过来支配人们的命运的现象。商品的神秘性质是由商品形式本身所引起的。因为随着劳动产品取得了商品形式,人类劳动的同一性质便表现为商品的价值;用时间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便表现为商品的价值量;而人们之间互相交换劳动

9、的关系,则表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物的关系。这样一来,商品形式就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为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反映成为存在于他们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东西,本来是人们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却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关系。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世界的这种拜物教性质,是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及其矛盾。【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7 【正确答案】 价格标准是指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价格标

10、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量的。有了价格标准,货币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货币作为价格标准所起的作用和价值尺度是不同的。作为价值尺度,它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用以衡量商品的价值,使之表现为价格;作为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地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8 【正确答案】 该观点表述不科学,原因如下:(1)供求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

11、同方向的变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也就是说,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如何决定的规律,也是价值如何实现的规律。(2)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因此,价格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价格水平的变动也是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可见,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而价格则是价值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表现价值,不仅取决于商品的价值量,而且取决于货币本身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和生产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当货币的价值量不变,只是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时,则价格的变

12、化能够恰好表现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如果货币的价值量与商品的价值量按不同方向、不同比例同时发生变化,价格就可能在现象形态上或高或低地表现商品的价值量。关于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和货币价值量变动的规律是: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动成反比。(3)商品的价格水平不仅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量的变动,而且与商品的供求关系紧密相关。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不变,则价格水平应该是和价值保持一致的,供求关系对价格水平不会发生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市场交换中,供求一致的情况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致,或者供大于求,或者求大于供,这种供求关系就必然会影响价格水平的变

13、动,产生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会低于其价值;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但是,反过来,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引起供求关系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正是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的这种反作用,使价格的偏离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即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由此可见,价格围绕价值而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所以,供求规律不是直接表现价值规律,而是通过影响价格间接表现价值规律的。而且供求规律也是内在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4)供求关系的变动,不仅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商品生产者的投

14、资能力、人们收入的水平、消费者的习惯和爱好、商品生产者对商品市场变化的预期、消费者对商品供应的未来估计、商品替代品变化情况、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自然资源的情况等等。这些因素既然影响商品的供求,也必然影响商品的价格。这是在分析商品经济中的价格运动的规律时必须考虑的。【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9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完全准确。(1)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成正比。(2)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部

15、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因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变。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如果个别厂商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厂商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因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增加。【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0 【正确答案】 该观点正确。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替代一般价值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惟一的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于金银商品上。金银之所以能够取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是由于它的自然属性,使它成为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质地均匀,便于分割

16、计算;质地坚固,不易损坏,宜于长期保存;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1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不同商品的价值之间之所以能相互比较大小,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质。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价值的大小就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又由于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如天、小时、分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本身也包含一定量的价值。货币是指

17、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3)商品的价值统一由货币来表现和衡量是为了便于比较大小。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作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它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或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的表现形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也可以仅仅用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就是说要衡量

18、某一商品价值的多少,并不需要把现实的货币摆在那里比较,只要写出或说出值多少货币就可以了。【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2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是指与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则会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高。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整个部门的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2)提高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形成更多的价值量。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样时间内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单位商品

19、的个别劳动时间减少了。但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在售卖的时候仍然按照商品含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等价交换。所以,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3)这个命题是不矛盾的。在同一部门内,个别企业由于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减少。这两处的劳动生产率含义是不相同的。所以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这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命题是不矛盾的。【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3 【正确

20、答案】 价值规律促进生产率提高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价值规律是市场机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形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正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的。所以价值规律也是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要求按照这样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如果某些商品生产者生产条件比较好,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在市场上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就可以得到较多的价值。而那些生产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的生产者,其商品的

21、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仍按社会价值出售,结果就会有一部分劳动消耗得不到补偿而亏本。这一得一失之别,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商品生产者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然要千方百计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4 【正确答案】 (1)简单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基础上的。由于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有,商品生产者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私人支配,这就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由于社会分工,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

22、性质,是社会劳动。(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矛盾性在于:商品生产者把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因此他的私人劳动必须表现出它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必须转化为社会劳动;但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私人劳动,即劳动的私人性质,而不是劳动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只有通过成功的商品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产生了:矛盾。(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都是由它所决定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要求对生产商品的劳动量进行比较和计

23、算。为此,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这样,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又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能否卖出去,意味着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被社会承认,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决定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为资本家,大部分人贫困破产,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生

24、产关系就是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5 【正确答案】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即价值量的大小如何决定的问题。(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商品交换的实现说明,商品交换不可能发生在相同的使用价值之间,只能发生在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相交换,说明它们

25、之问一定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不是商品的自然属性。马克思指出:“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而生产商品的劳动不是指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有用性质的劳动,而是指共同的人类劳动,即抽象的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或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由此可见,两种商品之所以在量上可以互相比较,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这是决定两种商品互相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因此,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现在应当进一步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而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

26、形式。(2)商品价值的量的规定性商品价值不仅有其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即价值量的大小和多少的问题。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因此价值量也就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是由劳动的自然尺度劳动时间来计量的,所以价值量便决定于劳动时间。由于各种原因,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各个生产者听需要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能否以他们各自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他们听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呢? 当然不能这样,因为这意味着鼓励落后和懒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只能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27、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这里所说的生产条件,指某一生产部门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等客观条件,其中主要是劳动工具。这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的数量,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样时问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相等。但是,如果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说,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则会使单

28、位商品的价值量越高。因此,马克思总结道:“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有用劳动成为较富或较贫的产品源泉与有用劳动的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相反地,生产率的变化本身丝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可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对立运动的表现形式。【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6 【正确答案】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表

29、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表明劳动生产率越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等。其中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程度越来越显得重要。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的数量,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相等。但是,如果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说,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则会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高。两者的关系应根据具体的条件具

30、体分析:(1)劳动生产率与单位产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关系,劳动生产率提高,则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就会减小。(2)个别厂商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则这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会减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但该厂商在一定时间生产的价值总量会增加。(3)劳动生产率与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呈反比关系,劳动生产率提高后,整个部门生产的价值总量不变,即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会影响价值总量的变化。【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7 【正确答案】 (1)商品的内在矛盾是指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取价值;而消费者关心的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

31、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因此,任何人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2)商品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是商品与货币的对立。货币出现后,使整个商品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要求实现其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以等价物的形式出现,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一切商品要实现其价值,都必须先转化为货币。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8 【正确答案】 (1)纸币流通规律指纸币的发行量要以它所象征性代表的金属货币的数量为界限的一种规律。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纸币的流通要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纸

32、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纸币不同于金属货币,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价值的符号,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的界限就是它象征性地代表的金属货币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这就是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2)通货紧缩指流通中的货币量(纸币) 少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下跌,纸币增殖的现象。一般说来,通货紧缩有两个特征:一是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二是物价持续下跌。再就是它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玖。通货紧缩往往表现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这是在纸币流通下才出现

33、的情况,例如,流通中需要 100 万的人民币,而现实中流通领域只有 50 万人民币,此时,这 50 万人民币就要升值,其购买力要相当于 100 万人民币的购买力。这就是发生了通货紧缩,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以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消除流通中的通货紧缩。(3)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都是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出现的现象,在贵金属流通情况下,货币市场会自发调节,不会出现这两种情况。所以,纸币流通是通货紧缩出现的基础,通货紧缩也说明了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要采取及时的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的供应量。【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9 【正确答案】 (1)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

34、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2)西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西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与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的乘积,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数量,即 MV=PT 或 P=MVT。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数量具有稳定性,所以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同时,传统货币数量论还从微观主体对货币需求影响这方面考虑货币需求的决定,这反映在剑桥方程式中。(3)二者异同点比较从对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和西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描述可以看出,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共同点主要体

35、现在:两者都从货币流通的领域分析了货币需求的决定,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本身就是货币流通理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也从流通角度给出了货币数量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两者对货币数量的决定具有相似之处,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认为,货币需求量决定于商品价格总额和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其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数量论中的 PT 相似,其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和货币数量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相似。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和西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货币流通理论侧重于对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的考察,因此其公式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货币数量论侧重于对物价水平

36、的分析,其公式为 P=MVT,它认为物价主要取决于货币数量,两者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传统货币数量论除了从流通角度分析了货币数量决定之外,还从微观主体对货币需求角度,也即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进而分析了货币数量的决定。【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20 【正确答案】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下面几点内容:第一,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第二,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

37、,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第三,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表现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这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给超过需求过大时,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反

38、之,如果需求超过供给过大时,劣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上升,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下移动。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生产条件的变化实现的,因此,决定价值的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两种含义的相互关系联系。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价值。第一种必要劳动时间是价值决定的基础,第二种必要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实现。区别。a角度不同。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社会生产条件角度说明价值决定;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社会需求角度说明价值的决定。b对象不同。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是总部门的商品的价值。【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

39、21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原理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能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价值。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同一时间中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多倍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会发生在两种场合:一是在不同商品之间的比较,复杂劳动产品价值高于简单劳动产品价值;二是在同一产品生产中不同劳动者之间的比较,复杂劳动者比简单劳动者在同一时间中创造更高的价值。(2)马克思主义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原理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存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

40、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适用。复杂劳动的形成需要相应的投入。其一,复杂劳动者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而且复杂劳动者往往要掌握多门科技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其学习和训练的费用也会不断提高;其二,复杂劳动除消耗一定的体力外,还要比简单劳动消耗更多的智力。这就是说,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复杂劳动者的培养和教育费用也就不断增加,劳动者在学习中的脑力耗费也必然越多。复杂劳动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复杂劳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走科技兴国的道路。【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22 【正确答案】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

41、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在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人的体力和智力。商品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还有量的规定,商品价值是质和量的统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是用劳动时间衡量的。但是,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形态是在社会总量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商品。也就是说,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第二种则是不同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同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

42、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包含以下三点内容。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生产部门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主要是劳动工具;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在商品经济下,生产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再生产过程,因此,每种商品的价值,都不是由这种商品本身包含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它的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不同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一定时期,社会总劳动时间是一定的。社会总需求具有一定的结构,即对不同商品有不同的需求量,按商品的需求比例把社会总劳动时间分

43、配给不同的商品,各种商品分配到的社会劳动时间即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有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照需求比例分配到各种商品的生产中去,每种商品的价值才能够顺利实现。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直接影响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给超过需求,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反之,如果需求超过供给,劣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上升,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向下移动。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生产条件的变化实现的。(4)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价值。第一种劳动时间是价值决定的基础,第二种必要劳动时间是价值

44、的实现。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在于:角度不同。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社会生产条件角度说明价值决定;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社会需求角度说明价值的决定。对象不同。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是总部门的商品的价值。(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成败至关重要。现举例说明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决定价值,并使得价值实现的。假设一个社会需要 100 匹布,商品生产者生产一匹布花费的劳动时间分别为:6 小时、9 小时和 12 小时。假定生产一匹布花费 9 小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全社会花费在生产布上的最理想的总时间是 900 小时。此时,

45、9 小时就是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900 小时是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果在 900 小时内,社会生产了 150 匹布,那么每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变为 6 小时。如果分配给布的生产时间变为 1200 小时,那么每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为 12 小时。可见,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单位商品的必要时间,而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问是生产一类商品的必要时间。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宏观角度规定了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23 【正确答案】 (1)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具

46、有三方面的作用: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刺激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造成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2)价值规律造成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这就自发地刺激了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来交换的。商品生产者如果改进了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的个别劳动耗费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但他在市场上仍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这样他就可以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收入。这会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劳动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求降低个别劳动消耗,谋取较高的盈利。【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24 【正确答案】 价值规律在社

47、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耗费。因为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而价值则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社会主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只有不断地改进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耗费,才能使自己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时间,获得较多的盈利。这对国家、对企业、对劳动者个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影响商吾生产者的物质利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收入、支出和盈利。因而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必然促使企业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从而调节社会资源和生产

48、要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问的配置。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自觉利用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这种调节作用,从社会规模上对生产进行宏观调控。可以调节商品流通。价值规律的作用要求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必然影响商品的供求。供给按照与价格相同的方向变动,需求按照与价格相反的方向变动。价值规律就是通过对商品供求关系的调节,从而调节商品流通。可以促进劳动者(包括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勤奋劳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的这些作用,使劳动者不能安于现状,而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否则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总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律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